搜索到414篇“ 腹腔神经丛阻滞“的相关文章
腹腔神经阻滞被引量:1
2003年
1 导言腹腔神经(以下简称腹腔)阻滞对减轻或消除上腹部内脏疼痛具有良好效果,其有效率达89%。自从1919年 Kappis 首次提出后,腹腔阻滞已被广泛应用于腹部内脏疼痛,并已发展有多种操作方法、穿刺径路和影像引导技术,WHO
蔡宏达杨锡馨
关键词:腹腔神经丛阻滞适应症操作技术
腹腔神经阻滞被引量:3
2000年
【前言】上腹部癌性疼痛的镇痛方法可采用腹腔神经阻滞和内脏神经阻滞腹腔神经阻滞起源于Kappis(1914)的开腹手术过程中的局部麻醉技术。Wendling(1918),Braun(1921)
伊藤樹史立原弘章福留健之杨月枝刘双锁
关键词:腹腔神经丛阻滞CT引导
腹腔神经阻滞被引量:6
1994年
腹腔神经(Celiac plexus)是交感神经系统三大神经之最。此三中心脏支配胸腔器官,腹腔支配腹内脏器,腹下支配盆腔脏器。腹腔具有传入、传出的内脏交感神经纤维及副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但主要是交感神经纤维。腹腔亦称为内脏神经或太阳
杨锡馨陈辉
关键词:腹腔神经丛交感神经
腹腔神经阻滞术联合^(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晚期胰腺癌的近期疗效
2024年
目的探讨腹腔神经阻滞术联合^(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晚期胰腺癌(不可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和转移性胰腺癌)的近期疗效。方法选取100例CT引导下^(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联合腹腔神经阻滞术治疗的晚期胰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后第7天、1个月和3个月评估疼痛缓解情况和肿瘤标志物CA19-9的变化以及术后3个月通过CT评估肿瘤大小的变化。结果100例患者术后三个月,完全缓解(CR)12例,部分缓解(PR)78例,疾病稳定(SD)5例,疾病进展(PD)5例。CA19-9明显下降(P<0.01),肿瘤长短径之和明显缩小(P<0.01)。治疗前100例患者均属重度疼痛(视觉疼痛模拟量表(VAS):7~10分),术后3个月有59例患者疼痛消失(VAS:0分),35例患者轻度疼痛(VAS:1~3分),6例患者中度疼痛(VAS:4~6分),疼痛缓解率100%。结论腹腔神经阻滞术联合^(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对晚期胰腺癌患者的近期疗效较好且能有效改善患者近期疼痛。
柯尊乾尹志红周冬朱晓东聂豪胡水红曾勇邹佳华
关键词:胰腺癌腹腔神经丛阻滞术
脂多糖配合腹腔神经阻滞调控HSP70对老年宫颈癌大鼠的干预效果及作用机制
2024年
目的 分析脂多糖配合腹腔神经阻滞调控热休克蛋白(HSP)70对老年宫颈癌大鼠的干预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18月龄的SPF健康雌性SD老年大鼠40只,将40只大鼠其随机分为4组,每组各10只,分别为对照(A)组、宫颈癌模型(B)组、脂多糖(C)组、脂多糖^(+)腹腔神经阻滞(D)组。B、C、D组大鼠进行建模,C、D组大鼠向腹腔注射脂多糖药物(1 mg/kg),连续给药1 w。与此同时,D组注射罗哌卡因。实验结束观察大鼠的肿瘤重量和肿瘤体积、免疫性T细胞亚群、疼痛介质P物质(SP)、胺类的5-羟色胺(5-HT)、γ氨基丁酸(GABA)及HSP70相对表达情况。结果 与B组相比,C组、D组肿瘤重量显著降低、肿瘤体积显著缩小(P<0.05);与C组相比,D组肿瘤重量降低情况、肿瘤体积缩小情况更显著(P<0.05)。与A组相比,B组、C组、D组CD3^(+)、CD4^(+)、自然杀伤性T(NK/T)细胞、SP、5-HT、GABA、HSP70水平显著降低,CD8^(+)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B组相比,C组、D组CD3^(+)、CD4^(+)、NKT、SP、5-HT、GABA、HSP70水平显著升高,CD8^(+)水平显著降低,但D组CD3^(+)、CD4^(+)、NKT、SP、5-HT、GABA、HSP70升高水平、CD8^(+)降低水平明显优于C组(P<0.05)。结论 脂多糖配合腹腔神经阻滞可能会通过上调HSP70,改善宫颈癌机体免疫细胞及疼痛介质水平,发挥抗肿瘤的作用,从而提升了淋巴细胞活力,缓解了癌痛,最终有利于宫颈癌机体生存时间的延长。
马晓俞申华素王平刘微吴振
关键词:宫颈癌脂多糖腹腔神经丛阻滞热休克蛋白70
腹腔神经阻滞疗法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被引量:5
2023年
腹腔神经阻滞(CPB)是治疗上腹部癌如胰腺癌引起腹痛的有效介入技术。腹腔神经毁损术能长时间减轻疼痛,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并降低其药物不良反应。本专家共识参考近几年腹腔神经阻滞的进展,就腹腔神经阻滞疗法相关的解剖学、适应证、禁忌证、各种操作技术以及并发症作一归纳,形成了腹腔神经阻滞疗法的中国专家共识,旨在指导临床应用。
王孝文周华成徐文坚刘小会倪家骧谢广伦马常升侯森林薛朝霞杨东杨晓秋宋涛孙涛夏令杰何睿林马柯陆丽娟贺永进万丽刘广召
关键词:腹腔神经丛内脏神经神经传导阻滞神经毁损
腹腔神经阻滞对大鼠肝部分切除术后应激反应和炎症因子的影响及其机制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讨腹腔神经阻滞对大鼠肝部分切除术后应激反应及免疫炎性的影响,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取40只大鼠,随机选取10只作为正常组,10只作为阻滞剂对照剂组,20只制备大鼠肝部分切除术模型。取造模成功的16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模型+阻滞剂组,每组8只。模型+阻滞剂组大鼠于术毕关腹前给予腹腔神经双侧注射0.5%利多卡因,阻滞剂对照组大鼠不制备模型,给予腹腔神经双侧注射0.5%利多卡因,正常组与模型组大鼠给予腹腔神经双侧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给药12 h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皮质酮(CORT)、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去甲肾上腺素(NE)、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 (IL-6)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大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糖皮质激素受体(GR)、Toll样受体4 (TLR4)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结果果:与正常组和阻滞剂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和模型+阻滞剂组大鼠血清中CORT、ACTH和NE水平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模型+阻滞剂组大鼠血清中CORT、 ACTH和NE水平降低(P<0.05)。与正常组和阻滞剂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和模型+阻滞剂组大鼠血清中TNF-α、IL-1β和IL-6水平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模型+阻滞剂组大鼠血清中TNF-α、IL-1β和IL-6水平降低(P<0.05)。与正常组和阻滞剂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和模型+阻滞剂组大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GR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TLR4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模型+阻滞剂组大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GR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TLR4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正常组和阻滞剂对照组大鼠血清中CORT、ACTH、NE、TNF-α、IL-1β、IL-6水平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GR、TLR4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
马臻杰马兰贾珍
关键词:肝部分切除术腹腔神经丛阻滞应激反应糖皮质激素受体
腹腔神经阻滞治疗不可切除胰腺癌相关性疼痛的荟萃分析
背景与目的:胰腺癌相关性疼痛的发生率高达50%-90%,单凭传统的药物治疗很难取得满意的镇痛效果。腹腔神经阻滞(CPB)虽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镇痛方法,但CPB联合药物对比传统的药物治疗胰腺癌相关性疼痛的临床研究却报告了...
韩笑辰
关键词:胰腺癌疼痛腹腔神经丛阻滞止痛治疗
CT引导下无水乙醇腹腔神经阻滞术治疗顽固性上腹部癌痛的量效关系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确定CT引导下无水乙醇腹腔神经阻滞术治疗顽固性上腹部癌痛的量效关系。方法选择在CT引导下行无水乙醇腹腔神经阻滞术治疗顽固性上腹部癌痛的患者100例,年龄39~89岁,性别不限,体重37~64 kg,VAS评分≥7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n=20):不同剂量无水乙醇+碘海醇混合液组(R1-5组)。CT引导下经T12-L1椎间隙左、右穿刺,针尖分别抵达膈脚外腹主动脉旁及膈脚内。两侧分别注入含造影剂(30%碘海醇注射液0.4 ml)的1%盐酸利多卡因2 ml,CT示药液已会师包绕腹主动脉后20 min时,两侧分别注入无水乙醇8 ml(R1组)、10 ml(R2组)、12 ml(R3组)、14 ml(R4组)、16 ml(R5组)和碘海醇(碘海醇与无水乙醇1∶5)的混合液。阻滞有效定义为无水乙醇腹腔神经阻滞后10 min时,上腹部疼痛VAS评分≤3分,且收缩压较术前降低20%以上。采用Probit法计算无水乙醇腹腔神经阻滞术治疗顽固性上腹部癌痛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95%有效剂量(ED95)及95%可信区间(CI)。结果无水乙醇腹腔神经阻滞术治疗顽固性上腹部癌痛的ED50及其95%CI为11.937(10.959~12.939)ml,ED95及其95%CI为19.665(17.448~24.212)ml。结论CT引导下无水乙醇腹腔神经阻滞术治疗顽固性上腹部癌痛的ED50和ED95分别为11.937和19.665 ml。
陈炜费勇姚明黄冰邓甲甲
关键词:无水乙醇腹腔丛神经传导阻滞
连续腹腔神经阻滞对癌性腹痛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影响
2020年
神经阻滞作为药物癌痛三阶梯治疗的补充手段,临床效果明显,被称为癌性疼痛治疗第四阶梯[1],腹腔神经阻滞术是目前内脏源性疼痛为主的上腹部肿瘤中晚期癌痛的经典镇痛方法之一。有研究指出经膈肌脚后间隙预放置导管并分次、连续注射可使药物更直接作用内脏神经、降低药物用量且获得更佳的远期镇痛疗效[2]。
张一肖陶凡赵杰曲丕盛万海方章小林
关键词:腹腔神经丛上腹部癌性疼痛

相关作者

郑汉光
作品数:75被引量:263H指数:11
供职机构: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研究主题:腹腔神经丛阻滞 癌性疼痛 腹腔神经丛 腹腔神经丛阻滞治疗 腹下神经丛
李军
作品数:248被引量:707H指数:12
供职机构:绵阳市中心医院
研究主题:麻醉 氯胺酮 烧伤 炎症反应 糖皮质激素受体
林露
作品数:38被引量:91H指数:5
供职机构:成都军区总医院
研究主题:腹腔神经丛阻滞 血液稀释 肝部分切除 神经丛阻滞 超氧化物歧化酶
魏晓红
作品数:28被引量:78H指数:5
供职机构:成都军区总医院
研究主题:体外循环 氯胺酮 腹腔神经丛阻滞 护理 肝部分切除
曲丕盛
作品数:43被引量:209H指数:8
供职机构: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研究主题:腹腔神经丛阻滞 镇痛 腹腔神经丛 腹腔丛 CT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