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581篇“ 膝关节后外侧角“的相关文章
LaPrade与Bicos两种重建术对膝关节外侧损伤患者关节功能的影响研究
2025年
目的:探讨LaPrade重建术与Bicos重建术在膝关节损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22年10月郏县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62例膝关节外侧损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31例。A组采用LaPrade重建术治疗,B组采用Bicos重建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结果:术2个月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A组下蹲困难、跛行和静息痛三项评分低于B组,关节疼痛、关节肿胀、活动时疼痛三项评分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12个月两组膝关节功能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2个月和12个月的Lysholm评分、IKDC评分和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12个月的SF-36量表中6个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膝关节损伤的治疗中LaPrade重建术和Bicos重建术的效果相当,各有优势。
闫功芳田科张驰
关键词:膝关节损伤关节功能
膝关节外侧慢性损伤的MRI研究
2024年
评估膝关节外侧慢性损伤的MRI诊断检查的价值。方法 在2021年6月至2022年12月期间,从医院的患者群体中筛选了29例患有膝关节外侧慢性损伤的个案,作为研究的观察对象,选取同期29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使用Philips Ingenia 3.0T MR扫描设备进行两组膝关节PLC的MRI扫描。对比两组扫描结果差异。结果 研究显示观察组的PT、PFL、LCL的长度以及宽度均显著长于对照组、宽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腓侧副韧带、腘肌及其肌腱、腘腓韧带、弓状韧带、豆腓韧带以及外侧关节囊等构成PLC的主要组成部分。这些结构在维持膝关节的稳定性和功能方面起着重要作用。MRI技术能够清晰显示PLC各解剖组成的形态、止点、走形以及信号强度。特别是在斜冠状位,MRI能够显著提高腓侧副韧带和腘腓韧带的显示效果。
陈艺芳魏丽
关键词:膝关节慢性损伤MRI
膝关节外侧慢性损伤的MRI研究
2023年
目的 观察膝关节外侧(PLC)在慢性损伤及正常状态下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方法 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选取本院膝关节PLC慢性损伤患者60例及同期招募的膝关节正常志愿者4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记作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予以膝关节PLC MRI扫描。分析比对两组组成膝关节PLC主要肌腱、韧带的MRI表现及其长度、宽度等信息。结果 对照组膝关节PLC呈现低信号强度的正常生理结构。观察组构成膝关节PLC的部分肌腱/韧带连续性中断,肌腱/韧带部分或完全肿胀,四围呈现不均一混杂信号,膝关节PLC慢性损伤呈不均一长T_(1)、T_(2)信号。观察组腘肌腱(PT)、腘腓韧带(PFL)、腓侧副韧带(LCL)的平均长、宽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MRI技术可清晰显示膝关节PLC慢性损伤的形态结构特征,其主要表现为PT、PFL、LCL等软组织结构的部分或完全肿胀/断裂、信号增强等。熟悉和掌握膝关节PLC慢性损伤及正常状态下的MRI表现,有助于放射科医师临床诊断能力的提升。
史东星张卉李艳若郝龑程留慧
关键词:膝关节后外侧角慢性损伤磁共振成像
膝关节外侧合并前交叉韧带损伤治疗进展被引量:4
2022年
膝关节外侧(posterolateral corner,PLC)又称膝关节外侧复合体(posterolateral complex,PLC),是维持膝关节内翻、外旋稳定及限制胫骨移的一组重要结构。膝关节PLC损伤因临床表现不典型,无特异性较高的专科查体方案,缺乏特异性影像学表征等问题,导致该疾病的早期诊断较为困难,被认为是膝关节的“暗区”[1]。研究表明,在所有膝关节PLC损伤中,只有2%~28%是独立发生的[2],而临床上常见的膝关节PLC损伤常见于多发韧带损伤,尤其是合并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或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的损伤。
热米拉·艾买提张克远刘阳孙学斌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损伤后交叉韧带膝关节后外侧角影像学
急性膝关节外侧损伤的影像特征及相关性分析
2022年
探讨MRI评价膝关节外侧复合体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0例急性膝关节外伤(3周)且临床体格检查高度怀疑外侧不稳的患者行MRI检查,观察分析膝关节各肌腱韧带形态、走行、信号改变及伴随征象,并与关节镜或手术结果进行对比。结果:MRI诊断27例急性PLC损伤,均伴有周围其他结构损伤,其中70.4%伴前交叉韧带损伤,44.4%伴交叉韧带损伤,48.1%伴内侧副韧带损伤,29.6%伴股二头肌肌腱损伤;腓骨小头骨折、胫骨平台外缘骨折等特殊骨折可提示PLC损伤;PLC损伤患者关节镜或手术结果与MRI诊断结果对比一致性好。结论:MRI可清晰显示并诊断PLC损伤,及时、准确诊断PLC损伤并早期临床干预对提高远期疗效十分重要。
孙玲玲邢伟
关键词:膝关节磁共振成像
急性膝关节外侧损伤的核磁共振成像评价
2022年
探究分析在急性膝关节外侧损伤中采取核磁共振成像的效果。方法:从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膝关节外侧损伤患者中抽选4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分析患者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的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以及患者核磁共振扫描情况。结果:急性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核磁共振诊断准确率为94.44%、敏感度为83.33%、特异度为88.89%,肌腱损伤核磁共振诊断准确率为95.45%、敏感度为86.36%、特异度为90.91%,急性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肌腱损伤核磁共振诊断与手术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所选急性膝关节外侧损伤患者经过核磁共振成像诊断,结果显示,多数患者存在外侧胭肌腱、股二头肌腱、副韧带等损伤,且膝关节外侧以及膝关节外侧软组织存在肿胀情况。结论:在急性膝关节外侧损伤中采取核磁共振成像检查能够很好的了解患者的急性膝关节外侧损伤情况,诊断结果准确率高,且安全可靠,适用范围广,扫面图像清晰,患者续治疗可以有很好的参考依据,临床应用价值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杨思林
关键词:核磁共振影像学检查
膝关节外侧损伤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21年
膝关节外侧(PLC)是膝关节重要的动力性与静力性稳定结构,生物力学研究显示其在限制膝内翻、胫骨外旋与坠等方面起重要作用。PLC解剖结构复杂,主要包括腓侧副韧带、腘腓韧带、腘肌及腘肌腱、豆腓韧带、弓状韧带等一系列的韧带样结构。忽视或延误PLC损伤的治疗将导致患者出现膝关节不稳,甚至其他韧带结构手术重建的失败。膝关节体格检查是诊断PLC损伤的关键。对于A型和部分B型PLC损伤患者可采用非手术治疗,孤立性或伴发性C型PLC损伤、非手术治疗失败的患者则需要手术治疗。根据损伤类型不同,手术方式可采用直接修复、邻近肌腱转位加强术、游离肌腱移植重建等。
吴明凡江淮郑权陈学周邵松孙良业
关键词:膝关节后外侧角
膝关节外侧损伤诊断中超声技术的应用价值
2021年
目的探究膝关节外侧(PLC)损伤诊断中超声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25例PLC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以关节镜下PLC重建手术治疗,术前行X线、超声检查,评价超声技术对膝关节外侧损伤诊断的应用价值。结果手术病理证实25例患者中9例骨折,4例关节囊积液,12例肌腱/韧带损伤;X线诊断11例骨折,8例有关节囊积液,6例肌腱/韧带损伤;超声诊断10例骨折,4例关节囊积液,11肌腱/韧带损伤。超声诊断患者骨折、关节囊积液、肌腱/韧带损伤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均高于X线诊断,除关节囊积液诊断敏感度、肌腱/韧带损伤诊断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他诊断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技术能提升PLC损伤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王海鸿
关键词:膝关节后外侧角超声技术
磁共振评估膝关节外侧正常解剖及其损伤的应用研究
第一部分正常膝关节外侧MRI表现及斜冠状位显示膝关节外侧的价值目的:探讨正常膝关节外侧(PLC)解剖的MRI表现及斜冠状位显示膝关节外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6年5~6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招募1...
孙玲玲
关键词:膝关节解剖学
正常膝关节外侧MRI表现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 探讨正常膝关节外侧(PLC)解剖的MRI表现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2016年5—6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招募16名青年志愿者进行双膝关节MR检查,其中男9名、女7名,年龄22~30岁;两侧膝关节无手术史及外伤史,且体格检查正常.受试体位:仰卧、膝关节伸直并轻度外旋10&#176;~15&#176;;扫描序列:斜矢状位快速自旋回波T1 WI、T2 WI,冠状位、斜矢状位及轴位质子密度加权成像(PDWI);观察分析组成PLC的腓侧副韧带、腘肌腱、腘腓韧带、豆腓韧带、弓状韧带的形态、止点、走行、信号强度及其与毗邻结构的位置关系.结果 PDWI可以清晰显示呈低信号强度的正常PLC的特殊结构,主要包括腓侧副韧带、腘肌腱、腘腓韧带、弓状韧带、豆腓韧带,显示率分别为100%(32/32,侧)、100%(32/32,侧)、87.5%(28/32,侧)、81.3%(26/32,侧)和37.5%(12/32,侧).腓侧副韧带、腘肌腱位置及走行固定.腓侧副韧带全长(50.88&#177;4.72)mm,中点宽(4.72&#177;0.33)mm、厚(2.55&#177;0.40)mm;腘肌腱全长(45.31&#177;1.66)mm,腘肌裂孔处宽(3.26&#177;0.39)mm、厚(3.15&#177;0.26)mm;腘腓韧带全长(11.66&#177;0.78)mm,中点宽(3.24&#177;0.32)mm、厚(1.24&#177;0.11)mm;弓状韧带及豆腓韧带显示率不高、变异较多,韧带起止点、大小、形态因个体差异可有所不同.左右侧腓侧副韧带、腘肌腱、腘腓韧带的长度、宽度、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男女性腓侧副韧带长度及厚度、腘肌腱长度及宽度比较,差异有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熟悉PLC的正常解剖结构能够帮助我们发现该区域的细微异常改变,了解其正常及损伤的磁共振表现,提高放射科医师对PLC损伤的诊断能力.
孙玲玲邢伟陈杰丁玖乐田小娟陈蕾
关键词:膝关节解剖学

相关作者

赵章伟
作品数:21被引量:61H指数:5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后外侧 膝关节 股骨隧道 前交叉韧带 股骨止点
杨国敬
作品数:289被引量:977H指数:13
供职机构: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
研究主题:关节镜 膝关节 骨折固定术 骨折 关节成形术
张力成
作品数:150被引量:631H指数:13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研究主题:髋关节 关节镜 关节成形术 生物力学 后交叉韧带
蔡春元
作品数:136被引量:358H指数:10
供职机构: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
研究主题:膝关节 关节镜 前交叉韧带 股骨隧道 关节成形术
张焱
作品数:31被引量:211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
研究主题:生物力学 生物力学研究 膝关节后外侧角 膝关节 下胫腓联合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