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94669篇“ 艺术理论“的相关文章
艺术理论
本书探讨了美的艺术的技术问题,如艺术技巧、艺术的类型论、艺术的分类、艺术的风格、纯粹艺术和效用艺术等。
(日)竹内敏雄著
关键词:美学理论艺术理论
弘扬琴学、传承发展——2024国家艺术基金“古琴艺术理论研究与评论人才培训”成功举办
2025年
古琴是世界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代表,古琴艺术在中国音乐、社会文化、美学思想等方面具有深刻影响,是中国传统精神文化的代表之一。作为一种文化传承的艺术形式,古琴艺术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了新的发展。为提升古琴艺术理论研究与评论水平,做好古琴文化传播与传承,受国家艺术基金资助和委托,由扬州大学开展本次《古琴艺术理论研究与评论人才培训》项目(7月7日~10月7日)。上海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系、扬州市文化馆、扬州市汉风古琴制作技术研究所为本项目合作单位;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为本项目提供了重要学术支持。
江禾胡斌
关键词:古琴艺术艺术理论研究琴学音乐系
传承与创新:新形势下中国艺术理论研究的战略思维——2024中国艺术理论学会第二十届年会综述
2025年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坚持守正创新。面临新时代、新语境、新形势,中国艺术理论研究亟须在承继艺术学学科体系和理论成果的基础上,采取新战略、新思维、新方法来应对新问题、开拓新论域。由中国艺术理论学会、集美大学共同主办的“传承与创新:新形势下中国艺术理论研究的战略思维”学术研讨会恰逢其时,会议围绕“中国艺术理论面临的新时代、新语境”“中国艺术理论研究的新战略、新思维”“中国艺术人才培养的新路径、新方法”“新时代中国传统艺术理论的适应与转化”“人工智能的涌现与中国艺术学科的对策”等五个议题展开研讨。这是促进中国艺术学学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文化强国建设的积极探索。
张兰芳赵阳
关键词:战略思维
当代艺术理论与批评现状--集体失语与力求破局
2025年
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艺术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十年。艺术家们在思想与形式上进行大胆探索,通过对传统与现代、西方与本土的对话,开创了中国当代艺术的新局面。中国艺术界开始融入全球艺术网络,为日后的国际化进程打下了基础。这一时期不仅见证了艺术创作的多元化与现代化,也为后来的艺术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资源。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国艺术批评进入了一个重要但充满矛盾的转型时期。这一时期的艺术批评与社会经济转型密切相关,呈现出多层次的发展特征。本文以20世纪80年代为切入点,讨论进入90年代后,中国当代艺术理论与批评所面临的现状--失语。这一集体现象来自两大方面:一、艺术批评家丧失了批判精神。二、艺术批评家无法形成新的(独立且成熟的)方法论。艺术家的批判性语言既是由商业资本和政治诉求所削减的,也是艺术家与批评家主动舍弃的,另一方面中国自己的当代艺术理论难以成形的根本原因在于其背后所蕴藏的二元对立性无法扎根中国土壤。
Hu Xi
关键词:艺术批评艺术理论失语
中国视听艺术理论建构的“对话观”——论《中国电视》杂志的办刊特色与学术品格
2025年
对话是理论建构、理论实践化与理论批评化的重要前提。促进“对话”,应该是学术期刊重要的学术品格与定位所在。期刊如何搭建对话机制以促进理论发展及研究繁荣,对于当前建构中国自主知识理论体系而言,尤为关键。本文以《中国电视》杂志的办刊特色与学术品格为切入点,分析其如何构建对话平台,如何在促进对话的基础上促进理论发展与真问题研究。《中国电视》杂志坚持“对话窗口”的定位,承担“媒介/对话-行动者”的身份,充分发挥与政府、学界、业界“对话”的桥梁纽带作用。《中国电视》杂志提倡从实践现象出发的学术研究与“理论现代化”“理论可读性”的理论,体现了从“经验到理论”的“对话观”及“中层理论”建构。《中国电视》杂志刊载与实践紧密结合、拥有学科交叉融合的视野、注重透过现象捕捉本质的研究成果,表现出其搭建“理论-实践”“经典-现代”“理论-理论”式“对话场域”的学术品格。
李璇尹心悦
关键词:办刊思路学术品格坚守
数字媒体艺术理论探索
2024年
数字媒体艺术理论的探索有助于深入理解数字媒体艺术的本质和特点。数字媒体艺术通过利用数字技术的特点和媒介,以全新的方式进行艺术表达。它融合了计算机科学、艺术设计和媒体传播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形成了独特的艺术形式和创作方式。通过对数字媒体艺术理论的探索,可以深入研究数字媒体艺术作品的语言、符号和表现形式,并对其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解读,进一步理解数字媒体艺术的内涵和价值。基于此,本文分析了数字媒体艺术理论探索策略,以供参考。
陈佳
关键词:数字媒体艺术理论
2023艺术理论:学科·基础·前沿
2024年
2023年,学界从学科理论、基础理论、前沿理论等不同层面对艺术理论进行了深入思考和探讨。在艺术学科理论方面,既有着眼于“三大体系”建设、“新文科”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等国家宏观背景而形成的时代话语,也有在2022年版学科专业目录背景下从不同角度对艺术学科建设的思考及评价问题。在艺术基础理论方面,既有对“艺术”“美术”“文艺”等核心概念的辨析,也有对“人生艺术化”“丑”“民间艺术”“审美意象”等重要命题的探讨。在艺术前沿理论方面,艺术跨媒介研究、艺术与科技、艺术与伦理、艺术与地理、艺术与语言等既体现了艺术理论关注实践、解决现实问题的学科之“用”,也促进了当下艺术理论走向多元化的繁荣发展之路。
张新科
关键词:艺术学艺术理论艺术学科
学术转型中的学科建设与艺术理论研究
2024年
对话本次对谈的专家是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的院长王廷信教授。王廷信教授长期从事中国艺术理论研究,此前也担任过东南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对于东南大学艺术学科挺立于中国重要的艺术理论研究学科高位做出了贡献。他同时是中国艺术理论学会常务副会长。我们相识交往多年,也有过不少的学术交流。这一次我们将围绕中国艺术学学科建设、艺术理论建设等相关问题进行一些深入探讨。
周星王廷信
关键词:艺术理论研究艺术学科艺术学理论学术转型
关于艺术理论艺术史若干成说的重新思考被引量:1
2024年
艺术理论的现代化立足于对人类艺术史的重新认知,脱离了艺术史的艺术理论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重新审视艺术史,以下流行的艺术及美学观念亦可重新认知:(1)社会学、风格学艺术史书写不是唯一,艺术史亦为艺术中心流变史;(2)人造物不等同于艺术,艺术史与人类发展史不同步;(3)美包括崇高,它不全是自由和无功利的,东西方艺术发展证明了这一点;(4)区域艺术史发展有断层,整个人类艺术史发展则无;(5)艺术离不开人,研究艺术本质上还是观念在起作用,所谓门类艺术间“技术壁垒”导致一般艺术史成为不可能,是犯了本体论的认识错误,只看到“技”而忘记了“艺”,没有考虑到人的因素;(6)一般艺术学不限于宏观,许多中观和微观问题舍此即无法解决。
徐子方朱立国
关键词:艺术理论艺术史
艺术家的主权:关于法律格言和文艺复兴艺术理论的批注
2024年
文艺复兴的诗歌和艺术理论与中世纪法学家的专业学说之间存在很强的可类比性。“艺术模仿自然”是亚里士多德的格言。然而,中世纪还有使此学说获得传播的文学渠道,即罗马法。根据中世纪罗马法和教会法注释传统,立法者因为“依据职权”模仿自然被视为艺术家。属灵的或世俗的立法者这一主权职位“依据职权”而获得能力和特权。基于对等比较,诗人--最终是艺术家全体--“依据天赋”而享有个体性的且纯粹属人的能力和特权。身为人--强调意义上的“人”--变成了一项职权。
恩斯特·H.康托洛维茨刘寅
关键词:文艺复兴艺术理论艺术家罗马法教会法彼特拉克

相关作者

吴松
作品数:35被引量:437H指数:13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体育学院
研究主题:中国武术 武术 文化 艺术化 竞技武术套路
陈吉猛
作品数:29被引量:95H指数:5
供职机构:南华大学文法学院
研究主题:文学 现象学 文学世界 艺术真理 艺术理论
鞠庆业
作品数:5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浙江理工大学
研究主题:倪贻德 决澜社 艺术研究 绘画思想 现代主义绘画
王岗
作品数:316被引量:4,312H指数:40
供职机构:武汉体育学院武术学院
研究主题:中国武术 武术 民族传统体育 文化 中国武术发展
吴建民
作品数:122被引量:113H指数:4
供职机构:江苏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古代文论 经学 《文心雕龙》 命题 古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