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317篇“ 苏醒质量“的相关文章
胸外科全麻手术患者麻醉苏醒中应用专项护理对其苏醒质量的影响
2025年
此次研究目的在于深入分析全麻手术过程当中对患者实施基于专项护理理念麻醉苏醒护理措施,并且对苏醒期的质量影响进行分析。方法 本研究选取2023-2024年在我院接受胸外科全麻手术的200名患者,随机分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基础上实施专项护理。对比两组苏醒期躁动、生命体征、恢复时间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实验组胸外科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专项护理有效。术前两组生命体征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实验组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并发症发生率实验组5%,对照组14%,差异显著(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实验组0%,对照组6%,差异显著。结论 通过本次研究分析证明对胸外科手术患者实施基于专项护理的麻醉苏醒护理可以减少苏醒期躁动的出现,此类专项护理方法可以帮助患者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的稳定性,降低苏醒期并发症的出现几率,加快患者的手术后康复效果,本次实验证明胸外科全麻手术患者麻醉苏醒中应用专项护理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值得大范围推广使用。
姜顺顺孙亭亭
关键词:专项护理全麻手术苏醒期躁动
细节护理结合多模式保温策略对老年全身麻醉手术患者苏醒质量苏醒期躁动的影响研究
2025年
探究细节护理结合多模式保温策略对老年全身麻醉手术患者苏醒质量苏醒期躁动的影响。选取2024年1月—2024年6月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接受全身麻醉手术的80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0,予以常规护理)和研究组(n=40例,予以细节护理结合多模式保温策略),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显示,麻醉时、开始手术时、缝皮时、术毕时、麻醉复苏室时研究组患者的体温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气管拔管时间、苏醒时间、麻醉恢复室滞留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躁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发现,在老年全身麻醉患者围手术期实施细节护理结合多模式保温策略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体温、血流动力学等指标,提高患者的术后苏醒质量,减少苏醒期躁动。
袁佩佩冯睿
关键词:细节护理全身麻醉苏醒质量
探讨信息支持与麻醉苏醒护理对普外科全身麻醉手术患者麻醉苏醒质量及躁动发生率的影响
2025年
探究信息支持与麻醉苏醒护理在普外科全身麻醉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531例普外科全身麻醉患者分为对照组(n=265)和研究组(n=266),观察护理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研究组恢复时间更短,躁动发生率更低,血流动力学及炎症反应变化幅度更小,P<0.05。结论 信息支持与麻醉苏醒护理能提高普外科全身麻醉手术患者麻醉苏醒质量,减少躁动发生,可推荐开展。
唐维
关键词:信息支持普外科全身麻醉
丙泊酚联合七氟烷对扁桃体手术患儿麻醉苏醒质量的影响
2025年
目的:探讨小儿扁桃体手术中应用丙泊酚联合七氟烷麻醉的效果及对患儿麻醉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23年1月至2024年2月临沂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6例扁桃体手术患儿,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3)和观察组(n=43),前者实施丙泊酚维持麻醉,后者实施丙泊酚联合七氟烷维持麻醉。对比两组的苏醒质量、临床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观察组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意识恢复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较小(P>0.05)。观察组拔管即刻(T2)、拔管后5 min(T3)、拔管后10 min(T4)时段苏醒期躁动量表(PAED)评分、疼痛行为量表(FLACC)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0%,与对照组的6.98%相比差异较小(P>0.05)。观察组术后即刻(T1)、T2、T3、T4时段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小儿扁桃体手术中,应用丙泊酚联合七氟烷麻醉可在降低疼痛程度的同时,稳定血流动力学,且对苏醒质量的影响较小,值得借鉴。
李玉见
关键词:小儿扁桃体手术丙泊酚七氟烷苏醒质量血流动力学
艾司氯胺酮联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对宫腔镜手术患者苏醒质量的影响
2025年
目的 探究艾司氯胺酮联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对宫腔镜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扬中市人民医院行宫腔镜手术的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麻醉方法不同分两组,各40例。研究组行艾司氯胺酮联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对照组行枸橼酸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对比两组的生命体征、苏醒质量、疼痛程度、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麻醉前,两组生命体征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睫毛反应消失、扩张宫颈时、手术开始5 min,研究组生命体征数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为(2.65±0.78)min,呼之睁眼时间为(4.98±0.26)min,定向力恢复时间为(6.23±1.16)min,短于对照组的(4.36±1.29)min、(6.37±0.12)min和(8.54±1.39)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174,30.700,8.070;P均<0.05)。术后10 min、术后30 min,研究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1 d,两组疼痛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司氯胺酮联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对宫腔镜手术患者具有显著优势,不仅可保持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提高苏醒质量,还可降低疼痛程度和不良反应风险。
孙志强王超金静芬
关键词:丙泊酚宫腔镜手术生命体征苏醒质量
艾司氯胺酮联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对宫腔镜手术患者苏醒质量的影响
2025年
目的 分析艾司氯胺酮联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对宫腔镜手术患者的价值。方法 单纯方便选取2021年5月—2023年5月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收治的126例行宫腔镜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麻醉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3例。研究组给予艾司氯胺酮联合丙泊酚乳状注射液。对照组给予枸橼酸舒芬太尼注射液联合丙泊酚乳状注射液。对比两组围手术期指标、苏醒质量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围手术期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监护室时(P0)两组Steward苏醒系统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入术后监护室5 min(P1)及出术后监护室时(P2)时,研究组Steward评分为(3.18±0.41)分、(5.09±0.21)分,高于对照组的(2.98±0.57)分、(4.28±0.3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61,16.088;P均<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94%(5/63),低于对照组的11.11%(7/6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68,P>0.05)。结论 艾司氯胺酮联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在宫腔镜手术中具有临床优势,联合应用的协同效应有助于改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提高患者苏醒质量,且具有一定安全性。
刘佳王玉凯徐晓
关键词:丙泊酚宫腔镜苏醒质量
艾司氯胺酮与羟考酮在宫腔镜手术中麻醉效果与苏醒质量的比较分析
2025年
目的比较艾司氯胺酮与羟考酮在宫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与苏醒质量。方法选择2023年4-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拟择期行宫腔镜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艾司氯胺酮组(S组)与羟考酮组(O组)两组,每组各40例。S组给予艾司氯胺酮0.2 mg/kg和丙泊酚2.0 mg/kg进行麻醉诱导,O组给予羟考酮0.1 mg/kg和丙泊酚2.0 mg/kg进行麻醉诱导。两组患者均采用改良警觉/镇静评分(MOAA/S)进行镇静深度评估,评分低于2分开始手术。术中发生体动反应则追加丙泊酚0.5~1.0 mg/kg。手术结束将患者送入麻醉恢复室(PACU)继续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入手术室时(T_(0))、睫毛反射消失时(T_(1))、扩宫时(T_(2))、手术结束时(T_(3))、意识清醒时(T_(4))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氧饱和度(SpO_(2));记录诱导期呛咳、术中体动、呼吸抑制、心动过缓、低血压以及术后恶心呕吐发生情况;记录手术时间、苏醒时间、PACU治疗时间以及术中丙泊酚总用量;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苏醒后5 min以及苏醒后30 min宫缩痛情况。结果T_(0)、T_(3)和T_(4)时间点,两组患者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_(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_(1)和T_(2)时间点,S组患者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_(2)高于O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诱导期呛咳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组患者术中体动、呼吸抑制、心动过缓、低血压及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O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后宫缩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组患者的术中丙泊酚总用量、苏醒时间和恢复室治疗时间低于O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氯胺酮复合丙泊酚应用于宫腔镜手术,麻醉效果好且苏醒质量高,对呼吸和循环影响小,安全有效。
秦娅焦皓
关键词:羟考酮宫腔镜苏醒质量
艾司氯胺酮静脉输注对老年腹腔镜前列腺癌手术麻醉效果和苏醒质量的影响
2025年
目的探讨静脉输注艾司氯胺酮对行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手术的老年患者其麻醉效果及对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艾司氯胺酮组(E组)和对照组(C组)两组,每组患者60例。E组患者使用艾司氯胺酮进行麻醉诱导和维持。C组患者在手术过程相同时刻接受与E组等量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手术结束前30 min,两组停止泵注艾司氯胺酮或生理盐水。除此之外,两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和维持阶段所使用的其他药物种类和剂量完全一致。记录围手术期麻醉药物使用总量。于术前(T_(1))、气管插管前即刻(T_(2))、气管插管后1 min(T_(3))、手术进行1 h(T_(4))、手术缝皮结束时(T_(5))和气管拔管后5 min(T_(6))6个关键时间点分别记录患者的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气管拔管后,记录麻醉苏醒时间,用Riker镇静与躁动评分对患者进行躁动评价,并记录患者躁动发生率、呛咳发生率、复苏室停留时间;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对患者的疼痛进行评估。记录气管拔管后呼吸抑制、寒战、恶心、呕吐、嗜睡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E组围手术期瑞苏太尼及丙泊酚用量明显少于C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_(2)时刻,E组的HR和MAP高于C组(P<0.05),而在T_(3)时刻,E组的HR和MAP低于C组(P<0.05)。气管拔管后,与C组比较,E组苏醒时间更长,躁动发生率、重度呛咳发生率、VAS评分更低,复苏室停留时间更短。E组嗜睡发生率明显高于C组(P<0.05),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氯胺酮应用于腹腔下镜前列腺癌手术的老年患者安全有效,有助于稳定血流动力学参数,降低全身麻醉苏醒后躁动及呛咳的发生率。
吴科伟李升邓曙雨陈冬冬杨新霞胡礼宏
关键词:腹腔镜前列腺癌苏醒质量
瑞芬太尼联合环泊酚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苏醒质量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2025年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联合环泊酚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苏醒质量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2021年6月~2023年6月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78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使用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进行麻醉,观察组使用瑞芬太尼联合环泊酚进行麻醉,观察对两组患者麻醉后认知功能、苏醒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疼痛评分和炎性反应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恢复自主呼吸时间、苏醒时间、恢复定向力时间以及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麻醉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炎性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24 h后的认知水平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给予瑞芬太尼联合环泊酚进行麻醉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苏醒质量和认知功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炎性反应和疼痛程度,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张娅谈玲玲
关键词: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瑞芬太尼苏醒质量
七氟烷与丙泊酚对老年乳腺癌术后患者苏醒质量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比较
2025年
目的 分析七氟烷与丙泊酚对老年乳腺癌术后患者苏醒质量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至2022年12月济南市第二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00例老年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使用靶控输注装置注射丙泊酚维持麻醉,观察组(50例)采用七氟烷持续吸入维持麻醉。比较两组认知功能[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及术后苏醒质量。结果 观察组术后6h、1 d、3 d、7 d MM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术后苏醒质量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七氟烷持续吸入维持麻醉对老年乳腺癌术后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较小,苏醒质量更高。
吕慎娟孟明华郝春会
关键词:七氟烷丙泊酚老年乳腺癌

相关作者

丁亚军
作品数:8被引量:26H指数:2
供职机构:南通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研究主题:苏醒质量 胸科手术 苏醒期躁动 丙泊酚复合 丙泊酚
宋丹丹
作品数:115被引量:188H指数:8
供职机构:沈阳军区总医院
研究主题:异丙酚 羟考酮 体外循环 舒芬太尼 丙泊酚
王忠义
作品数:103被引量:742H指数:16
供职机构: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
研究主题:地佐辛 超声引导 咪达唑仑 硬膜外 胸椎旁神经阻滞
魏昌伟
作品数:27被引量:165H指数:7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309医院
研究主题:血流动力学 乌司他丁 苏醒质量 围术期 重症肌无力患者
钱燕宁
作品数:386被引量:2,373H指数:22
供职机构:江苏省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围术期 麻醉 术后镇痛 氯诺昔康 应激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