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5篇“ 苦恼意识“的相关文章
- 论伊波利特对黑格尔“苦恼意识”的阐释
- 2024年
- 伊波利特将“苦恼意识”视为理解黑格尔哲学体系的核心要素。在解读黑格尔精神哲学时,伊波利特先从人类学角度关注黑格尔的“生命”及“生命意识”理论,强调生命存在的能动性,并基于此认为在生命意识驱使下的生命运动必然会产生“苦恼意识”。但与人类学解读模式不同,伊波利特最终把阐释的落脚点置于黑格尔的历史哲学之中。通过“泛悲剧主义”式解读,他发现生命的历史性存在依然伴随着“苦恼意识”。伊波利特以“苦恼意识”作为阐释黑格尔思想的切入点,其蕴含的理论价值更多体现为对“生命辩证法”的思考。
- 罗松涛王天泽
- 关键词:黑格尔苦恼意识生命
- 《驾驶我的车》:苦恼意识下的个体冲突与和解
- 2022年
- 电影《驾驶我的车》是导演滨口龙介关于自我和解主题的一部作品,本文借用黑格尔的苦恼意识以及冲突论来理解电影文本中自我和解的主题。自我和解是人生中的重要命题,在现代社会中,所有人时刻面临着自我与他者之间的不平衡,电影通过内外部冲突层层递进,由人物的外部冲突发展至内部冲突,角色试图去重新构建内心平衡和和谐精神世界,实现与自我、他者以及外界的和解,从而重新出发,得以在精神废墟里重建家园。
- 俞剑红顾洪洲
- 关键词:苦恼意识
- 黑格尔的苦恼意识与克尔凯郭尔的最不幸者比较
- 2020年
- 黑格尔的苦恼意识与克尔凯郭尔的最不幸者基于相同的结问题:有限和无限的矛盾。通过阐释最不幸者的思想和反思意识,克尔凯郭尔揭露出:黑格尔思辨哲学遗忘和忽略了个体的生存。克尔凯郭尔深化了黑格尔苦恼意识的矛盾,使之转向有限个体的具体生存。
- 涂丽平
- 关键词:黑格尔克尔凯郭尔苦恼意识
- 从伦理世界到新教伦理——论黑格尔的“苦恼意识”概念
- 2015年
- 黑格尔把苦恼意识界定为普遍性与特殊性产生分裂时的意识形态。这种分裂经常导致宗教精神的产生。在罗马基督教中,个人自由的觉醒冲击了古希腊的伦理社会。此时个人的自由是抽象的,它采取一种宗教性的、沉思的态度。在现代语境下,个人自由得到了比中世纪更具体的规定,即自由被界定为法权。它采取一种世俗化的欲望和劳动的态度,其典型代表就是马克思·韦伯所论的新教伦理。而苦恼意识和新教伦理都指向同一个问题:当伦理的共同体面临分裂、宗教的作用面临衰落时,个人的道德和社会的秩序该如何建立。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苏格兰启蒙派则试图走一条更为"现代"的道路:在现代法权理论与经济学的背景下重建道德秩序。
- 刘心舟
- 关键词:苦恼意识伦理世界新教伦理道德情操论
- 转型期个体苦恼与自我评价——从黑格尔的苦恼意识分析自我评价的作用被引量:1
- 2014年
- 苦恼意识是源自于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中的一个概念。由于自我意识的一分为二,处在同一自我意识内的双方能够为彼此所意识到却无法统一,强烈的分裂导致苦恼意识。黑格尔所处的时代是一个转型的时代,这与当代中国所处的改革转型期有诸多相似之处。黑格尔试图解决的苦恼意识问题,同时也具有现代性的特征,它成为现代人无法摆脱的忧虑。苦恼,不仅仅是认知问题,同时也是价值问题,故这一问题也是价值论的问题域。而自我评价活动正是出于对自我意识的自觉,进而达到自我意识中分裂的弥合。而在这一过程中,既实现了对善的价值追求,也抵抗了苦恼的困境。基于此,自我评价活动为苦恼意识的摆脱提供了一条可能出路,也为当代转型期中国个体所面临的困惑给出自我评价的启示。
- 李旭阳
- 关键词:苦恼意识自我意识自我评价
- “上帝之死”与黑格尔的“苦恼意识”被引量:5
- 2013年
- 在尼采宣布"上帝已经死了"之前,黑格尔就已揭示出,在苦恼意识中"上帝本身已经死了"。然而,黑格尔借助于理性自我和解功能,使上帝在"实体即主体"的理性视界中得以新生。黑格尔对苦恼意识的解构与超越,一方面彻底改造并超越了以康德为代表的传统哲学的知性二元论的对立、抽象、片面与虚假性,在绝对唯心论的基础上实现了人与神、人与世界的和解;另一方面,黑格尔的超越却因其极端的逻各斯中心论对神性与人性的肢解,其合理性与合法性遭到现当代哲学家的质疑,倍受批驳和抛弃。然而,与他揭示出在苦恼意识中上帝已经死了这一可怕的事实相比,更为可怕的是,黑格尔为上帝的辩护、使上帝复活的劳作,却真的消灭了上帝。这样,黑格尔便与上帝之死,甚至也与后现代性勾连在一起了。
- 章忠民
- 关键词:苦恼意识后现代性
- 当代人的苦恼意识
- 2011年
- 在当代,物成为了主体,或者说,人把自己迷失于物之中;这种情势已经转化为一种普遍的身份焦虑。在此焦虑中,意识的自觉必然反转成为一种苦恼意识。苦恼意识在根底是一种平庸的孤独。
- 王志梅郭寰宇
- 关键词:苦恼意识
- 当代人的现实处境——关于苦恼意识的批判被引量:1
- 2011年
- 在当代,物成为主体,或者说,人把自己迷失于物之中;这种情势已经转化了一种普遍的身份焦虑。在此焦虑中,意识的自觉必然反转成为一种苦恼意识。苦恼意识在根底是一种平庸的孤独。
- 郭寰宇
- 关键词:苦恼意识
- 在上帝与虚无之间——黑格尔的苦恼意识及其现代变式被引量:1
- 2007年
- 黑格尔将自我意识视为精神现象发展的转折点,而苦恼意识则是自我意识的完成,它完整地展示出人类所有精神形态的基本辩证结构。近代以来,围绕哲学与科学、知识与信仰、理性与虚无的争论无不源自自我意识这种令人“苦恼”或“不幸”的辩证结构。认识到这种结构就是人的根本的生存状态、存在状态,这不但是人追求自由和幸福、克服虚无主义的起点,也是人的使命和命运。
- 郭大为
- 关键词:苦恼意识信仰虚无主义黑格尔
- 在上帝与虚无之间——黑格尔的苦恼意识及其现代变式
- 一、自由与不幸在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中,历来的注疏发微最为集中的章节莫过于论述自我意识的第四章(“B.自我意识”=“Ⅳ.意识自身确定性的真理性”)。由于自我意识是进入“真理自家的王国”或“精神的白昼”的“转折点”,人们...
- 郭大为
- 关键词: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科耶夫
- 文献传递
相关作者
- 郭寰宇

- 作品数:23被引量:32H指数:3
- 供职机构:长春中医药大学
- 研究主题:基础医学实验 技术课程 脯氨酸 苦恼意识 不同生长时期
- 章忠民

- 作品数:48被引量:144H指数:7
- 供职机构:上海财经大学
- 研究主题:黑格尔 道德 真理性 上帝之死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 陈涯倩

- 作品数:7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 研究主题:黑格尔 机械决定论 自然观 基督教思想 基督教
- 王志梅

- 作品数:1被引量:0H指数:0
- 供职机构:内蒙古财经学院
- 研究主题:当代人 苦恼意识
- 孟彦文

- 作品数:10被引量:17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
- 研究主题:存在论 勒维纳斯 伦理学 形而上学 后现代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