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70篇“ 药源性肝损伤“的相关文章
中药药源性损伤的文献评价研究
2024年
目的:中药的使用主要分为3种方式:单味药材或饮片、复方汤剂、单味或复方制剂。本研究制定这三类中药相关风险分类表,以指导合理临床用药。方法:研究在7个电子数据库中检索有关中药药源性损伤的临床报告,收集文章的基本信息、用药,并进行风险程度分类:第一类药物(单个中心的个案报道);第二类药物(单个中心的多人报道);第三类药物(多中心报道)。结果:第一类包括65种单味药材或饮片和145种单味或复方制剂,第二类包括62种单味药材或饮片和120种单味或复方制剂,第三类包括51种单味药材或饮片和92种单味或复方制剂。分类类别越高,循证级别越强,可疑毒性就越大。结论:评价其毒性风险时应根据其分类区别对待。新发现的毒性中药制剂,其相关毒理机制有待进一步探索。
霍光远付丽红高月求
关键词:药物性肝损伤循证医学合理用药
甘草及其复方调控肠道微生物改善药源性损伤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总结近年来甘草及其复方调节肠道微生物改善药源性损伤(DILI)的作用机制。方法在CNKI和PubMed数据库中以“甘草or甘草复方”and“损伤”and“肠道菌群”为关键词,对近年来甘草及复方缓解药源性损伤的文献进行筛选,总结肠道菌群与DILI的关系、甘草和复方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缓解DILI的机制。结果药源性损伤可导致肠道菌群构成异常、肠道屏障损坏以及细菌及其代谢产物易位,而异常的肠道菌群可能通过多途径加重损伤。甘草中的成分和复方可以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构成、恢复肠道屏障、抗炎以及增强免疫作用机制改善DILI。结论甘草及其复方可以通过调节肠道菌群从而缓解药DILI,为扩大药源性损伤的中医药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杨必乾何昱洁何慧明邓毅
关键词:甘草肠道微生物药源性肝损伤
网络药理学研究筒鞘蛇菰治疗药源性损伤的机制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探讨筒鞘蛇菰Balanophora involucrata Hook.f.对药源性损伤(DILI)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文献检索筒鞘蛇菰的化学成分,用多重数据库分析预测筒鞘蛇菰的药理机制。用对乙酰氨基酚(APAP)诱导小鼠DILI模型,以联苯双酯为阳性药,通过组织病理检查、生化检测、免疫组化及分子生物学检查验证筒鞘蛇菰提取物蛇菰多糖(BPS)对DILI的疗效及作用机制。结果筒鞘蛇菰调控DILI的主要活性成分为圣草酚、β-香树脂醇、β-谷甾醇等,核心靶点有TNF、MAPK3、PTGS2、BCL2L1等;GO功能富集分析显示:核心蛋白参与的生物过程涉及凋亡过程调节;KEGG富集分析显示:筒鞘蛇菰调节APAP损伤的通路主要涉及凋亡相关信号通路。BPS可显著降低DILI模型小鼠的指数及组织中转氨酶的含量,改善组织的病理状态和炎症浸润;同时,BPS可减轻模型小鼠细胞的凋亡程度,抑制凋亡蛋白caspase 3、C-caspase 3的激活,促凋蛋白Bax的表达,升高抑凋蛋白Bcl-2的表达。结论筒鞘蛇菰可能通过Bax/Bcl-2/caspase 3信号通路调控细胞凋亡对小鼠DILI起预防和治疗作用。
王超蔡华俊王晨晖谭伟吴昊
关键词:筒鞘蛇菰对乙酰氨基酚药源性肝损伤
某院急性白血病患者药源性损伤临床治疗的回顾性分析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 对急性白血病(AL)患者药源性损伤(DILI)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为临床用药提供相关依据。方法 收集某院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共6年间收治发生DILI的AL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并分析患者的年龄、性别、脏功能指标、DILI严重程度、DILI类型、保药物、转归等信息,采用χ^(2)检验分析DILI患者转归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84例患者发生DILI并接受治疗,总有效率为72%。DILI类型和药物用法是影响转归的2个重要因素(P<0.05)。脏生化异常型是DILI主要类型(80.67%),但该类型的患者预后较差,总有效率仅为68.2%。共6类13种药物被用于DILI治疗,临床治疗以单次用药(62%)和二联用药(34%)为主,药物用法与患者转归显著相关,二联用药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P<0.05)。还原型谷胱甘肽(45.0%)、异甘草酸镁(27.10%)、门冬氨酸鸟氨酸(14.02%)是临床使用最多的药物。结论 多数AL患者的DILI预后较好,但仍应制订合理方案进行对症治疗以提高有效率,药物用法是影响患者转归的重要因素,需保持重点关注。
张倩茹卢颖张婉婷杨艳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药物性肝损伤回顾性分析保肝药物
2-羟基-4-甲氧基苯戊酮在制备治疗药源性损伤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提供2‑羟基‑4‑甲氧基苯戊酮在制备治疗药源性损伤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研究发现2‑羟基‑4‑甲氧基苯戊酮具有治疗药源性损伤的效果,可显著升高过量对乙酰氨基酚损伤的小鼠生存率,2‑羟基‑4‑甲氧基苯戊酮治疗损伤...
任建平 徐守竹 王四旺 杨钧 徐杰 麻纪斌 李佳莹 舒泉湧 郭羽 翟帆 付瑾
“和药”广陈皮标准汤剂的质量分析及其护制剂川陈皮素固体分散体治疗药源性损伤的研究
背景:药源性损伤(DILI)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是引发急性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DILI治疗一线药物N-乙酰半胱氨酸(NAC),通过促进谷胱甘肽生物合成和清除活性氧发挥解毒作用。但NAC治疗时间窗较短,临床DILI患者...
宁金容
关键词:药源性肝损伤川陈皮素固体分散技术
基于不良反应监测大数据的中药药源性损伤风险信号新发现及易感因素初探被引量:3
2024年
目的探索基于国家不良反应监测大数据发现中药损伤风险信号的方式,初步筛选风险品种,并基于“三因致毒”理论分析其损伤的易感因素。方法对2012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收集的中药相关药物性损伤(DILI)的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相关可疑中药品种,并预测可疑中药品种的损伤易感因素。结果共收集中药导致DILI的ADR报告1901份(1719例患者),新发现可疑中药品种237种,用于抗肿瘤的中药DILI发生率最高。给药途径以口服给药占比最大(71.70%),DILI的潜伏期的中位数为13.00 d,潜伏期以0~7 d(34.46%)最多。依据“三因致毒”理论分析发现可疑中药品种导致DILI与机体状态、药物本身和用药环境有关。结论发现系列中药风险信号,需要进一步对风险的确证和成因机制解析。
郭龙鑫高云娟吴承钊龙敏娟祝胜凯宋海波赵旭肖小河
关键词:中药肝损伤风险信号
基于新使用者队列设计的药源性损伤潜在药物筛选研究
钱凤同
细胞自噬在中药源性损伤中的双重作用及防治策略研究进展
2024年
目的系统梳理细胞自噬与中药源性损伤的相互作用和损伤发生机制,并就中药源性损伤防治策略进行总结。方法基于中国知网、万方、PubMed、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检索,查阅近十年内关于细胞自噬及中药源性损伤相关文献,阐明细胞自噬与疾病发生间的关系,归纳细胞自噬引起中药源性损伤的常见药物及作用机制,总结中药源性损伤的防治策略。结果细胞自噬在中药源性损伤的发生发展中具有双重调控作用,细胞自噬在过分活跃或过度抑制的情况下可通过影响自噬通路或自噬相关分子的表达,诱发中药源性损伤。结论细胞自噬通路的调控,有望成为防治中药源性损伤的新途径,针对性的制定防治策略是实现中草药安全性风险监测的重要措施。
章婷萍李梦雨顾春宇胡璟祺孔娇刘传鑫
关键词:细胞自噬信号通路
中药抗药源性损伤评价模型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3年
脏是药物在机体内代谢的主要场所。药源性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是药物过量或不当使用导致的机体不良反应之一。非甾体类抗炎药、抗菌药等均可能引起DILI。DILI发生机制主要与细胞色素P450酶、线粒体功能障碍、药物代谢反应、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等密切相关。中药可通过抑制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减少细胞凋亡与影响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等发挥治疗损伤作用。通过对DILI发生机制、动物模型建立方法及中药干预机制等方面进行总结归纳,为DILI动物模型的合理选择及中药防治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王存萍罗秋林沙玉茹谭睿顾健龚普阳
关键词:药源性肝损伤中药对乙酰氨基酚异烟肼雷公藤多苷

相关作者

朱曼
作品数:369被引量:1,708H指数:20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研究主题:临床药师 药学监护 药品不良反应 加替沙星 合理用药
郭代红
作品数:562被引量:2,942H指数:26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研究主题:药品不良反应 自动监测 合理用药 临床药师 住院患者
张陆勇
作品数:573被引量:1,872H指数:22
供职机构:广东药科大学
研究主题:药物 化学领域 雷公藤甲素 药物组合物 化合物
江振洲
作品数:245被引量:1,184H指数:18
供职机构:中国药科大学
研究主题:雷公藤甲素 肝毒性 肝损伤 毒性 良性前列腺增生
王君明
作品数:307被引量:1,391H指数:20
供职机构:河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研究主题:中药 雷公藤 用药问题 抗抑郁 金钱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