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61篇“ 菊头蝠“的相关文章
- 大耳菊头蝠激进叫声的特征研究
- 2025年
- 激进叫声是动物为了争夺有限的资源向对手发出的叫声,用于维持社群稳定.尽管很多研究显示蝙蝠的交流声波复杂多样,然而,仅少数研究对蝙蝠的激进叫声类型进行了准确分类.以大耳菊头蝠(Rhinolophusmacrotis)为对象,通过录制其激进叫声,基于声波频谱形状对其音节类型进行分类.同时,测量频谱参数,对测量的参数进行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验证其分类的准确度以及检验个体标签.结果表明,大耳菊头蝠激进叫声具有2种简单音节和6种组合音节.判别函数的正确分类概率显著高于随机分类概率(P<0.001),表明分类结果较为准确.此外,大耳菊头蝠激进叫声的5种音节类型具有显著个体标签特征.本研究率先对大耳菊头蝠的激进叫声音节类型进行划分,为进一步开展激进叫声发声机制及其功能的研究奠定基础,同时为蝙蝠交流叫声的进化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 张春棉郑子琪孙淙南
- 关键词:声通讯
- 一种基于注意力卷积神经网络的菊头蝠识别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注意力卷积神经网络的菊头蝠识别方法,包括步骤:S1、对原始图像进行预处理,生成数据集;S2、将数据集随机划分成训练集和测试集;S3、建立注意力卷积神经网络模型VGG16‑CBAM;S4、使用训练集对网...
- 曹忠王坤辉余文华尚文利赵文静
- 大菊头蝠和中菊头蝠分娩声波的特征
- 2024年
- 动物的声学信号在信息传递和维持社群稳定等方面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对于占据夜空生态位并集群生活的蝙蝠,它们日间栖息于几乎没有光照的洞穴中。这些夜行性蝙蝠主要借助声信号介导重要生活史事件,包括生殖、觅食、通讯和空间导航等。分娩是动物生殖活动中的关键一环,决定了后代甚至母体的生死。一直以来野生动物的分娩行为,特别是分娩叫声鲜有研究。本研究以大菊头蝠(Rhinolophus luctus)和中菊头蝠(R.affinis)为研究对象,捕捉并录制其在分娩过程中的声信号,进而开展声谱分析和统计分类。研究发现,大菊头蝠和中菊头蝠在分娩过程中分别发出了6种和4种类型的交流声波。基于子集验证的判别式分析表明,大多数的音节类型都被正确划分。纳入多种声学参数的多维尺度分析显示,不同音节类型在三维图像中差异显著。此外,欧几里得距离分析发现,种间的叫声差异远大于种内的叫声差异。本研究结果可为深入揭示夜行哺乳动物的叫声功能和发声机制提供参考。
- 郭东革徐言言王芳王莹刘森
- 关键词:中菊头蝠分娩
- 河北石家庄发现大耳菊头蝠和狭耳鼠耳蝠
- 2024年
- 2023年7月,在河北石家庄市井陉县朱砂洞村朱砂洞(38°10′48″N,113°55′22″E,海拔509 m)使用竖琴网捕获16只菊头蝠(Rhinolophus spp.)和4只鼠耳蝠(Myotis spp.)。测量了捕获样本的外部形态、头骨特征以及录制了回声定位声波,并扩增了COI和Cyt b基因序列。菊头蝠样本回声定位声波为调频-恒频-调频(FM-CF-FM)型,峰频(54.23±0.39)kHz;前臂长(47.30±0.94)mm,耳长(24.55±1.26)mm,颅全长(19.01±0.19)mm;COI基因和Cyt b基因序列与NCBI数据库内大耳菊头蝠(R.macrotis)相应序列相似度分别为100%和98.68%。鼠耳蝠样本回声定位声波为调频(FM)型,峰频(43.56±3.73)k Hz;前臂(59.2±1.36)mm,耳长(22.57±0.82)mm,颅全长(22.97±0.035)mm;COI基因和Cytb基因序列与NCBI数据库内狭耳鼠耳蝠(M.blythii)相应基因序列相似度为99.5%和99.91%。结合外部形态数据、头骨参数以及COI和Cytb基因序列比对,鉴定所采集的菊头蝠为大耳菊头蝠、鼠耳蝠为狭耳鼠耳蝠。此次发现的大耳菊头蝠和狭耳鼠耳蝠均为河北省翼手目物种分布新记录种。
- 陈煜郭东革杜建滢王续帆徐言言刘森
- 关键词:翼手目回声定位声波分布新记录
- 不同冬眠节律马铁菊头蝠褪黑素合成酶AANAT基因的适应性进化研究
- 赵艳辉
- 菊头蝠属蝙蝠永生化细胞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
- 本发明属于细胞生物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菊头蝠属蝙蝠永生化细胞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本发明利用慢病毒感染的方式,在蝙蝠细胞中过表达猴空泡病毒40T抗原基因或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所述蝙蝠细胞包括菲菊头蝠肺细胞、菲菊头蝠肾细胞...
- 吴志强 黎蕊 赵文亮 德格晶
- 一种基于协调注意力深度神经网络的菊头蝠识别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协调注意力深度神经网络的菊头蝠识别方法,涉及动物学图像识别技术领域。获取菊头蝠正脸及侧脸图像作为数据集;将数据集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对训练数据集图像进行预处理及数据增强;构建EfficientNet...
- 曹忠李楚宪余文华尚文利赵文静
- 一种来自菊头蝠的间隙链接蛋白基因编码序列、蛋白序列及其在听障和皮肤疾病治疗领域的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菊头蝠间隙连接蛋白成员β6(GJB6)基因的完整编码序列及其对应的蛋白质序列和应用。该发明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法,通过设计简并引物和RACE引物,成功从马铁菊头蝠的组织样本中克隆出该间隙链接蛋白基因的完整c...
- 雷鸣茹炳华王梦琪
- 马铁菊头蝠在西藏首次发现被引量:1
- 2023年
- 2019年7月、2021年7月,分别在西藏自治区错那县和墨脱县开展翼手目Chiroptera物种多样性调查,使用蝙蝠竖琴网采集到4只菊头蝠(1♂,3♀)。该批标本体型较大,前臂长60.13~63.04 mm(61.70 mm±1.31 mm,n=4)。头部具发达鼻叶,鞍状叶两侧中部微凹,呈提琴状,与联接叶几乎等高,上端“T”型连接处有一小凹陷;体毛细密柔软,背毛棕褐色,腹毛浅棕色。头骨狭长,颅全长25.36~26.11 mm(25.85 mm±0.35 mm,n=4),矢状嵴发达;鼻隆近圆形,眶间距狭窄,颧弓发达;上颌门齿较小,几乎不见,上下犬齿发达,齿式为1.1.2.3/2.1.2.3=30。上述特征与马铁菊头蝠Rhinolophus ferrumequinum相吻合,该结果也得到基于cyt b和Rag2基因片段的系统发育学证据支持;鉴定为马铁菊头蝠,为西藏自治区分布新记录。本研究结果丰富了该地区哺乳动物资源多样性。
- 何敏怡邓汶圃李彦男谢慧娴梁晓玲岳阳吴毅余文华
- 关键词:马铁菊头蝠
- 病原体压力下马铁菊头蝠MHC基因适应性进化研究
- 蝙蝠是众多病原体的自然宿主,也是主要的疫源动物类群。现今,人类的过度开发导致越来越多的蝙蝠种群丧失其自然栖息地,这极大缩减了人类与蝙蝠之间的接触距离,增加了病原体传播给人类的机率,因此蝙蝠栖息地病原体多样性亟待探索。同时...
- 李晓琳
- 关键词:适应性进化MHC基因马铁菊头蝠气候
相关作者
- 冯江

- 作品数:174被引量:637H指数:18
- 供职机构:东北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蝙蝠 回声定位声波 回声定位 翼手目 马铁菊头蝠
- 张树义

- 作品数:128被引量:709H指数:18
-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蝙蝠 回声定位 回声定位叫声 川金丝猴 菊头蝠
- 周江

- 作品数:103被引量:328H指数:13
- 供职机构:贵州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抗菌肽 溶血活性 翼手目 蝙蝠 捕食策略
- 孙克萍

- 作品数:68被引量:262H指数:8
- 供职机构:东北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碘 蝙蝠 回声定位 氧化铝 回声定位声波
- 刘颖

- 作品数:96被引量:847H指数:17
- 供职机构: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
- 研究主题:高自旋态 回声定位声波 羊草 鄱阳湖 回声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