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775 篇“ 营养状况调查 “的相关文章
浙江金华地区犬猫营养状况 调查 2025年 2011年,世界小动物医师协会将营养 评估作为宠物标准体格检查的第五个生命体征,良好的营养 和饮食是保障犬猫健康、行为良好、促进长寿和疾病预防的基石。虽然犬猫的饮食受到越来越多宠主的关注,但目前我国少有研究专门评估犬猫的营养状况 ,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前来宠物医院门诊的犬猫进行营养 调查 ,以了解局部地区犬猫的营养状况 。 许佳 许佳 王古玥 葛冰倩 冷春青 胡方妤 余东游关键词:犬猫 营养状况 营养评估 疾病预防 营养调查 汉川市幼儿园、小学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 调查 2025年 目的:调查 汉川市幼儿园、小学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 ,分析其维生素D缺乏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4年1月9—11日1所幼儿园及2所小学就读的236名2~12岁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其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采用院内自制问卷收集儿童一般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维生素D缺乏的影响因素。结果:236例儿童25-(OH)D水平为(25.63±4.22)ng/mL,处于中低等水平,维生素D缺乏率为20.34%;年龄为2~6岁、每日摄入奶量情况为未摄入及<300 mL、每周未进食动物肝脏或蛋黄、每日未补充维生素D、每日户外活动时间<1 h或1~2 h、贫血及厌食的儿童25-(OH)D水平更低,维生素D缺乏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每日摄入奶量、每周进食动物肝脏或蛋黄、每日补充维生素D及每日户外活动时间为影响儿童25-(OH)D水平的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汉川市幼儿园、小学儿童25-(OH)D水平处于低中等水平,尤其是每日摄入奶量少、每周未进食动物肝脏或蛋黄、每日未补充维生素D及每日户外活动时间少的儿童,其家属需注意补充维生素D,改善其维生素D营养状况 ,降低维生素D缺乏率。 周敏 张勇刚 彭沛关键词:儿童 维生素D 营养状况 运城地区肿瘤患者营养状况 调查 及营养 素养影响因素分析 2025年 目的探究运城地区肿瘤患者营养状况 并分析营养 素养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4年2月于山西医科大学附属运城市中心医院就诊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采用营养 风险筛查2002(NRS 2002)和患者主观整体评估(PG-SGA)评估患者的营养 状态;采用自制的营养 素养量表调查 患者的营养 素养情况,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营养 素养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486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中,存在营养 风险的患者达49.59%(241例),营养 不良患者有185例(38.07%),其中中度营养 不良发生率为26.13%(127例),重度营养 不良的发生率为11.93%(58例);患者的营养 素养得分均分为(49.22±7.67)分,≥60分的患者仅87例(17.90%)。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性别、年龄、文化水平、婚姻状况 、居住地、月收入、社会支持评分都是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营养 素养水平的影响因素。结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 不良发生率较高,营养 素养水平有待提升,可根据这些特点开展针对性的措施来提高患者的营养 素养水平。 廖芬 靳峰妮 石婷娟关键词:肿瘤 营养状况 保定市城区0~5岁儿童体格发育、营养状况 调查 及超重、肥胖儿童饮食行为状况 分析 2025年 目的调查 保定市城区0~5岁儿童的体格发育、营养状况 ,并分析超重、肥胖儿童的饮食行为状况 。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保定市城区妇幼保健机构体检的4319名0~5岁儿童为研究对象,分为0月龄(出生时)、1月龄、3月龄、6月龄、8月龄、12月龄、18月龄、2岁、2.5岁、3岁、4岁、5岁12个年龄组,测量身高、体质量,并与《2015年中国九市七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调查 》(以下简称“中国九市”)的结果进行比较,评价儿童生长迟缓率、低体质量率、超重率、肥胖率。将本研究3~5岁年龄段检出的肥胖和超重儿童与正常儿童按照1∶1配对,采用中国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量表(Chinese preschoolers'eating behavior questionnaire,CPEBQ)对儿童的饮食行为进行评价。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结果0~5岁各年龄组中,除6月龄、2岁及3岁年龄组的身高外,除12月龄、2.5岁及4岁年龄组的体质量外,男童身高和体质量均高于女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保定市城区0~5岁男女童体质量、身高均与“中国九市”城区标准持平,且生长趋势一致。在本研究调查 的4319名0~5岁儿童中,生长迟缓59名(1.37%),低体质量49名(1.13%),超重287名(6.64%),肥胖164名(3.80%),其中各年龄段均存在超重和肥胖。3~5岁超重和肥胖儿童挑食、不良进食习惯、过饱响应、外因性进食CPEBQ评分均低于正常儿童,食物响应和主动进食CPEBQ评分均高于正常儿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保定市城区0~5岁儿童的体格发育状况 良好,营养 不良比例较低,但是超重率和肥胖率均较高,与儿童的不良饮食行为相关,应引起高度重视。 杜立燕 孟凡学 范松丽 张英奎 高静关键词:营养状况 肥胖 饮食行为 老年住院患者营养状况 调查 及营养 不良相关因素分析 2025年 目的对住院老年患者的营养状况 进行调查 分析,探讨老年住院患者营养 不良的危险因素,为老年患者营养 支持提供依据。方法采取随机抽样法选取2023年1月—2023年12月三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营养 科参与营养 会诊的老年患者,年龄≥60周岁,对入选的262例老年患者采取营养 风险筛查(NRS2002)、主观整体评(SGA)等方式进行全面的营养状况 评估,发放262份问卷,回收262份有效问卷,有效率为100%,分析患者实验室检查指标及临床资料等方面的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营养 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中营养 科会诊的262例老年患者中的营养 风险发生率(NRS≥3分)为81.3%,营养 不良的发生率为72.9%,根据其是否存在营养 不良进行分组,分为营养 不良组(n=191)和营养 良好组(n=71),logistic多因素分析发现,感染情况、活动能力、患病种类、平素是否进食充分是老年患者发生营养 不良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60岁及以上住院患者营养 风险发生率、营养 不良率高,老年住院患者发生营养 不良与多种因素相关,临床应高度重视,及早进行营养 不良识别及营养 干预。 吴秀琴 刘淑明 陈清祥 杨华娟关键词:老年人 营养风险筛查 营养不良 海南地区97例脑性瘫痪患儿营养状况 调查 与分析 2025年 目的了解海南地区脑性瘫痪患儿的营养状况 ,分析各因素与脑性瘫痪患儿营养状况 的相关性,为预防脑性瘫痪患儿营养 不良提供新思路。方法对2022年10月~2023年9月在海南省人民医院与海口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97例0~6岁脑性瘫痪患儿进行横断面研究,采用2006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Z评分法对患儿进行营养状况 评估,通过计算患儿生长发育的3个指标(年龄别身高Z评分、年龄别体重Z评分、身高别体重Z评分)判断营养 状态,根据患儿的营养 状态分为营养 正常组与营养 不良组。通过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探讨影响脑性瘫痪患儿营养 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97例脑性瘫痪患儿中,营养 正常48例,占比49.48%;营养 不良49例,占比50.52%;营养 不良组中,出生体重<2500 g、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分级为Ⅲ、Ⅳ和Ⅴ级,以及存在吞咽障碍及痉挛型偏瘫、痉挛型双瘫的脑性瘫痪患儿占比均高于营养 正常组,母亲生育年龄和父亲生育年龄均大于营养 正常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均低于营养 正常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出生体重<2500 g、GMFCS分级为Ⅲ、Ⅳ和Ⅴ级,以及存在吞咽障碍为海南地区脑性瘫痪患儿发生营养 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84、1.087、4.078,P<0.05)。结论海南地区脑性瘫痪患儿营养 不良发生率较高,且出生体重<2500 g、GMFCS分级为Ⅲ、Ⅳ和Ⅴ级以及存在吞咽障碍为其发生营养 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采取针对性措施预防脑性瘫痪患儿并发营养 不良,改善预后。 黄丹丹 王娜 盛莉关键词:脑性瘫痪 营养不良 Z评分 湖北省孕妇碘营养状况 调查 2025年 目的了解湖北省孕妇碘营养 水平和甲状腺结节检出率,为碘缺乏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全国碘缺乏病监测方案(2016版)》要求,2020年7—10月选择湖北省2个山区县(通城县、兴山县)和2个平原地区(梁子湖区、新洲区)开展孕妇(n=321)碘营养状况 横断面调查 。其中,孕早、中、晚期孕妇分别为43、114、164人。采集家庭食用盐盐样、随机1次尿样,检测盐碘、尿碘;并进行甲状腺B型超声检查,计算甲状腺结节和甲状腺肿检出率。结果湖北省碘盐覆盖率、碘盐合格率、合格碘盐食用率分别为99.69%(320/321)、95.94%(307/320)、95.64%(307/321);孕妇总体尿碘中位数为164.80μg/L。其中,梁子湖区、通城县、新洲区、兴山县孕妇尿碘中位数分别为175.90、178.25、155.80、143.00μg/L,不同地区孕妇尿碘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8.51,P=0.037)。孕早、中、晚期孕妇尿碘中位数分别为187.20、144.45、172.05μg/L,不同孕期孕妇尿碘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2.94,P=0.230)。尿碘<150、150~<250、250~<500、≥500μg/L的占比分别为45.48%(146/321)、33.33%(107/321)、19.63%(63/321)、1.56%(5/321)。B型超声检查显示,甲状腺结节检出率为16.82%(54/321),甲状腺肿检出率为0.93%(3/321)。结论2020年湖北省孕妇总体处于碘适宜状态,但仍有相当比例的孕妇存在碘缺乏风险,甲状腺结节检出率较低。应持续动态监测孕妇碘营养状况 ,加强孕期碘缺乏危害健康宣传,尽量减少因碘缺乏所导致的母婴健康损害。 王震 张碧云 胡永峰 周从刚 杨劲 李易 郭怀兰 张勇 雷金琳关键词:碘 盐类 孕妇 甲状腺结节 920例男性单采血小板固定献血者血常规与铁营养状况 调查 2025年 目的分析天津地区男性单采血小板固定献血者的血常规和铁营养状况 ,为制定个性化献血者关爱措施,保护献血者健康和安全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2023年10月1日—12月31日在天津市血液中心捐献单采血小板的920例男性固定献血者,检测血常规、血清铁(SI)和血清铁蛋白(SF)。从年龄、体质指数(BMI)、献血间隔和年度单采次数四个维度,分析献血者血常规、SI和SF,比较各组低SF发生率,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低SF发生率的影响因素。结果不同年龄组间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和血小板计数(PLT)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P<0.05)。随着BMI增高,RBC、Hb、HCT和SF浓度呈上升趋势。不同献血间隔组间的Hb、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PLT、SF、SI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献血间隔为31~60d的献血者SF和SI总体水平较其他两组高。随着单采次数增加,献血者Hb、HCT、MCV、MCH、MCHC、SF和SI呈下降趋势,PLT呈上升趋势,但未出现贫血症状。男性单采血小板固定献血者的低SF发生率是30.43%,但不同年龄组和不同BMI组间的低SF发生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献血间隔≤30d组的低SF发生率为33.93%,显著高于另外两组(P<0.05)。随着年度单采次数增加,低SF发生率呈上升趋势(P<0.05),Logistic回归分析也证实年度单采次数是影响低SF发生率的主要因素。结论男性单采血小板固定献血者存在铁营养 状态降低的情况,但未导致机体出现贫血症状。随着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献血间隔缩短、年度单采次数增加,SF浓度呈下降趋势,铁储备量降低。采供血机构应及时监测固定献血者的铁营养状况 ,增加献血者铁营养 的健康管理和补铁策略,为献血者制定个性化关爱措施,保障献血者身体健康和血液充足供应。 相平 张然 高志刚 高放 刘军关键词:单采血小板 固定献血者 铁营养 血清铁蛋白 血清铁 飞行人员营养 KAP与膳食营养状况 调查 2024年 目的对飞行人员营养 知识、态度、行为(knowledge,attitude and practice,KAP)状况 和膳食营养 情况进行调查 ,并结合体检结果进行分析,以了解飞行人员的营养 知信行、膳食营养 和身体健康等现状,为做好飞行人员的膳食营养 保障工作提供依据和方向。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取2021年3月一2022年3月空军杭州特勤疗养中心和海军青岛特勤疗养中心438名飞行人员作为调查 对象,进行营养 知信行问卷调查 ,并对其膳食采用称重法,连续3d进行膳食营养状况 调查 ,同时进行健康体检。结果飞行人员KAP最高得分46分,最低得分30分,平均得分(39.26±4.03)分。飞行人员各类食物摄入量与标准推荐量比较,除畜肉、禽肉和植物油摄入超标外,谷类、水产类、水果、豆类和奶类制品摄入量均未达标。能量和营养 素摄入情况显示,飞行人员能量、蛋白质、钠、钾、镁、磷、铁、硒、维生素E、维生素A和烟酸摄入超标,维生素B_(2)、维生素B_(1)和锌摄入不足。三大产能营养 素供能比与标准推荐摄入量比较,飞行人员蛋白质和脂肪供能比偏高,碳水化合物的供能比偏低。体检异常者348名,占79.45%,其中超重、高尿酸血症、脂肪肝和高脂血症的检出率分别为39.04%、16.21%、9.13%和7.08%。结论飞行人员营养 KAP水平偏低,膳食结构不均衡,超重、高尿酸血症、脂肪肝和高脂血症等营养 相关疾病患病率较高,且三者之间具有较高相关性。应对飞行人员积极开展饮食营养 健康教育,加强科学配餐指导,降低与营养 相关慢性病的发病率。 林文娟 余芳 王倩 谭卫星 张敬 蔡缨 刘剑英关键词:膳食营养调查 体格检查 飞行人员 残疾人单板滑雪运动员备赛期膳食营养状况 调查 2024年 了解残疾人单板滑雪运动员备赛期膳食营养 知识、态度和行为,分析其膳食营养状况 ,提出解决方案,以促进运动员在大强度训练中的身体恢复。以残疾人单板滑雪运动员为调查 对象,对其进行备赛期膳食营养 问卷调查 及运动生理生化指标监控,结果发现,大多数运动员在备赛期大强度训练期间存在膳食营养 不均衡、补水不足等问题。建议加强对运动员的科技服务支撑,提升他们科学的运动营养 意识;科研工作者、教练员以及运动员自身需要共同做好残疾人运动员营养 的监控与研究,更精准地进行膳食营养 干预,以提升他们的竞技能力。 武俸羽 李晓琳 孟妮佳 赵文艳 李智鹏 许岩 刘宇飞关键词:膳食行为
相关作者
蔡东联 作品数:646 被引量:1,760 H指数:18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 研究主题:肠内营养 营养治疗 营养 健康 糖尿病 张格祥 作品数:140 被引量:368 H指数:9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研究主题:儿童 营养状况 维生素A 裕固族 保安族 王玉 作品数:279 被引量:1,107 H指数:15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 研究主题:营养状况 儿童 维生素A 锌 膳食调查 黄磊 作品数:36 被引量:314 H指数:8 供职机构: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核黄素 月龄 婴儿 12 婴幼儿 张雪辉 作品数:91 被引量:314 H指数:10 供职机构:昆明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学龄儿童 傈僳族 营养状况 紫甘薯 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