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87篇“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相关文章
-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被引量:1
- 2009年
-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是一种严重的以泛发性红斑、松弛性大疱及表皮剥脱为特征的急性皮肤病。
1病因
其致病菌主要是凝固酶阳性的噬菌体Ⅱ组71型金黄色葡萄球菌,该型葡萄球菌可以产生一种可溶性毒素,即表皮松解毒素,经血液循环至全身,引起表皮剥脱,是一种毒血症而非菌血症或败血症。
- 刘越阳陈晴燕
- 关键词: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细菌感染性皮肤病
-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 2024年
-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taphylococcal scaled skin syndrome,SSSS)是一种潜在的、危及生命的急性表皮剥脱综合征。本病主要是由凝固酶阳性第Ⅱ组噬菌体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皮肤病。SSSS的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包括全身泛发性红斑、松弛性大疱、烫伤样表皮剥脱、口周放射性皲裂、尼氏征阳性以及黏膜不受累及。目前SSSS的治疗主要以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生素为主,包括耐青霉素酶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万古霉素、克林霉素等。近年来SSSS发病率以及发生并发症和死亡的风险在不断增加,本文对近年来有关SSSS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提高医务工作者对SSSS的认知和诊疗能力提供参考。
- 张睿尤聪李龙年叶小英
- 关键词: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金黄色葡萄球菌抗生素
- 儿童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1例
- 2023年
- 1病例摘要 患者5岁,汉族女孩,主诉皮疹4天入院。家长描述患儿起病最初表现为口角、眼周红斑,当地医院考虑过敏,予以“糖皮质激素”抗炎,“西替利嗪”抗组胺治疗。患儿病情无好转,出现低热,体温37.7℃,皮肤潮红延及全身,皮肤触痛瘙痒共存,腋下前胸腹股沟处可见松弛性大疱触之脱皮,双眼进行性红肿并伴有多量脓性分泌物导致睁眼困难。
- 侯伟田利远
- 关键词:皮肤潮红病例摘要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松弛性大疱眼周
- 臭氧水疗辅助治疗小儿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 2023年
- 【目的】探讨臭氧水疗辅助治疗小儿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本院皮肤科收治的182例SSSS患儿,根据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2018年1月至12月,n=86)和观察组(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n=96)。对照组采用人表皮成长因子+氧化锌软膏+莫匹罗星软膏+湿润烧伤膏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臭氧水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住院费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患儿家长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表皮剥脱面恢复时间、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费用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100.00%(96/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5.35%(8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02,P<0.05)。两组患儿均未发生不良反应。观察组患儿家长满意度为100.00%(96/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5.34%(8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8,P<0.05)。【结论】臭氧水疗辅助治疗小儿SSSS效果显著,有助于促进患儿康复,有较高的安全性。
- 李霞刘玉凤
- 大疱性类天疱疮合并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护理体会
- 2023年
- 开展皮肤护理是近年来研究的重点。本次试验主要是对大疱性类天疱疮合并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者提供科学有效的护理,以观察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本次试验纳入的患者均来自我院皮肤科,共计60例患者,纳入时间(2021.01-2022.12),对其采用双盲法分组的方式,分为常规护理对照组(n=30),综合护理研究组(n=30),前者为患者采取常规性的护理干预方法,后者为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方法。对上述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并发症进行统计和评价。结果 经对综合护理研究组的护理效果进行评价,其结果值呈更高水平(P<0.05);经对综合护理研究组的并发症予以观测,其评价结果明显比常规护理对照组低(P<0.05)。结论 对于大疱性类天疱疮合并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具有积极意义,可明显提升整体护理效果,减少并发症,今后可在临床进一步应用。
- 黄昕
- 关键词:大疱性类天疱疮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护理并发症
- 大疱性类天疱疮合并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护理体会
- 2022年
- 大疱性类天疱疮(bullous pemphigoid,BP)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好发于老年人,为表皮下大疱,基膜带有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沉积,多数患者血清中有抗表皮基膜带自身抗体,尼氏征阴性,如治疗不及时,皮损泛发全身,其致病菌是凝固酶阳性的第Ⅱ噬菌体组金葡菌(尤其是71型或55型),可产生剥脱毒素造成表皮剥脱,若治疗不及时,极易引起败血症、肺炎等并发症导致死亡[1],BP患者合并感染发病率较高,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常见[2]。
- 李元元黄燕温雅婷
- 关键词:大疱性类天疱疮凝固酶阳性表皮剥脱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自身抗体
-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31例临床分析
- 2021年
- 目的:总结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taphylococcal scalded skin syndrome,SSSS)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9年7月住院的31例SSSS患儿的临床表现、伴随症状、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法及转归。结果:31例SSSS患儿中≤4岁占64.5%,入院前误诊为其他疾病9例(27.3%),发病前有明显诱因13例。31例均予抗生素治疗,其中同时予小剂量地塞米松21例,同时予小剂量地塞米松和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5例。所有患儿均痊愈出院,住院时间4~10 d,平均(6.30±1.60)d。3组SSSS患儿皮肤触痛消失时间、皮疹控制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有效抗生素联合小剂量地塞米松治疗SSSS效果显著,同时联合IVIG治疗可快速有效地控制症状。
- 邵红梅张捷顾黎雄杨圣菊蔡恒骥傅琳玲
- 关键词: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糖皮质激素抗生素儿童
- 儿童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19例误诊分析被引量:1
- 2021年
-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taphylococcal scalded skin syndrome, SSSS),又称新生儿剥脱性皮炎或葡萄球菌型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本病多发于婴幼儿,偶发于成人。其临床表现主要为口周放射性皲裂、全身泛发性红斑、松弛性大疱及大片表皮剥脱。本病发病率低,临床误诊率较高。笔者回顾了2012年2月—2019年8月本科室收治确诊的26例SSSS患儿的详细资料(其中在外院误诊19例),以期找到误诊的原因,提高临床医生对SSSS的诊疗水平。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张金凤王相华赵林栋
- 关键词: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儿童误诊
-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策略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3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55例SSSS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恢复情况、治疗效果及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水平。结果55例患儿的平均住院时间为(9.33±3.12)d,平均触痛消失时间为(4.26±1.98)d,平均表皮松解消失时间为(3.36±1.67)d。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无1例患儿出现严重并发症,均痊愈出院。干预后,患儿的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水平均低于干预前(P<0.05)。结论SSSS好发于婴幼儿,具有较大的危害性。尽早运用抗生素结合免疫球蛋白治疗,并且加强护理干预,可以缩短患儿的病程,提高治疗效果。
- 王梦华
- 关键词:金黄色葡萄球菌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继发卡波西水痘样疹
- 2021年
- 报告1例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继发卡波西水痘样疹。患儿男,2岁。面部、躯干及四肢出现脓疱、糜烂伴疼痛5 d。住院4 d后患儿面部出现新发皮损,以口周为重。皮肤科检查:(入院时)口周、眼周放射状裂纹及糜烂面,上覆黄色结痂,眼睑及周围轻度红肿。双侧外耳道、鼻腔可见糜烂面上覆黄色结痂,皮损处触痛阳性,尼氏征阳性。(住院4 d后)面、颈部可见新发散在绿豆大红色丘疹、丘疱疹及水疱,部分水疱可见脐凹,以口周为重,额部干燥脱屑。实验室检查:单纯疱疹病毒抗体(HSV1/2-IgG)阳性。诊断: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继发卡波西水痘样疹。治疗:予静脉滴注头孢美唑联合外用夫西地酸抗感染,后加用阿昔洛韦抗病毒治疗,治疗后患儿皮损基本消退,遗留散在结痂。
- 何晓玥欧阳飞鲁青莲蒋亚辉于春水
- 关键词: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