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25篇“ 藏传佛教文化“的相关文章
宗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系列报道之七:用传统技艺展现藏传佛教文化 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塔尔寺酥油花代表性传承人罗藏昂秀
2023年
罗藏昂秀1962年生于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李家山镇阴坡村,18岁在塔尔寺出家为僧,1980年代起在塔尔寺下花院学习和制作酥油花,多年来,他在坚持塔尔寺酥油花传统特色的同时,不断深入研究提高酥油花的制作水平和表现能力,他以孜孜不倦的求学精神,熟练精湛的制作技艺,使塔尔寺酥油花艺术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2012年,罗藏昂秀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塔尔寺酥油花代表性传承人。
关键词:酥油花藏传佛教文化艺术传承代表性传承人
京城古刹深几许 前世今生示中华 关于北京藏传佛教文化遗存的对话
2023年
“昭庙缘何建,神僧来自遐。因教仿西卫,并以示中华。”踏秋时节,香山红叶烂漫,揽尽京城秋色。位于香山公园内的宗镜大昭之庙,将古寺之静与古都之秋完美融合。昭庙内矗立的《昭庙六韵碑》刻印着汉、满、蒙古、藏四种文字的碑文,乾隆帝御笔“雪山和震旦,一例普庥嘉”见证着这位帝王与六世班禅的深厚情谊,更宣示了藏传佛教在安定西藏和蒙古诸部历史进程中的重大作用。
刘雅李泽慧张昀竹
关键词:六世班禅藏传佛教乾隆帝前世今生香山公园
河西藏传佛教文化的包容性及其研究价值——以吐蕃和西夏时期为例被引量:1
2022年
自唐朝中期吐蕃文化逐渐传入河西,迄今藏传佛教文化已于河西地区存续发展一千多年,先后留存有丰厚的藏传佛教文化遗存。河西地区的藏传佛教文化是以藏汉为主的各族人民共同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包容性、丰富性、和谐性的具体体现。藏传佛教文化借由在河西地区与以汉族文化为代表的各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中所形成的包容性,得以北传蒙古、东渐中原,河西地区逐渐成为藏传佛教文化北传东渐的津梁。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对河西地区的藏传佛教文化遗存进行系统梳理,持续深化对河西藏传佛教文化的研究,不仅可以在揭示河西藏传佛教文化圆融汉藏的发展特点的过程中,深化我们对汉藏佛教亲缘关系的认识,增益汉藏佛教研究,而且又能以无可辩驳的历史事实彰显在中华民族形成过程中各民族所展现出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智慧。
郑堆王振宇
关键词:河西走廊藏传佛教文化包容性
承德藏传佛教文化的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利用
2022年
承德市区的寺庙不仅数量繁多,而且历史悠久,具有极高的美学研究价值。承德寺庙借山势之形,壮皇家之势,庙宇巍峨、气势磅礴,彰显尊贵大气的风范,迄今为止承德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寺庙群,其中尤以富有藏传佛教特色的外八庙久负盛名。同时承德藏传佛教文化发展繁荣昌盛,是承德特有的特色的佛教文化遗产。本文主要从藏传佛教的起源及传播、承德藏传佛教文化的历史、旅游开发及保护进行分析,提出一些加强佛教文化保护与利用的措施。
笙金超
藏传佛教文化对甘南旅游经济的影响研究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青藏高原的藏传佛教走入了大众视野,藏传佛教以它独具特色的宗教文化吸引着国内外游客,近年来,藏传佛教已发展成为雪域高原一抹独特的人文风景。甘南藏族自治州位于青藏高原西北部和甘肃省西部,素有“小西藏”之称,...
张琴
关键词:藏传佛教文化旅游经济
藏传佛教文化与“一带一路”倡议被引量:4
2019年
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对藏传佛教文化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藏传佛教文化是中华文化中的特色文化,在古代丝绸之路中具有重要影响和较高的文化地位,可以成为"一带一路"的文化纽带、文化载体和特色内容。同时在文化全球化背景下,要抓住机遇,主动适应新形势,积极应对新挑战,作为"一带一路"对外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可以打造文化品牌,成为中华文化的国际表达,符合中华文化走出去的要求,并在"一带一路"倡议中乘势而上,进一步推进自身的健康发展,又要发挥纽带作用、亲和作用和文化展示作用,为"一带一路"倡议提供支撑。
郑堆李德成
关键词:藏传佛教文化一带一路
藏族文化发展史 藏传佛教文化
本书是为我国第一部科学、完整、系统地阐述藏族文化发展历史的学术专著《藏族文化发展史》当中藏传佛教文化时期一章的译著。书中全面、系统地展示了藏传佛教文化在其初始、发展到鼎盛以及衰落的历史过程中所具有的波澜壮阔、博大精深的基...
丹珠昂奔著
关键词:喇嘛宗藏语藏族宗教文化
康巴藏区藏传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及其保护性开发刍议被引量:2
2018年
康巴藏区拥有丰富的藏传佛教文化旅游资源,既有以神山圣湖和寺院寺庙为代表的观光型旅游资源,也有以藏传佛教仪式和节日庆典为代表的参与型旅游资源,还有保健型旅游资源及购物型旅游资源。然而,藏传佛教是一种脆弱的"活体文化"。因此,康巴藏区藏传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应采取保护性开发,使其在促进康巴藏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同时,又让康巴藏区文化精华得以有效的保护和传承。
陈家晃付挺刚
关键词:康巴藏区藏传佛教文化旅游资源
康巴藏区文化旅游景点藏传佛教文化意象及其英语翻译策略被引量:2
2018年
康巴藏区拥有丰富的藏传佛教文化旅游资源,比如神山、圣湖、寺庙,以及以佛塔和六字真言为代表的其他元素,这些藏传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往往具有丰富而独特的文化意象。然而,目前康巴藏区文化旅游景点藏传佛教文化意象英语翻译存在意象缺省或扭曲等问题,为此,本文提出意象对等的翻译原则以及归化、异化、调和性异化翻译策略,旨在更有效地传达康巴藏区藏传佛教文化意象。
陈家晃
关键词:康巴藏区藏传佛教文化意象归化异化
蒙古草原文化藏传佛教文化的融摄与互动——锡林郭勒贝子庙考察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蒙古草原文化藏传佛教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中两种文化现象,它们的融摄与互动是不同领域、不同形态的人类文化寻求自我完善的自然过程,这个过程在内蒙古的一座寺庙得到了完美的体现。本文通过对锡林浩特市贝子庙史料的研究、寺庙喇嘛的口述以及实地考察,具体从建筑风格、历史传说、庙仓经济、佛事用品及祭祀习俗、教育、医药等方面,分析、挖掘了历史沿袭中,草原文化藏传佛教文化交融的过程,详尽梳理了传入内蒙古地区藏地佛教的新特征,从而揭示出两种地方性文化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通过彼此之间的借鉴融合,不仅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意识形态,同时也使得藏传佛教经历了一个自我调适的本土化过程。
张昆尚海林
关键词:藏传佛教文化

相关作者

阿旺加参
作品数:4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西藏职业技术学院
研究主题:旅游体验 藏传佛教 藏传佛教文化 自性 人本质
朱普选
作品数:60被引量:261H指数:10
供职机构:西藏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研究主题:旅游业 西藏旅游 旅游 旅游可持续发展 旅游开发
卫敏
作品数:2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北京林业大学
研究主题:藏传佛教文化 生态学 藏传佛教 多神崇拜 环境保护
王勇琦
作品数:15被引量:6H指数:1
供职机构:西藏职业技术学院
研究主题:旅游体验 旅游本质 藏传佛教 宗教 藏传佛教文化
王亚欣
作品数:37被引量:181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研究主题:旅游 民族地区 城市经济 佛教文化 经济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