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497篇“ 虎耳草“的相关文章
- 虎耳草表型特征多样性分析
- 2024年
- 为了全面理解虎耳草(Saxifraga stolonifera)的种内多样性,探讨种下分类的可能性,为资源保护及创新利用提供参考,对全国43个虎耳草居群的33个性状进行观察记录,通过数量性状变异和质量性状多样性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探讨该种的表型性状多样性。结果表明:(1)数量性状变异系数为0.05~0.67,质量性状多样性指数为0.19~1.39,居群间斑纹分布式样和叶色多样性水平高,匍匐茎分枝数和叶长宽比分别为最不稳定和最稳定的性状。(2)数量性状和导出性状变异系数普遍较大、质量性状的多样性指数普遍较高及各主成分的贡献率较分散,因此不宜仅仅依靠形态特征对该种进行种下分类。(3)虎耳草居群间各性状相关性存在差异,叶长和叶宽、下长花瓣长和下短花瓣长、下长花瓣宽和下短花瓣宽等性状相关性显著。(4)基于形态聚类结果可将国产虎耳草分为3个分支,并表现出一定的地域性,其中分支Ⅰ由8个西南居群、2个华东居群和3个西北居群组成;分支Ⅱ由4个华东居群、4个华中居群、4个西南居群和1个西北居群组成,这一类表型的虎耳草分布广泛;分支Ⅲ由10个华中居群、6个西南居群和1个华东居群组成。
- 唐世梅黄安琪陈之林罗佳琳李昕晋宇轩田代科
- 关键词:数量分类学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
- 篦齿虎耳草的化学成分研究
- 2024年
- 目的研究篦齿虎耳草Saxifraga umbellulata var.pectinata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聚酰胺柱色谱、C18反相柱色谱及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分离纯化篦齿虎耳草的干燥全草,采用核磁共振技术并结合理化性质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篦齿虎耳草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6R,7E,9R)9-hydroxy-4,7-megastigmadien-3-one-9-O-β-D-glucopyranoside(Ⅰ)、3β,5β,6α-trihydroxy-7-megastigmen-9-one-3-O-β-D-glucopyranoside(Ⅱ)、betulabuside A(Ⅲ)、葫芦素F(Ⅳ)、雪胆乙素苷(Ⅴ)、没食子酸(Ⅵ)、山奈苷(Ⅶ)、山奈酚3-O-α-L-(3-O-乙酰基)-鼠李吡喃糖基-7-O-α-L-鼠李吡喃糖苷(Ⅷ)、β-胡萝卜苷(Ⅸ)。结论化合物Ⅰ~Ⅴ为首次从虎耳草属植物中发现。
- 黄娇黄静刘梦影俞雅芮张艺陈东林
- 关键词:藏药单萜苷黄酮苷甾体
- 一种通过匍匐茎高效繁育虎耳草的方法
- 本发明提供一种通过匍匐茎高效繁育虎耳草的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采用具有芽点的虎耳草匍匐茎作为外植体,对所述外植体依次进行包括愈伤组织诱导培养、不定芽诱导培养的培养处理,得到虎耳草移栽苗;其中所述愈伤组织诱导培养使用的诱...
- 张海波吴笛项伟波肖之强唐荣彬
- 藏药虎耳草抗结核分枝杆菌活性研究
- 2024年
- 通过体外实验的方法探究藏药虎耳草抗结核分枝杆菌活性。利用3种不同浓度(65%、75%、95%)的乙醇溶剂对藏药虎耳草进行粗提,再利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不同极性的有机溶剂萃取藏药虎耳草粗提物,最后利用MABA法对藏药虎耳草抗结核分枝杆菌进行活性追踪。得到藏药虎耳草的乙醇粗提物、石油醚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水相萃取物体外抗结核分枝杆菌的MIC值分别为15.088μg/mL、29.79μg/mL、17.82μg/mL、20.07μg/mL、216.35μg/mL。研究表明,藏药虎耳草的石油醚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表现出较高的体外抗结核分枝杆菌活性,有进一步进行活性成分分离的研究价值,同时也表明藏药虎耳草在抗结核分枝杆菌方面具有一定效果。
- 赵丽竹李丽任明辉央拉李常玉丁月田杨娟
- 关键词:结核分枝杆菌结核病
- 篦齿虎耳草正丁醇部位的化学成分研究
- 2024年
- 目的对篦齿虎耳草Saxifraga umbellulata var.pectinata的正丁醇部位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多种色谱层析方法(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ODS反相柱色谱和半制备HPLC等)进行分离纯化,运用理化性质结合现代波谱学(紫外分光光度法、红外分光光度法、核磁共振波谱法、质谱等)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篦齿虎耳草正丁醇部位中分离得到3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S,4S)-6-(4-羟基苯基)已烷-2,4-二醇(1)、(4R)-4-羟基-6-(3,4-二羟基苯基)己烷-4-醇(2)、(2R)-6-(3,4-二羟基苯基)-2-羟基己烷-4-酮(3)、6-(4-羟基苯基)已烷-2,4-二醇(4)、(E)-9,10-二羟基-苯已基-2-烯-4-酮(5)、rhododendrin(6)、对香豆酸(7)、对羟基苯丙酸(8)、异落叶松脂素(9)、(5S)-5-丁氧基-7-(3,4-二羟基苯基)-1-(4-羟基苯基)-3-庚酮(10)、(5S)-5-丁氧基-1,7-二(4-羟基苯基)-3-庚酮(11)、1-(4-羟基苯基)-7-(3,4-二羟基苯基)-5-O-β-D-葡萄糖苷-3-庚酮(12)、5-羟基-1-(4-羟基苯基)-7-(3,4-二羟基苯基)-3-庚酮(13)、alusenone(14)、白桦林烯酮(15)、hannokinol(16)、alnuheptanoid A(17)、5-羟基-1,7-二(4-羟基苯基)-3-庚酮(18)、槲皮素-3,7-二-O-α-L-鼠李糖苷(19)、山柰酚-3,7-二-O-α-L-鼠李糖苷(20)、金丝桃苷(21)、鼠李亭-3-O-半乳糖苷(22)、鼠李素-3-O-鼠李糖苷(23)、槲皮苷(24)、杨梅素-3-O-β-D-半乳糖苷(25)、山柰酚-3-O-(6’’-乙酰基)-β-D-半乳糖苷(26)、槲皮素(27)、催吐萝芙木醇(28)、8,9-dihydromegastigmane-4,6-diene-3-one(29)、tubiflorone(30)、chakyunglupulin A(31)。结论化合物1~3为新化合物,依次命名为虎耳草酚二醇、虎耳草酚和(R)-纤孔菌酚A,化合物4、8~11、13、17~20、22、23、26、28~31均为首次从虎耳草属植物中分离报道,化合物6、7、12、14、15、16、24和25均为首次从篦齿虎耳草中分离报道,其中化合物10和11为人工产物。上述黄酮类、二苯庚烷类、单苯烷类和环烯类成分在虎耳草属植�
- 向伦李文艳黄慧莲任刚祝美宁求加木普尺刘李意黄玲玲唐一钦钟国跃罗光明蒋伟
- 虎耳草对小鼠B16细胞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
- 2024年
- 为了阐明虎耳草不同极性溶剂提取物对小鼠B16黑色素瘤细胞增殖及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用虎耳草提取物干预B16细胞,利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给药后细胞的形态和数量,通过噻唑蓝(MTT)法分析虎耳草对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通过多巴氧化法分析虎耳草对细胞内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虎耳草不同溶剂提取物对B16细胞的增殖活性均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呈现浓度依赖性,虎耳草样品1~4对细胞增殖活性产生50%的抑制(IC_(50))时对应的质量浓度分别为74.52,103.48,109.60和65.54μg/mL,样品4抑制细胞增殖能力最强。虎耳草样品1~5对B16细胞内酪氨酸酶活性均表现为抑制作用,其中样品1~2和4~5的IC_(50)值依次为163.79,107.36,362.64以及307.50μg/mL,样品2抑制细胞内酪氨酸酶能力最好。综上所述,虎耳草不同极性溶剂提取物对小鼠B16黑色素瘤细胞增殖和细胞内酪氨酸酶活性都存在一定的抑制作用。
- 颜怡冰文培华王文君
- 关键词:虎耳草细胞形态酪氨酸酶活性
- 一种用于抗炎的虎耳草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本发明涉及虎耳草提取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抗炎的虎耳草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本发明的中药提取物的药理作用广泛和明确,其有效地针对细胞炎症的主要发病机制,能够抑制LPS,E.coliO101K99K88,E.co...
- 董虹刘晓晔何至远张涛郭大伟尉啸涵邓倩
- 药用植物虎耳草的DNA条形码鉴定及基因组大小评估
- 2024年
- 目的:通过对虎耳草(Saxifraga stolonifera)进行物种鉴定和基因组大小测定,以更全面地开发其植物资源的遗传信息。方法:通过对虎耳草DNA条形码引物的筛选,发现ITS2+matK条形码可确认待测的植物样本为虎耳草。进一步利用虎耳草及其近似物种的ITS2和matK条形码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进化分析结果表明虎耳草与其同属物种的亲缘关系较远。结果:流式细胞术估测虎耳草基因组大小约为949.4 Mb。结论:本研究基于条形码序列对十堰武当山本地的虎耳草物种进行了鉴定,为虎耳草的基因组提供了特征信息,为后续虎耳草全基因组测序研究的物种选择和测序策略规划提供了参考。
- 李琳李琳罗湘胤石宪铭周厚桢罗汀张勇洪郑兰兰张勇洪
- 关键词:虎耳草DNA条形码系统发育树流式细胞术基因组
- 虎耳草属的资源分类及育种进展被引量:1
- 2024年
- 虎耳草属(Saxifraga Tourn. ex L.)资源丰富且分布广泛,全球有440~500个种,其分类一直受到植物学家的关注。该属具有重要的观赏和药用价值,欧洲多国非常重视其观赏资源的开发利用。虎耳草属的品种培育距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到2022年国际虎耳草协会(The Saxifrage Society)网站收录了1 692个品种,但只有1个品种来自中国。可见,我国虽然是虎耳草属的多样性中心之一,但对其观赏资源的开发利用远远落后于欧美甚至日本。该文从虎耳草属的种质资源、分类概况、育种进展等方面进行综述,并简要介绍该属资源的利用现状,为今后我国虎耳草属的分类、育种及应用提供借鉴。结果表明:(1)虎耳草种质资源丰富,但属下系统演化关系仍存在诸多问题,有待整合形态和系统发育学手段开展系统而深入的研究。(2)该属品种主要通过杂交育种和变异筛选的方式育成,英国、捷克共和国、德国、荷兰为培育品种最多的国家。(3)我国对该属的品种选育工作起步晚,育成品种少且育种方式单一。
- 唐世梅张霞陈倩如蔡文淇李炎林田代科
- 关键词:栽培品种种质资源育种
- 异虎耳草素通过调控Nrf2-NF-κB通路轴减轻松果体损伤大鼠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
- 2024年
- 目的探讨异虎耳草素对PCPA诱导的大鼠松果体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褪黑素10 mg/kg组和异虎耳草素1.5 mg/kg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3组均通过腹腔注射PCPA(450 mg/kg)构建松果体损伤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灌胃给药,连续7 d。在给药第6天,采用戊巴比妥钠协同睡眠实验评估各组大鼠的入睡潜伏期和睡眠持续时间。给药结束后,检测血清褪黑素、松果体组织超氧化物歧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过氧化氢酶(CAT)、一氧化氮(NO)、白介素(IL)-6、IL-2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HE染色观察松果体组织病理学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松果体组织中血红素加氧酶1(HO-1)、醌氧化还原酶1(NQO-1)、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Kelch样ECH相关蛋白1(Keap1)、核转录因子-κB(NF-κB)p65、IκB激酶β(IKKβ)、磷酸化IκB激酶β(p-IKKβ)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松果体细胞结构损伤严重、数目减少,大鼠入睡潜伏期延长,睡眠持续时间缩短,褪黑素、SOD、GSH、GPx和CAT含量降低,NO、MDA、IL-2、TNF-α和IL-6含量升高(P<0.05),Nrf2、NQO1、HO-1、NF-κB p65、IKKβ、p-IKKβ和核NF-κB p65蛋白表达上调,Keap1和胞质NF-κB p65表达下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异虎耳草素组大鼠松果体组织损伤得到缓解,入睡潜伏期和睡眠持续时间明显改善,褪黑素、SOD、GSH、GPx和CAT含量增加,NO、MDA、IL-2、TNF-α和IL-6含量减少(P<0.05),Nrf2、NQO1、HO-1、NF-κB p65、IKKβ、p-IKKβ和核NF-κB p65蛋白表达下调,Keap1和胞质NF-κB p65表达上调(P<0.05)。结论异虎耳草素能够通过激活Nrf2信号通路和抑制NF-κB信号通路,抑制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减轻大鼠松果体组织损伤,促进褪黑素分泌。
- 仲启明仝立国赵华杰王若瑜宋美卿白崇智吉海杰冯玛莉
- 关键词:松果体氧化应激炎症NF-ΚB信号通路
相关作者
- 陶燕铎

- 作品数:417被引量:1,388H指数:15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 研究主题:黑果枸杞 虎耳草 黄绿蜜环菌 洗脱 异叶青兰
- 王启兰

- 作品数:201被引量:1,438H指数:26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 研究主题:虎耳草 黄绿蜜环菌 洗脱 提取溶剂 异叶青兰
- 党军

- 作品数:144被引量:115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 研究主题:虎耳草 黄绿蜜环菌 洗脱 药用制剂 提取溶剂
- 贺安娜

- 作品数:63被引量:152H指数:8
- 供职机构:怀化学院
- 研究主题:虎耳草 光合特性 旋覆花 种胚 净光合速率
- 邵赟

- 作品数:277被引量:643H指数:13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 研究主题:黑果枸杞 黄绿蜜环菌 洗脱 化学对照品 花色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