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05篇“ 虚字“的相关文章
语助喜罗:虚字与宋代文章的书写困境
2025年
宋代文章常陷入“格弱字冗”之讥。基于文学的外部研究,可知宋代国力政体对其文章风格所加的影响;但聚焦文本内部,从语言修辞的角度加以考察,便知宋代文章的卑弱之风与“语助喜罗”关系甚切。虚字频用致使宋文陷入卑弱疲苶之境遇,而这种被不少论者视作宋文弊端的修辞手法却因方便效拟等原因被后世士子奉为科场时文之“密技”,同时亦滋生出诸多拙劣效拟之作。虚字的高频使用成为宋代文章的独特风格标签,亦由此不可避免地衍生出某种书写困境。
王燕君
关键词:宋代虚字
文法实践、符号层累与记忆重构——新文化史视域下古代文章虚字观念的动态张力
2025年
古代文章虚字不只为精英阶层所关注和讨论,更广泛渗透到各阶层读书人的日常生活。在新文化史视角下重审古代文章虚字观念,可以看出,虚字不仅是文章结构、声调与情感表达的核心工具,更通过日常教育、科场规则和集体实践,演化为具有象征性的文化符号,形塑了社会各阶层的共同记忆。明清科举通过虚字规范实现思想规训,近代文化转型中虚字成为新旧文化博弈的焦点。虚字观念的绵延与变异,体现了历史记忆的重构性与符号意义的动态性,映射出中国社会文化转型中的张力与调适。虚字由此超越文法范畴,成为透视传统与现代、精英与大众、守成与变革之辩证关系的文化棱镜。通过对古代文章虚字观念的新文化史观照,还可以获得一个重要启示:当代文化建构既需重视精英话语的引领作用,亦需激发公共常识的实践动力。
余祖坤
关键词:虚字新文化史文章写作
皖派虚字训诂:形义 音义 功能义
2023年
清代乾嘉时期皖派以考据之法训诂汉语虚字,核心方式有三:考“形”析义,审“音”溯义,依“句位功能”释义;三种范式表现出继承、创新、转向三者并存的过渡性特征,该特征表明清代乾嘉时期是汉语“虚词”研究的重要节点期,发挥着承上启下的历史转折功能;其遗留的“虚字”训诂文献是共时层面透视汉语历时层面演化的重要材料,也是厘清汉语语法化的重要参考资料,语法学界应当给予重视。
储一鸣
关键词:皖派
語助、文典與文學史:漢語虚字論的東亞環流與學術意義
2023年
漢語虚字作爲兼具傳統小學與辭章學要素的綜合知識體,是中國古典文學與學術研究的基礎。在學習漢語文法的實際需求下,以盧以緯《語助》東傳爲發端,漢語虚字經江户時期多種形式的研究發展成爲日本漢學的重要分支。隨着西洋語法學、修辭學的引入,明治時期的漢語虚字論進入以字學、詞學、文章學爲架構的“文典”模式中,並於清末回流至中國。在新式教育體制下,漢文典成爲中國文學教科書的樣板,進而爲虚字論納入“文學史”的漢語實踐提供學理支撑,這折射出清末以來文學史早期探索的曲折路徑與知識界對“文學基於小學”理念的不懈追求。
龔宗傑
关键词:虚字
杜诗虚字研究
实字和虚字均为诗歌创作中的要素。诗歌中恰当地运用虚字,可以为诗歌的起承转合搭建桥梁,为细腻而委婉地表情达意添砖加瓦。在杜诗中,虚字不仅在辅助实字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还大大提升了诗歌的语言张力,形成了实字所难以达到的绵长悠...
孙倩倩
关键词:诗歌创作杜甫语言张力
汉语虚字与古代文章学
2022年
不同于印欧语系借助于词的形态变化,汉语的语法意义表达以语序安顿和虚字运用为手段,虚字向来是汉语史研究的重要内容。在传统文学中,以语言文字为载体的文学作品,同样表现出与此种汉语特性相应的组织形式。若按刘勰“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的说法,古代文辞可理解为字句依一定规则和思维逻辑排列而成,或者直接地表述为清人刘淇所说“不过实字、虚字两端,实字其体骨,而虚字其性情也”。
龚宗杰
关键词:汉语史研究印欧语系语法意义虚字语言文字思维逻辑
《诗经》虚字“云”的语法功能
2022年
论文对《诗经》中虚字"云"所在的句子进行了穷尽式的考察。首先,讨论了与"云"字复合成词的"云何""云胡""曷云""盖云"的功能及其异同。其次,根据"云"字在句中的位置逐一分析其词性及其在句中的语法功能。论文还观察了后世文献对《诗经》中"云"字用法的因承与改变。
沈鱼
关键词:诗经虚字语法功能
汉语古典诗词中的虚字炼字之法
2022年
古人论及汉语古典诗词中的虚字用法,多半是散杂的经验性描述。文章通过诗例印证、古今比照的方式进行重新审视和系统梳理,归纳出古人对于虚字炼字之法的基本看法:与实字相比,虚字具有精细表达情理的优势,也同时存在语意直白、语势暗弱的不足,而借助以形写意的活字炼神之法和包括对举、显置、活用等技巧在内的死字炼活之术,则可扬虚字之长而避其所短。这些观点凝聚了古人非凡的创作智慧,形成了一系列可资今人借鉴的范式和技法,理应受到新时代诗论者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提倡。
温永选
关键词:汉语古典诗词字法虚字锤炼
体味虚字的“斡旋”作用
2021年
学习任务安排:学生阅读李勤印的《教读宋词:不能忽略长调慢词中的虚字》一文,了解虚字及其在宋词中的作用,并将自己阅读所获得的体验、启发迁移到《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学习中,思考虚字在“联结词脉”“呈现声情”“强化议论”等方面的作用。
景慧颖
关键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长调虚字慢词声情
汉语虚字与古代文章学被引量:5
2021年
中国古代文学观念中对虚字的认识,大致呈现从训诂到修辞、从字类到文法的发展趋势。《文心雕龙》“语助余声”及“弥合文体”说的提出,推动虚字研究由经学传统向古文辞传统靠拢。唐宋以后,随着文章创作和批评的开展,文学视野下的虚字论主要从文章体用、节律和声气三个层面推进,体现出古代文章学注重文体功能、语言形式、审美形态的特征。在清代古文家、小学家围绕声音、文字的关系探讨中,虚字不仅进一步沟通语言学和文章学,也借助以文字为本位的文学观念,成为清末以降“中国文学”研究及文学史书写的知识资源。以汉语虚字为线索,揭示古代文章学发展过程中语言和文辞的互动关系,可以彰显中国文学基于汉语言、汉文字的本民族特性。
龚宗杰
关键词:虚字文章学语文学文学史

相关作者

孙立尧
作品数:19被引量:55H指数:4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文学院
研究主题:史论 语序 典故 句法 多义性
张鹏丽
作品数:13被引量:30H指数:4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
研究主题:《助字辨略》 虚词 《楚辞》 语法 虚字
韩珍
作品数:10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枣庄科技职业学院
研究主题:词频分析 词频 词库 虚字 古诗词
朱湘云
作品数:9被引量:10H指数:3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
研究主题:《宋书》 《南史》 异文 虚字 散曲
宫琳琳
作品数:3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浙江省嘉兴一中
研究主题:传情 《烛之武退秦师》 虚字 虚词 语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