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104 篇“ 蚀变分带 “的相关文章
江西松树岗隐伏花岗岩体矿化蚀 变 分带 特征 2024年 松树岗钽铌矿床位于钦杭东段北部成矿带之怀玉山钽铌多金属萤石-磷-滑石非金属成矿亚带内,为一隐伏花岗岩型稀有金属矿床。隐伏矿化岩体上部以钽矿化为主,下部以铌矿化为主,自上而下钽铌比值由大变 小,钾铷比值由小变 大,钽铌品位自上而下变 化幅度小,两者呈反消长关系。文章在查阅历年地质找矿成果资料基础上,梳理总结了隐伏矿化岩体蚀 变 分带 特征,旨在为区内寻找同类型矿床提供某些借鉴。 潘世语 彭蜀涛 俞寒飞 曾晓建关键词:蚀变分带 GeoAHSI新工具精确刻画新疆哈密赤湖铜钼矿床蚀 变 分带 特征 2024年 蚀 变 分带 特征能够指示与斑岩型矿床相关的热液蚀 变 活动,是斑岩型矿床的重要找矿标志之一。高光谱遥感数据凭借精细的光谱信息,能够准确刻画各类热液蚀 变 矿物的空间分布,从而为斑岩型矿床的识别和定位提供可靠依据。以Teracorder算法框架为基础,开发并开源了适用于国产高光谱数据矿物识别工具GeoAHSI,实现了便捷、高效的国产高光谱遥感数据批量处理和矿物填图工程化应用。在此基础上,使用GF-5高光谱成像仪(Advanced Hyperspectral Imager,AHSI)影像作为遥感数据源,结合野外采样分析,对赤湖铜钼矿床进行了地表矿物填图及验证工作。结果表明,AHSI高光谱矿物填图结果精细地刻画出了以叶腊石+明矾石为核心,向外逐渐过渡高岭石+叶腊石和高岭石+白云母蚀 变 矿物组合的典型斑岩型矿床热液蚀 变 分带 特征,并与传统地质填图单元和构造具备较好的空间分布一致性。此外,GeoAHSI工具还提取了该地区白云母吸收特征波长分布,揭示了赤湖铜钼矿床富铝白云母与斑岩型矿化之间的关系。研究为斑岩型矿床蚀 变 矿物及蚀 变 分带 识别提供了成熟、有效的工具及方法,对推动国产高光谱遥感卫星支撑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李士杰 刘小玉 秦昊洋 何海洋 王思琪 孙旭关键词:蚀变矿物 浙江青田县山口矿区叶蜡石矿蚀 变 分带 特征及矿床成因 被引量:1 2024年 在分析总结浙江青田县山口矿区叶蜡石矿床特征和蚀 变 分带 特征的基础上,对矿床成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山口矿区自上而下分为4个相带,即石英相带、叶蜡石石英相带、绢云母石英相带、黄铁矿石英相带,叶蜡石矿主要分布在叶蜡石石英相带,呈似层状,控矿因素为火山构造洼地、火山碎屑岩、潜火山岩等,矿床类型为火山气成-热液交代蚀 变 型矿床。 于春 杨仲可 白全巍关键词:矿床特征 矿床成因 斑岩铜矿蚀 变 分带 与成矿机制:玉龙矿床水-岩反应热力学平衡模拟例析 被引量:2 2024年 蚀 变 分带 和成矿机制的准确厘定是建立斑岩成矿模型与找矿预测的关键。本文以新生代金沙江-哀牢山成矿带的玉龙斑岩铜矿为例,通过质量作用定律(LMA)和吉布斯自由能最小化模型(GEM),构建含矿热液与斑岩侵入体的pH-f O 2相图和动态传输模型,以揭示蚀 变 分带 成因和金属成矿机制。LMA与GEM结果显示初始成矿流体pH值为4.7,logf_(O2)=-23.0(ΔFMQ=+2.7),且溶解Cu含量为1138×10^(-6),Mo为1.2×10^(-6)。研究表明,当该酸性及强氧化性流体流入二长花岗斑岩体时,在温度为450~360℃范围内,代表钾硅酸盐化蚀 变 的钾长石、黑云母、硬石膏、赤铁矿和磁铁矿的矿物逐渐沉淀,且与钾硅酸盐化蚀 变 相关流体具有较高pH值(5.0~7.0)和氧逸度(ΔFMQ=+2.9~+3.6)特征;当温度在360~320℃范围时,代表青磐岩化蚀 变 阶段的典型矿物如绿帘石、铁绿泥石和斜绿泥石等逐渐形成,流体pH值(5.0~6.4)和氧逸度(ΔFMQ=+1.1)均有所下降;当温度进一步从320℃下降到200℃时,流体pH值(5.0~5.7)进一步小幅下降,而氧逸度则(ΔFMQ=+1.7)略有回升,在此期间,绢云母和方解石等开始沉淀并形成典型的绢英岩化蚀 变 。此外,以HMoO_(4)^(-)和MoO_(4)^(2-)为载体的Mo在狭窄高温区间(450~370℃)内沉淀,而以CuCl(CuCl_(4)^(3-)、CuCl_(2)^(-)、CuCl)为主要载体的Cu则在在中、高温(450~300℃)范围中沉淀。通过利用LMA反演及GEM正演相结合定量化地刻画了玉龙斑岩铜矿水岩反应过程,由此揭示了斑岩矿床蚀 变 分带 是逐渐冷却的单一岩浆热液与斑岩体不断反应的结果,且不同温度窗口对应着钾硅酸盐化(450~360℃)、青磐岩化(360~320℃)和绢英岩化(320~200℃)蚀 变 矿物的形成,故含矿流体温度的快速下降可能是玉龙铜矿蚀 变 叠加的重要因素。此外,Cu、Mo络合离子溶解度对温度变 化的差异响应,导致了Mo矿化主要发育于靠近斑岩体的高温区域,而Cu则以网脉状-浸染状叠加到Mo矿化� 张少颖 和文言 高雪 田成华 肖仪武关键词:水岩反应 胶东大尹格庄金矿床构造蚀 变 分带 特征与成矿关系 被引量:7 2023年 大尹格庄金矿床是胶西北地区的特大型金矿床,为典型的破碎带蚀 变 岩型金矿床。研究大尹格庄金矿构造蚀 变 分带 规律,对胶西北地区矿床研究及深部外围找矿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大尹格庄金矿床构造蚀 变 分带 特征,以及各带岩石的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构造应力测算的系统研究,揭示大尹格庄金矿构造蚀 变 成矿的构造地球化学和构造物理化学过程。研究表明,①矿床断裂下盘由远矿围岩到矿体的构造蚀 变 分带 模式为:弱钾化花岗质蚀 变 岩带→强钾化花岗质蚀 变 岩带→绢英岩化钾化花岗质蚀 变 岩带→黄铁绢英岩带(金矿主要发育带);②金矿由远矿蚀 变 带→黄铁绢英岩带,古构造差应力值呈现由小到大的变 化趋势;③由远矿蚀 变 带→黄铁绢英岩带,Si、Na、Ba、Sr迁出,K、Fe、Cu、Zn、Pb迁入,Au含量不断增加,在未蚀 变 到弱钾化阶段,元素总体含量变 化幅度较小,而在强钾和绢英岩化阶段变 化幅度较大。成矿过程中构造应力场与岩石组分迁移具有耦合关系,绢英岩化阶段古构造差应力值较大,岩石破碎产生张性空间,同时元素含量变 化幅度大,热液活动强烈,易富集成矿。 袁月蕾 刘晟辰 柳旭光 陈言飞 许亚青 范潇 霍庆龙关键词:构造地球化学 构造物理化学 滇西北红牛—红山铜钼矿床元素迁移趋势及蚀 变 分带 特征 被引量:2 2023年 通过对红牛-红山铜钼矿床主要矿物岩(矿)石(矽卡岩、大理岩、角岩、斑岩等)进行主微量、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研究其成矿阶段元素富集迁移规律,同时对该区蚀 变 分带 特征进行厘定,为该区下一步找矿提供理论依据.发现该区共有三种成矿类型((1)大理岩→矽卡岩化大理岩→矽卡岩;(2)角岩→矽卡岩化角岩→矽卡岩;(3)斑岩→矽卡岩→矽卡岩矿石),其中(3)类型为矿区最主要的蚀 变 矿化类型,最主要的成矿元素Cu、Mo在该阶段中大量富集成矿,不同的是Cu为全阶段大量富集迁入,而Mo主要在斑岩→矽卡岩阶段大量富集,而在矽卡岩→矽卡岩矿石过程迁入趋势明显减弱.将三种蚀 变 矿化类型视为一个成矿系统,计算其元素质量迁移率,发现虽然都是主要的蚀 变 矿化类型,但是(3)类型的质量迁移率远大于其他两种,(1)的大理岩矽卡岩化阶段质量迁移率仅为-0.64%,原因是在大理岩矽卡岩化热液蚀 变 过程中CaO、MgO为矽卡岩化过程提供物质来源,他们的大量迁出为形成矽卡岩创造了环境条件,总体仍呈迁出状态.同时该区具有明显的垂直蚀 变 分带 特征,大理岩、角岩、矽卡岩三者关系密切. 曹振梁 刘学龙 陶兴雄 李守奎 李守奎 周杰虎 李方兰 陆波德 刘雪关键词:矽卡岩 蚀变分带 湘南铜山岭铜多金属矿床矽卡岩矿化蚀 变 分带 研究 矿化蚀 变 分带 与成矿作用密切相关,是示踪成矿与指导找矿的方向标,其蚀 变 矿物地球化学特征更是其研究的关键。铜山岭铜多金属矿床发育典型的矿化蚀 变 分带 ,从花岗闪长岩到围岩依次为:早期矽卡岩带、晚期矽卡岩带、石英硫化物带、大理岩化... 谭富诚关键词:石榴子石 U-PB同位素 蚀变分带 江西相山铀矿田CUSD2-2孔成像光谱编录与蚀 变 分带 研究 被引量:2 2023年 岩心成像光谱扫描与编录将是数字化时代地质调查和矿产资源勘查的新一代技术,通过相山铀矿田CUSD2-2孔中的应用,改进岩心成像光谱编录中的数据预处理流程及方法,并结合地质分析合理确定端元光谱和蚀 变 带。在CUSD2-2孔岩心成像光谱编录中,提取了长波云母、短波云母、绿泥石+云母、赤铁矿、方解石和蒙脱石共6种光谱端元,根据矿物学原理和相山铀矿田蚀 变 特征,认为长波云母为水云母(伊利石)化,短波云母应为绢云母(白云母)化,绿泥石+云母主要为绿泥石化;在已识别的6类热液蚀 变 中,赤铁矿化主要受岩石破碎带控制,其余5种蚀 变 受岩性和断裂破碎带双重控制。整个钻孔从上到下可分为浅部(0~980 m)中度碱性蚀 变 ,中部(980~1230 m)原生岩石及深部(1230~2600 m)弱酸-碱耦合蚀 变 3个蚀 变 带;由于CUSD2-2孔位于两条NNE向断裂夹持部位,深部弱酸-碱耦合蚀 变 带的发现表明该区深部存在热液作用,进一步认为其邻区可能存在更强的酸性蚀 变 和伴生较好铀矿化。 潘蔚 张元涛 匡元平 张川 杨云汉关键词:相山铀矿田 蚀变分带 湖南宝山铜铅锌多金属矿床构造-蚀 变 分带 规律及构造找矿模型 宝山铜铅锌多金属矿床位于中国东西向南岭构造-岩浆成矿带中段北缘,耒阳-临武南北向断裂成矿带与郴州-临武北东向深大断裂带交汇处西侧,是该区矽卡岩型铜铅锌多金属矿床典型代表。基于该矿床野外地质调查,结合矿床地质特征研究,对矿... 祝干关键词:找矿方向 广东省大宝山矿区中南部斑岩型铜矿蚀 变 分带 与找矿方向探讨 2023年 广东省大宝山矿床是南岭成矿带唯一的以铜为主的多金属矿床。近几年,在矿区中南部英安斑岩中新发现的细脉-浸染状铜矿具有斑岩型铜矿的地质特征。自英安斑岩向围岩,发育的蚀 变 带依次有钾硅酸盐化、青磐岩化、绢英岩化、泥化、矽卡岩化、角岩化、大理岩化和硅化。按照脉体矿物组成、产出先后,大宝山英安斑岩中的脉体可划分为A脉、B脉、C脉、D脉和H脉等类型。大宝山矿区英安斑岩中细脉浸染状铜矿是下一步找矿勘查的重点,同时沿构造和层间裂隙追索交代充填的硫化物矿体也具有较大找矿潜力。 李挺杰关键词:斑岩型铜矿 蚀变分带 找矿方向
相关作者
王宗永 作品数:46 被引量:68 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研究主题:填图 构造岩相 矿田 蚀变 构造蚀变岩 吕古贤 作品数:538 被引量:1,517 H指数:26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矿田 构造物理化学 成矿规律 金矿床 构造岩相 韩润生 作品数:368 被引量:1,516 H指数:28 供职机构:昆明理工大学 研究主题:铅锌矿床 滇东北 铜矿床 成矿流体 构造地球化学 吕承训 作品数:18 被引量:77 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研究主题:蚀变带 新城金矿 胶东金矿 蚀变分带 地球化学分带 朱金初 作品数:120 被引量:1,946 H指数:33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研究主题:花岗岩 伟晶岩 钨 氟 岩石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