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5篇“ 蜈蚣败毒饮“的相关文章
蜈蚣败毒联合阿维A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观察
2024年
目的观察蜈蚣败毒联合阿维A治疗寻常型银屑病(PV)的疗效。方法将我院122例PV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1例。对照组采用阿维A治疗,观察组采用蜈蚣败毒联合阿维A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皮损面积严重指数(PASI评分)、瘙痒视觉模拟评分(VAS)、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白介素-9(IL-9)、白介素-10(IL-10)、γ干扰素(IFN-γ)、白介素-4(IL-4)、CD4^(+)、CD8^(+)、CD4^(+)/CD8^(+)、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PASI、VAS、SAS评分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上述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上述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IL-10水平高于治疗前,IL-9、IFN-γ、IL-4低于治疗前;观察组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IL-9、IFN-γ、IL-4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CD4^(+)、CD4^(+)/CD8^(+)高于治疗前,CD8^(+)低于治疗前;观察组CD4^(+)、CD4^(+)/CD8^(+)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FIB、DD、PAI-1、vWF水平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上述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蜈蚣败毒联合阿维A提高治疗PV的疗效,减轻皮损、瘙痒、焦虑,可能的机制是改善血液流变学,纠正Th1/Th2失衡状态,抑制凝血。
赵一骋林立王珊珊安月鹏刘畅杨素清
关键词:寻常型银屑病蜈蚣败毒饮阿维A
蜈蚣败毒对银屑病小鼠滤泡辅助性T细胞上下游因子的干预作用
2024年
目的 观察蜈蚣败毒对滤泡辅助性T(Tfh)细胞上、下游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核转录基因(Bcl-6)、可诱导共刺激分子(ICOS)以及肿瘤坏死因子相关激活蛋白(CD40L)表达的干预,探讨其对银屑病的治疗机制。方法 将C57BL/6小鼠30只随机分6组,每组5只,并依次命名为空白组、模型组、西药对照组、蜈蚣败毒低、中、高剂量组。咪喹莫特诱导建立银屑病小鼠模型。建模完成后空白组和模型组小鼠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各给药组小鼠药物灌胃处理。评估治疗前后各组小鼠的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MPASI),观察皮损微观病理改变情况、qRT-PCR法检测IL-6、Bcl-6、ICOS、CD40L 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测定IL-6、Bcl-6、ICOS、CD40L蛋白含量,最后对皮损检测指标与皮损改善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用以评价皮损与该通路的关联。结果 药物处理后蜈蚣败毒各剂量组的小鼠MAPSI分值均出现下降(P<0.01),△MPASI均表现为升高(P<0.01),且蜈蚣败毒高剂量组与西药对照组表现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皮损HE染色结果显示蜈蚣败毒不同浓度组都表现出对银屑病样皮损的正向干预作用,且高剂量组更加明显;蜈蚣败毒低、中、高三个剂量组和西药对照组小鼠皮损中IL-6、Bcl-6、ICOS、CD40L mRNA的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0.01);蜈蚣败毒不同浓度组小鼠IL-6、Bcl-6、ICOS、CD40L的蛋白含量表达量均下调(P<0.01、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小鼠△MPASI与IL-6、Bcl-6、ICOS、CD40L的mRNA表达和蛋白含量均表现出负相关性(P<0.01)。结论 蜈蚣败毒可能通过对IL-6和Bcl-6的负向干预而抑制Tfh细胞的上游通路,下调ICOS和CD40L的表达而抑制Tfh细胞的下游通路,进而影响Tfh细胞的分化和功能发挥,表现出对银屑病样皮损的改善,发挥对银屑病的治疗作用。
王姗姗林立杨素清安月鹏
关键词:蜈蚣败毒饮滤泡辅助性T细胞BCL-6可诱导共刺激分子CD40L银屑病
蜈蚣败毒联合肤舒止痒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风燥型的临床疗效及对免疫因子CXCL9、CXCL10的影响
2024年
目的:观察蜈蚣败毒联合肤舒止痒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风燥型的临床疗效,以及对免疫相关因子CXCL9、CXCL10的影响。方法:选取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2021年5月—2023年5月就诊的寻常型银屑病血热风燥型患者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试验中脱落6例,最终治疗组35例,给予口服蜈蚣败毒联合外用肤舒止痒膏治疗,对照组31例,仅口服消银胶囊治疗。记录治疗前、治疗后第2周和第4周的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中医证候评分进行差异性比较,并检测外周血中CXCL9和CXCL10含量。结果:两组治疗后第2、4周PASI评分、DLQI评分和中医证候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中CXCL9和CXCL10含量大幅度下降(P<0.05),且治疗组趋化因子含量远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蜈蚣败毒联合肤舒止痒膏能有效改善皮肤病变状况及症状,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且安全性高,适合临床推广使用。
俞鹏飞薛凯元杨素清
关键词:银屑病蜈蚣败毒饮
基于滤泡辅助性T细胞通路研究蜈蚣败毒治疗银屑病的机制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在基因转录水平上研究中药蜈蚣败毒对银屑病小鼠皮损组织滤泡辅助性T细胞(follicular helper T cell,Tfh)通路中关键刺激、转录、分泌因子的调控作用。方法:将30只SPF级4~6周龄健康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甲氨蝶呤组(3 mg·L^(-1))、蜈蚣败毒低剂量组(0.08 g·mL^(-1))、蜈蚣败毒中剂量组(0.16 g·mL^(-1))、蜈蚣败毒高剂量组(0.32 g·mL^(-1)),每组5只。除空白组外,其余组小鼠建立银屑病皮损模型。建模完成后进行药物干预,甲氨蝶呤组小鼠于第1—4天采用3 mg·L^(-1)甲氨蝶呤混悬液进行灌胃,第5~8天采用9 g·L^(-1)氯化钠注射液进行灌胃;蜈蚣败毒低、中、高剂量组小鼠灌胃给予不同浓度的蜈蚣败毒溶液;空白组、模型组小鼠灌胃给予9 g·L^(-1)氯化钠注射液,灌胃体积均为5 mL·kg-1,每日2次,持续8 d。采用鼠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mice p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MPASI)评分法评估小鼠的皮损指数,并计算灌胃前后MPASI分值的变化量(△MPASI);RT-PCR法检测IL-6、IL-21、Bcl-6、STAT3、CXCR5、ICOS、PD-1、CD40L的mRNA表达水平;Pearson相关性分析考察△MPASI与皮损组织Tfh通路各因子转录表达量的相关性。结果:与空白组比较,造模小鼠皮损指数及IL-6 mRNA、IL-21 mRNA、Bcl-6 mRNA、STAT3 mRNA、CXCR5 mRNA、ICOS mRNA、CD40L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PD-1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小鼠皮损指数显著降低(P<0.05),△MPASI显著升高(P<0.05);甲氨蝶呤组及蜈蚣败毒中、高剂量组小鼠皮损组织Tfh细胞通路关键因子IL-6 mRNA、IL-21 mRNA、Bcl-6 mRNA、STAT3 mRNA、CXCR5 mRNA、ICOS mRNA、CD40L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PD-1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Pearson分析显示,银屑病小鼠皮损组织Tfh细胞通路中IL-6 mRNA、IL-21 mRNA、Bcl-6 mRNA、STAT3 mRNA、CXCR5 mRNA、ICOS mRNA、CD40L mRNA表达量与△M
郑毅杨素清张琼安月鹏
关键词:银屑病蜈蚣败毒饮
基于TGF-β/IRF4/IL-9通路研究蜈蚣败毒治疗银屑病皮损作用机制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研究蜈蚣败毒对银屑病大鼠皮损组织辅助性T细胞(Th)9主导通路中关键刺激因子、转录因子、分泌因子的调节作用及机制。方法将36只SD雄性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西药组和中药低、中、高剂量组,每组6只,采用甲氨蝶呤诱导银屑病大鼠模型,给药组分别灌胃相应药液,连续8 d。采用改良的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MPASI)评分法对大鼠皮损指数进行评价,RT-PCR、Western blot、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皮损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干扰素调节因子4(IRF4)、白细胞介素-9(IL-9)mRNA、蛋白表达及分布。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法评价除空白组外的大鼠MPASI评分与关键因子间的相关性。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MPASI评分显著升高,皮损组织TGF-β、IRF4、IL-9 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1),TGF-β、IRF4、IL-9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且主要表达于细胞核及细胞质;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MPASI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P<0.01),皮损组织TGF-β、IRF4、IL-9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P<0.01),TGF-β、IRF4、IL-9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P<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MPASI评分与皮损组织TGF-β、IRF4、IL-9 mRNA及蛋白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蜈蚣败毒可能通过调控Th9主导通路TGF-β/IRF4/IL-9发挥治疗银屑病作用。
林丽安月鹏杨素清郑毅
关键词:银屑病蜈蚣败毒饮
蜈蚣败毒联合刺络拔罐治疗银屑病的临床观察及杨素清教授组方用药规律探讨
目的:观察蜈蚣败毒加减联合刺络拔罐疗法治疗斑块型银屑病(血瘀证)的临床疗效,并收集整理杨素清教授门诊治疗斑块型银屑病(血瘀证)的处方资料,分析挖掘杨素清教授组方用药规律及临床经验。方法:按就诊先后顺序选取2021年12...
薛凯元
关键词:斑块型银屑病蜈蚣败毒饮刺络拔罐疗法
蜈蚣败毒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瘀证的疗效评价及对血脂、生长因子的影响
2023年
目的观察蜈蚣败毒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瘀证的临床疗效及对血脂、生长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寻常型银屑病血瘀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予口服蜈蚣败毒治疗,对照组予口服疗癣卡西甫丸合血府逐瘀丸治疗,疗程28d。比较治疗前后两组银屑病面积与严重性指数评分(PASI)、中医症候评分、社会相关生活质量指数评分(DLQI)、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及安全性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较,两组PASI评分、中医症候评分、DLQI评分、TC、TG、VEGF、PDGF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较,治疗组治疗后PASI评分、中医症候评分、DLQI评分、TC、TG、VEGF、PDGF显著降低(P<0.05);两组安全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蜈蚣败毒可有效改善患者皮损状况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适合临床推广使用。
林丽杨素清任宇坤安月鹏
关键词:银屑病蜈蚣败毒饮血瘀证血脂
蜈蚣败毒联合中药封包疗法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的疗效及对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探讨蜈蚣败毒联合中药封包对寻常性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69例寻常性银屑病(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治疗组予以蜈蚣败毒联合全蝎膏封包治疗,对照组仅予以全蝎膏封包治疗,治疗4周观察PASI评分、中医证候评分、血清炎性因子IL-6、IL-22、TNF-α、IFN-γ水平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PASI评分、中医证候评分、IL-6、IL-22、TNF-α、IFN-γ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蜈蚣败毒联合全蝎膏封包治疗可明显改善寻常性银屑病(血瘀证)患者皮损情况及相关症状,并降低炎症反应,内外结合,疗效突出。
薛凯元杨素清吴海源贾丽丹
关键词:蜈蚣败毒饮寻常性银屑病血瘀证血清炎性因子
蜈蚣败毒对银屑病不同血分证型患者皮损指数、中医证候评分及血液学检验指标的影响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探讨蜈蚣败毒对银屑病血热证、血瘀证、血燥证型患者皮损指数、血液学检验指标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30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再分为血热证、血燥证、血瘀证组,除脱落病例外,最终治疗组141例,对照组146例。治疗组给予蜈蚣败毒水煎剂,每日1剂,每日2次;对照组给予复方甘草酸苷片,每次2片,每日3次,各组患者均连续给药4周。观察两组不同证型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中医证候评分、8项血液学检测指标[C反应蛋白(CRP)、前白蛋白(PA)、降钙素原(PCT)、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沉降率(ESR)、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结果:治疗组各证型患者临床疗效均高于对照组同证型患者(P<0.01)。治疗前各组患者的PASI评分、各项血液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的治疗组的PASI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CRP、PCT、WBC、ESR、APOB、FIB水平显著下降(P<0.01)、PA、APOA水平显著升高(P<0.01);且治疗组PASI评分、中医证候评分以及CRP、PCT、WBC、ESR、APOB、FIB水平低于同证型对照组(P<0.05),PA、APOA水平高于同证型的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内的血瘀证组、血热证型PASI评分、中医证候评分以及CRP、PCT、WBC、ESR、APOB、FIB水平低于血燥证组(P<0.01),PA、APOA水平高于同证型的对照组(P<0.05)。结论:蜈蚣败毒可显著改善银屑病血热证、血瘀症型患者皮损状态、中医症候表现以及血液学检测指标水平,其机制可能与调节炎症、血脂、血液黏度因子有关。
袁锐孙起超安月鹏张晴闫景东周妍妍
关键词:蜈蚣败毒饮银屑病血液学检验
基于Notch/Hes1和PI3K/AKT/mTOR信号通路研究蜈蚣败毒对银屑病小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基于Notch/Hes1和PI3K/AKT/mTOR信号通路探讨蜈蚣败毒治疗银屑病模型小鼠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脱毛区域涂抹咪喹莫特诱导建立银屑病小鼠模型,将成模小鼠按随机数字表分为模型组、甲氨蝶呤(2.2 mg/kg)阳性对照组及蜈蚣败毒低(30 g/kg)、中(60 g/kg)、高(120 g/kg)剂量组,以脱毛区域涂抹凡士林的10只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灌胃给药,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小鼠灌胃相应体积纯水。除甲氨蝶呤组小鼠前4 d每天灌胃甲氨蝶呤,后4 d每天灌胃相应体积纯水外,其余各组均连续灌胃8 d。采用皮损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估各组小鼠银屑病严重程度,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治疗后各组小鼠血清IL-1β、IL-6、IL-12、IL-17a、IL-23a水平,采用q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小鼠皮损部位Notch/Hes1及PI3K/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PASI评分、血清炎症因子(IL-1β、IL-6、IL-12、IL-17a、IL-23a)水平显著升高,损伤皮肤组织Notch-1、Notch-2、Jagged-1、Hes1、AKT、PI3K、mTOR mRNA及蛋白和p-AKT、p-mTOR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小鼠PASI评分、血清炎症因子(IL-1β、IL-6、IL-12、IL-17a、IL-23a)水平显著降低,损伤皮肤组织Notch-1、Notch-2、Jagged-1、Hes1、AKT、PI3K、mTOR mRNA及蛋白和p-AKT、p-mTOR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蜈蚣败毒对银屑病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可显著降低银屑病小鼠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并能抑制Notch/Hes1和PI3K/AKT/mTOR信号通路。
袁锐王瑶张晴张琼任宇坤孙起超
关键词:银屑病蜈蚣败毒饮

相关作者

杨素清
作品数:247被引量:907H指数:15
供职机构: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银屑病 蜈蚣败毒饮 治疗银屑病 火针 寻常型银屑病
安月鹏
作品数:99被引量:324H指数:10
供职机构: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银屑病 蜈蚣败毒饮 治疗银屑病 寻常型银屑病 中医外科学
王姗姗
作品数:45被引量:174H指数:8
供职机构: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银屑病 蜈蚣败毒饮 治疗银屑病 中医外科学 痤疮
闫景东
作品数:56被引量:271H指数:9
供职机构: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银屑病 蜈蚣败毒饮 痤疮 治验 中医药
张晴
作品数:20被引量:69H指数:6
供职机构: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银屑病 蜈蚣败毒饮 火针 中医药 白细胞介素-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