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936篇“ 血型血清学检测“的相关文章
婴儿期输血前红细胞血型血清学检测中国专家共识被引量:2
2024年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原卫生部)颁布《临床输血技术规范》[1]要求,临床输血前必须进行血型血清学检测,至少包括但不限于:ABO血型(正反定型)和RhD鉴定、红细胞血型意外抗体筛查(简称:意外抗体筛查)与交叉配血。
中国输血协会临床输血管理学专业委员会李丽玮李志强宫济武
关键词:婴儿期红细胞血型血清学
抗N抗体的鉴定及其对血型血清学检测的影响及处理对策
2023年
目的分析患者血清中存在MN血型系统抗N抗体的鉴定结果及对血型血清学检测的影响和处理对策。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MGT)对患者进行ABO、RhD血型鉴定,对出现ABO血型正反定型不一致或交叉配血不合的血标本再采用试管盐水法(NS)进行对比检测,并对患者红细胞进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和相关血型抗原表型检测。使用NS、MGT及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IAT)对患者血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对筛查结果阳性的血清进行抗体类型测定。采用谱细胞和吸收放散试验对待检血清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在确定抗体特异性后,采用NS和IAT进行抗体效价测定和交叉配血试验。结果抗体筛查阳性的7例患者中,男性2例,女性5例。患者血清在MGT及22℃以下NS检测中抗体筛查阳性、ABO血型结果正反定型不一致或交叉配血结果不相合。采用谱细胞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和吸收放散试验验证,证实为MN血型系统的抗N抗体,抗体类型为IgM型,抗体效价为8~16,凝集强度为1+~2+。结论抗N抗体多为IgM型冷抗体,在22℃以下NS中进行检测可对血型血清学检测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在37℃有反应或多次反复输血产生的IgG型抗N抗体,也可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和新生儿溶血病。
焦琴曹丽妍杨世明安宁陈洁杨琳李丹江涛
关键词:抗体筛查特异性鉴定交叉配血不合MN血型
225例住院患者血型血清学检测及其临床意义分析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分析住院患者血型血清学检测结果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患者血标本采用微柱凝胶法(MGT)进行ABO及Rh血型鉴定和不规则抗体筛选,对抗体筛选阳性血标本再采用试管生理盐水法(NS)、间接抗人球蛋白法(IAT)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抗体类型及抗体效价测定。确定抗体特异性后,再检测红细胞是否含有相应抗原。采用NS、手工凝聚胺法(MPT)及IAT进行交叉配血试验。结果225例抗体阳性中,不规则抗体197例(87.56%)。不规则抗体中Rh血型抗体检出率(164/197,83.25%)明显高于其他血型不规则抗体检出率(33/197,16.75%)。抗体效价1∶4~1∶64。在225例抗体阳性中,自身抗体20例(8.89%),自身抗体伴同种抗体8例(3.56%)。抗体类型IgG型201例(89.33%),IgM型24例(10.67%)。抗体效价1∶4~1∶64。A型59例(26.22%)、B型61例(27.11%)、O型72例(32.00%)、AB型33例(14.67%),RhD阳性216例(96.00%),RhD阴性9例(4.00%)。男82例(36.44%),女143例(63.56%),抗体阳性率女性高于男性。抗体阳性在20例以上的科室为妇产科35例(15.56%)、脑外科29例(12.89%)、传染科23例(10.22%)、血液科22例(9.78%)、胸外科21例(9.33%),抗体阳性比例略高于其他科室。结论不规则抗体绝大多数为IgG型抗体,在血型血清学检测中可引起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相符、抗体筛选阳性、交叉配血不合,在临床上可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新生儿溶血病及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杨琳安宁杨世明刘世佳穆士杰李丹江涛
关键词:血型鉴定血清学检测抗体筛选特异性鉴定配血不合
69例ABO亚型的血型血清学检测及其临床意义分析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 分析ABO亚型及血清中伴有IgM型不规则抗A、抗B抗体患者的血型血清学检测结果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MGT)对患者血标本进行ABO及RhD血型鉴定和不规则抗体筛选,对出现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相符的血标本,采用试管盐水法(NS)进行复检及吸收放散试验,采用抗A定型试剂检测患者红细胞上A抗原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确认患者血型后,采用NS、 MGT及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IAT)进行交叉配血试验。结果 69例ABO亚型患者血标本中,男33例(47.83%),女36例(52.17%)。RhD血型为阳性,弱A表型(A弱)4例(5.80%), B弱15例(21.74%), A弱B27例(39.13%), AB弱23例(33.33%)。A弱与抗A血型定型试剂的凝集强度为弱阳性(±)至接近3+, B弱与抗B血型定型试剂的凝集强度为接近1+至接近3+。患者血清中伴有IgM型不规则抗A抗体者11例(15.94%),伴有IgM型不规则抗B抗体者8例(11.59%)。不规则抗A、抗B抗体凝集强度为±~3+。结论 ABO亚型红细胞上A或B抗原表达很弱,容易将A、 B亚型误定为O型,部分个体血清中伴有IgM型不规则抗A或抗B抗体,可引起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相符、交叉配血不合或溶血性输血反应。
焦琴安宁杨世明杜娟杨琳江涛穆士杰
关键词:免疫血清学ABO亚型血清学检测抗A抗体抗B抗体IGM型
81例抗M抗体的鉴定及其对血型血清学检测的影响被引量:11
2022年
目的 分析抗M抗体的特异性鉴定结果及其对血型血清学检测的影响和处理对策。方法 采用微柱凝胶法对患者血标本进行ABO及RhD血型鉴定,采用盐水法及间接抗人球蛋白法对患者血清进行抗体筛选,对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相符、交叉配血不合或抗体筛选阳性的患者血标本,采用盐水法和间接抗人球蛋白法进行复检、吸收放散试验、抗体特异性鉴定、抗体类型及抗体效价测定。选择不含相应抗原的供血者血液与患者血液进行交叉配血试验。结果 在81例抗M抗体阳性患者中,IgM型抗体71例(87.65%)、IgG型抗体3例(3.70%)、IgM型+IgG型抗体7例(8.64%),抗体效价为1∶4~1∶32。男28例(34.57%),女53例(65.43%)。1~10岁5例(6.17%)、11~20岁3例(3.70%)、21~30岁12例(14.81%)、31~40岁16例(19.75%)、41~50岁17例(20.99%)、51~60岁8例(9.88%)、61~70岁13例(16.05%)、71~77岁7例(8.64%)。骨科15例(18.52%)、脑外科12例(14.81%)、胸外科6例(7.41%)、血液科12例(14.81%)、妇产科12例(14.81)、传染科11例(13.58%)、消化科6例(7.41%)、其他科7例(8.64%)。结论 IgM型抗M抗体可引起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相符、交叉配血不合,在37℃和间接抗人球蛋白法有反应活性的抗M抗体可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和新生儿溶血病。
王琛焦琴杨世明江涛穆士杰杨琳李丹安宁
关键词:血型血清学检测交叉配血不合
Rh缺失型D-杂合子致新生儿溶血病的血型血清学检测及家系调查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对该新生儿及其家系成员进行血型血清学检测,分析新生儿溶血病发生的原因。方法:对患儿进行红细胞系统致新生儿溶血病检测;对患儿母亲进行抗体筛查及抗体鉴定;检测母系家系成员Rh表型并绘制家系图。结果:患儿为Rh缺失型DcE/D-杂合子个体,母亲为Rh缺失型DCe/D-杂合子个体。母亲产生了针对患儿红细胞上Rh血型系统E和c抗原的IgG抗体,引起患儿溶血。该家系中有4位Rh缺失型D-杂合子个体。结论:D-单倍型存在家族遗传性;亲属Rh表型筛查有助于Rh缺失型D-杂合子新生儿溶血病的诊断。
阿斯木古丽·艾比胡加哈力亚·阿尔夏拜邱芬潘卉古力巴哈提·斯拉木别克
关键词:RH缺失型杂合子新生儿溶血病血型血清学
抗S抗体的血型血清学检测及其临床意义分析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 分析抗S抗体的血型血清学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微柱凝胶法(MGT)对患者进行ABO及RhD血型鉴定和抗体筛选,对抗体筛选阳性、正反定型不一致或交叉配血不合的血标本,采用试管盐水法(NS)及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IAT)进行复检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确定抗体特异性后,筛选不含相应抗原的献血者血液与患者血液在NS及IAT进行交叉配血试验。结果 患者1血清存在IgM型抗S、抗N抗体,患者2、 3、 4、 5血清存在IgG型抗S抗体。抗体效价为1∶4~1∶32。患者4、 5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阳性。结论 抗S、抗N抗体有天然产生的IgM型抗体,在4℃反应最强,在22℃可干扰血型血清学检测结果。但绝大多数抗S抗体是由红细胞免疫刺激产生的IgG型抗体,在37℃及IAT出现凝集反应,可引起新生儿溶血病、溶血性输血反应及溶血性贫血。
陈洁赵兵刚杨世明杜娟崔颖穆士杰
关键词:抗体筛选交叉配血试验
新生儿ABO溶血病血型血清学检测回顾性分析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疑似HDN的母婴血液标本,并对发现的由不规则抗体导致的溶血病进行检测,为HDN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方法收集2016年1月到2018年10月,本院产科和新生儿科的632例疑似HDN的标本,采用微柱凝胶技术对血液标本进行血型血清学检测及HDN 3项试验:直接抗球蛋白实验(DAT)、游离抗体试验和抗体释放试验检测。结果 632例标本中,HDN的阳性306例,阳性率为48.4%,疑似HDN有64例,占10.1%,不可证实为HDN有262例,占41.5%。其中A型有180例,HDN阳性占145例,阳性率达80.56%;B型有233例,HDN阳性占157例,阳性率达67.38%,O型有210例,HDN阳性占1例,阳性率达0.48%,AB型有9例,HDN阳性占3例,阳性率达33.33%,A型、B型、O型和AB型HDN阳性发生率均有统计差异(P<0.05)。632例疑似HDN的标本中,检测出同时具有不规则抗体+免疫性抗A的9例,仅含免疫性抗-A的136例;同时具有不规则抗体+免疫性抗-B的10例,仅含免疫性抗-B的170例,同时具有不规则抗体+免疫性抗-A和抗-B的1例,仅含免疫性抗-A和抗-B的2例;仅因不规则抗体导致的HDN患儿4例,其中包括2例抗-S,2例抗-Ec。结论 ABO HDN较为常见,因此临床上比较重视,而其他系统引起的HDN较少见,易被忽视,但这些抗体可能引起中等及严重程度的HDN甚至引起胎儿严重贫血水肿和死胎。因此,孕期需做好孕妇不规则抗体筛查,对于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的要鉴定,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康丹郝一文
关键词:新生儿溶血病回顾性分析不规则抗体检测
脐带血血型血清学检测在新生儿溶血病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探讨脐带血血型血清学检测在新生儿溶血病(HDN)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达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正常分娩的产妇脐带血做血红蛋白(Hb)、总胆红素(TSB)、ABO血型、RhD血型检测,对于母婴ABO血型不合(O-A、O-B、O-AB)、母婴其他血型(O-O、非O-A、B、AB、Rh系统抗-D除外)中母亲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的新生儿脐带血做新生儿溶血3项试验。结果1969例脐带血标本母婴血型O-A型476例,确诊HDN 127例(26.68%),O-B型339例,确诊HDN 76例(22.42%),O-AB型42例,确诊HDN 3例(7.14%),1112例母婴其他血型中母亲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28例,确诊HDN 19例(1.71%)。结论脐带血血型血清学检测在新生儿溶血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刘娟陈勇唐海东谭美芳潘枫熊德琼张泽君冯晨程李维
关键词:新生儿溶血病血型基层医疗机构脐带血
1300例新生儿溶血病血型血清学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18
2020年
目的分析和探讨血型血清学检测在新生儿溶血病(HDN)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2019年1月—2019年12月在本中心接受检测的1 300例疑似HDN的标本进行血型血清学检测,包括ABO、Rh血型鉴定、患儿血清学3项试验(直接抗球蛋白试验、血清游离抗体试验、红细胞抗体释放试验)、母亲血清IgG抗体效价检测。结果在1 300例检测结果中,确诊为HDN的有916例(70.46%),其中ABO血型不合者阳性率(95.85%)明显高于Rh血型不合者(3.39%)。O-A型母子血型模式的阳性率(94.78%)明显高于O-B型(82.6%),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血清学3项试验发现,在确诊的916例HDN患儿中,直抗试验阳性为181例(19.76%),游离试验阳性为722例(78.82%),放散试验均为阳性(100%)。患儿标本采集时间>7d阳性检出率明显低于≤7d,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随着母亲血清IgG抗体效价的增加,HDN检出率有增加的趋势(P<0.01)。结论母子血型不合导致HDN患儿中,ABO-HDN最为常见,O-A型母子血型模式发病率最高,血清学3项试验中放散抗体试验的敏感度最高,HDN阳性率与标本采集时间呈反比,而与母亲血清IgG抗体效价的高低呈正比。
张钰张璐许纪玲何晓露吕蕾傅强何成涛
关键词: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血型血清学检测

相关作者

杨世明
作品数:102被引量:659H指数:18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
研究主题:微柱凝胶法 免疫性抗体 临床输血 新生儿溶血病 ABO血型
张勇萍
作品数:59被引量:525H指数:17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
研究主题:微柱凝胶法 临床输血 免疫性抗体 ABO血型 新生儿溶血病
王洪波
作品数:45被引量:215H指数:8
供职机构:空军总医院
研究主题:飞行员 输血 临床输血 干扰素 呼吸道
穆士杰
作品数:302被引量:1,012H指数:17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
研究主题:输血 Γ射线 不规则抗体 Γ射线辐照 聚合酶链反应
李志强
作品数:246被引量:1,117H指数:16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输血 红细胞 外科手术 颅脑损伤 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