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0196篇“ 血小板反应蛋白-1“的相关文章
- 血清组织{1}酶S、血小板反应{1}-1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后心力衰竭的关系
- 2024年
- 目的分析血清组织{1}酶S(Cat S)、血小板反应{1}-1(TSP-1)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后心力衰竭(HF)发生的关系及其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11月期间在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实施PCI治疗的100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中PCI后1年内并发HF的28例患者作为HF组(病例组),未并发HF的72例患者为非HF组(对照组)。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及患者入院时血清Cat S、TSP-1、血脂四项、心肌损伤标志物等实验室指标数据,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指标的差异,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检验血清Cat S、TSP-1与AMI患者PCI后并发HF的关系,并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检验血清Cat S、TSP-1对AMI患者PCI后HF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单因素分析中,HF组患者住院期间使用利尿剂占比高于非HF组,入院时心肌肌钙{1}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水平高于非HF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非H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F组患者入院时的血清Cat S、TSP-1水平均高于非H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at S、TSP-1水平升高仍然与AMI患者PCI后HF有关系(P<0.05);同时发现cTnI、CK-MB、LVEF是AMI患者PCI后HF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血清Cat S、TSP-1水平单独及二者并联联合预测AMI患者PCI后发生HF的ROC曲线下面积均>0.7,均有一定预测效能,且联合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值最高。结论血清Cat S、TSP-1异常高表达可增加AMI患者PCI后HF风险,PCI术前检测血清CatS、TSP-1水平对AMI患者PCI后发生HF具有预测作用。
- 陈凌陈慧玲任月霞张乐孙倩胡秀雪张淑彩赵永辉赵智晗
- 关键词:经皮冠脉介入术心力衰竭血小板反应蛋白-1
- 孕晚期血清{1}反应蛋白-1、D-二聚体及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水平对瘢痕子宫再次妊娠患者产后出血的预测价值被引量:2
- 2024年
- 目的探讨孕晚期血清{1}反应蛋白-1(THBS-1)、D-二聚体(D-D)及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TIMP-1)水平对瘢痕子宫再次妊娠患者产后出血(PPH)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2年8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8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孕妇分娩后是否发生PPH分为PPH组(n=21)和非PPH组(n=87)。采集2组孕妇入院当天肘静脉血5 mL,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组孕妇血清THBS-1、D-D、TIMP-1水平。比较2组孕妇的基本临床资料及血清THBS-1、D-D、TIMP-1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发生PPH的影响因素,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THBS-1、D-D、TIMP-1水平对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发生PPH的预测价值。结果PPH组人工流产次数≥2次、胎盘早剥、子宫切口撕裂、宫缩乏力、瘢痕厚度<0.3 cm占比及孕晚期血清THBS-1、D-D水平显著高于非PPH组,血清TIMP-1水平显著低于非PPH组(P<0.05)。宫缩乏力、D-D和THBS-1水平升高是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PPH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TIMP-1水平降低是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PPH的保护因素(P<0.05)。血清THBS-1、D-D、TIMP-1联合预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PPH的曲线下面积大于三者单独预测(P<0.05)。结论孕晚期血清THBS-1、D-D、TIMP-1水平均可作为预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发生PPH的参考指标,且三者联合对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发生PPH的预测效能更高。
- 李相杰任艳芳王玉红张全华管文莉
- 关键词:产后出血血小板反应蛋白-1D-二聚体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瘢痕子宫
- 多囊卵巢综合征大鼠氧化应激状态下血小板{1}蛋白-1和三羧酸循环因子表达变化及意义
- 2024年
- 目的 观察来曲唑诱导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模型大鼠氧化应激状态下血小板{1}蛋白-1(TSP-1)、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ATP柠檬酸裂解酶(ACLY)表达变化,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PCOS大鼠氧化应激的改善作用。方法 24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PCOS组16只和对照组8只。对照组给予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灌胃,PCOS组给予来曲唑+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灌胃,均连续21 d。PCOS模型制备成功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模型组各8只。治疗组给予NAC溶液灌胃,模型组给予等剂量生理盐水灌胃,均连续28 d。第28天禁食,次日取腹主动脉血,采用ELISA法检测睾酮(T)、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水平并计算LH/FSH,采用WST-1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采用TBA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然后摘取大鼠双侧卵巢,观察卵巢外观及组织形态学改变,采用WST-1法检测SOD活力,采用TBA法检测MDA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TSP-1、IDH1、ACLY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 (1)模型组血清T[(118.49±67.98)ng/L]、LH[(18.76±11.32)u/mL]水平,LH/FSH(7.85±8.66)及MDA含量[(10.53±1.46)mmol/L]均高于对照组[(28.37±8.99)ng/L、(5.02±1.92)u/mL、0.69±0.55、(3.56±1.21)mmol/L]和治疗组[(60.03±19.64)ng/L、(8.82±1.83)u/mL、1.58±0.68、(6.50±1.02)mmol/L](P<0.05),血清FSH水平[(3.09±1.25)u/mL]及SOD活力[(81.50±10.20)u/mL]均低于对照组[(10.56±6.55)、(132.81±3.03)u/mL]和治疗组[(6.03±1.49)、(147.85±3.79)u/mL](P<0.05)。(2)模型组大鼠卵巢苍白,体积增大,表面可触及大小不均一的卵泡,镜下见卵巢未发育成熟的小卵泡以及部分闭锁卵泡、颗粒细胞层稀疏;治疗组卵巢体积缩小、颜色红润、表面平滑,镜下见呈囊状扩大的卵泡数量减少、颗粒细胞层增加。(3)模型组卵巢组织MDA含量[(20.24±3.10)nmol/mg port]高于对照组[(4.80±1.83)nmol/mg port]和治疗组[(12.20±1.89)nmol/mg port](P<0.05),SOD活力[(23.82±4.06)u/mg port]低�
- 王雅新严谨刘羽王超王瑞静张镐淼黄欣刘梅梅
- 关键词:多囊卵巢综合征血小板反应蛋白-1氧化应激N-乙酰半胱氨酸
-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血清{1}反应蛋白-1、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及局部脑氧饱和度对脑功能预后的预测价值
- 2023年
- 目的探究重症颅脑损伤(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sTBI)患者血清{1}反应蛋白-1(thrombospondin-1,TSP-1)、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nous acidic protein,GFAP)及局部脑氧饱和度(local cerebral oxygen saturation,rScO2)对脑功能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sTBI患者112例,根据3个月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进行脑功能预后分组,分为脑功能预后不良组(GOS≤3分)与预后良好组(GOS>3分)。比较两组临床资料、TSP-1、GFAP及rScO2,并分析血清TSP-1、GFAP及rScO2与sTBI患者脑功能预后的关系,评价血清TSP-1、GFAP及rScO2对脑功能预后的预测价值;并比较不同TSP-1、GFAP及rScO2水平患者病死率,分析血清TSP-1、GFAP及rScO2对sTBI患者病死风险的影响。结果脑功能预后不良组58例(51.79%),预后良好组54例(48.21%)。预后不良组血肿量、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与脑疝比例均较预后良好组高,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较预后良好组低(P<0.05)。预后不良组血清TSP-1、GFAP均较预后良好组高,rScO2较预后良好组低(P<0.05)。血清TSP-1、GFAP及rScO2为sTBI患者脑功能预后独立影响因素(P<0.05)。血清TSP-1、GFAP及rScO2预测脑功能预后的AUC值分别为0.771、0.778、0.795,三者联合预测AUC值为0.930,最佳敏感度、特异度分别82.76%、87.04%。血清TSP-1、GFAP高水平亚组病死率明显高于低水平亚组,rScO2高水平亚组低于低水平亚组(P<0.05);当血清TSP-1、GFAP及rScO2处于高水平时,sTBI患者病死风险分别是低水平的4.667(1.419~15.350)倍、3.250(1.129~9.359)倍、0.133(0.032~0.556)倍。结论sTBI患者血清TSP-1、GFAP升高,rScO2下降,相关指标有助于预测脑功能预后与死亡风险,可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
- 赵送会李彪岳赛超苗旺
- 关键词:血小板反应蛋白-1局部脑氧饱和度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 血清{1}反应蛋白-1和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预测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血清肺损伤生物标志物{1}反应蛋白-1(TSP-1)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4月生后2 h内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出生胎龄<32周且≥28周、出生体重<1500 g的早产儿进行前瞻性研究,观察早产儿出生后第1、7、14、28天血清肺损伤标志物TSP-1和TGF-β1表达水平的动态变化,根据BPD诊断标准分为BPD组和非BPD组。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TSP-1、TGF-β1预测BPD发生的价值。结果共纳入符合标准的早产儿90例,无BPD组52例,BPD组38例。两组间胎龄、出生体重、性别、分娩方式、1 min及5 min Apgar评分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PD组患儿出生后第1、7、14、28天血清TSP-1、TGF-β1水平逐渐升高,且高于同时间点非BP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OC曲线结果显示:早产儿生后第1天血清TSP-1和TGF-β1预测BPD发生的曲线下面积为0.889(95%CI 0.819~0.959)、0.826(95%CI 0.743~0.910),二者联合预测曲线下面积为0.923(95%CI 0.870~0.976);灵敏度分别为86.80%、86.70%、89.50%,特异度分别为86.50%、73.10%、80.80%;TSP-1、TGF-β1预测BPD的临界值分别为44.50μg/L和6.13μg/L。结论生后第1天血清TSP-1和TGF-β1联合检测对早产儿BPD有早期预测作用。
- 李聪杜薇薇孟令建徐艳王军
- 关键词: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血小板反应蛋白-1转化生长因子-Β1早产儿
- 血小板{1}蛋白-1敲除对放射性肺纤维化的影响及其机制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探讨血小板{1}蛋白-1(thrombospondin-1,TSP-1)对放射性肺纤维化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选取6~8周龄雄性野生型C57BL/6小鼠(wild type,WT)和全身性敲除TSP-1小鼠(TSP-1^(-/-)),将小鼠分为野生辐照组(WT+IR)和TSP-1敲除辐照组(TSP-1^(-/-)+IR),每组各6只。采用60 Coγ射线全肺照射16 Gy建立放射性肺纤维化小鼠模型。照射后第16周,HE染色观察小鼠肺组织形态变化,天狼猩红染色观察肺组织胶原表达水平,qRT-PCR法检测小鼠肺组织中TGF-β1和CollagenⅠ的mRNA表达水平,micro-CT评价肺损伤和肺实变情况,FlexiVent系统评价小鼠肺功能水平,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肺组织LC-3和p62的蛋白表达,透射电镜观察肺组织细胞自噬体。结果与野生辐照组相比,TSP-1敲除辐照组小鼠肺损伤减轻,肺组织胶原沉积减少,TGF-β1和CollagenⅠ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肺功能水平有所改善。免疫荧光和透射电镜结果显示TSP-1敲除辐照组小鼠肺组织出现细胞自噬。结论TSP-1敲除能够减轻放射性肺纤维化,其机制可能与细胞自噬激活有关。
- 焦露李杰张静陈用来郝玉徽
- 关键词:血小板反应蛋白-1放射性肺纤维化自噬TGF-Β1
- 芪参益气滴丸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其血清组织{1}酶S、血小板反应{1}-1水平的影响被引量:5
- 2023年
- 目的研究芪参益气滴丸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的疗效及对其血清组织{1}酶S(Cathepsin S,Cat S)、血小板反应{1}-1(Thrombospondin,TSP-1)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期间在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CHF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芪参益气滴丸治疗,均治疗8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再入院率,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清Cat S水平、TSP-1水平、心功能[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E/A比值、心功能不全生命质量量表(Minnesota Living with Heart Failure Questionnaire,MLHFQ)、6 min步行测试(6-minute walk test,6MWT)]改善情况、免疫能力(CD4^(+)、CD8^(+)、CD4^(+)/CD8^(+)比值)。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3.62%(44/47)明显高于对照组80.85%(38/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血清Cat S、TSP-1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心功能LVEF、E/A、6MWT较治疗前升高,MLHFQ评分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LVEF、E/A、6MWT高于对照组,MLHFQ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免疫功能CD4^(+)、CD4^(+)/CD8^(+)较治疗前升高,CD8^(+)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CD4^(+)、CD4^(+)/CD8^(+)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心电图及肝肾功均无异常变化,且未见重大不良反应。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再入院率14.89%(7/47)低于对照组34.04%(1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参益气滴丸可以进一步提高CHF患者临床疗效,改善心功能,提高免疫能力,并降低再入院率。
- 杨吉操王国良栾一
-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芪参益气滴丸免疫能力再入院率
- 血小板{1}蛋白-1在PCOS大鼠卵巢组织的表达及对卵巢微血管内皮细胞迁移的影响
- 2023年
- 目的探讨来曲唑诱导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模型大鼠卵巢组织中血小板{1}蛋白-1(TSP-1)的表达和意义及在体外对大鼠原代卵巢微血管内皮细胞迁移的影响。方法将4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模型组30只。模型组予来曲唑(1 mg/kg·d)连续灌胃21 d建立PCOS大鼠模型,对照组予等剂量的羧甲基纤维素钠灌胃。造模成功后,模型组随机筛选10只为治疗组。治疗组予TSP-1溶液(2 mg/kg·d)腹腔注射,连续21 d。检测各组血清性激素水平,观察大鼠卵巢形态学及组织学变化,蛋白质免疫印迹方法(Western Blot)检测卵巢组织中TSP-1的表达,提取模型组大鼠原代卵巢微血管内皮细胞并进行体外培养,划痕实验检测TSP-1对模型组大鼠卵巢微血管内皮细胞迁移的影响。结果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睾酮(T)、黄体生成素(LH)水平及LH/FSH比值升高(P<0.05),卵巢组织中TSP-1表达水平降低(P<0.05)。模型组大鼠卵巢呈多囊改变。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血清T、LH水平及LH/FSH比值降低,卵巢组织TSP-1蛋白表达水平增加,卵巢形态学改善。在体外加入TSP-1后,与未加入TSP-1的卵巢微血管内皮细胞相比,细胞迁移率明显降低(P<0.05),且随TSP-1浓度升高,迁移率明显降低(P<0.05);与加入TSP-1(100 ng/mL)细胞相比,加入TSP-1(100 ng/mL)+P38 MAPK通路抑制剂(SB203580)(5μmol/L)的细胞迁移率明显增加(P<0.05)。结论在来曲唑诱导的PCOS模型大鼠卵巢组织中TSP-1表达降低,腹腔注射外源性TSP-1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PCOS大鼠的血清性激素水平和卵巢异常组织形态。在体外,TSP-1可以抑制PCOS大鼠卵巢微血管内皮细胞迁移能力,且呈浓度依赖性,P38 MAPK通路可能在其中发挥作用。
- 严谨王超王瑞静刘羽张琰惠王雅新张婷刘梅梅
- 关键词:血小板反应蛋白-1内皮细胞迁移
- 天丹通络胶囊联合替格瑞洛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神经细胞因子和血小板{1}蛋白-1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天丹通络胶囊联合替格瑞洛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神经细胞因子、血小板{1}蛋白-1(TSP-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本院收治的80例脑梗死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替格瑞洛治疗,观察组给予天丹通络胶囊联合替格瑞洛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和神经细胞因子、TSP-1、VEGF水平及不良{1}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生长因子(NGF)、神经营养因子(NT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血清NSE水平均低于治疗前,血清NGF、NTF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血清NSE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NGF、NT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VEGF、TSP-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TSP-1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EGF水平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治疗前后VEG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不良{1}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天丹通络胶囊联合替格瑞洛治疗老年脑梗死患者效果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有效调节患者神经细胞因子、TSP-1、VEGF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张瑜邵海燕王俊
- 关键词:天丹通络胶囊老年脑梗死血小板反应蛋白-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血清中{1}反应蛋白-1水平与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心肌重构的相关性
- 2023年
- 目的探讨血清中{1}反应蛋白-1(TSP-1)水平与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心肌重构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6月在德安县中医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作为观察组(40例),同期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40例),对比2组血清TSP-1水平、心肌重构指标[左心房内径(LAP)、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后壁厚度(LVPW)、左室重构指数(LVRI)、左室质量指数(LVMI)],并分析血清TSP-1水平与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心肌重构的关系。结果观察组的血清TSP-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心功能Ⅱ级11例、Ⅲ级17例、Ⅳ级12例,Ⅱ级患者血清TSP-1水平最低,Ⅳ级患者血清TSP-1水平最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LAP、LVRI均明显低于对照组,LVEDD、LVPW、LVMI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血清TSP-1水平与LAP、LVRI呈负相关,与LVEDD、LVPW、LVMI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TSP-1水平与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心肌重构存在一定关系,可为诊断与治疗提供新思路。
- 万小松冯建江朱建方
- 关键词:高血压性心脏病血小板反应蛋白-1心肌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