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22篇“ 血小板黏附“的相关文章
一种血小板黏附功能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
本发明涉及血小板黏附功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血小板黏附功能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血小板黏附功能检测系统,包括检测模块,所述检测模块包括检测单元,所述检测单元包括处理器、至少一个分析检测室和至少一个标准检测...
张静朱鹏辉赵钱杰王恩富
血小板黏附检测仪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血小板黏附检测仪,包括:检测单元、驱动单元、样品设置单元、加热单元、升降单元和控制单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血小板黏附检测仪,可以模拟生理性流体剪切力环境,在不同温度下进行血小板黏附检测。液样品用量少,对...
李春晓郑亚丽陈益平郁李胤
NK细胞在补体调理途径中调控血小板黏附分子的作用及其对杀菌能力的影响
2024年
本研究旨在探讨NK细胞在补体调理途径中调控血小板黏附分子的作用,并评估其对创口诊疗效果、炎症因子水平及创口愈合率的影响。方法 实验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70名患者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5名。参照组采用传统诊疗方法,而实验组则在此基础上结合NK细胞调控血小板黏附分子进行治疗。结果 显示,实验组患者的伤口平均愈合时间显著缩短,创面出、肿胀、疼痛评分也明显低于参照组。此外,实验组患者体内胶原酶-1浓度较参照组显著升高,而炎症因子CRP、IL-6、TNF-β水平则较参照组降低。这些结果表明,NK细胞在调控血小板黏附分子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能够提升创口诊疗效果,降低炎症水平,促进创口愈合。第5天、第7天、第10天的创口愈合率均显著高于参照组。结论 NK细胞在补体调理途径中调控血小板黏附分子具有显著的诊疗效果,能够缩短伤口愈合时间,改善创面症状,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提高创口愈合率。这为临床提供了新的诊疗思路,并有望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
苏德美郭伟彭娟吴品良姚日潮
关键词:NK细胞
血小板聚集率和血小板黏附率评价脓毒症患儿病情及预后的价值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探讨血小板聚集率和血小板黏附率评价脓毒症患儿病情及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脓毒症患儿118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患儿基本资料及可能影响患儿近期预后的生化指标,所有患儿入院后随访28 d统计其生存情况。分析影响脓毒症患儿近期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不同病情严重程度的脓毒症患儿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黏附率情况,分析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黏附率预测脓毒症患儿近期预后的价值。结果118例脓毒症患儿随访期间死亡20例,生存98例。死亡组儿童器官功能障碍评分2(pediatric logistic organ dysfunction-2,PELOD-2)评分、氧合指数、凝酶时间(thrombin time,TT)、乳酸均高于生存组,儿童危重病例评分(pediatric critical illness score,PCIS)评分、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黏附率低于生存组(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ELOD-2评分、乳酸、PCIS评分、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黏附率是影响脓毒症患儿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118例脓毒症患儿中脓毒症未休克患儿69例,脓毒症休克患儿49例,脓毒症休克组的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黏附率均高于脓毒症未休克组(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结果显示,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黏附率及二者联合预测脓毒症患儿近期预后的敏感度分别为75.00%、70.00%、80.00%,特异度分别为74.49%、80.61%、88.78%,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1、0.768、0.913。结论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黏附率联合预测脓毒症患儿近期预后效能良好。
郑聪颖林小飞李江书张国来
关键词:脓毒症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黏附率预后
三七总皂甙调控内皮Vps34自噬通路减轻慢性间歇性缺氧诱导的内皮-血小板黏附机制研究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通过内皮Vps34自噬通路,探讨三七总皂苷(PNS)抑制慢性间歇性缺氧(CIH)诱导内皮-血小板黏附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只大鼠分为对照组(n=10)、CIH组(n=20)、阿司匹林组(n=20)、PNS低剂量组(n=20)及PNS高剂量组(n=20)。除对照组外,通过控制动物饲养箱中氧气浓度,建立CIH大鼠模型。造模成功率为51%,CIH组10只,阿司匹林组10只,PNS低剂量组12只,PNS高剂量组9只。阿司匹林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12 mg/(kg·d),PNS低、高剂量组分别灌胃给予塞通软胶囊80、160 mg/(kg·d),对照组和CIH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均持续3周。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AEC)凋亡率,FCM及免疫荧光法检测大鼠AEC表面友病因子(VWF)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AEC中Vps34自噬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细胞研究采取正常大鼠AEC,分为无抑制剂对照组、CIH组、PNS组、SAR405(简称抑制剂)对照组、抑制剂CIH组及抑制剂PNS组。所有抑制剂组细胞采用SAR405预孵育1 h,PNS组细胞加入PNS标准品(160μg/m L)。除对照组外余组均建立间歇性低氧AEC模型。在AEC中加入正常大鼠血小板,诱导AEC-血小板黏附。采用FCM观察AEC凋亡率、VWF表达率及AEC-血小板黏附程度。结果动物实验部分:与对照组比较,CIH组大鼠AEC凋亡率、VWF表达率及AEC中Beclin-1、Vps34、自噬相关蛋白(Atg)14及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Ⅱ(LC3Ⅱ)表达均增加(P<0.05)。与CIH组比较,阿司匹林组、PNS高、低剂量组大鼠AEC凋亡率、VWF表达、Vps34、Atg14及LC3Ⅱ蛋白表达降低(P<0.05)。细胞研究部分:与空白对照组比较,CIH组AEC凋亡率、VWF表达率及血小板黏附均升高(P<0.05);与CIH组比较,PNS组AEC凋亡率、VWF表达率及血小板黏附均降低(P<0.05)。用特异性抑制剂SAR405抑制Vps34自噬通路后,PNS减少AEC凋亡率、VWF表达及血小板黏附的作用消失,结论PNS可减轻CIH诱导的内皮-血小板黏附,其�
王铭铭王彦辉张红丽史大卓李平
关键词:三七总皂苷慢性间歇性缺氧血小板自噬
血小板黏附与药物干预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22年
血小板参与了心脑栓性疾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在预防心脑管急性缺性事件方面,血小板活化、聚集及栓形成一直是普遍关注的热点,并研发了系列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于临床,显著改善了预后[1]。常见抗血小板药物可分为环氧化酶1(cyclooxygenase-1,COX-1)抑制剂、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受体拮抗剂、血小板膜糖蛋白Ⅱ/Ⅲa(glycoproteinⅡb/Ⅲa,GPⅡb/Ⅲa)抑制剂、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凝酶受体拮抗剂。这些针对不同机制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是临床抗血小板治疗、预防栓形成的基石[2]。
宋磊薛梅王文婷曲华吴汉涛史大卓
关键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血小板黏附磷酸二酯酶抑制剂抗血小板药物血小板膜糖蛋白二磷酸腺苷
改良型平板流动小室的研制及其在病理管条件下血小板黏附功能检测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研制一种合适的体外模型,用以观察病理管条件(包括狭窄、流紊乱、静脉瓣膜受损等)下血小板管壁的黏附功能。方法本研究设计了一种改良的平板流动小室装置,以不同剪切力、不同管管腔直径对生理及病理状态下血小板黏附进行了观测,同时对流经小室但未黏附血小板进行聚集功能检测。结果带有荧光标记血小板的外周以正常静脉流速流过胶原包被的流动小室,约5~8 min可观察到血小板呈片状黏附于管壁,最大血小板覆盖面积约60%;使用针对血小板黏附功能的抑制剂SZ-2能显著抑制血小板黏附。同样的血小板在局部狭窄管腔和存在管分支的管腔中黏附面积增大;流经局部狭窄管腔的血小板聚集率明显高于流经正常管腔的血小板。结论改良型平板流动小室能较好地模拟生理和管病理条件下的流状态,对于检测血小板功能、监测抗栓药物疗效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牛思颖徐嘉婕徐梦瑶张议丹夏利军江淼
关键词:血小板血小板聚集
一种用于检测流动相血小板黏附功能的平行板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检测流动相血小板黏附功能的平行板装置,通过设置可拆卸固定装置,该装置可以使所述上层板、所述硅胶垫片、所述载玻片和所述下层板层间紧密贴合,避免了现有技术因液流速大,侧向剪切力变大,导致的流通道渗...
江淼周若然牛思颖徐嘉婕
一种用于检测流动相血小板黏附功能的平行板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检测流动相血小板黏附功能的平行板装置,通过设置可拆卸固定装置,该装置可以使所述上层板、所述硅胶垫片、所述载玻片和所述下层板层间紧密贴合,避免了现有技术因液流速大,侧向剪切力变大,导致的流通道渗漏的...
江淼周若然牛思颖徐嘉婕
右美托咪定对腰椎减压内固定术患者单核细胞⁃血小板黏附及单核细胞活化功能的影响
2022年
目的探究右美托咪定对腰椎减压内固定术患者单核细胞-血小板黏附及单核细胞活化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1年3月在本院行腰椎减压内固定术的患者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为Ⅰ~Ⅱ级,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给予观察组患者0.5μg/kg负荷量右美托咪定于麻醉诱导前10 min行注射,并在手术中与手术完成前15 min以0.5μg/(kg·h)速度维持泵注,给予对照组患者相同量生理盐水。比较手术前后相应时间点单核细胞-血小板黏附(CD42 a^(+)/CD14^(+))、单核细胞活化功能(HLADR^(+)/CD14^(+))。结果给予右美托咪定后,观察组CD42 a^(+)/CD14^(+)在T_(2)、T_(3)、T_(4)、T_(5)时间点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且观察组CD42 a^(+)/CD14^(+)在各个时间点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HLADR^(+)/CD14^(+)在T_(4)、T_(5)时间点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腰椎手术患者手术过程应用右美托咪定可明显缓解炎性反应,并具调节免疫抑制功效。
郁露徐鹏赵义康

相关作者

宫铭
作品数:111被引量:132H指数:6
供职机构:西安科技大学
研究主题:磷酰胆碱 膜结构 血液相容性 药物缓释 氨基
宫永宽
作品数:150被引量:155H指数:8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
研究主题:磷酰胆碱 膜结构 表面改性 细胞 外层
杨柯
作品数:1,056被引量:2,650H指数:27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研究主题:抗菌不锈钢 应变量 抗菌 钛合金材料 管线钢
张炳春
作品数:143被引量:528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研究主题:镁合金 不锈钢 涂层 心血管支架 医用
史素青
作品数:65被引量:129H指数:6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
研究主题:助引发剂 光聚合 胡椒环 牙用 复合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