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26篇“ 血流缓慢“的相关文章
大鼠血流缓慢模型的制备
2024年
目的通过皮下反复注射肾上腺素、冰水游泳后观察血液流变学指标和双下肢超声结果,以构建血栓形成前的大鼠血流缓慢模型。方法选取12只健康SD大鼠,肾上腺素组(n=6)皮下注射0.8 mL/kg肾上腺素,2 h后冰水游泳5 min,注射4 h后再次注射,并禁食16 h。生理盐水组(n=6)皮下注射0.8 mL/kg生理盐水,其制备方法与肾上腺素组一致。造模完成后,行双下肢股静脉超声和血液流变学检查。结果两组大鼠双下肢均无明显肿胀。在冰水游泳第1 min内,肾上腺素组大鼠较生理盐水组兴奋(P=0.015)。超声结果显示,两组大鼠股静脉均无明显血栓形成,但是肾上腺素组的右侧股静脉流速比生理盐水组低(P<0.001)。血液流变学结果显示,肾上腺素组大鼠的全血粘度低切(P=0.024)及血浆粘度(P=0.004)较生理盐水组高。结论通过大鼠皮下反复注射肾上腺素及冰水游泳,并利用血液流变学和超声检查,可以构建大鼠血流缓慢模型。
张勇彬陈伟毅阮薇林伟国苏佳琪邓方阁
关键词:血流缓慢肾上腺素深静脉血栓形成
冠状动脉内应用硝酸甘油和尼可地尔对其血流缓慢的效果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应用硝酸甘油和尼可地尔对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影响。方法因胸痛行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心外膜主要冠状动脉血管无狭窄病变但血流缓慢病人60例,随机分为硝酸甘油组和尼可地尔组,各30例。两组经造影导管冠状动脉内分别给予硝酸甘油或尼可地尔,30s后重复造影。以TIMI帧计数(TFC)法定量评价病人的冠状动脉血流,并比较两组病人用药前后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TFC值。结果硝酸甘油组用药后收缩压、舒张压较用药前明显降低,心率增加,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右冠状动脉TFC值均减少,差异均有显著性(t=8.310~18.371,P<0.01)。尼可地尔组用药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较用药前无明显变化(P>0.05),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右冠状动脉TFC值显著变小,差异有显著性(t=10.274~28.164,P<0.01)。尼可地尔组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右冠状动脉用药前后TFC值减少值的百分数大于硝酸甘油组,差异有显著性(t=8.146~12.181,P<0.01)。结论冠状动脉血流缓慢病人冠状动脉内注射尼可地尔的即刻治疗效果优于硝酸甘油。
修泽波刘兴同霍学震李姗赵文娜陈作元
关键词:慢血流尼可地尔硝酸甘油
冠状动脉内应用硝酸甘油和尼可地尔治疗冠状动脉血流缓慢现象的效果
目的:研究硝酸甘油和尼可地尔对冠状动脉(冠脉)慢血流现象的影响。并探讨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发病机理。  方法:入选60例因胸痛行冠脉造影证实心外膜主要冠脉血管无狭窄病变但血流缓慢的患者,根据治疗用药分为硝酸甘油组(30例...
修泽波
关键词: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尼可地尔硝酸甘油
电针配合推拿治疗血流缓慢型颈性眩晕病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电针配合推拿治疗血流缓慢型颈性眩晕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TCD对针灸组、推拿组、电针推拿组治疗前后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的观察比较三组疗效。结果电针组、推拿组、电针推拿组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治疗前后相比均明显增加(P<0.01),推拿组疗效好于电针组(P<0.01),电针推拿组疗效好于推拿组(P<0.01)。结论电针、推拿治疗血流缓慢型颈性眩晕疗效确切,两者联合,效果更好。
李东冬王雪赵伟
关键词:颈性眩晕血流缓慢电针推拿
冠状动脉血流缓慢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探讨冠状动脉血流缓慢(Slow coronary flow,SCF)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冠状动脉造影等特点,寻找SCF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通过TIMI血流帧计数法(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 frame count,TFC)判断血流速度,入选2003年1月至2011年12月因胸痛等心肌缺血症状于我院心导管室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rtery angiography,CAG)的SCF患者376例,对照组为同期行CAG证实无冠脉显著狭窄且血流正常的患者共300例。记录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及血流速度。结果:慢血流组年龄低于对照组[(57.9±10.1)岁比(61.0±9.4)岁,p=0.006],男性比例和吸烟史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76.9%比42.0%,p<0.001和43.6%比24.0%,p<0.001)。慢血流组患者尿酸和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载脂蛋白A1(Apo-A1)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尿酸:(364±90)μmol/L VS.(327±92)μmol/L,p<0.001;甘油三酯:(1.86±1.14)mmol/L VS.(1.64±0.91)mmol/L,p=0.007;HDL-C:(1.10±0.25)mmol/L VS.(1.22±0.36)mmol/L,p<0.001;和Apo-A1:(1.12±0.21)g/L VS.(1.29±0.26)g/L,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甘油三酯、HDL-C和Apo-A1是预测慢血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其ORadj值依次为2.966(95%CI:1.891-4.654,p<0.001),1.395(95%CI:1.139-1.707,p=0.001),11.178(95%CI:3.896-32.070,p<0.001)和0.010(95%CI:0.003-0.037,p<0.001)。结论:性别、甘油三酯、HDL-C和Apo-A1是预测慢血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杨虹波钱菊英黄浙勇娄逸常书福葛均波
关键词:冠心病血流缓慢
舟山市冠状动脉血流缓慢患者临床特点回顾性分析
2013年
目的探讨舟山地区冠状动脉血流缓慢(slow coronary flow,SCF)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舟山普陀人民医院2009年1月到2011年12月间所有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患者的资料,入选临床有胸痛等心肌缺血症状,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心外膜冠状动脉无明显病变但存在血流缓慢的患者共13例(SCF组)。对照组为同期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心外膜冠状动脉正常且血流正常的患者13例。记录所有研究对象的资料,包括生活习惯,造影结果及血脂浓度等,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SCF组的年龄小于对照组[(54.6±6.2)岁vs.(59.2±7.1)岁,P<0.05],嗜烟史发生率高于对照组[61.5%(8/13)vs.46.2%(6/1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CF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高于对照组[(3.01±0.76)mmol/L vs.(2.43±0.57)mmol/L,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对照组[(1.45±0.62)mmol/L vs.(1.04±0.30)mmol/L,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CF最多累及的血管为右冠状动脉,最常见的血管受累情况为三支血管同时存在SCF,包括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结论年轻的吸烟患者更容易发生SCF。与正常人相比,SCF患者更易出现脂代谢紊乱。
钟碧峰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血流缓慢冠状动脉造影术脂代谢紊乱
冠状动脉血流缓慢30例因素分析
2013年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血流缓慢的因素。方法:选择因心肌缺血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显示心外膜冠状动脉无明显病变但存在冠状动脉血流缓慢(SCF)患者30例,另外选择同期行CAG证实心外膜冠状动脉完全正常且血流正常的患者30例。记录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吸烟史、并检查TG、TC、LDL-C、HDL-C、apoA1、apoB等。结果:SCF组年龄、HDL-C和apoA1水平、糖尿病、吸烟史阳性率、TG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冠状动脉血流缓慢与性别、高血压病史、TC、LDL-C、apoB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冠状动脉血流缓慢与患者年龄、糖尿病史、吸烟史及血液中HDL、1水平降低有关,可能是冠脉血流缓慢的危险因素。
高胜利李阳
关键词:心肌缺血病因学心肌缺血放射摄影术冠状血管造影术
冠状动脉血流缓慢患者13例临床特点分析
2012年
冠状动脉血流缓慢现象(slow coronaryflow,SCF)由Tambe于1972年首次提出.它是指因胸痛等心肌缺血症状行诊断性冠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的患者,心外膜冠状动脉无器质性病变,而远端血流灌注延迟的现象。目前CAG仍是诊断SCF的有效标准,其诊断方法包括通过TIMI血流分级法和TIMI帧数法来评价冠状动脉血流速度。
钟碧峰
关键词:血流缓慢TIMI血流器质性病变
瑞舒伐他汀对冠状动脉血流缓慢的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血流储备的影响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冠状动脉血流缓慢的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的影响。方法选择有胸痛症状的初次发现糖尿病患者(6%<糖化血红蛋白<8%)61例,其冠状动脉造影结构正常但伴有冠状动脉血流缓慢现象(CSFP),分为治疗组35例和无治疗组26例。全部糖尿病患者均口服二甲双胍(0.25 g,1日3次)6周,治疗组给予口服瑞舒伐他汀(10 mg,1日1次)6周。另外选择20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且无CSFP的无心脏病及糖尿病者为正常对照组。治疗前后测定治疗组及无治疗组的空腹血糖、血脂,并利用腺苷负荷超声记录左前降支远端血流频谱,评价CFR的改变。结果口服瑞舒伐他汀6周后,治疗组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明显低于无治疗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于无治疗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口服二甲双胍后,治疗组及无治疗组空腹血糖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前,治疗组及无治疗组CFR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6周后,治疗组较治疗前及无治疗组,静息状态下冠状动脉血流速度较低,最大冠状动脉扩张状态下血流速度和CFR较高(均P<0.05)。结论伴有CSFP的糖尿病患者早期应用他汀类药物,在调节血脂的同时,可以改善其CFR,且该作用独立于降糖作用之外。
王芳吴红玲黄镇河凌云徐明明
关键词:慢血流现象他汀类降脂药冠状动脉血流储备
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对冠状动脉血流缓慢综合征患者的影响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对冠状动脉血流缓慢(SCF)综合征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8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SCF综合征的患者为SCF组,口服阿托伐他汀40 mg/d,25例冠状动脉血流正常(NCF)患者作为NCF组。治疗前后,分别检测2组TC、LDL-C、HDL-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E选择素;采用超声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和硝酸甘油治疗的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NMD),以冠状动脉血流计帧值法(Timi-FC)评价造影时冠状动脉血流速度。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4周后SCF组Timi-FC、TC、LDL-C、hs-CRP、ICAM-1、VCAM-1及E选择素显著降低(P<0.05),FMD及NMD显著升高(P<0.01);与NCF组比较,hs-CRP、ICAM-1、VCAM-1、E选择素、FMD及NMD无显著差异;与治疗前比较,NCF组随访4周后TC、LDL-C显著降低(P<0.05);Timi-FC与hs-CPC、ICAM-1、VCAM-1和E选择素呈正相关(P<0.01),与FMD、NMD呈负相关(P<0.01)。结论 SCF与血管内皮功能及炎性反应密切相关,他汀类药物强化治疗可降低炎性反应,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提高冠状动脉血流速度。
梁健球吴剑弟黄永光王玉燕欧小敏许顶立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血流速度冠状血管造影术C反应蛋白质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相关作者

葛均波
作品数:1,784被引量:7,809H指数:35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研究主题:冠心病 导管 冠状动脉 心血管病学 心力衰竭
邓方阁
作品数:83被引量:130H指数:6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红外热成像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红外热成像技术 心肌样细胞 股静脉
黄浙勇
作品数:125被引量:473H指数:12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研究主题: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狭窄 急性心肌梗死
钱菊英
作品数:443被引量:1,736H指数:18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研究主题: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疾病 冠心病 血管内超声 冠状动脉造影
金彩霞
作品数:1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大庆市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血流缓慢 高凝状态 护理体会 静脉壁损伤 人工髋关节置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