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91篇“ 血液成分输血“的相关文章
- 血液成分输血治疗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应用及临床预后分析
- 2021年
- 研究血液成分输血治疗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纳入的144例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患者,时间:2019年6月到2020年6月,分组法:利用随机点名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72例,给予全血输注治疗的方法;实验组72例,给予血液成分输血治疗的方法。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血液学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实验组的97.22%高于对照组的87.50%;两组患者的血液学指标,实验组的PLT、HCT、TT都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患者中给予血液成分输血治疗的疗效更加显著,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率,值得借鉴。
- 温茹春
- 关键词:血液成分输血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 血液成分输血治疗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探讨血液成分输血治疗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疗效。方法将2014年2月至2017年2月70例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原则分组,各纳入35例。全血组采用全血输注治疗,成分血组则给予血液成分输血治疗。比较两组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干预前后患者PLT、HCT和TT。结果成分血组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治疗效果高于全血组,P<0.05;成分血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全血组,P<0.05;成分血组PLT、HCT和TT优于全血组,P<0.05。结论血液成分输血治疗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改善血液学指标,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 黄亚男
- 关键词:血液成分输血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疗效
- 血液成分输血治疗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分析血液成分输血治疗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选取38例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对38例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合治疗方式的不同将38例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分成两组,输成分血组18例和输全血组20例,分析比较两组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的血液学指标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输成分血组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5.56%)显著低于输全血组(35.00%),且输成分血组和输全血组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的PLT、TT、HCT存在明显差异(P<0.05);但组间RBC、HGB、PT、APTT、D-D的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采取血液成分输血治疗,能显著降低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机率,效果明显。
- 郭玉蝉张巧璇李彩凤
- 关键词:血液成分输血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 不同血液成分输血不良反应调查与分析被引量:16
- 2015年
- 目的回顾分析不同血液成分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探讨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收集本院2008-2013年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统计分析各类血液成分输血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71528例受血者中99例发生了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0.14%。其中发热反应14例,占14.1%,过敏反应77例,占77.8%,其他反应8例,占8.1%,没有发生溶血反应;各种血液成分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少白红细胞14例,占14.1%,血浆23例,占23.2%,冷沉淀14例,占14.1%,血小板48例,占48.5%。结论性别对患者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无影响,输血史、妊娠史及血液成分对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有影响。输注血小板发生不良反应最高,输注少白红细胞不良反应最低。加强临床用血管理,严格掌握输血指征,应用先进的技术,可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输血安全性。
- 夏和凤贲燕华于泽芝
- 关键词:输血血液成分
- 血液成分输血治疗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疗效分析
- 2015年
- 目的:对血液成分输血治疗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依据30例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患者不同的病情症状和实验室指标对其实施不一样的血液成分输血。治疗前后检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的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以及凝血酶原时间等指标,对诊治有效率进行评价。结果:和诊治前进行对比,诊治之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的血小板计数有所提高,(P<0.05);凝血酶原时间有所降低。(P>0.05)。结论:血液成分输血治疗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有较好的诊治效果,合适使用并推广。
- 向涛
- 关键词: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疗效分析
- 血液成分输血治疗产科播散性血管内凝血的疗效观察被引量:7
- 2011年
- 目的探讨血液成分输血在治疗产科播散性血管内凝血中的作用。方法根据29例产科DIC患者不同的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指标给予不同的血液成分输血。治疗前后测定DIC患者的血小板计数(PLT)、血浆纤维蛋白原(Fg)、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凝血酶原时间(TT)等指标并评价治疗有效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DIC患者PLT、Fg水平明显升高(P<0.05);FDP、DD、TT水平明显降低(P<0.05)。有效率为82.75%。结论血液成分输血治疗产科DIC患者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 王文权朱淼勇朱永林谢炳寿
- 关键词:播散性血管内凝血成分输血产科
- 血液成分输血在产科DIC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探讨产科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早期诊断和有效的救治方法,降低DIC的病死率。方法对21例DIC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例DIC并发者根据失血量及病情变化,输注红细胞悬液5~10u,新鲜冰冻血浆400~1600ml,冷沉淀4~10u,机采血小板1治疗量,经成分输血治疗后2~4h,出血明显减少,各项凝血指标显著改善,由于抢救及时,药物及血液成分使用得当,抢救成功19例,死亡2例,病死率为9.52%。结论早期诊断,及时治疗,设专人管理输血,保证及时正确有效输血是成功救治产科DIC患者的关键。
- 谭轩黎海澜伍焕秀
- 关键词:血液成分输血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 应用血液成分输血的临床观察
- 1997年
- 成分输血是将血液中的各种有效成分分离出来,分别制成高浓度、高纯度的制品,并有效的贮存起来,然后根据患者的病情及需要的哪种血液成分就给哪种成分的输血方法。现在美国、日本、西德等国家成分输血已占总用血量的90%以上;在上海。
- 谭树宣王敏华
- 关键词:成分输血尿毒症
- 血液成分制备、储存及供应研究进展
- 2025年
- 输血不仅可以传播多种病原微生物, 如寄生虫、螺旋体、细菌和病毒等, 引起输血传播传染病, 还可引起诸多临床输血不良反应。为确保血液安全, 采取征询献血者健康情况、血液筛查、成分血制备处理、储存和供应等多项策略, 但因新发传染病病原体的威胁和预防成本以及血液筛查范围和技术的局限性等客观因素的存在, 故而对各类输血传染病和输血不良反应的预防措施尚存在提升的空间。该研究旨在对血液成分制备、储存及供应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王红云谢娟陈秀艳
- 关键词:输血血液成分输血病原寄生虫病毒
- 血液成分输血技术和临床应用
- 张钦辉 严祖衍 黄平华
- 该项成果应用新技术、新工艺研制了少浆血、新鲜冰冻血浆、浓缩血小板等18种血液成分制品,并在血液病病例中进行输注治疗,效果良好,副反应小,血液成分输血的比率达到80%以上,且成本低,其疗效与输全血无显著差异,适用于各类外科...
- 关键词:
- 关键词:血液成分输血血液输血
相关作者
- 汪德清

- 作品数:417被引量:2,779H指数:25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研究主题:黄芪总黄酮 输血 红细胞 血小板 不规则抗体
- 黎劲

- 作品数:16被引量:49H指数:3
- 供职机构:柳州市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自体输血 RHD阴性患者 RHD阴性 择期手术 参麦注射液
- 李岚

- 作品数:33被引量:185H指数:8
- 供职机构: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血小板抗体 血小板输注无效 输血 重型 血液成分输血
- 王淑英

- 作品数:36被引量:143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
- 研究主题:红细胞 输血 血浆 肝移植 血小板
- 张洪为

- 作品数:41被引量:220H指数:9
- 供职机构: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输血 血液流变学 凝血 流行病学 临床输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