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07880篇“ 血清C-反应蛋白“的相关文章
- 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联合检测在细菌性肺炎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 2025年
- 探讨联合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和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在细菌性肺炎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本研究以本院于2022年1月-2022年12月住院治疗的74例细菌性肺炎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成两组37名。对照组只测定 C反应蛋白,而观察组则同步测定 C反应蛋白、PCT。对 C反应蛋白(CRP)、 PCT 的水平、阳性率及其复合阳性率进行了分析。结果 观察组的C反应蛋白(CRP)、PCT 水平分别为(116.72±40.38) mg/L (6.81±4.92) mg/L,对照组的水平为(65.36±28.91) mg/L和(1.84±1.25)mg/L,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的C反应蛋白(CRP)的表达水平为89.19%(33/37),PCT (34/37)是91.89%(34/37),明显大于对照组59.46%(22/37)和70.27%(26/37)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的C反应蛋白、 PCT复合阳性者为94.59%(35/37),对照组为72.97%(27/37),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CRP和PCT联合检测可提高细菌性肺炎的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有助于细菌性肺炎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张明思
- 关键词:降钙素原细菌性肺炎
- 血清C-反应蛋白检测在炎症状态监测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 2024年
- 本研究旨在分析血清C-反应蛋白检测在炎症状态监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了20例疾病组患者和20例健康组个体,对他们的血清C-反应蛋白和血清淀粉酶进行了测量。在疾病组中,又进一步将患者分为7例重型急性胰腺炎患者和13例轻型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疾病组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和血清淀粉酶的数值均显著高于健康组,两组的P值均显著(P<0.01);而在疾病组中,重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平均值显著高于轻型患者,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然而,在血清淀粉酶上,两者并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血清C-反应蛋白检测在炎症状态监测,尤其是在区分重、轻型急性胰腺炎方面均展现出良好的应用效果。而对于血清淀粉酶,则需结合其他指标进行综合判断。
- 回艳梅常越
- 关键词:血清C-反应蛋白急性胰腺炎血清淀粉酶
- 血清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对卵巢癌患者腹腔热灌注联合静脉化疗后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分析血清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对卵巢癌患者腹腔热灌注联合静脉化疗后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信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行肿瘤细胞减灭术治疗的卵巢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采用腹腔热灌注联合静脉化疗,治疗3个周期后依据治疗效果将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n=36)和预后良好组(n=78),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血清C-反应蛋白、白蛋白水平及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采用Point-biserial相关分析评估血清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与腹腔热灌注联合静脉化疗后卵巢癌患者短期预后的关系,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对腹腔热灌注联合静脉化疗后卵巢癌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120例卵巢癌术后患者中,114例完成3个周期的规范治疗。预后不良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高于预后良好患者,白蛋白水平低于预后良好患者(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C-反应蛋白、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与卵巢癌患者术后短期预后呈正相关(P<0.05),血清白蛋白与患者短期预后呈负相关(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C-反应蛋白、白蛋白、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预测卵巢癌患者术后腹腔热灌注联合静脉化疗短期预后的敏感度分别为69.40%、89.70%、80.60%,特异度分别为89.70%、77.80%、92.30%,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6、0.795、0.845。结论血清C-反应蛋白、白蛋白、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对腹腔热灌注联合静脉化疗后卵巢癌患者短期预后均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预测价值较高。
- 陈金玲冯元元饶珺
- 关键词:腹腔热灌注化疗静脉化疗C-反应蛋白白蛋白预后
- 新诊断急性髓系白血病老年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的预后意义
- 2024年
- 目的评价新诊断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老年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与白蛋白(albumin,ALB)比值(CAR)的预后意义,为进一步探索AML的发病机制和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提供有益参考。方法选取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7月至2023年12月新诊断的老年AML患者194例,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CAR的临界值,比较不同水平CAR患者临床特征、预后以及与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和无事件生存期(event free survival,EFS)的相关性。结果124例患者(63.92%)在两个诱导化疗周期后达到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CAR的临界值为1.015,AUC为0.690(95%CI:0.525~0.699,P<0.001),高CAR组患者86例,低CAR组患者108例。低CAR组年龄、CRP水平、铁蛋白水平、骨髓原始细胞百分比和2024年欧洲白血病网络(ELN)风险分层为不利的比例低于高CAR组,ALB水平和CR比例高于高CAR组。低CAR组CD15阳性60例(55.56%),CD33阳性107例(99.07%),高于高CAR组的31例(36.05%)和80例(93.02%)。高CAR的OS(χ^(2)=5.133,P<0.001)和EFS(χ^(2)=4.362,P<0.001)均低于低水平组。WBC≥100×10^(9)/L,LDH≥245U/L和高CAR是AML患者OS和EFS的危险因素。结论在新诊断的老年AML患者中,高CAR是2年OS和EFS的预后不良因素。
- 高攀科陈小双杨翠王婉玲李敬东韩效林
-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老年患者预后
- 痰热清注射液辅助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及其对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
- 2024年
- 分析小儿支气管肺炎行痰热清注射液治疗的改善作用。方法 将6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抗生素)、观察组(抗生素+痰热清注射液)进行治疗,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C-反应蛋白水平比对照组优P<0.05。结论 小儿支气管肺炎静脉注射痰热清有助于降低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临床借鉴价值高。
- 方建翠
- 关键词:痰热清支气管肺炎血清C-反应蛋白
- 老年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介素-6表达与1年内频繁发作关系研究被引量:6
- 2024年
- 目的:探讨老年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与1年内频繁发作的关系。方法:选取老年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23例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1年的有效随访,依据随访期间患者发作次数分为频繁发作组(70例,发作次数≥3次)与非频繁发作组(53例,发作次数≤2次)。比较两组临床资料与血清CRP、IL-6表达情况。分析血清CRP、IL-6表达与老年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年内频繁发作的关系,及其对1年内频繁发作情况的预测价值。结果:123例患者均完成有效随访,其中频繁发作70例,非频繁发作患者53例。与非频繁发作组比较,频繁发作组血清CRP、IL-6表达均较高,平均发作次数较多(均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RP、IL-6高表达可能是导致老年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年内频繁发作的危险因素(均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CRP、IL-6表达预测老年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年内频繁发作情况的曲线下面积(AUC)均>0.90,尤其两者联合预测的AUC最大(均P<0.05)。血清CRP、IL-6表达与老年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年内平均发作次数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血清CRP、IL-6高表达是导致老年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年内频繁发作的因素,对1年内发作状态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 吴婉姜苗许婷媛徐贤华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血清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
- 血清C-反应蛋白、免疫球蛋白、补体在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 2024年
- 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免疫球蛋白、补体在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被确诊为CAP并住院治疗,且顺利完成检验的患儿,收集患儿的一般资料及血清资料,共16例。首先根据肺炎的病理学特征,将纳入病例分成大叶性肺炎组(69例)、支气管肺炎组(95例);根据肺炎病情严重程度,将纳入病例其分为轻症组(115例)和重症组(49例),进行大组间分析。第二,再将大叶性肺炎和支气管肺炎分别为轻症组及重症组,进行亚组间分析。分别对比不同组C-反应蛋白、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M、补体C3和补体C4血清浓度值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 1.不同病理类型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发生与患儿年龄及性别无关,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严重程度与年龄有关,婴幼儿更容易发展为重症肺炎。2.血清CRP水平与儿童肺炎类型及严重程度相关,CRP越高提示更可能是大叶性肺炎、重症肺炎。3.大叶性肺炎及重症肺炎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C3水平紊乱更明显。
- 孙肖刘召璞
- 关键词: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免疫球蛋白补体
- 血清C-反应蛋白及WBC水平检验在小儿发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观察小儿发热诊断中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及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WBC)水平检验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1月—2023年11月于徐州市儿童医院就诊的80例发热患儿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根据检测的结果将患儿分为细菌感染组和非细菌感染组,各40例。并选取同期2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均进行血清CRP和WBC水平检验,比较CRP和WBC结果。结果观察组WBC(15.23±4.31)×10^(9)/L、CRP(24.37±4.15)mg/L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33、24.882,P均<0.05)。细菌感染组WBC、CRP高于非细菌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血清CRP及WBC水平可以用于细菌感染和非细菌感染鉴别。
- 刘玄玄王媛媛
- 关键词:血清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小儿发热
- 多层螺旋CT灌注参数、血清C-反应蛋白与急性胰腺炎病情程度的相关性
- 2024年
-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MSCT)灌注参数、血清C-反应蛋白(CRP)与急性胰腺炎(AP)病情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邳州市中医院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参考急性胰腺炎床边严重程度指数(BISAP)评估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将轻度、中度AP患者(BISAP<3分)纳入轻中度组(n=53),重度AP患者(BISAP≥3分)纳入重度组(n=17),所有患者均接受MSCT检查并测定CRP水平,比较两组患者的MSCT灌注参数、CRP水平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MSCT灌注参数、CRP的相关性,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SCT灌注参数、CRP对重度AP的预测价值。结果:轻中度组的血流量(BF)、组织血容量(BV)高于重度组,CRP低于重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平均通过时间(MTT)、表面通透性(P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BF、BV呈负相关性(P<0.05),与CRP呈正相关性(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BF、BV等MSCT灌注参数以及CRP诊断重度AP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37、0.776、0.780,MSCT灌注参数、CRP联合诊断重度AP的AUC为0.900,大于BF、BV、CRP单独检测的AUC(P<0.05)。结论:BF、BV等MSCT灌注参数以及CRP与AP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均密切相关,其临床联合检测对重度AP的早期诊断效能高,具备一定参考价值。
- 冯宪良
- 关键词:多层螺旋CTC-反应蛋白急性胰腺炎
- 头孢曲松针联合孟鲁司特钠咀嚼片对支气管肺炎患儿血清C-反应蛋白及肺功能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 探讨头孢曲松针联合孟鲁司特钠咀嚼片对支气管肺炎患儿血清C-反应蛋白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22年5月在台州市立医院收治的支气管肺炎患儿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性抽签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孟鲁司特钠咀嚼片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头孢曲松针联合孟鲁司特钠咀嚼片进行治疗。对两组患儿的症状恢复时间、血气指标进行评定;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体液免疫指标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炎症因子水平;使用肺功能检测仪检测对肺功能水平;对比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与对照组喘息(5.82±0.76)d、咳嗽(5.36±0.73)d、退烧(3.15±1.04)h、肺部哮鸣音(6.82±1.50)d的恢复时间、住院时间(8.37±1.98)d相比,观察组喘息(3.94±0.65)d、咳嗽(4.13±0.52)h、退烧(1.96±0.78)h、肺部哮鸣音(4.34±0.50)d的恢复时间、住院时间(7.01±1.76)d较短(均P<0.05);与对照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41.35±2.57)mm Hg、血氧饱和度(SaO_(2))(85.31±5.43)%、动脉血氧分压(PaO_(2))(78.65±5.12)mm Hg、免疫球蛋白M(IgM)(1.21±0.23)g/L、免疫球蛋白G(IgG)(1.04±0.43)g/L、免疫球蛋白A(IgA)(2.32±0.73)g/L、C-反应蛋白(CRP)(12.48±3.10)mg/L、干扰素-γ(IFN-γ)(19.78±3.32)mg/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2.21±0.35)mg/L、最大呼气流(PEF)(2.78±0.63)L/s、第1 s用力呼气量(FEV_(1))(2.14±0.47)L、用力肺活量(FVC)(2.34±0.47)L水平相比,观察组的PaCO_(2)(32.04±2.15)mm Hg、CRP(9.91±2.96)mg/L、TNF-α(1.58±0.31)mg/L水平降低,SaO_(2)(94.32±5.10)%、PaO_(2)(86.36±5.24)mm Hg、IgM(1.32±0.27)g/L、IgG(1.35±0.48)g/L、IgA(3.08±0.74)g/L、IFN-γ(24.58±3.41)mg/L、PEF(3.67±0.43)L/s、FEV_(1)(2.74±0.62)L、FVC(2.86±0.60)L水平升高(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4.00%)高于对照组(7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陈茂俊王涛
- 关键词:支气管肺炎孟鲁司特钠咀嚼片C-反应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