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81篇“ 血管分型“的相关文章
高分辨率计算机断层扫描定量参数联合血管分型评估肺腺癌侵袭性的应用价值
2024年
目的 探讨高分辨率计算机断层扫描(HRCT)定量参数联合血管分型评估肺腺癌侵袭性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21年3月至2023年6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腺癌患者113例(共138枚肺结节),根据病理类型将其分为非侵袭性组81枚(不典型腺瘤样增生、原位腺癌、微浸润性腺癌)和侵袭性组57枚(浸润性腺癌)。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HRCT定量参数和结节血管分型,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HRCT定量参数联合血管分型预测侵袭性肺腺癌的价值。结果 侵袭性组的结节最大直径、磨玻璃成分平均CT值、CT差值、体积、质量、血管分型为Ⅲ/Ⅳ型的比例均大于非侵袭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结节最大直径、磨玻璃成分平均CT值、CT差值、体积、质量、血管分型是侵袭性肺腺癌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结节最大直径、磨玻璃成分平均CT值、CT差值、体积、质量、血管分型以及联合检测评估侵袭性肺腺癌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19、0.669、0.753、0.747、0.728、0.799、0.861,HRCT定量参数联合血管分型评估侵袭性肺腺瘤的价值高于单一指标。结论 HRCT定量参数与血管分型联合检测对侵袭性肺腺癌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对肺腺癌患者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孟锦张冰凌孙兴智李卫星
关键词:血管分型肺腺癌侵袭性
超声造影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及其影像特征与微血管分型的关系
2024年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及其影像特征与微血管分型的关系。方法将86例疑似原发性肝癌患者根据检查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超声检查,研究组患者采取超声造影检查。分析超声造影特征与微血管分型的关系,并分析两种方法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结果研究组超声造影特征中快出模式和慢出模式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微血管分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为金标准,超声造影检查诊断原发性肝癌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常规超声检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技术能够更好地检查出原发性肝癌的病灶位置等,更有利于提高对原发性肝癌的了解程度,不仅促进影像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还为临床诊断原发性肝癌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超声造影技术避免对患者的机体造成更严重的创伤,利于机体恢复,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孙萍萍孙檬张玉玲
关键词:超声造影原发性肝癌影像特征
基于难度感知的半监督脉络膜新生血管分型方法研究
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是一种由脉络膜层毛细血管异常生长引起的病理性新生血管,这种异常血管管壁脆弱、易破裂,导致液体渗漏并积聚在黄斑区,造成黄斑水肿,严重影响患者...
孟令钊
关键词:脉络膜新生血管半监督学习
血管分型特征对磨玻璃结节型肺腺癌侵袭程度的预测价值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HRCT)上血管分型特征对磨玻璃结节(GGN)型肺腺癌侵袭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肺腺癌的649枚磨玻璃结节。依据术后病理类型将其分为非侵袭性腺癌组[原位腺癌(AIS)/微浸润性腺癌(MIA)](292例)与侵袭性腺癌组[浸润性腺癌(IAC)](357例)。分析GGN的HRCT征象以及GGN内部和周围的血管特征。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预测模型,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Z检验比较各模型的诊断效果。结果两组之间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的HRCT征象包括支气管充气征、分叶征、毛刺征、空泡征、胸膜凹陷征、结节直径大小、肿瘤实性成分占比(CTR)、血管分型特征(P<0.001)。加入血管分型特征联合其他CT独立预测变量建模与未加入血管分型特征建立的预测模型相比,AUC值为0.853(P<0.001,95%CI:0.83~0.88)比0.814(P<0.001,95%CI:0.78~0.85),敏感度为72.3%比74.8%,特异度为82.2%比76.4%,提高了特异度和AUC值。Z检验ROC曲线下面积之差为0.039(P<0.05)。结论血管分型特征联合其他HRCT特征建立综合预测模型,有助于提高GGN型肺腺癌侵袭程度的预测效能。
陈宇铭张东淼莫秋茹赵启迪农凤艳李彩云俞同福陈爱萍
关键词:肺肿瘤血管分型
基于深度学习的脉络膜新生血管分型方法研究
老年性黄斑病变(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是导致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在老年群体中尤为明显。AMD的特征之一是存在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
许传臻
关键词:脉络膜新生血管细节信息
基于多层螺旋CT探讨不同肠系膜血管分型直肠癌患者根治术后疗效
2023年
探讨多层螺旋CT在不同肠系膜血管分型直肠癌患者根治术后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46例2019年4月至2021年 6月间于我院行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开展回顾性研究分析。患者在手术前都通过CT血管成像和CT结肠成像获得了可以同时显示直肠肿瘤和肿瘤供血血管的图像,并对肠系膜上下动脉的吻合支进行了分类。手术中,25例保留了左结肠动脉(观察组),21例不保留(实验组)。对比不同分型患者术后疗效。结果:在观察组中肠系膜上下动脉有Riolan弓相连接的有15例,其中2例另合并Moskowitz弓;实验组中11例有Riolan弓,其中1例另合并Moskowitz弓;观察组和实验组中均发生1例吻合口瘘;观察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实验组;截止术后18个月随访,观察组出现2例复发转移,实验组出现1例复发转移。结论:肠系膜上下动脉有吻合支患者可在术中不保留左结肠动脉,降低远期肿瘤复发转移风险;吻合支缺如患者可在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以改善患者近端肠管血运,降低吻合口瘘发生。多层螺旋CT可在术前根据患者不同血管分型为其制定个性化的手术方案,术后又能高效便捷的评估预后。
郭宏华邱明娟许凡勇
关键词:吻合口瘘
不同血管分型的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基线特征及应用替罗非班的疗效
2023年
目的观察不同血管分型的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PIS)的基线特征及应用替罗非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湘潭市中心医院收治的PIS患者89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及阿司匹林100 mg联合氢氯吡格雷75 mg抗血小板聚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治疗,根据责任血管(小动脉闭塞型和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进一步亚组分析,比较各组NIHSS评分、住院时间,随访90 d,比较各组mRS评分、焦虑、抑郁及胃肠道出血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及各亚组基线特征、入院时NIHSS评分、加重时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7 d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ΔNIHSS评分及随访90 d mRS评分良好率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根据责任血管分型的亚组分析显示,在小动脉闭塞亚组中,观察亚组加重7 d后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亚组,ΔNIHSS评分及随访90 d mRS评分良好率高于对照亚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亚组(P<0.05);而在大动脉粥样硬化亚组中,2亚组患者基线特征、入院时NIHSS评分、加重时NIHSS评分、治疗7 d后NIHSS评分、ΔNIHSS评分、住院时间及随访90 d mRS评分良好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90 d,观察组与对照组及各亚组焦虑、抑郁、胃肠道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口服抗血小板药物比较,替罗非班对不同责任血管导致的PIS疗效可能存在差异,替罗非班可显著改善小动脉闭塞型PIS的神经功能缺损,疗效确切,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罗龙林金生李治纲袁颖邓烨赵迪坚
关键词:抗血小板药物替罗非班
显微精索静脉结扎术中基于精索血管分型的睾丸动脉保护策略与分析
2022年
目的探讨外环下显微精索静脉结扎术中睾丸动脉的保护策略,减小动脉损伤的风险,提高手术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显微精索静脉结扎术135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术中精索内静脉,提睾肌/精索外静脉,睾丸动脉的数量、位置及损伤情况并汇总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单侧手术时间25~80 min,双侧手术时间50~160 min。术中发现睾丸动脉1支554例,2支799例,3支及以上71例。精索内静脉数量5~28支,平均(12.6±6.3)支。将外环下精索内血管分为经典型1065例与非经典型359例。睾丸动脉损伤7例,其中经典型1例,非经典型6例,非经典型患者动脉损伤概率高于经典型(P<0.05)。结论在熟练掌握外环下精索脉管系统解剖特点的基础上,合适的手术切口、轻柔的外科操作、保持局部组织湿润、血管活性药物的合理使用以及维持适当的动脉压有助于显露睾丸动脉,精良的显微手术器械、规范的显微外科操作可以有效避免动脉损伤。
翟晓强杨建星刘军明王红张栋李和程种铁赵军
关键词:精索静脉曲张睾丸动脉精索静脉结扎术
周围血管分型对不同病理类型亚实性结节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对不同病理类型肺内单发亚实性结节与周围血管关系进行分型,探讨其对SSNs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8例临床病理证实的肺内单发SSNs的CT图像。将SSNs与周围血管的关系分为四型,对不同病理类型SSNs与周围血管分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良性结节46例中,周围血管分型Ⅱ型最多(28/46)。癌前病变组、微浸润腺癌组、浸润性腺癌组,周围血管分型均未表现为Ⅰ型。浸润性腺癌组周围血管分型Ⅲ+Ⅳ型比例为93.3%(28/30)。病理类型与周围血管分型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39.259,P<0.01)。结论不同病理类型SSNs与周围血管分型不同,对SSNs性质的判定有一定帮助。表现为Ⅰ型,提示良性可能性大;表现为Ⅲ或Ⅳ型,提示恶性可能性大。
李淑静张晨光李建科朱振龙
关键词:血管肺腺癌病理计算机体层摄影术X线
肠系膜下动脉血管分型及Riolan动脉弓缺如对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的影响被引量:59
2016年
目的探讨肠系膜下动脉(IMA)分型及Riolan动脉弓缺如对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116例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腹盆腔增强CT血管造影(CTA),对IMA分支进行分型并判断Riolan动脉弓是否存在,并采用逻辑回归模型分析IMA分型、Riolan动脉弓缺如及IMA结扎部位(高位或低位)对吻合口瘘发生率的影响。结果116例患者中IMAⅠ型67例(57.8%),Ⅱ型12例(10.3%),Ⅲ型36例(31.0%),Ⅳ型1例(0.9%)。Riolan动脉弓缺如比例为60.3%(70/116)。术后8例(6.9%)患者出现吻合口瘘,IMAm型患者吻合口瘘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分型者[19.4%(7/36)比1.2%(1/80),P=0.001],Riolan动脉弓缺如者吻合口瘘发生率亦明显增高[11.4%(8/70)比0%(0/46),P=0.030];而IMA高位与低位者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8.0%(7/87)比3.4%(1/29),P=0.531]。8例吻合口瘘中有7例发生于IMAHⅠ型且Riolan动脉弓缺如并行IMA高位结扎的患者。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IMAⅢ型(P=0.001)和Riolan弓缺如(P=0.002)是吻合口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IMAⅢ型及Riolan动脉弓缺如的直肠癌患者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显著增高。IMA分型和Riolan动脉弓存在与否有助于术中IMA结扎位置的选择。对于IMAⅢ型并Riolan动脉弓缺如患者.可考虑行低位结扎加高选择性淋巴结清扫。
黄俊周家铭万英杰林杨皓邓艳红周智洋邱建平汪建平黄美近
关键词:肠系膜下动脉血管分型吻合口瘘

相关作者

高伟阳
作品数:583被引量:1,608H指数:22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外科皮瓣 皮瓣修复 软组织缺损 内窥镜 再植
许亚军
作品数:263被引量:1,680H指数:20
供职机构:皖南医学院
研究主题:外科皮瓣 指损伤 岛状皮瓣 皮瓣 显微外科手术
李功杰
作品数:132被引量:488H指数:9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307医院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MRI 乳腺癌 烟雾病 乳腺肿瘤
陈政
作品数:46被引量:422H指数:11
供职机构:无锡市手外科医院
研究主题:显微外科手术 皮瓣 显微外科 指损伤 外科皮瓣
宋修军
作品数:73被引量:168H指数:6
供职机构:青岛市市立医院
研究主题:小腿外侧 肌腱 缺损 穿支皮瓣 皮支皮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