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96篇“ 血管壁结构“的相关文章
利多卡因通过调控炎症反应抑制糖尿病大鼠管壁结构重构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研究利多卡因对糖尿病大鼠炎症反应及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的作用效果。方法:取糖尿病模型大鼠及利多卡因处理的糖尿病模型大鼠的清及二者管组织以及原代培养的管平滑肌细胞进行研究。结果:利多卡因可有效抑制糖尿病大鼠TNF-α、IL-8、小板凝集因子(PAF)炎症因子分泌,可见利多卡因可降低能诱导糖尿病性心管疾病的炎症反应。利多卡因可降低Brdu试剂盒吸光度、降低Ki-67水平、降低Vimentin表达水平同时降低划痕实验中平滑肌细胞的迁移面积,可见利多卡因可有效降低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及迁移作用。利多卡因抑制炎症反应的机制研究中,其有效抑制AKT-STAT3信号通路活化。结果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多卡因通过抑制AKT-STAT3信号通路活化有效降低糖尿病大鼠模型中炎症反应,以降低管平滑肌细胞异常增殖及迁移作用,从而改善管壁结构重构。利多卡因可成为治疗炎症反应诱导的糖尿病性心管疾病的潜在治疗药物。
孙爱丽马越涛王明仓
关键词:糖尿病炎症反应血管重构利多卡因
去窦弓神经对大鼠管壁结构的影响
2018年
目的探讨去窦弓神经(SAD)对管壁平滑肌、内皮细胞等结构的影响。方法选取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SAD 60 d组,取颈总动脉,分别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各组管壁内平滑肌和内皮细胞的变化。结果SAD 60 d组与对照组24 h舒张压和收缩压波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假手术组压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下SAD 60 d组平滑肌层增厚并向管腔微微突起,平滑肌细胞排列紊乱、疏松,胞间可见脂类物质沉积;电镜下内皮细胞肿胀、局部脱落、可见胞质碎片。结论 SAD导致的压波动对管壁平滑肌、内皮细胞造成明显损害,加快动脉硬化的发生发展,因此维持压稳定至关重要。
杨丽军胡庆张山起胡文洁
关键词:去窦弓神经大鼠血压波动平滑肌内皮细胞
p110δ突变失活上调管MMPs表达并引发管壁结构损伤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研究p110δD910A基因突变失活(p110δ-mutant)对动脉结构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选取8周龄雄性的野生型(WT)小鼠与p110δ-mutant小鼠(n=20;20-25 g),取胸主动脉进行石蜡包埋,HE染色,采用免疫组化、免疫荧光以及real-time PCR等方法,研究p110δ突变对小鼠动脉管形态变化的影响及机制。结果:与WT相比,p110δ突变失活后小鼠主动脉管壁变薄,管腔变大。p110δ突变失活后主动脉管壁形态紊乱,弹力纤维局部断裂,管中内皮细胞凋亡。p110δ突变失活后主动脉管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量、胶原Ⅰ和胶原Ⅳ含量减少。p110δ突变失活后主动脉管中的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和MMP-9的mRNA水平明显升高。结论:PI3K活性在维持小鼠动脉管的正常形态中起重要作用,p110δ突变失活后可能通过上调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表达促进管壁结构的破坏。
邢丽英郑凌云吴玉娥曾翠玲桂亚丽方海燕吴腾王丽京李卫东
关键词:基质金属蛋白酶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大鼠脑内小管壁结构的变化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CO)中毒大鼠脑内小结构损害的特征及发生机制。方法建立急性CO中毒模型,使用免疫组化方法系统观察CO中毒后1d、3d、7d、14d、21d、28d脑组织管壁结构α-肌动蛋白、Ⅳ型胶原、弹性蛋白和淀粉样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CO中毒大鼠脑内小动脉壁发生玻璃样变性、管腔狭窄、基底膜增厚、微管闭塞、退化。α-肌动蛋白和Ⅳ型胶原的表达在染毒后3d下降,其阳性单位(PU值)分别为19.74±3.05和2.03±0.78,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染毒后21dα-肌动蛋白和Ⅳ型胶原的表达开始升高,其阳性单位(PU值)分别为35.19±3.08和9.78±3.45,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染毒组和对照组弹性蛋白的表达无明显差异;染毒后管壁未发现-淀粉样蛋白的沉积。结论 CO中毒后脑内小管发生了玻璃样变,这为阐明一氧化碳中毒的发病机制提供了实验基础。
王苏平田占坤王晓虹赵红雄鹰
关键词:一氧化碳中毒Α-肌动蛋白
联麦氧钒对自发性高压大鼠管壁结构的影响
国内外研究显示,胰岛素抵抗(IR)是高压发病的重要机理之一,试用胰岛素增敏剂治疗高压是高压研究领域的新课题。本研究采用光镜和电镜的方法,首次从形态学的角度探讨一类新型胰岛素增敏剂联麦氧钒(BMOV)对自发性高压大...
王海静
关键词:联麦氧钒胰岛素抵抗
文献传递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单支病变和多支病变的管壁结构的对比研究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的单支病变和多支病变,只是粗略地反映了管腔狭窄的程度和范围,无法反映管壁病变的具体情况。本试验利用管内超声检测左主干来阐述上述两类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特点。方法:129例冠心病患者被入选,分为单支病变组49例,多支病变组80例。所有患者在进行左冠状动脉系统的介入检查和治疗时,给予左主干的管内超声检查,然后在每间隔1 mm的超声断面上测量管外腔面积、内腔面积、斑块面积以及钙化角度,再将所有检测断面的相应数值相加,从而得到整个左主干的外腔容积、内腔容积、斑块体积和总的钙化负荷,最后比较在最小内腔面积的管断面上以及整个左主干,各检测数据在两组间的差别。结果:左主干管内、外腔和粥样斑块的定量管内超声方面:无论在最小内腔面积(MLA)部位还是在整个左主干(除斑块面积、管外腔外),单支病变组的管外腔面积、管内腔面积均显著大于多支病变组,斑块负荷均显著低于多支病变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0.001)。在MLA横断面上,单支病变组的斑块偏心指数显著高于多支病变组(0.46±0.18对0.33±0.22,P=0.001),即前者斑块的偏心程度显著低于后者。在粥样斑块的钙化方面:单支病变组钙化阳性率显著低于多支病变组,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其次,对钙化角度的定量分析显示,单支病变组患者MLA部位的钙化度数、左主干总钙化度数、最大钙化度数以及平均钙化度数均显著低于多支病变组,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的单支和多支病变存在粥样硬化斑块病理结构的显著差异,表现为多支病变的患者斑块负荷更重,钙化几率和钙化程度更高。
高晓慧杨新春王乐丰崔亮葛永贵王红石倪祝华李惟铭徐立刘宇
关键词:单支病变多支病变钙化
蒙药通拉嘎601在获得性管壁结构异常引起的出性疾病的临床疗效研究
陈沙娜曹林娟王玉红乌兰图雅齐明玉国庆白领柱童格乐格
液病在国内外发病率有增加的趋势,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蒙医治疗各种液疾病有其独道的理论体系和用药方法。近年来越来越引起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关注,赢得了广大患者的赞誉。 通啦嘎601自一九八三年应用于临床至今,在长期的临...
关键词:
关键词:蒙药出血性疾病血液病
Batroxobin逆转移植管壁结构异常的作用及其机理的研究
该研究通过在体及离体实验观察应用Batroxobin后对培养的管平滑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细胞生长;对移植小板源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对增殖细胞核抗原的影响;利用低分子量肝素(LMWH=0.03ml/kg)、尿激酶(U...
辛世杰
关键词:血管平滑肌细胞移植血管BATROXOBIN静脉移植
达格列净联合瑞格列奈与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4年
本研究旨在评估管内光学干涉断层成像系统(OCT)在脑管病变诊断中的准确性,并与传统影像学检查方法进行比较。方法 研究纳入了100例患者,分为新式组和传统组,每组各50例。新式组采用OCT技术,传统组采用MRI、CT和DSA等传统影像学检查方法。通过比较两组的疾病诊断准确性、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等指标,分析OCT技术的应用价值。结果 新式组在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方面均显著优于传统组。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新式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4.0%,显著低于传统组的24.0%。患者满意度方面,新式组总满意率为94.0%,略高于传统组的90.0%。结论 OCT技术在脑管病变的诊断中展现出显著的优势,具有更高的诊断准确性和患者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一种有前景的脑管病变诊断工具。
陈成张琪
关键词:脑血管病变并发症发生率血管壁结构
应用超声技术探究高尿酸症患者和痛风患者足背动脉管壁结构和功能的变化
目的:  运用超声相关技术测量高尿酸症(Hyperuricemia,HUA)患者、痛风患者及正常人的足背动脉管壁结构与功能的相关参数并进行比较,分析尿酸(Uric acid,UA)值与各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探究HUA患...
张涛
关键词:高尿酸血症痛风足背动脉血管壁结构动脉弹性

相关作者

辛世杰
作品数:323被引量:1,129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腹主动脉瘤 主动脉瘤 动脉瘤 移植静脉 腔内修复术
葛永贵
作品数:108被引量:830H指数:14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研究主题: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 冠心病 冠状动脉造影
乌剑利
作品数:29被引量:175H指数:6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
研究主题:门静脉高压症 血吸虫病 内源性硫化氢 维生素E 血吸虫病性
王乐丰
作品数:250被引量:2,013H指数:23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研究主题: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血管成形术 冠心病
职康康
作品数:83被引量:147H指数:7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
研究主题:球囊 血管 导丝 血管外科 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