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85篇“ 血管束植入“的相关文章
- 预构血管通道联合血管束植入增强3D打印组织工程骨成骨和血管化的实验研究
- 背景 大体积颌骨缺损的修复一直是口腔颌面外科医生面临的难题。支架材料的快速成骨和血管化是临床上应用组织工程技术修复颌骨缺损的瓶颈。血管化是成骨的基础,有学者更是将其列为继支架、种子细胞、生长因子之后的组织工程第四大要素...
- 杨晓彬
- 关键词:颌骨缺损血管通道血管束植入人骨形成蛋白
- 切开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结合血管束植入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结合血管束植入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切开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结合血管束植入的方法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患者21例,男18例,女3例;年龄16~45岁,中位数31岁;左侧13例,右侧8例;GardenⅢ型6例、Ⅳ型15例。合并股骨干骨折2例、胫腓骨骨折2例、尺桡骨骨折1例。高处坠落伤14例,交通事故伤3例,跌伤4例。伤后至手术时间2~9 d,中位数3 d。术后观察随访骨折愈合、髋关节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21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7年,中位数4年;手术切口均甲级愈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4~6个月,中位数5个月。术后股骨颈复位Garden对线指数分级,Ⅰ级16例、Ⅱ级5例。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82~100分,中位数91分。术后出现股前外侧皮神经支配区皮肤麻木5例,未予特殊处理;无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肢体短缩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切开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结合血管束植入治疗中青年GardenⅢ、Ⅳ型股骨颈骨折,骨折可达解剖复位,固定可靠,有利于骨折愈合和髋关节功能恢复,并发症少,安全可靠。
- 蔡桦傅洪芳
-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血管移植术
- 肝素抗凝材料联合血管束植入修复骨缺损的血管化被引量:2
- 2013年
- 背景:前期研究显示肝素-壳聚糖脱细胞骨基质材料植入骨缺损受区后,材料内部血液供应明显改善,将血管束植入大体积抗凝材料能否促进骨缺损处血液灌注和血管化进程?目的:观察局部抗凝的肝素-壳聚糖脱细胞骨基质材料联合血管束植入对骨缺损修复早期血液灌注及血管化的影响。方法:取25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制作双侧桡骨中段20mm长骨缺损模型,右侧植入局部抗凝的肝素-壳聚糖脱细胞骨基质材料联合自体血管束(实验组),左侧植入脱细胞骨基质材料联合自体血管束(对照组),术后1,3,7,14,28d行CT灌注成像及组织学观察。结果与结论:术后1d开始,实验组血容量、血流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材料中心部位有明显血液灌注,对照组植入物周围有血液渗透,此种趋势持续到术后28d。术后1d,实验组复合材料中有大量红细胞和有核细胞,对照组以渗透液体为主,偶见细胞;术后3-7d,实验组复合材料网孔中有血管形成,之后逐渐增多,对照组见植入血管血栓形成、管腔闭塞,周围组织纤维化包裹,实验组各时间点材料内部血管数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局部抗凝的肝素-壳聚糖脱细胞骨基质材料可促进血管束植入后材料内部的血液灌注和早期血管化进程。
- 张春梅田洪玲赵洁腾云余绍芬孙新君
- 关键词:组织工程骨肝素血管束植入
- 血管束植入联合细胞移植治疗兔股骨头坏死模型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探讨血管束植入联合同种异体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兔股骨头坏死骨缺损模型的可行性,探索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一种新方法。方法:36只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成A、B、C3组,每组12只,所有动物的双侧股骨头均参加实验。用液氮冷冻法造模,股骨头钻孔造成骨缺损。A组为空白对照组,B组为同种异体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组,C组为同种异体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联合血管束植入组。分别于术后2、4、8、12周处死3只实验动物。所获的股骨头标本分别做组织切片HE染色,进一步测算股骨头冠状截面的血管密度及新生骨小梁在骨缺损区所占的面积百分比,做统计分析。结果:C组股骨头缺损区2周时可见新生骨小梁和原始毛细血管形成,8周时新生骨小梁板层状或编织状,毛细血管丰富,12周时骨小梁变宽变粗,排列规则,可见成熟的骨小梁及新生骨髓。B、C两组股骨头冠状截面的血管密度及新生骨小梁在骨缺损区所占的面积比,2周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8、12周时C组股骨头冠状截面的血管密度及新生骨小梁在骨缺损区所占的面积比均比同时期B组大。结论:体外培养的同种异体骨髓基质干细胞能在股骨头坏死骨缺损区形成新生骨小梁,可以用作异体移植。植入股骨头坏死骨缺损区的血管束可以有效改善股骨头的血运,促进新生骨小梁的形成。
- 陈双涛张卫平刘长安王俊江宋恒义柴志文
-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干细胞移植动物实验
- 中药结合血管束植入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观察
-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探讨中药结合血管束植入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疗效及安全性,为股骨头坏死的保髋治疗提供临床依据。分析中、西医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优势和缺点,从而为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临床观察将47例ARC...
- 甘峻麟
-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中药治疗临床疗效安全性
- 文献传递
- 脂肪干细胞及血管束植入法联合应用对组织工程支架体内血管化的影响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探讨脂肪十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及血管束植入法联合应用对组织工程支架体内血管化的影响,为临床应用组织工程支架复合物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4月龄SD大鼠,分离培养ADSCs,并行成骨诱导鉴定。取第3代ADSCs接种于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ano-hydroxyapatide/polyamide-66,nHA/PA66)支架上制备复合支架,扫描电镜观察细胞与支架复合情况。取4月龄SD大鼠24只,体重350~400 g,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A、B组分离大鼠双侧腹壁下动、静脉,分别将血管束植入培养10 d的复合支架及单纯nHA/PA66支架;C组将培养10 d的复合支架包埋入双侧股四头肌中。术后2、4周每组取4只大鼠支架标本行HE染色及CD3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检测其血管生成情况。结果所分离细胞经鉴定为ADSCs。扫描电镜观察示复合培养10d,细胞数目增多,形态完全伸展,呈长梭形。术后2、4周,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均显示A组支架植入动、静脉周围有大最血管生成,血管数量及管壁成熟度均优于同一时间点的B、C组。术后2、4周,A组血管密度和血管直径均显著大于B、C组,B组大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DSCs和血管束植入法联合应用可以促进组织工程支架体内血管化程度。
- 姬文晨杨佩张越林王春生倪建龙张永涛王坤正
- 关键词:组织工程支架脂肪干细胞血管束植入血管化
- 骨髓基质干细胞联合血管束植入构筑血管化组织工程骨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研究兔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marrowstromalcells,BMSCs)联合动静脉血管束植入异种脱蛋白松质骨(xenogeneicdeproteinisedcancellousbone,XDCB)构筑血管化组织工程骨,为构建组织工程化骨提供新的思路。方法从兔髂嵴抽骨髓培养制备兔BMSCs,将第3代BMSCs种植于多孔XDCB并进行成骨诱导2周。手术中分离兔隐动、静脉血管束(vascularbundle,VB),以备穿过有孔的XDCB中。取24只新西兰大白兔,其中12只游离双侧兔隐动静脉血管束,共24侧;另外12只兔仅切开股骨外皮肤植入异种骨,共24侧。实验分4组(n=12),A组为单纯材料植入皮下组(XDCB组),B组为干细胞植入材料组(XDCB+BMSCs组),C组为血管束植入材料组(XDCB+VB组),D组为干细胞+血管束植入材料组(Ⅺ)CB+BMSCs+VB组),各组交叉配对。分别于术后2、4、8周行大体解剖、碱性磷酸酶(J岫)活性检测、茜素红(ARS)染色、组织切片等检查,观察各组移植物血管化情况。结果D组血管化组织工程骨组可见到血管新生、部分新生骨情况优于B组,也优于C组,而A组的异种骨中未测及相应血管化及成骨效能。结论BMSCs联合动静脉血管束植入XDCB构筑的血管化组织工程骨有一定的成骨效能,并且可见到材料内部血管化,为构建组织工程化骨提供了新的思路。
- 赵明东林红蒋继乐潘志宏熊敏尹望平董健
- 关键词:骨髓基质干细胞血管束血管化
- 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后股骨头坏死血管束植入修复15例的临床分析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后股骨头坏死血管束植入修复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15例股骨颈骨折三刃钉内固定后引起股骨头坏死患者,采取拔除三刃钉,用选股外动脉升支血管束植入法对其进行治疗。结果 15例患者均进行随访3年至9年,除1例因车祸引起患侧股骨再次骨折需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外,其余14例患者中优9例,良4例,中1例,总有效率达到93.3%。结论采用血管植入法修复股骨头坏死能够取得令人满意的临床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 凌云黄世波
-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股骨头无菌性坏死血管植入
- 组织工程骨结合血管束植入用于下颌骨缺损重建的实验研究
- 2010年
- 目的构建组织工程骨,并植入血管束促进其血管化,探讨其在实验性下颌骨缺损修复中的效果。方法将6只实验用犬随机分为2组,在双侧下颌骨体部制备30mm×15mm缺损,右侧骨缺损为实验侧,左侧为空白对照侧。体外分离培养犬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 al stem cells,BMSCs)后与珊瑚羟基磷灰石(coral hydroxylapatite,CHA)复合培养,A组实验侧植入自体BMSCs和CHA,B组实验侧在植入BMSCs和CHA的同时植入颈部血管束。术后4、8、12周时分别观察X线影像学表现及评分,评价成骨效果。结果 2组实验侧的骨缺损区均有CHA的吸收和新生骨形成,X线片评分随时间延长逐渐升高。空白对照侧缺损区均未见新骨形成。B组在X线评分方面优于A组(p<0.05)。结论采用自体BMSCs和CHA构建的血管化复合组织工程骨能够有效修复实验性下颌骨缺损,而血管束植入能够促进组织工程骨血管化过程。
- 栾修文李晓娜
- 关键词:组织工程骨下颌骨缺损血管束植入
- 骨髓基质干细胞联合血管束植入构筑血管化组织工程骨修复兔大段骨缺损
- 2010年
- 目的研究兔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联合动静脉血管束植入异种脱蛋白松质骨(XDCB)构筑血管化组织工程骨修复兔桡骨中远段完全骨膜骨缺损的能力。方法从兔髂嵴抽骨髓培养制备免BMSCs,将第5代BMSCs种植于多孔XDCB并进行成骨诱导2周制备组织工程骨,手术中分离兔桡动、静脉血管束。动物模型为制备24只兔双侧桡骨中远段完全骨膜骨缺损1.5cm共48侧,分4组修复(n=12),A组为空白术治疗组,B组为单纯材料+血管束植入组(XDCB+VB),C组为组织工程骨组(XDCB+BMSCs),D组为组织工程骨+血管束植入组(XDCB+BMSCs+VB),各组交叉配对。分别于术后4、8、12周行X线片、大体解剖、组织切片、生物力学等检查,观察各组骨缺损修复效能及移植物血管化情况。结果D组骨缺损修复效能(术后12周新骨面积比2.02%±0.16%)及血管化情况(术后12周血管面积比6.89%±0.32%)优于C组(1.50%±0.28%和3.17%±0.19%),而C组又优于B组(1.59%±0.19%和6.52%±0.23%),A组骨缺损未修复,各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MSCs联合动静脉血管束植入构筑的血管化组织工程骨能促进成骨过程和新生骨的血管化,显著提高组织工程骨修复大段骨缺损的能力.
- 赵明东周健马易群尹望平董健马易群尹望平董健
- 关键词:骨缺损血管束血管化
相关作者
- 赵明东

- 作品数:22被引量:158H指数:6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
- 研究主题:血管束植入 血管束 WILTSE 肩锁关节脱位 肩锁关节
- 王西迅

- 作品数:98被引量:177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
- 研究主题:股骨头坏死 铍针治疗 腕关节镜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手术治疗
- 孙捷

- 作品数:187被引量:235H指数:8
- 供职机构:台州市博爱医院
- 研究主题:股骨头坏死 逆行岛状皮瓣修复 吻合血管 小腿外侧 铍针治疗
- 袁浩

- 作品数:36被引量:42H指数:4
- 供职机构:台州市博爱医院
- 研究主题:股骨头坏死 股骨颈骨折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儿童股骨头坏死 血管束植入
- 欧阳天祥

- 作品数:209被引量:756H指数:15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 研究主题:婴幼儿血管瘤 血管瘤 栓塞硬化 注射治疗 静脉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