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70篇“ 血管条件“的相关文章
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动静脉内瘘穿刺在血管条件较差的血透患者中的效果分析
2025年
探查一项门槛较高的医疗技术——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动静脉内瘘穿刺,是否能较好地为血透患者服务。方法 针对体内血管状况较差的血透患者,共90人,一并进行研究,随机等分,将其中一半视为研究组,一半视为对照组。研究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动静脉内瘘穿刺,相较另一半仍沿用传统穿刺手法的对照组,取得优异成绩。结果 研究组在第一次穿刺便取得成功的比例高达97.78%,超过对照组的82.22%;患者所感疼痛较为轻微的比例为77.78%,远高于对照组的只有44.44%;穿刺所需时间平均只需44.93秒,大约少占对照组时间的一半,为65.21秒,穿刺次数较少,只需平均1.78次,远少于对照组的平均3.25次。可见,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动静脉内瘘穿刺,在此类血透患者中其效果优越。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4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0%。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动静脉内瘘穿刺在血管条件较差的血透患者中,能够有效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减少疼痛程度,缩短穿刺时间和次数,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秦雪语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动静脉内瘘穿刺血透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尿毒症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建立血管条件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及其成熟的超声因素研究被引量:5
2023年
目的探讨尿毒症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AVF)建立血管条件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及其成熟的超声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于张家口市第一医院行血液透析治疗且建立AVF的194例尿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所选患者AVF术后6周的内瘘功能将其分为成熟组(149例)和未成熟组(45例)。所选患者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影响尿毒症患者AVF成熟的单因素,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尿毒症患者AVF成熟的危险因素。结果成熟组与未成熟组束臂前头静脉直径、束臂后头静脉直径、头静脉扩张性、桡动脉内径、桡动脉阻力指数(RI)、桡动脉舒张期峰值流速(EDV)、桡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术后1 d肱动脉流量、术后1 d肱动脉PSV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束臂后头静脉直径小、头静脉扩张性小、桡动脉内径小、术后1 d肱动脉PSV慢是影响尿毒症患者AVF成熟的独立危险因素(OR=2.252、2.210、2.061、2.010,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有利于评估尿毒症AVF患者内瘘血管形态及血流动力学,且束臂后头静脉直径小、头静脉扩张性小、桡动脉内径小、术后1 d肱动脉PSV慢是影响尿毒症患者AVF成熟的主要超声因素,可据此给予患者针对性预防对策,以促进尿毒症患者AVF成熟。
高宝琨崔真王静雯袁志娟戴学宇孙海鹏
关键词:尿毒症自体动静脉内瘘血管条件
红花酊湿敷改善终末期肾病患者造瘘血管条件的作用观察
2023年
目的观察红花酊湿敷改善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拟造瘘血管条件的作用。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在重庆市中医院诊治拟行造瘘的ESRD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生理盐水热敷,研究组给予红花酊湿敷,比较2组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水平;凝血功能指标[D-二聚体(D-D)水平、凝血酶原时间(PT)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管参数指标[桡动脉内径、头静脉内径、桡动脉的应变率比值(B/Ar)];并统计2组内瘘失败发生情况。结果2组治疗后的CRP水平均较治疗前低,且研究组更低(P<0.05),红细胞沉降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的桡动脉内径、头静脉内径较治疗前宽,且研究组宽于对照组(P<0.05),B/Ar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的D-D水平较治疗前低,PT及APTT较治疗前短,且研究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2组内瘘失败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花酊湿敷应用于ESRD患者具有一定疗效,可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血液高凝状态及前臂拟造瘘血管条件
袁媛杜丹王开振钟锦熊燕影
关键词:终末期肾病
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动静脉内瘘穿刺在血管条件较差的血透患者中的应用
2022年
研究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进行动静脉内瘘穿刺对血管条件较差的血透患者的指导意义,探究彩色多普勒应用的实际意义。方法:笔者选择了2019年11月到2020年12月近一年时间内,本院肾内科血液透析中心所收治的50名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观察对象,50名患者经过检查都符合试验纳入的标准,对观察对象进行随机平均分组研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的25名患者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由专业的穿刺医师进行血管穿刺工作,穿刺工作所使用到的仪器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探测仪,对照组的25名患者由专业的穿刺医师进行常规血管穿刺工作,对比两组患者在血管查词成功率、血肿发生率以及穿刺成功六个月之后是否出现并发症等情况,对所统计的数据进行分析计算,从而形成对照试验。结果:观察组的患者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能够实现血管穿刺成功的为25例,证明医师能够在彩色多普勒检测仪的引导下实现第一次穿刺成功率为100%; 对照组穿刺成功为11例,第一次穿刺成功率为44%。观察组出现血肿的例数为0例,出现概率为0%,对照组出现血肿的为18例,出现概率为72%,在经过六个月的时间后对患者进行血管穿刺情况的复查工作,观察组并发症出现概率为16%;对照组并发症出现概率为100%。结论:在对血管较差的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检测仪的应用,能够大大提升血管穿刺的成功率,成功率甚至能够到达100%,远远高于使用常规方法的血管穿刺技术,并且还能够减少穿刺时血肿情况以及大大降低血管并发症出现的概率。
张丽丽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动静脉内瘘穿刺血透患者
改良型平板流动小室的研制及其在病理血管条件下血小板黏附功能检测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研制一种合适的体外模型,用以观察病理血管条件(包括狭窄、血流紊乱、静脉瓣膜受损等)下血小板在血管壁的黏附功能。方法本研究设计了一种改良的平板流动小室装置,以不同剪切力、不同血管管腔直径对生理及病理状态下血小板的黏附进行了观测,同时对流经小室但未黏附的血小板进行聚集功能检测。结果带有荧光标记血小板的外周血以正常静脉流速流过胶原包被的流动小室,约5~8 min可观察到血小板呈片状黏附于管壁,最大血小板覆盖面积约60%;使用针对血小板黏附功能的抑制剂SZ-2能显著抑制血小板的黏附。同样的血小板在局部狭窄管腔和存在血管分支的管腔中黏附面积增大;流经局部狭窄管腔的血小板聚集率明显高于流经正常管腔的血小板。结论改良型平板流动小室能较好地模拟生理和血管病理条件下的血流状态,对于检测血小板功能、监测抗血栓药物疗效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牛思颖徐嘉婕徐梦瑶张议丹夏利军江淼
关键词:血小板血小板聚集
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的血管条件及重建的探讨被引量:14
2020年
目的从血管外科视角探讨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治疗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时,需满足的血管条件血管重建的必要性。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2月—2019年7月采用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治疗的59例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患者41例,Wagner 3~4级、Texas 2~3级、B^D期病变;病程0.7~2.4年,平均1.5年;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ASO)5例。ASO患者14例,病程1.5~23.4个月,平均10.8个月;FontaineⅣ期、RutherfordⅢ~Ⅳ期。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hromboangiitis obliteran,TAO)患者4例,病程2.1~18.2个月,平均12.3个月;临床分期均为三期。其中,18例术前胫前或胫后动脉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0.6,或者影像学检查膝下胫前动脉的3条分支均未通达踝部者,行血管重建开通上游血管(DF合并ASO 5例、ASO 12例、TAO 1例)。术后通过溃疡创面愈合情况、皮温、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ABI、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检查等进行疗效评估。结果DF患者获随访8~16个月,平均12.2个月;溃疡创面均愈合,愈合时间5.1~9.2周,平均6.8周;5例行血管重建者术后CTA观察膝下胫前动脉分支血管再通;胫骨截骨均愈合,愈合时间5~14周,平均8.3周。ASO患者获随访13~25个月,平均16.8个月;溃疡创面愈合时间6.2~9.7周,平均7.4周;其中12例血管重建者术后CTA检查显示膝下胫前动脉分支再通;胫骨截骨均愈合,愈合时间4.5~14.4周,平均10.2周。TAO患者获随访12~23个月,平均12.3个月;治疗无效最终行截趾/肢。根据患者是否血管重建分组分析,联合血管重建组术后6个月ABI、VAS评分、皮温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单纯骨搬移组术后6个月ABI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52,P=0.840),但皮温及VAS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胫前和/或胫后动脉ABI≥0.6、影像学检查显示膝下胫前动脉3条分支中至少1条通达踝部
王斌刘伟宫中平王伟郝睿峥涂振兴杨焕友霍永鑫卢爱东
关键词:下肢缺血性疾病适应证血管重建
弹力带超级组训练法对改善健康人群血管条件的效果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观察弹力带超级组训练法对前臂血管条件的改善作用。[方法]依据人体的解剖学特点及人体力学原理并联合本次研究的目的设计弹力带训练动作,选择山西医科大学运动与康复专业8名学生进行锻炼,每个动作10次,两个动作间歇15 s,做3个循环。每周锻炼5次,共观察12周。分别在锻炼前和锻炼第8周、第12周应用多普勒彩色超声观察桡动脉血流速度,测量锻炼前后桡骨茎突和桡动脉及头静脉血管直径变化。[结果]锻炼12周后,病人桡动脉血流速度显著增加,桡动脉远端、近端直径及头静脉远端、近端直径均显著增加(P<0.05)。[结论]弹力带超级组训练法有助于增加前臂血管内径。
景月娟王震苏勇俊王贵芝程丽娟
关键词:弹力带头静脉血管内径
动静脉内瘘血管条件与内瘘功能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分析动静脉内瘘(AVF)血管条件与其功能的关系.方法:行动静脉内瘘术的终末期肾脏病78例,按照血透时功能是否良好分为AVF功能良好组52例(66.67%),功能不良组26例(33.33%),比较两组患者超声血管参数、性别、年龄以及糖尿病性肾病占比.结果:术前头静脉内径AVF功能良好组(2.3±0.63 mm)大于功能不良组(2.0±0.48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VF功能良好组术后6周头静脉内径(4.6±1.07 mm)及桡动脉内径(3.9±0.88 mm)大于功能不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VF功能不良组糖尿病肾病占比(65.38%)及老年患者占比(69.23%)高于AVF功能不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条件与AVF功能密切相关,良好的血管条件是保障AVF功能的重要基础.
姚娬斌沈良兰
关键词: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终末期肾病血管内径
局部热敷对老年血管条件极差患者留置套管针的效果分析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对老年静脉穿刺困难患者穿刺前先局部热敷的应用效果及观察。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4月入住我科,老年血管条件极差的患者9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2组,由两名N4级护士操作,观察组穿刺前先局部热敷穿刺侧肢体数分钟后再常规穿刺,对照组进行常规留置针操作,通过调查分析一次穿刺成功率、患者满意度、并发症等评价标准。结果两组患者穿刺中,观察组在一针穿刺成功率、静脉炎发生例数、患者满意度等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静脉穿刺困难的患者,穿刺前先热敷穿刺侧肢体数分钟,对于提高穿刺成功率及患者满意度,减少静脉治疗并发症方面有很大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杨红琼
关键词:局部热敷老年套管针
不同握力方式对前臂预行动静脉内瘘血管条件的影响被引量:24
2018年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握力方式对前臂预行动静脉内瘘血管条件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肾内科终末期肾病预行动静脉内瘘成形术但血管条件较差的病人88例,随机将病人分为4组:A组为使用手握握力器强档组(用力15.1kg^20.0kg),B组为中档组(用力10.1kg^15.0kg),C组为弱档组(用力5.0kg^10.0kg),D组为徒手握拳组;分别在锻炼前和锻炼后第2周、第4周进行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桡动脉血流速度和头静脉血管直径变化。[结果]4组病人在锻炼前及锻炼2周后桡动脉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锻炼4周后桡动脉血流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病人在锻炼前头静脉血管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锻炼2周后和4周后头静脉血管直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预行动静脉内瘘术但血管条件较差未能达到手术要求的病人,早期进行握力器功能锻炼,可一定程度改善头静脉血管直径和桡动脉血流速度。
殷莹郑璇刘双玉包静
关键词:头静脉血流速度血管直径

相关作者

缪景霞
作品数:157被引量:758H指数:14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研究主题:护理 光动力治疗 化疗 肿瘤 皮肤损伤
周瑾
作品数:144被引量:656H指数:13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研究主题:角膜移植 大鼠角膜 宫颈癌 光动力治疗 护理
郑晓娴
作品数:3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B超引导 PICC置管 血管条件 肘部 穿刺置管
黄雅玲
作品数:5被引量:54H指数:3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研究主题: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 血透患者 血管条件 动静脉内瘘穿刺 血液透析
黎月英
作品数:31被引量:266H指数:10
供职机构:顺德第一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护理人员 抗肿瘤药物 化疗药物 护士 消毒供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