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21篇“ 行为地理学“的相关文章
行为地理学
空间与行为关系的研究正成为理解城市化与城市发展、城市空间与社会现象的关键。作为首部由中国学者编写的系统研究行为地理学的专著,本书聚焦于地理学行为论方法的内涵与外延,解说行为地理学的理论基础、发展方向与主要研究主题,从理论...
柴彦威
中国行为地理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前沿被引量:1
2024年
行为地理学是一门探究人类行为地理空间相互作用的学科,在数字化转向等新背景下,面临着一系列理论与方法的新机遇与新挑战,产生了诸多新的现象、问题、技术、方法及应用场景。在梳理行为地理学国际前沿动态与中国行为地理学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本文聚焦于大数据行为研究范式、AI创新虚实行为系统、企划活动系统与地方秩序嵌套、老年人群特殊行为、情感行为地理学等前沿方向,提出了中国行为地理学的范式转向、数字转向、人文转向、情感转向等新发展方向及其关键科学问题。中国行为地理学需要积极推动理论与方法的创新发展,不断完善中国行为地理学派,加强行为地理学的教学实践与应用创新。
周素红柴彦威关美宝卢佩莹王德王德王冬根孟斌孟斌张艳张艳朱玮
关键词:行为地理学研究范式
行为地理学理论与应用”专辑序言
2024年
我国已经进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社会高质量发展以及人的全面发展与共同富裕成为关键所在。这为新时期地理学的学科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也为揭示人类行为地理环境互动关系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行为地理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尤其是为了应对移动性背景下的城市与区域发展不平衡、公共服务不均等、人的发展不全面等社会转型中的新问题,我国需要提升以人为本的空间规划、智慧治理与居民服务的水平,构建赋能社会高质量发展与人民城市建设科学决策的理论与方法支撑体系。以人为核心、关注微观尺度上人地关系社会空间系统的行为地理学研究将为满足这一重大国家需求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柴彦威周素红
关键词:行为地理学中国式现代化人地关系地理环境
基于行为地理学的大学城“孤岛化”形成机制及优化对策研究——以桂林雁山大学城为例
郊区大学城作为政府主导型城市化的产物,在促进城市边缘地区教育发展、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因其位于城市远郊而导致了"孤岛化"现象。本文以桂林雁山大学城为例,从行为地理学的视角,探讨了大学城孤立现象的形成和优化策略。通过问卷...
陈佳霓林兵王建宁
关键词:行为地理学大学城
基于混合方法论的行为地理学主客观融合创新与实践
2024年
主客观融合既是行为地理学的学科特色也是亟待突破的难点。基于混合方法论视角,本文介绍混合方法论的提出背景与设计类型,归纳行为地理学混合方法的当前探索及对主客观融合研究的贡献,包括主观要素的采集、行为决策的解释、主观体验的理解三个主题。结合现有行为地理主客观研究的挑战,本文提出混合研究方法应用于行为地理学主客观融合议题的创新路径:①促进动态场景下主客观精细过程的刻画;②助力复杂情境下主客观多元要素的挖掘;③推进行为地理学主客观理论的构建与检验,并结合应用较为广泛的一致性、解释性与探索性混合研究设计展开讨论。本文结合混合方法论的视角贡献于行为地理学主客观融合创新,为学科理论创新、方法整合与实践探索提供科学指引。
毛子丹赵莹赵莹
关键词:方法论
Understanding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Space and Behavior: A Review of Behavior Geography
2024年
Behavior Geography Authors: Chai Yanwei, Ta Na Year: 2022 Publisher: Southeast University Press ISBN: 9787564193508(320,000 characters, in Chinese) In the context of a fluid society and cities in transition, the dynamic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s and their environment has received considerable attention in the field of geography.
Wang DeLiu Jinxin(translated)
理解空间与行为的互动关系——《行为地理学》书评
2023年
在流动性社会与转型城市背景下,人地关系及其动态变化受到地理学界的高度重视。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城乡行为空间研究意义重大,对个体微观行为过程与机制的研究可以从理论上较为全面地解释社会问题的本质,这也是空间规划与管理政策实施的基础。
王德
关键词:行为地理学书评人地关系互动关系
行为地理学的方法论与微观人地关系研究范式被引量:19
2022年
自20世纪60年代行为主义革命以来,人文地理学研究开启了微观个体视角的探索,逐渐形成了具备典型微观人地关系研究范式的行为地理学研究。然而,当前研究对微观人地关系的探索仍然存在不足,理论上呈现宏观和微观尺度割裂的态势,已经成为限制微观人地关系理论发展和指导实践的主要障碍。因此,论文在总结当今行为地理学方法论进展的基础上,从本体论和认识论的角度梳理了区域主义、实证主义、行为主义、人本主义和结构主义等不同理论思潮下人地关系研究范式的基本特征,通过对比宏观和微观人地关系研究范式的差异,认为行为地理学研究范式具有探索微观人地关系的理论与方法论基础,可通过建立与其他研究范式的接口,立足人地关系研究微观化的基本内涵和目标,重构微观研究的人地观与方法论,并搭建从微观到宏观的跨尺度研究范式,以期为行为地理学和微观人地关系的发展给予启示。
张文佳鲁大铭
关键词:行为地理学研究范式方法论
初探宗教的行为地理学特征
宗教作为一种意识形态,自其产生以来,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生产和生活。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在人类的文明史中,标志着人类文明的哲学、文学艺术、书法绘画、雕塑建筑等,无不打上深刻的宗教烙印;作为上层建筑核心的政治制度、法律思...
顾晓丹
关键词:宗教行为地理学
行为地理学的学科定位与前沿方向被引量:28
2022年
始自行为革命,行为地理学逐渐走向多元化的发展方向,不断扩展自身的理论框架和实践外延,反思并重新认识自身的意义,成为了人文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社会经济转型的深入,世界越来越向着多样化、个体性、动态化发展,人们的空间行为决策、选择的差异与个性越来越明显,空间与行为的交互越来越强,为行为地理学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论文通过梳理行为地理学的学科基础,提出行为地理学的学科定位与内涵外延,并指出行为地理学已经呈现出面向动态人地关系、面向个体生活质量及面向社会可持续发展3个前沿发展方向。在此基础上,论文对行为地理学面临的方法论、研究方法与跨学科的挑战进行讨论,并展望行为地理学的未来发展,以期为中国行为地理学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提供启示。
塔娜柴彦威
关键词:行为地理学社会可持续性人地关系

相关作者

柴彦威
作品数:346被引量:5,276H指数:53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研究主题:城市 生活圈 行为地理学 城市规划 郊区化
塔娜
作品数:37被引量:386H指数:10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行为地理学 建成环境 生活圈 海平面上升 供水安全
王德
作品数:306被引量:2,952H指数:31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研究主题:手机 基于手机 消费者行为 城市规划 通勤
孙峰华
作品数:120被引量:936H指数:20
供职机构:鲁东大学
研究主题:人文地理学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 可持续发展 地理学 物流
张文佳
作品数:10被引量:181H指数:7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城市与经济地理系
研究主题:行为地理学 家庭 城市 可持续发展 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