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55 篇“ 表层海水温度 “的相关文章
一种走航式船用强磁表贴式表层 海水 温度 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走航式船用强磁表贴式表层 海水 温度 测量装置,包括温度 链模块和主机,温度 链模块包括多个连接护套和安装护套,连接护套和安装护套一一间隔设置,在每个安装护套上均设有一个温度 传感器与主机对接,所述连接护套和安装护套... 朱洪海 刘茂科 祁国梁 王志 韩伟 杨立一种走航式船用强磁表贴式表层 海水 温度 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走航式船用强磁表贴式表层 海水 温度 测量装置,包括温度 链模块和主机,温度 链模块包括多个连接护套和安装护套,连接护套和安装护套一一间隔设置,在每个安装护套上均设有一个温度 传感器与主机对接,所述连接护套和安装护套... 朱洪海 刘茂科 祁国梁 王志 韩伟 杨立文献传递 南海北部沉积物中浮游有孔虫Globigerinoides ruber壳体氧同位素指示的冬季表层 海水 温度 被引量:4 2016年 有孔虫壳体的氧同位素值(δ18 O)是由其生长时海水 δ18 O和温度 决定的,在海水 δ18 O已知的情况下,可以由壳体的δ18 O值估算海水 温度 。本文以南海北部沿岸地区9个站位的柱状沉积物中浮游有孔虫Globigerinoides ruber为研究对象,测试了其壳体的δ18 O值。分别以相应站点夏季与冬季表层 海水 的实测δ18 O值代入温度 公式,估算了对应的夏季与冬季的海水 温度 值。然后把计算结果与World Ocean Atlas(WOA)数据库相应站点的海水 温度 数据作比较。结果表明,计算出的夏季海水 温度 与WOA的夏季温度 有较大差别,而计算出的冬季海水 温度 则与WOA的冬季海水 温度 基本相当。这说明δ18 Oruber记录的是该区域冬季表层 海水 的温度 ,此区域内G.ruber这一属种的生产力和沉积通量在东亚冬季风盛行期间出现了最高值。 许慎栋 陈文煌 邓文峰 贾国东关键词:浮游有孔虫 氧同位素 表层海水温度 南海北部 面向表层 海水 温度 的时空数据挖掘研究 2015年 长序列的表层 海水 温度 (SST)数据既有时序特征又有明显的空间特征,是典型的时空数据。目前对该类数据的分析挖掘一般采用单纯的时间或者空间方法进行,不能很好地顾及时空数据的时空耦合、时空相关与时空异质特征。时空聚类分析是时空数据挖掘领域中的热点问题,对于揭示时空数据的发展变化趋势和规律具有重要意义。利用Arcgis、时空统计学、智能计算等工具对表层 海水 温度 进行时空聚类分析,尝试对东海区40余个海洋点2008-2015年的月均表层 水温数据进行时空数据挖掘以验证时空聚类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卢威 戴文娟 黄雅馨 张峰 陈靓瑜关键词:表层海水温度 时空数据挖掘 新西兰坎特伯雷盆地MIS6~12期表层 海水 温度 与亚热带锋迁移 本文以位于新西兰南岛中部坎特伯雷平原东南边缘大陆架之下的坎特伯雷盆地(Canterbury Basin)为研究区。南阿尔卑斯山脉隆升所剥蚀的碎屑物质为研究区的沉积提供物源,该研究区地处亚热带水团(STW)和亚南极水团(S... 段莹关键词:表层海水温度 MG/CA 古海洋环境 文献传递 浙江三门湾沉积记录:U^k_(37)表层 海水 温度 和浮游植物群落变化与El Nio/La Nia的关联 2013年 应用三门湾沉积柱样中长链烯酮不饱和指数(Uk37)与表层 海水 温度 SST的关系重建历史上的El Nio/La Nia事件;利用3种浮游植物标志物菜子甾醇(brassicasterol)、甲藻甾醇(dinosterol)和长链烯酮C37(alkenones)来恢复单一种硅藻Diatom、甲藻Dinoflagellates和颗石藻Emiliania huxleyi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Uk37估算温度 在15.19~17.61℃波动,与当地秋季海水 实测温度 接近。Uk37估算的温度 清晰地再现了全球变暖的趋势,且其波动可能与El Nio/La Nia震荡有关。(2)浮游植物标志物总含量变化范围为710.7~6 998.5 ng.g-1,180年以来呈总体上升趋势。沉积记录中硅藻相对比例最高、甲藻次之,硅藻/甲藻比值在2.1~7.2波动,表现出近岸浮游植物对海洋环境变化的敏感性。(3)El Nio/La Nia事件可影响到浮游植物细胞丰度以及群落结构变化,在El Nio盛期,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剧增,而浮游植物种类数及群集多样性程度明显减少。另外,浮游植物细胞丰度的季节性规律不明显,El Nio事件可能是影响三门湾海域浮游植物生产力的主要因素。 赵庆英 陈荣华 卢冰 叶新荣 胡锡钢关键词:EL 菲律宾海北部19cal.kaBP以来表层 海水 温度 变化 2012年 对菲律宾海北部E-2岩心柱(29.62°N、131.14°E,水深3 877m)进行了浮游有孔虫δ18 O分析、AMS14 C测年以及U3k7表层 海水 温度 (U3k7-SST)的测试。结果表明,E-2岩心记录了约19cal.kaBP以来U3k7-SST变化过程,其末次冰消期整体变化过程与北大西洋高纬地区相似,记录了Heinrich 1(H1)、Blling/Allerd(B/A)和Younger Dryas(YD)等快速气候事件,同时也识别出发生于19.4~19.2和18.5~18.0cal.kaBP的2次变冷事件,说明了研究区与北大西洋气候存在遥相关;在B/A和YD阶段中发现的百年尺度气候波动及变化过程,可能反映了热带过程对研究区域的影响;E-2岩心柱末次冰消期变暖存在阶段性,其变暖时间开始于19.4cal.kaBP,而大幅升温阶段则从15.3cal.kaBP开始。 吴永华 翦知湣 石学法 程振波 李小艳 石丰登关键词:末次冰消期 表层海水温度 菲律宾海 中更新世气候转型期西太平洋暖池的表层 海水 温度 和氧同位素变化 被引量:3 2012年 通过对大洋钻探(ODP)第130航次807站A孔井深12.54~16.38m沉积物中浮游和底栖有孔虫的稳定同位素δ18 O以及浮游有孔虫壳体的Mg/Ca测试,揭示了中更新世气候转型期(800~1 000kaBP)西太平洋暖池表层 海水 温度 和氧同位素的变化。研究发现,中更新世时期ODP 807站的表层 海水 温度 在25.1~30.9℃之间浮动,平均为28.4℃,接近现代暖池区实测温度 值,冰期/间冰期之间的温度 差值在1.5~5℃左右,与晚第四纪时的温差相近;同时,表层 海水 温度 和底栖有孔虫氧同位素呈现同步变化的趋势,没有明显的超前或滞后的相位关系,区别于前人在暖池区的研究结果。间冰期时,表层 海水 温度 上升伴随着温跃层变深、盐度降低,与现代西太平洋暖池La Ni珘na状态类似;冰期时则类似于El Ni珘no状态。中更新世气候转型期,西太平洋暖池的表层 海水 温度 、温跃层深度变化受低纬热带驱动影响,都显示出强烈的岁差周期(16.8ka),而底层水氧同位素更多受到高纬的影响。 金海燕 翦知湣 乔培军 成鑫荣关键词:表层海水温度 氧同位素 西太平洋暖池 钦州湾表层 海水 温度 盐度及pH值时空变化 被引量:10 2012年 根据2009年春夏秋冬4个季节调查资料,分析钦州湾表层 海水 温度 、盐度及pH值的季节变化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钦州湾海水 平均温度 春季20.4℃,夏季30.1℃,秋季16.0℃,冬季14.6℃,变化特征与气温的季节变化相同,空间分布为夏秋季河口区的水温都略高于湾口区,而春冬季则相反。海水 平均盐度春季20.067,夏季17.975,秋季23.864,冬季23.660,表现为秋季>冬季>春季>夏季,各季节空间分布总体表现为河口区低,湾口区高的趋势。海水 pH平均值春季7.82,夏季8.11,秋季8.01,冬季8.10,全年空间分布高值区均出现在大风江口外海域。钦州湾海水 比较适宜大蚝、对虾、文蛤等广温广盐性品种的海水 养殖。 杨斌 张晨晓 钟秋平 鲁栋梁 李尚平关键词:温度 盐度 PH值 西北太平洋MD06-3054孔浮游有孔虫表层 海水 温度 估算 2011年 在古海洋学研究中,常用浮游有孔虫来恢复表层 海水 温度 (SST),然而基于浮游有孔虫恢复SST的这些方法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为了说明各方法的特点,在浮游有孔虫鉴定和浮游有孔虫表层 种Globigerinoides ruberMg/Ca比值测试的基础上,分别利用转换函数FP12-E,现代类比(Modern Analog Technique,MAT)和Mg/Ca比值法对西北太平洋北赤道流分叉处MD06-3054孔中记录的末次冰期以来的SST进行了估算。分析发现:(1)转换函数FP12-E不适用于该孔;(2)该孔中MAT法估算的末次冰期到冰后期SST的变化小于Mg/Ca比值法得到的结果;(3)考虑到浮游有孔虫产量的季节变化,Mg/Ca比值法得到的SSTMg/Ca末次冰期到冰后期的变化可能偏大。尽管如此,相对于MAT等古生态学方法,Mg/Ca比值法受到的影响因素更少,若能对浮游有孔虫的季节产量等方面加以校正,将会得到更准确的结果。 陈双喜 李铁刚 南青云 唐正 仇晓华关键词:浮游有孔虫 转换函数
相关作者
翦知湣 作品数:166 被引量:1,049 H指数:21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 研究主题:浮游有孔虫 南海北部 古海洋学 晚第四纪 西太平洋暖池 金海燕 作品数:122 被引量:622 H指数:16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研究主题:长江口 营养盐 表层沉积物 楚科奇海 浮游植物 石学法 作品数:429 被引量:2,456 H指数:27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研究主题:表层沉积物 沉积物 富钴结壳 南黄海 热液区 汪品先 作品数:256 被引量:2,888 H指数:34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大洋钻探 深海 冰期旋回 地球系统 边缘海 李小艳 作品数:33 被引量:154 H指数:8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研究主题:东海内陆架 泥质区 介形类 全新世 有孔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