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0196篇“ 表皮细胞生长因子“的相关文章
- 一种针对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肿瘤亲和肽
-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针对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的肿瘤亲和肽及其应用,所述肿瘤亲和肽包括Leu‑Arg‑Leu‑Ser‑Gly‑Gly‑Hyp‑Gln等6条序列。药效学实验证明本发明的多肽可用于癌症诊...
- 顾月清黄克帅常琦尹显锐韩智豪许昊然
- 表皮细胞生长因子样结构域3对SNU-449肝癌细胞增殖、凋亡、转移、侵袭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观察表皮细胞生长因子样结构域3(EGFL3)基因敲减对SNU-449人肝癌细胞生长增殖、凋亡、迁移、侵袭的影响,探索EGFL3发挥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慢病毒介导的小干扰RNA(siRNA)技术构建EGFL3基因敲减的SNU-449细胞系,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EGFL3基因干扰效率,选出敲减效率最高的一组作为基因敲减组(KD组),同时设阴性对照组(NC组),随后进行噻唑蓝(MTT)实验、细胞克隆形成实验、细胞凋亡实验、Transwell实验以及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以对比两组SNU-449细胞系的生长、增殖、凋亡、侵袭和转移的能力,最后通过RT-qPCR技术检测两组SNU-449细胞系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基因的相对表达水平。组间样本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相较于NC组,KD组SNU-449细胞系中EGFL3基因的敲减效率为75.7%(t=13.730,P<0.01),KD组SUN-449细胞的生长速度和细胞克隆数量明显低于NC组[5.29±0.23比6.30±0.26,t=6.606,P<0.01;(1±1)个比(19±2)个,t=14.690,P<0.01],KD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NC组[(11.06±0.29)%比(3.20±0.13)%,t=-43.280,P<0.01],KD组转移及侵袭的细胞数均明显低于NC组[(104±6)个比(178±3)个,t=20.090,P<0.01;(209.00±0.00)个比(306.00±3.51)个,t=48.170,P<0.01]。RT-qPCR检测结果显示,KD组SNU-449细胞系中的TGF-β1、SMAD2、SMAD3和SMAD4基因的相对表达量高于NC组(t=3.759、5.464、5.979、8.956,P<0.05),SMAD7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则低于NC组(t=0.368,P>0.05)。结论EGFL3基因可促进SNU-449肝癌细胞系的生长、增殖、侵袭、转移并抑制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GF-β1/SMAD信号通路有关。
- 李伟涛罗福星王百林吴帆
- 关键词:肝细胞癌
- 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联合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的效果分析
- 2024年
- 目的 分析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联合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rhE GF)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的效果。方法 本研究选择了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120例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实施分组,予以常规组60例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治疗,试验组60例予以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联合rhE GF滴眼液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干眼症症状、炎症因子水平、视功能相关生存质量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持续用药4周后,试验组总治疗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泪膜破裂时间(BUT)及基础泪液分泌试验I(SIt)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泪液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视功能相关生存质量量表-25(NEIVFQ-25)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分值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联合rhE GF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的疗效确切,可帮助改善患者干眼症症状,抑制炎症反应,并可促进视功能相关生存质量的提升,避免增加不良反应。
- 李雷李丹
- 关键词: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干眼症
- 一种表皮细胞生长因子的融合蛋白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一种表皮细胞生长因子的融合蛋白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基因工程与蛋白质工程技术领域。针对利用原核表达系统表达EGF存在形成不可溶的蛋白包涵体,对包涵体的纯化工艺繁琐,还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并且EGF的产率低,活性也会降低等...
- 武振旭章培标李健章书豪强润润
- 利用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多角体蛋白序列提高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水平
- 2024年
- 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hEGF)可用于治疗外科创伤(烧伤、烫伤)、修复组织、滋润皮肤、美容养颜等,但目前存在表达量低、价格昂贵等缺点。为了提高hEGF的表达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本研究使用家蚕杆状病毒表达载体系统,利用多角体蛋白超高水平表达的现象,使用部分多角体蛋白序列与密码子优化后的hEGF融合进行表达,并将多个hEGF基因进行了串联表达,构建了N端融合不同多角体蛋白部分序列的多种融合表达载体。结果表明,通过上述策略,hEGF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提高,其中融合多角体N末端蛋白25个或者35个氨基酸编码序列、3个密码子优化后hEGF串联的表达载体表达水平最高。
- 李跃东王星洋李硕豪吴小锋
- 关键词:家蚕杆状病毒
- 一种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突变抑制剂的制备方法
- 一种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突变抑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将化合物1与化合物2在碱和有机溶剂的作用下发生取代反应,得到化合物3;(b)将上述化合物3与化合物4在碱和有机溶剂作用下发生取代反应,得到化合物5;(c)...
- 陈勇庄晓晓
- 橡皮生肌膏联合表皮细胞生长因子治疗老年深度烧伤的临床观察
- 2023年
- 研究在对老年深度烧伤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取橡皮生肌膏联合表皮细胞生长因子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案 随机选取了2018年3月~2019年8月期间,本院收治的老年深度烧伤患者共80名作为分析对象,将80名老年深度烧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名。对照组患者使用普通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橡皮生肌膏联合表皮细胞生长因子方式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在使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差异。结果 两组老年深度烧伤患者在使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后15天、30天后烧伤部位皮肤的愈合情况,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烧伤部位创面的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在使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治疗后,在治疗出院1个月后烧伤部位皮肤的瘢痕情况进行对比,在治疗后,观察组老年烧伤患者显效15(37.50%)例、有效17(42.50%)例、无效8(20.00%)例、总有效率32(80.00%)例,对照组老年烧伤患者显效11(27.50%)例、有效13(32.50%)例、无效16(40.00%)例、总有效率24(60.00%)例。观察组总有效率80.00%(32/40)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0.00%(24/40)。两组老年深度烧伤患者通过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观察药物对老年烧伤患者烧伤部位的疼痛刺激感是否强烈,观察组老年烧伤患者重度疼痛率17.50%(7/40)明显低于对照组老年烧伤患者重度疼痛率37.50%(15/40),此差异具统计价值(P<0.05)。结论 在对老年深度烧伤患者的临床治疗研究中,对患者采取橡皮生肌膏联合表皮细胞生长因子方式进行治疗,不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烧伤面的愈合与恢复,减轻患者后续的瘢痕影响,还能改善药物对患者烧伤部位的疼痛刺激,具有应用性和可行性,值得临床推广。
- 玄兆蕊
- 关键词:橡皮生肌膏表皮细胞生长因子
- 一种从基因工程水稻种子中分离纯化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的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因工程水稻种子中分离纯化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的层析方法。具体步骤以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基因工程水稻种子为原料,将稻米粉碎后提取,得到含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的粗提液;将获得的含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
- 杨代常占全
- 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凝胶联合磺胺嘧啶银在儿童烫伤创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 分析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Recombinant human epidermal cell growth factor;rh-EGF)凝胶联合磺胺嘧啶银在烫伤创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2022年5月在本院门诊治疗的100例烫伤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治疗方案不同分为2组。观察组50例应用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凝胶联合磺胺嘧啶银治疗,对照组50例应用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凝胶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无明显渗液渗出时间、创面完全愈合时间均更短(P<0.05)。随访3个月,观察组患儿烫伤创面血管、组织柔软性、色泽、瘢痕增生高度及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凝胶联合磺胺嘧啶银在烫伤创面修复中的能够缩短创面修复时间,并获得更高的美学效果,建议推广使用。
- 魏松黄志见殷炜马周瑞刘威
- 关键词: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磺胺嘧啶银烫伤儿童
- 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及其相关信号通路在角膜损伤修复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 2023年
- 角膜损伤是临床上因为物理、化学、微生物感染、免疫等因素造成的角膜结构、功能异常为主的一系列眼科临床疾病。根据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我国不可逆盲病人的40%来自于角膜盲,而各类角膜损伤则是角膜盲的最主要病因。随着相关研究的深入,发现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在角膜损伤阶段对伤口的愈合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不同研究表明其在各个通路中存在不同的作用机制,该研究就目前关于EGF在角膜损伤修复过程中的作用通路研究做出综述,旨在为日后角膜损伤修复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 焦一典牛雨马铭绅赵海霞
- 关键词:角膜损伤角膜修复表皮细胞生长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