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780篇“ 衰老机制“的相关文章
衰老机制研究前沿与抗衰老产业发展动态
2025年
研究衰老对于延长人类寿命、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以及减轻社会养老压力具有重大价值。在中国,随着社会老龄化问题的日益严峻,对衰老领域的研究和相关产业的发展需求变得尤为迫切。2024年全球衰老机制前沿研究和抗衰老产业的发展情况表明,随着对衰老的理解不断深入,干预衰老的策略也在不断创新。这些研究成果不仅为未来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也为应对全球老龄化问题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深入,未来有望实现更有效的衰老干预,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并减轻社会养老压力。本文全面回顾和总结了2024年衰老机制前沿研究和抗衰老产业的发展情况,旨在为未来的研究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指导。
张博文杨露陈赟李丹丹肖意传江洪波
关键词:衰老免疫衰老抗衰老投融资
烟酰胺单核苷酸的抗衰老机制、应用及检测研究进展
2025年
烟酰胺单核苷酸(NMN)是一种自然存在的生物活性核苷酸,还是人体内必不可少的辅酶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NADH)的合成前体,被认为是极具潜力的抗衰老因子。对NMN进行全面研究不仅有助于提供延缓衰老的方法,还可能给脑损伤、心脏损伤、肝损伤、糖尿病肾病、脓毒症、致盲疾病和抑郁症等疾病带来新的治疗机会。本文介绍了NMN的抗衰老机制,并从抗衰和医疗2个角度梳理了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重点论述了国内外现有的NMN检测手段,包括酶偶联反应法、电化学分析法、定量核磁共振法、液相色谱及液相色谱-质谱法和毛细管电泳法等,并对不同方法的线性范围、检测限和回收率等参数进行对比。最后,讨论了NMN研究在作用机制、实际应用和检测分析3个方面所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陈思维王立世江焕峰
关键词:抗衰老
肝疾病中炎症衰老机制研究进展
2025年
肝疾病中的炎症衰老作用机制和干预措施是当前研究的热点。炎症衰老是一种与慢性炎症相关的细胞功能衰退过程,广泛参与肝疾病的发生发展。对于病毒性肝炎,炎症衰老机制主要涉及氧化应激、细胞凋亡和坏死以及肠道菌群失调。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炎症衰老机制较为复杂,涉及胰岛素抵抗和脂肪沉积、脂质代谢紊乱、肠道菌群失调以及NAD^(+)代谢异常。肝脏肿瘤中的炎症衰老则表现为肿瘤抑制机制的减弱、肝脏微环境的重塑、代谢重编程以及免疫逃逸机制的强化。目前,针对炎症衰老的治疗策略正在逐步发展,抗氧化治疗、改善代谢紊乱以及免疫疗法等成为肝疾病干预的重要手段。本文重点探讨炎症衰老在肝疾病中的作用机制,旨在为肝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
徐燕萍陈璐祎刘玮丽陈丽英
关键词:肝疾病干预
糖尿病肾脏疾病足细胞衰老机制的研究进展
2025年
DKD是DM常见并发症,主要临床表现为进行性蛋白尿。肾脏滤过屏障关键结构成分足细胞在DM条件下加速衰老,功能和形态改变,主要表现为多核、足突增宽、足细胞脱离及衰老相关分泌增加。衰老足细胞内多种信号通路关键因子在高糖环境下改变,导致足细胞线粒体功能障碍、氧化应激和炎症因子分泌增加等。清除衰老足细胞、靶向调控衰老相关信号通路及阻断衰老相关分泌表型分泌,可延缓足细胞衰老所致的DKD进展。本文综述DKD足细胞衰老机制的研究进展。
王彦人卢庆苗鲁一兵
关键词:糖尿病肾脏疾病细胞衰老足细胞
豆科植物根瘤衰老机制与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2024年
豆科植物根瘤中的生物固氮作用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和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依据根瘤的不同发育时期可将根瘤分为初生期、活跃期和衰老期3个时期,其中的衰老期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涉及多种基因和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可以通过调节固氮酶活性、豆血红蛋白基因表达水平等来调节根瘤的功能和寿命。同时,各种生物与非生物胁迫也会加速根瘤的衰老,降低豆科植物的生物积累量与生产力。本文系统阐述了根瘤衰老的形态、生理生化与分子变化机制,梳理了影响根瘤衰老的生物与非生物因素,探讨了能有效延迟共生根瘤的衰老,从而延长共生结瘤固氮功能,提高土壤氮利用效率,增加豆科植物种子灌浆期间种子发育的总体氮供应的策略,可在增强粮食安全的同时又减少化学肥料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任明霞艾加敏张瑞丽李洋邓振山
关键词:共生固氮根瘤衰老机制延缓衰老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在抗衰老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2024年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对2型糖尿病患者有多重获益,包括降糖降压、调节血脂、改善动脉硬化及内皮功能、减轻尿蛋白、降低尿酸等作用,在非糖尿病患者中减少肾衰竭、心血管不良事件风险方面也具有良好效果。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SGLT2i具有抗衰老作用,可以延缓衰老并改善与年龄相关的疾病。本文就SGLT2i在抗衰老的方面的潜在机制进行综述,为抗衰老及预防衰老相关疾病提供参考价值。
韩凤霞王浩宁晓暄
关键词:抗衰老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技术与网络药理学揭示金银花与忍冬叶化学成分差异及抗衰老机制
2024年
目的:探讨金银花醇提物(ethanol extract of Lonicera japonica flos,EELF)与忍冬叶醇提物(ethanol extract of L.japonica leaves,EELL)化学成分差异、抗衰老潜在活性成分及机制。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quadrupole electrostatic field orbitrap mass spectrometry,UPLC-QE-Orbitrap-MS)测定EELF和EELL,解析两者间化学成分差异。采用含不同质量浓度EELF和EELL的Escherichia coli OP50菌液喂养秀丽隐杆线虫,考察线虫寿命、运动能力、生殖能力、抗氧化应激能力等指标变化。通过网络药理学探究其抗衰老的潜在作用机制。结果:EELF和EELL中共鉴定出122种化合物,有机酸类化合物35种、黄酮类化合物27种、环烯醚萜类化合物37种、其他化合物23种。EELF和EELL化学成分组成大致相同,绿原酸、总酚酸等含量也大致相同,EELL中总黄酮、异绿原酸C和木犀草苷含量显著高于EELF,而异绿原酸A含量显著低于EELF。不同质量浓度的EELF和EELL均能提高线虫抗氧化应激及热应激能力、延长线虫的寿命、提高线虫运动与生殖能力,并降低活性氧与脂褐素水平。共筛选出EELF和EELL中16个潜在活性成分和抗衰老潜在靶点59个,核心靶点有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类固醇受体辅激活因子、胱天蛋白酶3、肿瘤坏死因子等;主要通过癌症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血脂与动脉粥样硬化等通路发挥抗衰老作用。结论:EELF和EELL具有相似的化学成分,发挥着相似的抗衰老作用,具有多途径、多靶点的特性,本研究可为其深度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刘舒鹏黄厚钰王笑雪郝巨辉李卫东
关键词:金银花忍冬叶抗衰老网络药理学
代谢组学在卵巢衰老机制研究中的进展
2024年
随着女性生育年龄的推迟,卵巢衰老导致的生育力下降已成为热点研究领域。然而,目前对卵巢衰老机制的研究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评估卵巢衰老的指标无法准确预测生育潜力。代谢组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旨在定性、定量研究生命体对外界刺激的生理病理变化而引起的体内代谢物水平的多元动态反应,在卵巢衰老机制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代谢组学在卵巢衰老研究中的进展,并旨在为深入研究卵巢衰老分子机制以及开发抗衰老干预策略提供理论参考。本文具体探讨了代谢组学研究卵巢衰老机制的优势、代谢组学在预测绝经状态中的研究进展、代谢组学研究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卵巢早衰机制中的进展,并初步探讨了代谢干预在卵巢衰老中的应用,随着代谢组学技术的发展,其在卵巢衰老机制研究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和深入,有助于发现新的卵巢衰老标志物,提高卵巢衰老的早期预测能力,并能深入研究卵巢衰老的潜在治疗靶点。
王超仪张笑宇祝婷周郁恬李杨孟艳
关键词:卵巢衰老代谢组学卵巢早衰抗衰老治疗靶点生育力
植物种子衰老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24年
种子在贮藏过程中的衰老即可直接导致建苗迟缓,幼苗畸形,最终影响作物产量,也可以导致商业贮藏中粮食品质的下降,还会影响种质资源库的更新周期和自然环境野生植物的生存。因此,深入认识种子衰老的生物学过程,对于农业生产和种质资源安全保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系统综述了植物种子衰老生物学特征,从基因到表型,分析造成种子衰老的内外因,包括种子衰老过程中解剖结构、亚细胞结构、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原因,以及环境等外界诱导因素,构建出一个完整种子衰老网络图。以期为种子衰老机理、种子活力修复和种质资源保存等研究提供基础理论参考。
魏永胜彭琪朗黄滢奥陈彦如赵程亚菲郗欣悦
关键词:植物种子衰老分子机制
多组学联合分析探究金线莲提取物在秀丽隐杆线虫体内的抗衰老机制
王君怡

相关作者

何琪杨
作品数:134被引量:324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
研究主题:细胞衰老 衰老 细胞凋亡 多药耐药性 抗衰老
马永兴
作品数:151被引量:505H指数:11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
研究主题:老年人 老年 衰老 抗衰老 双盲法
保志军
作品数:194被引量:1,198H指数:17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
研究主题:老年人 衰弱 幽门螺杆菌 老年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陈香美
作品数:1,396被引量:8,620H指数:47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研究主题:IGA肾病 慢性肾脏病 肾脏 IGA 急性肾损伤
胡加亮
作品数:65被引量:110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药科大学
研究主题:多肽 新药开发 丙氨酸 二苯基 急性炎症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