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52篇“ 被动大陆边缘“的相关文章
裂谷-被动大陆边缘演化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裂谷‑被动大陆边缘演化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确定影响裂谷‑被动大陆边缘的主控单影响因素并建立主控单影响因素对盆地发育演化的影响模型;建立岩石圈强度和壳幔耦合程度两个综合指标对不同主控单影响因素...
范庆凯郭丰涛郭金瑞张忠民
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油气勘探进展被引量:2
2024年
自21世纪以来,被动陆缘盆地已成为全球油气勘探的重点领域。在统计被动陆缘盆地勘探数据,分析被动陆缘盆地历次理论、技术进展带来的勘探领域的不断突破和油气发现规律基础上,认为有三个方面大的持续发展,在勘探理论上已突破过去围绕裂谷找油,近年发展了坳陷型、转换型陆缘盆地油气成藏理论,提出在被动陆缘半封闭—封闭的局限大型坳陷周缘、转换型被动陆缘转换坳陷带、地幔出露带洋壳上覆远洋浊积砂领域找油的观点,在南大西洋西非段、西南非段、地中海东部、中北大西洋两端、东非海上均取得重大勘探突破;在勘探领域上横向呈现由陆上—浅海—深水—超深水,纵向由斜坡水道—斜坡扇—坡底扇—盐下碳酸盐岩—深水扇发展趋势;在工程技术上随着深水钻探、盐下目标地震识别刻画等技术发展,带动了水深3000 m以上目标钻探和勘探突破。全球被动陆缘早期勘探主要在墨西哥湾周缘、南大西洋两岸中段,近年来逐步向中-北大西洋两岸、东非沿岸、北极等领域转移,未来被动陆缘油气勘探越来越走向远洋超深水、盐下、深层、极地等领域。
冯志强郭金瑞田琨刘静静张忠民田纳新吴高奎宫越
关键词:勘探领域
沉积过程对被动大陆边缘构造热演化影响研究
2024年
被动大陆边缘形成过程中,沉积过程会促进岩石圈挠曲均衡调整和产生沉积热披覆效应,影响大陆边缘结构和热演化过程,是被动大陆边缘伸展破裂机制研究和油气盆地烃源岩演化的重要控制因素。本文总结了被动大陆边缘构造热演化研究进展,分析了沉积过程对其构造热演化的影响。多种地质证据表明,沉积-剥蚀过程会通过调整裂谷体系中的负载分布和地壳后续变形等,对裂谷断层发育、大陆边缘形态及对称性、裂后异常构造沉降和岩浆作用等有重要影响。然而,目前被动大陆边缘形成过程数值模拟研究仍较少考虑二维(2D)或三维(3D)剥蚀-沉积过程,不能较好地恢复沉积盆地热史和生烃史。通过耦合2D或3D沉积过程的岩石圈构造演化模型,可以对被动大陆边缘构造热演化带来新的、全面的认识。
信延芳闫义罗阳
关键词:被动大陆边缘裂谷盆地数值模拟
被动大陆边缘页岩沉积古环境及其对有机质富集的控制:以上扬子渝北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为例
2024年
目前对于被动大陆边缘沉积古环境演化的研究相对较少,特别是对上升洋流活动变化规律认识不足,导致对有机质富集主控因素认识不清。据此,以渝北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为例,基于岩心/露头、矿物岩石学、有机地球化学和元素分析等资料,探讨被动大陆边缘页岩沉积古环境及其对有机质富集的控制。研究表明,区内有机质富集受保存条件、陆源输入和古生产力水平等因素控制,但不同时期主控因素存在差异:鲁丹期(LM1-LM5沉积期),保存条件、陆源输入和古生产力水平共同控制有机质富集,TOC含量最高;埃隆早期(LM6沉积期),盆地进入挠曲—迁移期,构造活动增强,渝北地区障壁开口打开,上升洋流活动增强,保存条件变差是造成TOC含量降低的主因;埃隆中期(LM7沉积期),迁移作用增强,障壁开口进一步打开,上升洋流活动达到最强,保存条件变差和古生产力水平急剧升高是导致TOC含量与LM6沉积期差异不大的主因;埃隆晚期(LM8沉积期),障壁开口向西北方向迁移,TOC含量降低,有机质富集主控因素与LM1-LM5一致;特列奇早期(LM9沉积期),海平面降至最低,以富氧环境为主,TOC含量降至最低,保存条件是控制有机质富集的主要因素。总体而言,研究区不同时期有机质富集主控因素变化与构造活动和海平面变化引起的沉积古环境变化密切相关。
陈浩沈均均谭光超王玉满李姗姗严佳凯周林刘计勇
关键词:被动大陆边缘黑色页岩
一种针对被动大陆边缘含盐盆地盐岩活动性的评价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针对被动大陆边缘含盐盆地盐岩活动性的评价方法,该评价方法包括:在地层剖面上,确定不同时代地层顶面的陆架坡折点;以陆架坡折点为切点,过切点的切线圆或曲率圆的半径与水平面的夹角为坡折角;通过比较所述坡折角,确认...
尹川 李明刚 陶维祥 贾怀存 程涛 彭文绪 韩文明 张世鑫 蔡雨薇 李丹 薛浩
被动大陆边缘盆地裂谷期构造格局演化及对油气藏分布控制作用——以巴西桑托斯盆地为例
大西洋两岸发育全球典型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群,南大西洋中段巴西桑托斯盆地是全球深水领域石油最为富集的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利用高精度布格重力异常数据和地震数据综合解释为核心的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构造格局解译方法,建立桑托斯盆地裂谷期...
范国章杨柳王红平王朝锋左国平张勇刚庞旭丁梁波王思文
关键词: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油气藏分布
南美被动大陆边缘A地区上白垩统马斯特里赫特阶周期性阶坎特征及主控因素
2023年
周期性阶坎是近年深水沉积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利用测井及地震资料对南美A地区上白垩统马斯特里赫特阶周期性阶坎的形态、展布及垂向演化等开展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a)研究区周期性阶坎外形为波状,不对称,地震反射特征为连续性好、中强反射。整体顺水道向北延伸,规模逐渐扩大,主要发育在海底扇水道朵叶过渡带。b)周期性阶坎可进一步分为早、晚两期。早期发育在马斯特里赫特阶低位体系域,典型周期性阶坎(①~⑦号)波长6.75~15.67 km,平均波高85.38~182.90 m;晚期分布在海侵及高位体系域中,典型周期性阶坎(①~⑦号)波长5.28~11.34 km,平均波高为83.67~127.04 m。两期波形皆不对称,顺水道分布,垂直于水道延伸方向,向北展布,且具有继承性发育特征,但早期周期性阶坎规模大于晚期。c)超临界流产生的水跃和坡度的变化是周期性阶坎形成的主控因素,相对海平面升降和重力流能量变化进一步控制两期周期性阶坎的形态及规模等。对周期性阶坎的研究不仅可以进一步深化对深水重力流沉积过程的认识,又可为深水重力流砂体分布预测提供依据,进而为油气勘探服务。
何幼斌王丹丹李华
关键词:主控因素
平直型与S型被动大陆边缘沉积特征对比——来自沉积正演的指示
2022年
被动大陆边缘依据地貌可分为平直型与S型,前人对其控制作用的研究多集中在三角洲发育与深水沉积物输入量2个方面,而对于峡谷和海底扇的影响以及坡折的作用仍然缺乏定量化的系统研究。采用沉积正演方法,研究S型与平直型被动大陆边缘上的沉积体系特征的异同点,系统对比了沉积体系分布、沉积物配置关系、层序格架发育、演化特征,以及河流和浊积水道特征。研究表明,S型边缘三角洲欠发育,进积为主,加积为辅,峡谷内可见明显凹岸侵蚀,海底扇为沉积物主要卸载区域,总体受海平面升降影响小;而平直型边缘三角洲高度发育,加积为主,进积为辅,峡谷中上部被三角洲沉积覆盖,海底扇几乎不发育,总体受海平面升降影响大。进一步研究表明,陆架坡折导致沉积物在陆架之上贮存少,向深水区搬运多,而陆坡坡折导致沉积物在陆坡上贮存少,在峡谷口大量卸载。
万力BIANCHI ValeriaHURTER SuzanneSALLES Tristan袁选俊张志杰
关键词:被动大陆边缘三角洲峡谷海底扇
被动大陆边缘地壳结构三维重磁反演
被动大陆边缘记录了从陆内裂谷到大陆漂移的演化过程,在地球动力学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作为典型的含盐被动大陆边缘,南大西洋西岸中南段属于中段和南段差异构造运动的“缓冲”区,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另一方面,2006年以后在...
王珺璐
关键词:被动陆缘深部地质结构
被动大陆边缘盐构造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21年
被动大陆边缘的含盐盆地多在重力作用下发育薄皮盐构造。这些构造不但记录了盆地的演化过程,而且往往富含大量的油气资源。因此,被动陆缘盐构造是学术界与工业界共同关注的热点。在传统的被动陆缘含盐盆地模型中,盆地主要在重力作用下形成上坡的拉张区,下坡的挤压区和两者之间的转移区。近年来,国际学术界围绕重力变形在盆地中的作用机制展开了诸多探讨和研究。重力变形在含盐盆地中主要有盆地倾斜控制的重力滑脱和沉积楔差异负载控制的重力扩展。尽管在演化早期盆地的水深较浅,沉积物厚度较薄,沉积物差异负载的驱动力较弱。但是,由热沉降主导的盆地倾斜在早期倾角较小,其驱动力也不强。因此,这两种变形机制都有可能占据主导地位,而且往往共同控制盆地演化。此外,现有概念模型中盆地中段的转移区在自然界中较为少见。最新研究试图从盐下地貌与沉积模式两个方面来寻找盆地中间地带盐构造广泛发育的原因。最后,由于概念模型是静态的,难以反映构造区迁移和盆地多期次演化的动态特点。在实际的盆地中,被动陆缘盐构造的控制因素可能有多个,所形成的构造样式也较为复杂。总体而言,被动陆缘盐构造的研究进展并未脱离盆地倾斜和沉积物差异负载这两个基本控制因素,但在两者的时空变化上有许多新的发展。此外,相较于盆地倾斜,沉积物这个控制因素的系统性研究较少,可能是下一步研究的重点方向。
葛智渊
关键词:被动大陆边缘薄皮构造盐构造

相关作者

张光亚
作品数:159被引量:3,346H指数:32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研究主题:塔里木盆地 盆地 油气勘探 被动大陆边缘 盆地演化
温志新
作品数:100被引量:1,035H指数:19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研究主题:原型盆地 盆地 深水 被动大陆边缘盆地 资源潜力
王兆明
作品数:105被引量:1,384H指数:22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研究主题:原型盆地 全球油气 深水 盆地演化 油气资源
梁英波
作品数:73被引量:1,969H指数:27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研究主题:TSR 四川盆地 飞仙关组 深水 天然气
冯杨伟
作品数:47被引量:436H指数:12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地质学系
研究主题:深水区 深水盆地 被动大陆边缘 盆地 油气地质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