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265篇“ 被毛“的相关文章
- 一种利用载氧剂提高中国被毛孢发酵效率的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利用载氧剂提高中国被毛孢发酵效率的方法,通过在发酵过程中使用载氧剂,提高菌体对氧气的利用效率,使人工培养的中国被毛孢菌体得率、虫草素、腺苷等物质的产量更高,同时减少发酵成本,减少废水废气的排放。上述的载氧剂包...
- 徐庆阳耿燕周帅王鹏赵伏梅朱正乔
- 一种中国被毛孢多糖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本发明涉及多糖提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中国被毛孢多糖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对中国被毛孢中的多糖进行了提取、分离和纯化,得到了四种多糖组分,经测试,这四种多糖能够抑制HIBEC‑EMT,避免肝损伤,可以用于治疗和/或...
- 毕宏涛杨孟孟魏立新戎林李国强
- 一种提高中国被毛孢菌丝体产量的方法
- 本发明公开一种提高中国被毛孢菌丝体产量的方法,所述方法为:将中国被毛孢种子液接种到中国被毛孢液体培养基A中第一段避光培养至OD<Sub>600</Sub>达0.8‑1.2,加入终浓度为1‑3mM的诱导剂,第二段避光培养,...
- 柳志强杨雨瑞赵嫚江振豪郑裕国
- 中国被毛孢胞外多糖发酵工艺及其体外抑制人结肠癌细胞增殖的研究
- 2024年
- 以中国被毛孢为发酵菌种,采用Box-Benhnken组合设计、响应面分析法对中国被毛孢胞外多糖(Ophiocordyceps sinensis extracellular polysaccharides,OPS)发酵的影响因素进行了优化研究,得出了最适液体发酵工艺:pH6.17、葡萄糖33.36 g/L、蚕蛹粉21.43 g/L,该条件下OPS含量可达355.79 mg/L,与理论值基本吻合。在此基础上,通过细胞增殖检测试剂盒测定OPS分别在100、200、400、600μg/mL浓度下对HT-29细胞的抑制率,发现其对HT-29细胞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表明,OPS对HT-29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与OPS诱导的细胞凋亡有关,细胞早期凋亡率从2.34%增加到24.0%。OPS处理后S期细胞增加到37.64%,G0/G1期细胞相应减少,OPS导致细胞周期在S期停滞。该研究结果可为OPS的开发利用提供新思路,为其在食品和药品中的开发与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 蒋依涵邢依琪贺亮胡传久魏海龙李肖娟李其程俊文
- 关键词:中国被毛孢胞外多糖液体发酵体外活性
- 麋鹿被毛微量元素、重金属含量及对环境污染的监测作用
- 2024年
- 哺乳动物被毛微量元素和重金属元素含量能够反映其生活状态和栖息地状况,是环境监测中重要的生物化学指示物。对北京南海子和浙江临安两地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种群被毛中的10种重金属和34种微量元素进行测定,以期探讨麋鹿被毛微量元素和重金属含量在栖息环境监测中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除Re元素外,其余43种元素在麋鹿被毛中均被检出,统计分析表明Li、Be、Sc、V、Co、Ga、Rb、Ir、Mo、Cd、Cs、Ba、La、Ce、Pr、Nd、Sm、Eu、Gd、Tb、Dy、Ho、Er、Tm、Yb、Lu、Tl、Bi、Th、U、Nb、Ta、Zr和Hf 34种元素为麋鹿被毛的特征元素;与北京南海子麋鹿种群相比,浙江临安麋鹿种群被毛中的微量元素Sr、In、Sb、W、Bi、U和重金属元素Zn、Cu、Cr、Pb、Cd含量更少,其余32种元素含量均高于北京南海子麋鹿种群;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表明,麋鹿被毛微量元素和重金属元素含量存在地域差异性,仅Cr(p=0.064)、Ni(p=0.769)、Mo(p=0.129)、Tl(p=0.065)、Zr(p=0.138)和Hf(p=0.057)6种元素差异不显著,其余37种元素差异均显著;北京南海子和浙江临安麋鹿种群的栖息环境和食物均未受到Zn、Cu、Cr、Pb、Cd、V、Co、Ni、Sb和Tl 10种重金属元素污染的威胁。研究表明,麋鹿被毛可作为栖息环境重金属污染的非损伤监测指示材料。
- 程志斌白加德钟震宇张宇晨张树苗张庆勋单云芳郭青云张盼
- 关键词:麋鹿被毛微量元素重金属生物监测
- 蝙蝠蛾被毛孢发酵专用菌株筛选
- 2024年
- 为筛选适用于液体发酵的高活性菌株。通过观察5个菌株菌落形态,比较5个菌株菌丝体的收率及腺苷、甘露醇、总氨基酸和粗多糖含量。结果发现:T_(1)菌株菌丝体收率和甘露醇含量最高,T_(5)菌株腺苷、总氨基酸和粗多糖含量最高。灰色关联度法分析表明,T_(5)菌株综合表现最优,可作为发酵优选菌株。
- 陆海峰王忠沈荣辉邹文超黄雪峰高益槐
- 关键词:腺苷含量甘露醇含量
- 蝙蝠蛾被毛孢液态发酵青稞工艺优化
- 2024年
- 为探索影响蝙蝠蛾被毛孢液态发酵青稞的工艺因素,并优化发酵工艺,以青稞为原料,进行液体发酵,以发酵后菌丝体生物量及蛋白含量为优化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对发酵时间和温度、接种量、转速、装液量进行优化。优化的发酵工艺为发酵温度22℃、发酵时间6 d、接种量3%、转速135 r/min,装液量为发酵容器体积的40%。在此发酵条件下,菌丝体生物量为0.0178±0.0008 g/mL,发酵液中蛋白含量为2.02%±0.16%,菌丝体生物量和蛋白含量较未发酵前分别提高1.63倍和2.15倍(P<0.05)。青稞可作为蝙蝠蛾被毛孢液态发酵的培养剂,发酵后菌丝体的生物量及蛋白含量较高,可有效实现对青稞营养物质的转化。试验结果为青稞生物转化技术及新产品开发奠定基础。
- 杨成娟李世鹏马海霞王家娟晁琴王树林
- 关键词:青稞蛋白含量
- 雷琼牛与利雷杂牛皮肤结构及被毛性状的比较研究
- 2024年
- 为了比较研究雷琼牛及利木赞-雷琼牛杂交一代(利雷杂)的皮肤和被毛性状特征,试验选取雷琼牛和利雷杂各10头,对不同部位皮肤的被毛长度、细度、皮肤厚度和组织结构及超微结构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利雷杂臀部绒毛长度、尾部和臀部粗毛细度、背中部和臀部处皮肤厚度均显著高于雷琼牛,而背中部和腹中部汗腺密度、体积及皮脂腺密度均显著低于雷琼牛,但背中部和尾部汗腺深度显著大于雷琼牛。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汗腺密度与皮脂腺密度呈正相关(P<0.05),粗毛细度与粗毛长度呈正相关(P<0.05),而粗毛长度与皮肤厚度呈负相关(P<0.05)。形态结构观察发现,雷琼牛和利雷杂表皮中可见Ⅲ期、Ⅳ期黑素体,但雷琼牛表皮中的黑素体分布在棘细胞核周及胞质、基底层细胞胞质及核周,而利雷杂牛主要分布于基底层细胞质和核周,且数量比雷琼牛少。雷琼牛皮肤中特络细胞在血管和毛囊周围分布较多,细胞周围较少,而利雷杂分布较为分散,在细胞、血管及毛囊周围较多。综上,利雷杂牛臀部绒毛长度、粗毛细度和皮肤厚度均高于雷琼牛,而背中部和尾部汗腺深度高于雷琼牛;皮肤中Ⅲ期、Ⅳ期黑素体及特络细胞分布在2个品种间有明显差异。说明利用利木赞杂交改良雷琼黄牛对耐热性能有潜在影响,加强皮肤性状的选育对其杂交后代对湿热环境的适应性有很大意义。
- 吴淑婷雍艳红陈宗周高元牛雪婷王新晨刘晓曦李大刚闵力巨向红
- 中国被毛孢菌粉对小鼠炎症性肠病的保护作用研究
-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已成为一种全球性疾病,尽管目前对于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多数研究认为,遗传易感性、环境因素、免疫系统异常以及肠道微生物群失衡等多种因素在复杂的...
- 黄朋
-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抗炎抗氧化
- 不同被毛颜色成年斯布牦牛生长性能比较及分子育种潜力分析
- 2024年
- 斯布牦牛作为我国青藏高原重要牦牛资源,其种质资源特性挖掘与遗传改良提升对西藏牦牛产业提质增效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通过挖掘不同被毛颜色斯布牦牛类群成年阶段生长性能特点,明确重要经济性状相关联候选标记的优势基因型分布,评估斯布牦牛分子育种潜力。结果显示:5~7岁龄黑色斯布牦牛的管围及体高指标均极显著(P <0.01)高于棕色类群,群体组间体重及体斜长差异不显著(P> 0.05)。然而,棕色牦牛各年段的成年体重均值略优于黑色群体。另外,5个分布于ACSL1、MyoD1及TMEM18基因的已知与牦牛生长和泌乳等经济性状相关的标记在两个斯布牦牛类群中均存在较高比例的优势基因型,特别是TMEM18_C4447T和MyoD1_C1710T位点。两个斯布牦牛群体内各位点均未显著偏离哈代温伯格平衡(P> 0.05),表明斯布牦牛群体在历史上尚未经历强烈的关于经济性状的人工选择。本研究明确了不同被毛颜色斯布牦牛成年生长特性,解析了一系列经济性状相关遗传标记在斯布牦牛种群内的育种潜力,为探索斯布牦牛适时出栏技术及提升斯布牦牛选育进程提供了理论参考。
- 朱勇朱勇俄广鑫俄广鑫张强信金伟曹涵文张强鲜莉莉陈晓英张成福
相关作者
- 谷子林

- 作品数:586被引量:1,336H指数:18
- 供职机构:河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 研究主题:家兔 獭兔 生长獭兔 家兔饲料 养兔
- 刘汉中

- 作品数:116被引量:148H指数:7
- 供职机构: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
- 研究主题:獭兔 家兔 兔粪 繁殖性能 被毛品质
- 傅祥超

- 作品数:83被引量:118H指数:6
- 供职机构: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
- 研究主题:獭兔 兔粪 繁殖性能 被毛品质 选育研究
- 张伟

- 作品数:305被引量:897H指数:16
- 供职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 研究主题:黄鼬 酚醛树脂 野生动物 酚醛泡沫 毛皮
- 文斌

- 作品数:113被引量:134H指数:6
- 供职机构: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
- 研究主题:獭兔 兔粪 堆肥 盲肠菌群 被毛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