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53篇“ 西昆体“的相关文章
- 论梅尧臣对西昆体的继承与创新
- 2024年
- 梅尧臣的创作生涯可划分为前中后期,而“西昆体”对其创作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前期,梅尧臣对西昆体主要为继承,虽也有其独特诗风的发展,但并没有形成真正的风格。中期,梅尧臣因生活巨变,开始开拓诗风,改造西昆体。晚期,他彻底创新昆体,开创了“平淡”诗风之先河。
- 朱峻瑶赵玉霞
- 关键词:梅尧臣西昆体诗歌
- 李商隐诗文被称“西昆体”之解读
- 2023年
- 自宋代开始,学者将李商隐诗文称为“西昆体”,其中蕴含着突出的感情变化。最早持此说者惠洪对李商隐诗歌深恶痛绝,不过百年之后的元好问虽然使用同样的称谓,却表现出对李商隐诗歌的由衷赞美。由明至清,随着钱谦益虞山诗派的兴起,李商隐受到更多的重视,当学者使用“西昆体”指代其诗时,常常带有褒美的意味。“西昆体”最初指北宋前期杨亿、刘筠、钱惟演等人为代表的诗歌风尚,用以指代李商隐诗文是其内涵不断演变和扩大的结果,其路径可概括为从杨刘诗到其文、从杨刘诗到李商隐诗和从李商隐诗到其文三种。李商隐诗文被称为“西昆体”,其原因不一而足,或者是因为误解,或者是因为连类而及,或者属于故意使用借代修辞。
- 张明华
- 关键词:诗文西昆体
- “西昆体”的文体分析
- 2021年
- "西昆体"得名于《西昆酬唱集》,是宋初三体之一。"西昆体"诗人以李商隐为宗,崇尚用典,语言华丽,用词腐糜。曾因内容空洞无实,语言堆砌过剩而得到诟病。但是,正如王仲荦先生(2001)在《西昆酬唱集注》的序言中所说:"《西昆酬唱集》诗歌华丽的语言之下,隐藏着诗人对现实的讥讽与不满,对政治的关怀以及对人生的思考。"因此,本文将从语言、表达、功能三个角度出发,结合具体诗歌文本,对"西昆体"进行文体分析。
- 黄一波
- 关键词:语言
- 张盼盼 沈文凡:“一宗四佐”:西昆体的渊源及生成
- 西昆体是宋初杨亿、刘筠等人共同探寻诗歌发展方向的结果。五代诗集的选录和绮丽诗风的延续等因素促成了温李等人诗歌的重点传播与地位提升,从而确立西昆体的效仿对象为"一宗四佐"。西昆诗人在诗题诗句、双声叠韵对、以丽词咏物和感伤主...
- 张盼盼沈文凡
- 关键词:西昆体
- “杨刘风采,耸动天下”——再论西昆体诗人的文学地位和历史贡献
- 2021年
- 西昆体的代表作家杨亿、刘筠、晏殊都曾经作为“文宗”执掌文坛。与前代文坛领袖或有名无位、或有位无名的情况不同,北宋前期的“文宗”兼具了“宗师”和“盟主”两重身份,杨亿的出现标志着这种新型“文宗”正式形成,其本人也表现出了鲜明的身份自觉意识。杨亿去世后,刘筠和晏殊相继成为“文宗”。彼时西昆体正遭受着来自皇权的打压,在二人的努力下,皇权与文柄之间的紧张关系得到缓解,形成了一种良性合作的关系。仁宗朝后期继任为“文宗”的欧阳修所领导的古文运动的成功便从这种合作关系中受惠良多。
- 刘杰
- 关键词:西昆体文宗
- 浅论西昆体盛衰之因由被引量:1
- 2020年
- 西昆体作为宋初诗坛的三大诗体之一,较之白体、晚唐体更负盛名,但同时它也是中国文学史上备受争议的诗体之一。论文对西昆体的特点及艺术成就等再做探究,解析其在宋初兴盛和衰落的原因后认为西昆体的产生、兴盛和衰落是社会历史文化发展和文学内部自身发展规律的必然。
- 孙立群
- 关键词:西昆体《西昆酬唱集》兴盛衰亡
- 一宗四佐:西昆体的渊源及生成
- 2020年
- 西昆体的形成是宋初杨亿、刘筠等人共同探寻诗歌发展方向的结果。五代诗集的选录和绮丽诗风的延续等因素促成了温李等人诗歌的重点传播与地位提升,从而确立西昆体的效仿对象为“一宗四佐”。西昆诗人在诗题诗句、双声叠韵对、以丽词咏物和感伤主义等方面取法“一宗四佐”,并在用典和雅俗结合方面作了深化。西昆诗人的深化不仅使西昆体成为一种新诗体,而且也确立了西昆体的诗歌史意义。
- 沈文凡张盼盼
- 关键词:西昆体
- 浅谈晚唐体和西昆体的渊源与离合
- 2020年
- 晚唐体和西昆体两者同为宋初三体,在传统理念中却被视为截然不同的两种体系和两个流派,在既往的宋初诗词的发展过程中,西昆体从一定程度上借鉴和吸收了晚唐体的创作理念、诗学蕴意和写法,可以说,西昆体是在继承晚唐体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自身,两者存在着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 刘宁
- 关键词:晚唐体西昆体
- 西昆体近现代接受史研究
- 西昆体因宋初杨亿等人参与唱酬成《西昆酬唱集》而得名,其在宋代风行四十余年后逐渐淡出诗坛,在元明以后关注者愈少。到近、现代时期,中国社会由于政治因素受西方影响较多,其传统的文学观也慢慢西化,最后形成文学的古典性与现代化齐头...
- 曾莉
- 关键词:西昆体诗学
- 西昆体七律的审美转向与艺术新变
- 2019年
- 西昆体七律融合了白体七律的铺陈议论、晚唐体七律的属对精工及李商隐的比兴用典,形成“以赋为律”、以学问为诗、注重属对功夫的特征,为北宋七律奠定基本格局。其后北宋七律走向正是融白体的日常化交游、晚唐体的写景言怀、西昆体的学问化为一体,将文人雅趣引入琐细的日常生活,形成于日常生活中见学问的特征,造就宋诗平淡而高深的独特面目。西昆体的许多创作理念与技巧,是宋诗有别于唐诗的关键所在。自从西昆体七律出现后,北宋七律几乎都有了“西昆体的底子”。
- 张立荣
- 关键词:西昆体七律白体晚唐体
相关作者
- 张明华

- 作品数:81被引量:109H指数:6
- 供职机构:阜阳师范学院
- 研究主题:集句诗 西昆体 集句 唐代 陶渊明
- 傅蓉蓉

- 作品数:56被引量:101H指数:5
- 供职机构: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
- 研究主题:海派 西昆体 北宋前期 非物质文化遗产 玉雕
- 段莉萍

- 作品数:28被引量:24H指数:3
- 供职机构:西南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文学思想 宋祁 西昆体 诗歌创作 中和观
- 张立荣

- 作品数:32被引量:38H指数:4
- 供职机构:山西大学文学院
- 研究主题:七律 白体 《唐诗鼓吹》 元好问 晚唐体
- 张巍

- 作品数:40被引量:58H指数:4
- 供职机构: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 研究主题:西昆体 宋词 类书 温庭筠 韩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