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551篇“ 西部民族地区农村“的相关文章
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妇女乡村振兴主体性作用发挥的主要制约因素透视——基于四川省凉山彝族地区农村妇女乡村振兴主体性作用调研
2024年
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乡村振兴必须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凉山彝族地区农村妇女作为凉山彝族地区农村经济社会建设的主力军,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还存在着以下问题:社会流动滞缓,发展意识滞后于乡村振兴的主体性发展要求;社会教育促进弱,产业发展能力与乡村产业发展主体性要求不相适应;社会参与不足,政治参与不能满足乡村治理的主体性要求;社会地位制约,家庭及社会建设主体性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必须高度重视,坚持政府主导和农民主体有机统一;积极应对,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加强组织,重视法治及社会支持,保证彝族地区农村妇女乡村振兴主体性作用的充分发挥。
毛平张禧
关键词:主体性彝族
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学校体育教育发展的困难与对策
2023年
国家倡导各个地区开展全民体育运动,其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的是学校体育,在国家体育事业发展过程中,这也是重点内容,被列入到国民教育中,长期以来都得到高度重视。体育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提高学生的运动素质,而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学校,教育资源有限,就要积极开展体育教育工作。从当前我国学校体育教育的情况来看,已经将重点放在农村,同时农村体育教育也是难点,在中国的学校教育中,其也是薄弱环节。通过比较我国城市体育教育与乡村体育教育现状,所存在的差距是非常大的,主要的原因是学校体育设施不全、欠缺专职体育教师、忽视体育教育问题,导致农村体教育不能获得理想效果,这就需要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本论文着重于研究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学校体育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困境以及解决对策。
张建李楠俊
关键词:西部民族地区体育教育
乡村振兴背景下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带头人学习需求及培养路径研究
2023年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西部民族地区缺乏创新型高素质人才,农民队伍的整体素质偏低,当地农村带头人(主要指村社两委干部、致富带头人)是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关键,但其普遍存在学习基础薄弱、学历低、专业技术能力不足等问题。基于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带头人的学习特征和学习需求,结合民族特色农业发展现状,建立起稳定的农村人才培养“政校”联动机制;紧贴人才需求,重构专业课程体系;升级网络教学平台,打造线下特色教学;聚焦“产学研用”联盟战略主题,建立产学联盟培养机制,探索出一条基于网络学习、贴近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实际、教学质量可靠、党政部门肯定、社会反响良好的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带头人能力和学历双提升的有效途径。
余春莲杨志超郑欣悦
关键词:西部民族地区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西部民族地区农村智慧用能服务体系研究及实践
2023年
为解决西部民族农村地区农业生产落后、特色产业升级缓慢、电网现代化水平不高等问题,围绕“硬件基础+软件技术+特色场景”的建设思路,提出了西部民族农村地区智慧用能服务模式,该模式以现代化农村电网为硬件基础,以数字化用能服务技术为软件手段,以农业生产智慧化、特色产业发展集群化、农村能源消费电气化为典型场景,构建西部农村智慧用能生态圈,助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马志伟杨文华刘国敬
关键词:农村电网
西部民族地区农村智慧用能服务管理策略探索
2022年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国网宁夏电力主动扛起“乡村振兴,电力先行”责任,积极服务乡村振兴事业。宁夏作为典型的西北民族区域,由于自然环境、历史等原因,其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欠发达。此外,随着宁夏农村能源基础设施逐步完善,面向农村的能源供给和消费加快向绿色高效转型.
衣立东马志伟
关键词:中央一号文件能源基础设施农业农村现代化民族区域西部民族地区
西部民族地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差距及形成原因调查被引量:3
2021年
当前,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区域差异比较明显。西部民族地区与东中部地区的发展差距体现为:集体经济组织少、账面资产少、集体收入少、发展模式和样本村庄少。产生"四少"差距既有历史和现实原因,也有主观意识不到位和发展基础薄弱客观原因。现阶段,西部民族地区各级政府要提高认识、理顺体制机制,加快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立工作,抓好产业发展和制度改革工作,稳定增加集体性收入,设计和执行合理的集体收益分配方案。
陈全功
关键词:西部民族地区农村集体经济
法治视角下民族地区的安全管理与和谐社会建设——评《西部民族地区农村法治与和谐社会的构建:以法人类学为视角》
2021年
社会文明程度与法治精神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社会发展水平越高,法治精神则会高度普及。法治不仅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还为社会发展提供切实可靠的安全保障。当今社会,人口在世界范围广泛流动,然而只要在法治社会中流动,则其安全是有基本保障的,其基本安全保障是法治可提供的。当代中国正在建设和谐社会,法治精神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
林露峰
关键词:法人类学农村法治和谐社会建设法治视角法治社会
社会资本视角下破解西部民族地区农村深度贫困难题的路径选择被引量:11
2020年
“十三五”时期是决战贫困的关键时期,基于社会资本视角破解西部民族地区农村的深度贫困难题,对于确保2020年脱贫攻坚目标的实现以及“十四五”脱贫成果的巩固极为重要。西部民族地区应从推进社会资本交流、扩大社会资本规模、夯实社会资本实力、培育社会资本环境、挖掘社会资本价值与提升社会资本效用等方面入手,通过延伸社会信任半径、拓展民族关系网络、鼓励社会组织建立、推动民族文化的传承与扬弃、促进贫困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完善扶贫制度机制等措施,充分激发少数民族社会资本的积极影响力,将社会资本建设成为物质资本、人力资本扶贫的有力补充,真正赋予贫困群众从“生存”到“生产”再到“发展”的内生动力,为西部少数民族深度贫困地区告别贫困以及切实推进后扶贫时代的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成卓
关键词:社会资本社会关系网络西部民族地区贫困治理金融扶贫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加强西部民族地区农村集贸市场的思考——以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为例被引量:1
2020年
农村集贸市场的建设对于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非常重要,在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社会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应发挥农村集贸市场的文化功能、社会功能,以市场为阵地,促进民族地区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实现民族地区和谐稳定。
周瑞云
关键词:农村集贸市场西部民族地区少数民族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西部民族地区农村青少年城市融入过程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综合量化与质性研究方法,以人为中心和时间为线索系统分析西部民族地区农村青少年的"进城动机-进城方式-进城后的生活质量"等城市融入过程特点。结果发现,受访青少年大多数人是主动进城,进城动机主要包括学习/受教育、找工作和到城市生活等发展习型动机为主;从进城方式来看,近一半受访者选择与亲人或老乡入城,另一半则选择独自进城;大多数农村青少年都倾向于选择西部的省会城市;入城后,他们主要是进入各类学校学习,就业者中更倾向于选择进入服务行业;从客观的居住状况和消费水平看,受访青少年的生活质量与城市居民还存在较大差距,呈现出"低质化"的特点;从主观的生活满意度看来,他们对进城后的城市生活总体上感到满意,对未来比较乐观。基于以上结果,未来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可从西部小城镇经济发展道路创新、城市制度创新和人力资本提升三个方面寻求破解这一地区农村青少年的城镇化困境。
陈秋燕王晓刚程科张海滨吉木哈学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民族地区青少年

相关作者

李习文
作品数:48被引量:108H指数:6
供职机构:宁夏社会科学院
研究主题:农村信息化 民国时期 网络舆情 信息化 信息化发展模式
敖春美
作品数:7被引量:43H指数:4
供职机构:宁夏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教育方法 幼儿 影响因素 西部民族地区农村 幼儿教师
金绍荣
作品数:91被引量:699H指数:13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研究主题:大学生 个性化培训 校长成长 教师专业化成长 作业批改记录
张慧
作品数:7被引量:7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南民族大学
研究主题:管理研究 西部民族地区农村 西部民族地区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最低生活保障
李珺
作品数:2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兰州城市学院教务处
研究主题:西部民族地区农村 西部民族 幼儿教师专业 幼儿教师 学龄前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