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52篇“ 角膜碱烧伤后“的相关文章
- 多西环素对大鼠角膜碱烧伤后氧化应激损伤的抑制作用
- 2025年
- 目的:观察多西环素(Doxy)对大鼠角膜碱烧伤后氧化应激损伤的抑制作用。方法:选取健康SD大鼠204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Doxy组,每组68只。正常组大鼠不做任何处理,模型组、Doxy组大鼠建立左眼角膜碱烧伤模型。建模成功后正常组不做任何治疗,Doxy组予5.0 g/L Doxy眼液点眼,模型组予眼液溶媒点眼。分别于碱烧伤后的第3、第7、第14、第21天观察计算角膜炎症指数、新生血管面积和角膜浑浊度评分,角膜取材后行病理切片,苏木精—伊红(HE)染色后观察角膜组织病理变化;利用化学荧光法、硫代巴比妥酸(TBA)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角膜组织活性氧(ROS)、丙二醛(MDA)、8-羟基脱氧鸟苷(8-OHdG)的含量。结果:碱烧伤后的第3、第7、第14、第21天,Doxy组角膜炎症指数、新生血管面积、角膜浑浊度评分均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碱烧伤后的第3、第7、第14、第21天,Doxy组角膜水肿、炎症细胞浸润程度、新生血管形成数量均明显低于模型组,且胶原纤维排列更为规则。碱烧伤后的第3、第7、第14天,Doxy组ROS、MDA、8-OHdG含量均显著低于模型组,但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碱烧伤后的第21天,Doxy组ROS、MDA、8-OHdG含量均显著低于模型组,其中ROS含量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Doxy组MDA、8-OHdG含量与正常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Doxy可以有效抑制大鼠角膜碱烧伤后的氧化应激损伤,并可能与抑制角膜炎症反应和新生血管的形成有关。
- 王力之邹文进
- 关键词:多西环素角膜碱烧伤氧化应激
- 托珠单抗调控角膜碱烧伤后修复的研究
- 2024年
- 目的:评估外用白介素(Interleukin,IL)-6特异性抑制剂托珠单抗滴眼液在调控角膜碱烧伤后修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6只角膜假烧伤小鼠局部使用托珠单抗滴眼(2.5 mg/mL)和6只角膜假烧伤小鼠局部使用生理盐水滴眼,分别作为实验组和空白组以评估托珠单抗滴眼液的安全性。30只碱烧伤小鼠,按照1∶1随机分配到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使用托珠单抗滴眼液滴眼,对照组使用生理盐水,每日6次,连续用14 d。通过前段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观察虹膜前粘连、角膜后弹力层脱离及角膜水肿,在体视显微镜下检查角膜瘢痕形成及上皮伤口愈合。在角膜切片上评估IL-6定位、肌成纤维细胞、免疫细胞浸润和角膜上皮化生。在角膜铺片上评估角膜新生血管和新生淋巴管面积。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方法检测小鼠角膜IL-6的表达水平。结果:对未进行碱烧伤的角膜使用托珠单抗治疗未观察到明显的角膜结构的损伤。角膜碱烧伤后可见角膜结构的破坏,角膜瘢痕形成并伴有角膜上皮伤口的延迟愈合。使用托珠单抗治疗后,虹膜前粘连的发生率从86.67%下降至20%(P<0.01),角膜后弹力层脱离的发生率从93.33%下降至53.33%(P<0.05),角膜厚度小于对照组[(100.03±15.73)μm vs.(207.02±56.30)μm,P<0.001],角膜混浊评分从对照组的3.76±0.44下降到治疗组的1.94±0.83(P<0.001),治疗组在第5天(P<0.05)、第10天(P<0.001)和第14天(P<0.001)的上皮愈合率高于对照组。角膜碱烧伤后可见IL-6大量分布于角膜全层,且可见大量肌成纤维细胞形成及免疫细胞浸润,托珠单抗治疗后抑制了IL-6的表达(下降77.5%,P<0.05),肌成纤维细胞数量从每视野(91.44±65.60)个减少至(12.89±10.51)个(P<0.01),免疫细胞的数量从每视野(60.30±28.71)个细胞减少至每视野(6.80±3.82)个细胞(P<0.001)。此外,托珠单抗还减少�
- 张祺恩王佳琦何嘉瑜卓晴晴袁钊辉
- 关键词:角膜碱烧伤白介素-6
- 阿柏西普对兔角膜碱烧伤后角膜缘新生血管和淋巴管的抑制作用的探索
- 罗展菊
- 大黄素对大鼠角膜碱烧伤后炎症因子表达及瘢痕形成的影响研究
- 2022年
- 目的观察大黄素对大鼠角膜碱烧伤后炎症因子表达及瘢痕形成的影响,并分析作用机制。方法构建角膜碱烧伤大鼠模型,选取构建成功的64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大黄素低剂量组、大黄素中剂量组、大黄素高剂量组,每组16只,各大鼠左眼健康角膜为正常对照组。大黄素低、中、高剂量组大鼠右眼分别予浓度为10、20、40 mg/kg体质量的大黄素50滋l滴眼,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用1%DMSO溶液50滋l滴眼,4次/d。给药第3、7、14、28天每组4只大鼠用裂隙灯检查角膜混浊度。实验开始后第7天每组处死12只大鼠获取角膜组织样本,检测角膜组织病理学改变并进行炎症细胞计数,ELISA法检测角膜组织中炎症因子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角膜组织Ⅳ型胶原(ColⅣ)、琢平滑肌肌动蛋白(琢-SMA)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角膜组织转化生长因子-茁1(TGF-茁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实验开始后第3、7、14、28天大黄素低、中、高剂量组角膜浑浊度评分均降低(均P<0.05),且大黄素高剂量组低于大黄素低剂量组(均P<0.05);角膜组织炎症细胞计数及IL-2、TNF-琢、IFN-酌水平均降低(均P<0.05),且大黄素低剂量组>大黄素中剂量组>大黄素高剂量组(均P<0.05);角膜组织ColⅣ、琢-SMA免疫荧光累积光密度值及TGF-茁1、b-FGF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均降低(均P<0.05),且大黄素低剂量组>大黄素中剂量组>大黄素高剂量组(均P<0.05)。结论大黄素可有效抑制大鼠角膜碱烧伤后炎症反应及瘢痕形成,可能通过抑制炎症因子及TGF-茁1、b-FGF表达发挥作用。
- 陈金桃徐志伟伍海建白建海
- 关键词:角膜碱烧伤大黄素炎症因子瘢痕形成
- 阿柏西普对小鼠角膜碱烧伤后新生血管的抑制效果及机制探讨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探讨阿柏西普对小鼠角膜碱烧伤后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制作小鼠角膜碱烧伤模型,分为阿柏西普组(A组)和生理盐水组(B组),观察两组新生血管生长情况,对比新生血管面积。两组小鼠于造模后第14天,用Western blot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B(VEGFB)在角膜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苏木精-伊红(HE)染色检测角膜组织炎症情况,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和IL-10在角膜组织中的表达量。实验数据应用SPSS25.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碱烧伤后第3天开始,A组CNV面积和IF均明显小于B组(P=0.022、0.037);第7、14、21、28天时,两组CNV面积和IF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4天B组新生血管面积最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4天时,A组角膜组织血管VEGFA和VEGFB蛋白的表达量均显著低于B组(P=0.003、0.028);A组角膜组织炎症细胞数量、新生血管管腔少于B组;A组角膜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和IL-10的表达量均显著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6、<0.001、0.002)。结论阿柏西普通过抑制VEGFA和VEGFB及炎症因子TNF-α、IL-6、IL-10的表达,减轻炎性反应,从而对角膜新生血管具有抑制作用。
- 李维纳林超群阳昇陈光胜
- 关键词:角膜新生血管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碱烧伤
- 铁-姜黄素金属纳米配合物治疗大鼠角膜碱烧伤后角膜新生血管的实验研究
- 目的1、评估铁-姜黄素金属纳米配合物(Fe-curcumin coordination polymer nanodots,Fe-Cur CPNs)的理化性质及清除自由基能力。2、研究Fe-Cur CPNs对大鼠角膜碱烧伤...
- 崔悦欣
- 关键词:姜黄素角膜新生血管NF-ΚB信号通路
- 臭氧对大鼠角膜碱烧伤后氧化应激损伤的抑制效应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观察臭氧对大鼠角膜碱烧伤后的氧化应激损伤的抑制效应。方法使用NaOH建立大鼠角膜碱烧伤模型,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低浓度(2 mg/L)臭氧处理组,中浓度(3 mg/L)臭氧处理组,高浓度(4 mg/L)臭氧处理组,每组6只。ELISA法测定角膜组织中SOD的活性和MDA含量。结果与低、高浓度组相比,中等浓度的臭氧可有效降低角膜溶解面积、减轻角膜混浊度、抑制角膜新生血管面积,并降低角膜MDA的生成(P<0.05),增加SOD的生成(P<0.05)。结论臭氧能有效改善大鼠角膜碱烧伤后的氧化应激反应,其中3 mg/L的臭氧是较为合适的剂量范围。
- 夏清平孙小彤袁嘉喆徐超邓丽
- 关键词:臭氧眼角膜碱烧伤氧化应激
- 血管抑素对大鼠角膜碱烧伤后瘢痕形成的作用研究
- 2019年
- 目的:研究血管抑素(AS)对大鼠角膜碱烧伤后瘢痕形成的作用。方法:取100只SD大鼠,复制角膜碱烧伤模型,随机分为4组:AS1组、AS2组、地塞米松组和生理盐水组,每组25只,分别用10μg/mL AS、20μg/mL AS、1mg/mL地塞米松和生理盐水点眼,4次/d。于碱烧伤后1d、3d、7d、14d、21d通过裂隙灯观察角膜混浊度,苏木精—伊红(HE)染色及光镜下观察炎症细胞数目,电镜下观察角膜超微结构变化。结果:碱烧伤后3~21d,AS1组、AS2组及地塞米松组角膜混浊度评分均优于生理盐水组,且AS2组评分优于地塞米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碱烧伤后1~21d,AS1组、AS2组及地塞米松组炎症细胞数均少于生理盐水组,且AS2组炎症细胞数少于地塞米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AS能有效抑制大鼠角膜碱烧伤后瘢痕形成,且效果优于地塞米松。
- 叶青衷昕杨勇曾静
- 关键词:血管抑素角膜瘢痕碱烧伤
- 米诺环素调控巨噬细胞极化抑制大鼠角膜碱烧伤后新生血管化
- 目的:探讨米诺环素是否通过调控巨噬细胞极化抑制大鼠角膜碱烧伤后新生血管化 方法:选取SPF级健康SD大鼠72只(72眼,选取右眼为实验眼),随机分正常空白对照组、溶剂对照组、米诺环素组,每组24只(24眼)。空白对照组...
- 石琛
- 关键词:角膜新生血管化米诺环素碱烧伤
- 血管活性肠肽对大鼠角膜碱烧伤后IL-1β和IL-6表达影响的研究
- 目的1、研究血管活性肠肽对大鼠角膜碱烧伤后角膜愈合作用的影响。2、研究血管活性肠肽对大鼠角膜碱烧伤后IL-1β和IL-6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在角膜碱烧伤后免疫学机制中发挥的作用。方法1、将36只健康成年雌性Wistar大...
- 阮玥
- 关键词:血管活性肠肽角膜碱烧伤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
- 文献传递
相关作者
- 胡琦

- 作品数:120被引量:279H指数:8
-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LASIK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角膜碱烧伤后 角膜塑形镜 LASEK
- 杨恬

- 作品数:183被引量:435H指数:9
- 供职机构:重庆大学
- 研究主题:毛囊 小鼠 表皮角质形成细胞 毛囊周期 分化
- 严军

- 作品数:29被引量:37H指数:3
-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
- 研究主题:碱烧伤 角膜碱烧伤后 细胞生物学 角膜 UPA
- 宋琛

- 作品数:72被引量:477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研究主题:复方樟柳碱 视神经病变 脉络膜 视网膜 角膜
- 徐洋涛

- 作品数:10被引量:23H指数:2
-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角膜碱烧伤后 HIF CNV 一氧化氮合成酶 缺氧诱导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