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35篇“ 解放区文学“的相关文章
- “东北解放区文学与新中国文学发生研究”开题论证会顺利举行
- 2024年
- 2023年6月15日,吉林大学文学院暨新闻与传播学院张丛皞教授担任首席专家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东北解放区文学与新中国文学发生研究”开题论证会顺利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阐释学高等研究院院长、中国文学批评研究会会长、《中国文学批评》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张江先生,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原副会长、扬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姚文放先生,东北师范大学仿吾特聘教授、校学术委员会主任王确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文学部主任张跣先生,吉林大学原校长、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刘中树先生,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教育部中国语言文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张福贵先生,课题组子课题负责人及相关代表参加会议。
- 关键词:新中国文学中国文学批评东北解放区
- 解放区文学集体创作现象研究(1936—1949)
- 郭晓华
- 论解放区文学中的“鬼”
- “鬼”具有多源性、多义性的特点,随着时代的发展,“鬼”由代表“人死后的灵魂”的本义逐渐走向泛化,“鬼”在构词中所表达的情感色彩也发生了改变。由于“鬼”的超越性和神秘性,古今中外的作家们创作出了大量的“鬼”文学。发轫于新文...
- 段洁钰
- 关键词:解放区文学政治性
- 论1940年代初期解放区文学的现实关怀精神——以延安文学对陕甘宁边区生活的书写为例
- 2022年
- 1940年代初期的延安文学着意从政治层面描写了陕甘宁边区政府与人民的亲密关系和边区实行的民主政治、民主改革;对于在边区火热生活中涌现出来的普通民众和基层干部中的先进人物,则又分别通过表现其思想觉悟和实干精神、揭示其强烈的责任意识和公而忘私的品质作出了热烈的歌颂。延安文学对边区生活的如此书写,作为一种文学现象,是历史的实然,但它的发生也具有逻辑上的必然性,是主流意识形态的要求、理论界的倡导与作家的自我认知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它显现了此期延安文学以至整个解放区文学的现实关怀精神。虽然当时曾发生过“脱离现实(实际)”的问题,但是,这毕竟是局部的、枝节性的。解放区后期文学对包括1940年代初期文学在内的前期文学的资源作出了甄别,纠正了局部性的“脱离现实”的问题,而对其占主流地位的现实关怀精神则予以了继承与光大。因此,在反映现实问题方面,解放区前后期文学也具有很强的关联性。
- 秦林芳
- 关键词:解放区文学延安文学
- 解放区文学的案件书写研究
- 文学中的公案书写在中国历史上经历了长时间的流变,受到了官方意识形态的影响,也多少反映了民间伦理观,并在内容与形式上做了民间化的尝试。在文艺政策和文艺观念的要求、影响下,解放区作家在书写新的题材、新的人物时,不可避免地涉及...
- 王天乐
- 关键词:解放区文学法律
- 论解放区文学的连环画改编
- 新中国成立伊始,连环画在政府相关政策的保障之下,获取了稳定的发展环境,整个连环画市场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解放区文学因具备大众化的特质与连环画雅俗共赏的特点不谋而合,成为改编者和画家们创作连环画的首选,在20世纪50...
- 罗阿玥
- 关键词:解放区文学艺术风格
- 文献传递
- 论抗战后期解放区文学中的难民叙事
- 2021年
- 抗战后期解放区的难民工作发展迅速,对此解放区文学予以了积极的关注,出现了大量的难民叙事作品。在主题内容上,解放区文学中的难民叙事一方面建构出解放区与国统区的对比关系,另一方面则反映了难民在解放区生产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解放区文学中的难民叙事从这一题材中开掘、提炼出这两大主题内容,是其采用阶级—政治视角的结果。这从一个方面突出呈现了解放区后期文学为现实政治服务、追求"阶级的功利主义"的品格和特征。
- 秦林芳
- 关键词:解放区文学抗战后期
- 东北解放区文学的历史空间与思想价值被引量:6
- 2021年
- 重新发掘新资料,回归文学现场,复现东北解放区文学的整体面貌,深化文本的历史理解,是新时代东北文学研究的学术生长点。东北解放区文学在表现"十四年"抗战、土地改革、阶级伦理与革命逻辑、大工业气象等方面,显示出中国现代文学所很少有过的思想内容和审美特质。其不仅是文学史经验的总结,更是新中国文学的先声,具有中国当代文学的基本素质。
- 张福贵张遥
- 关键词:解放区文学民族意识革命伦理审美风尚
- “民间再出发”:论解放区文学的连环画改编被引量:2
- 2020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解放区文学的代表作品几乎都被改编成形式各异的连环画。艺术家们把握原著的民间特质,从民风生活、民间艺术、民间歌谣、民俗色彩等方面对"民间性"进行了创造性呈现,创作出众多极具民间美学特征的连环画作,这不仅推进和扩大了解放区文学的传播与影响,也凸显出解放区文学民族化艺术追求的代际传承。
- 赵树勤雷梓燚
- 关键词:解放区文学连环画改编民间性
- 家庭领域的政治规训与伦理教化——解放区文学的家庭书写与家庭想象
- 2020年
- 在解放区文学的家庭书写中,“家”的意象作为保守、禁锢的象征,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政治背景下被赋予“狭隘”“自私”的新内涵,家庭成为个体追求进步的牵绊。针对个人家庭的封闭性与自利性,文学中的政治规训与伦理教化表现为两种情况:一方面是革命对家庭的消解,否定家庭观念的合法性,在革命的宏大叙事中建立超越血缘亲情的伦理关系与情感纽带。集体化的“大家庭”构建起新的公共空间,以“启蒙”“拯救”的功能性与“团结、友爱、进步”的积极色彩及其所承诺的乌托邦理想,取代了家庭对于个体的情感感召力。另一方面是革命对家庭的建构,在有关“和睦家庭”、“新式家庭”的叙事中,家庭建设被纳入现代政权建设的总体规划,国家行政力量借助组织中的个体完成意识形态对于家庭的渗透与改造。“消解—建构”的两重模式背后是现代革命与传统血缘家庭之间相生相克的复杂关系。
- 陈俏湄
- 关键词:家庭解放区文学
相关作者
- 秦林芳

- 作品数:127被引量:163H指数:6
- 供职机构:南京晓庄学院文学院
- 研究主题:文学 浅草 解放区文学 延安文艺 文学创作
- 胡玉伟

- 作品数:47被引量:140H指数:7
- 供职机构: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
- 研究主题:解放区文学 文学 历史观 历史化 实践品格
- 祝学剑

- 作品数:42被引量:15H指数:2
- 供职机构: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 研究主题:迁徙 延安文学 《文艺报》 解放区文学 论争
- 黄晓华

- 作品数:44被引量:71H指数:5
- 供职机构:湖北大学文学院
- 研究主题:解放区文学 癫狂 疾病 规训 示众
- 宋绍香

- 作品数:33被引量:53H指数:3
- 供职机构:泰山学院国外汉学研究所
- 研究主题:俄译本 序言 中国文学研究 译介 汉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