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2932篇“ 解放政治“的相关文章
- 后政治时代解放政治的重构--兼论齐泽克的行动哲学
- 2024年
- 齐泽克将当代资本主义诊断为政治终结的“后政治时代”,这是一个象征建制效力瓦解、宏大叙事终结、政治蜕化为日常治安逻辑的时代。在后政治时代,多元文化主义取代意识形态冲突,以一种政治进步之姿呈现在世人眼前。然而,齐泽克将多元文化主义的政治进步指斥为一种幻象,并将其指认为一种全球资本主义体系的理想意识形态。在对多元文化主义进行批判的基础上,齐泽克着眼于解放政治的重构,在融合拉康式驱力主体观、列宁革命观的基础上,建构了自身的行动哲学思想。这种行动哲学以死亡驱力重塑了后政治时代的革命主体,以巴特尔比政治拒斥了西方大多数左翼的伪行动策略,为革命暴力降临开辟了空间,以列宁式决断行动重新勾勒了后政治时代的解放政治轮廓。齐泽克的行动哲学是在后政治时代对解放政治重构的一次大胆尝试,对当代左翼冲出后政治时代的政治终结困境提供了有益的理论借鉴。
- 史凤阁
- 关键词:多元文化主义行动哲学
- 《论犹太人问题》与马克思解放政治学的建构
- 2023年
- 以追求人类解放为旨归的马克思解放政治学的理论建构,在《论犹太人问题》中系统展开,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夯实基本原则立场,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强化“历史性”原则,在《共产党宣言》中形成。在马克思解放政治学的建构进程中,《论犹太人问题》占有重要的地位,尤其体现在文中阐释的三大批判以及在此基础上展开的解放探寻——宗教批判及其基础上展开的政治解放,政治批判及其基础上展开的社会解放,市民社会批判及其基础上展开的人的解放,初步回答了解放政治学首个重大理论问题,即“解放什么”的问题,这些问题在《导言》《形态》和《宣言》中持续深化。
- 邢婧
- 关键词:《论犹太人问题》宗教批判政治批判
- 论作为解放政治的马克思主义民主话语:救赎意象与治理效能
- 2023年
- 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民主话语理论必须抓住其解放政治的根本属性及其理想与现实双重面向。一是,它通过“政治的终结”展现了人类社会走出统治与奴役政治关系的未来图景,表达了民主话语的救赎意象;二是,它作为“真正的民主制”让民主成为人民的自我规定,拓展劳动解放的政治形式,使民主话语能够充分发挥其治理效能。马克思主义民主话语由于实现了普遍与特殊的真正统一,使政治制度、法律和国家本身真正实现了“为人而存在”即它是人的自由的产物,以推动个体与类、自由与必然、生存与生活、私人与公民之间历史性矛盾的真正解决。新时代中国将人民民主视为社会主义的生命,同时也突出民主不是装饰品而是用来解决人民要解决的问题,这正是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民主话语双重面向和本质规定的当代体现。
- 赵恩国
- 关键词:解放政治人民民主
- 《非洲的思想自由:走向解放政治的理论》(节选)英汉翻译实践报告
- 《非洲的思想自由:走向解放政治的理论》是一本用英文撰写的聚焦非洲解放政治的哲学专著,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作为哲学文本,源文本呈现了以下典型特征:使用替代词,包含语义拓展和压缩的词汇及短语,采用逻辑衔接明显的句型和长难...
- 周紫高
- 关键词:英汉翻译哲学文本长难句翻译技巧
- 论青年马克思思想中的解放政治
- 2022年
- 黑格尔、青年黑格尔派唯心主义哲学世界观的消极性与保守性,变相肯定了作为政治解放成果的资本主义政治国家。要实现人的真正解放,就必须与为政治解放辩护的旧哲学世界观决裂。资本主义政治国家以虚假普遍性强化了不同阶级之间的对立,继宗教异化之后发生了政治异化。因此,马克思提出了政治批判的现实任务,解放政治成为超越政治解放的出路。马克思勾勒了解放政治的大致轮廓:科学共产主义世界观的初步确立,申明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全体社会成员真实参与公共事务。马克思认为现实的个人的相互联结构成了国家与社会,人民才是国家与社会的真实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以人的真正解放为指引,为向共产主义共同体过渡奠定了坚实的政治文明基础。
- 刘增明董晓辉
- 关键词:政治解放解放政治政治国家无产阶级
- 朗西埃解放政治思想研究
- 从古到今,对于解放的追求,是人类永恒的议题。当下,新科技时代已经来临,人们受到数字资本所引导的新技术的强制掌控,主体处于缺位状态,陷入了更加糟糕的境地,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平等更加凸显,人们对于平等和解放的呼唤更为强烈。...
- 包蓓蓓
- 批判逻辑的转变与马克思解放政治学的建构——再读《<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 2022年
- 以追求人类解放为旨归的马克思解放政治学的理论建构,在《论犹太人问题》中系统展开,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简称《导言》)中夯实原则立场,在《德意志意识形态》(简称《形态》)中强化解放的“历史性”原则,在《共产党宣言》(简称《宣言》)中形成。《导言》中三大批判的转变(从此岸世界到彼岸世界的转变、从批判的武器到武器的批判的转变、从宗教的批判到哲学与无产阶级的结合)确立了马克思解放政治学的唯物立场、实践路径、革命主体和价值指向等基本原则立场。这些原则立场在《宣言》中的系统化革命化意味着,从政治解放到人类解放即马克思解放政治学的理论形成。《导言》基本原则立场的确立在马克思解放政治学的建构过程中具有杠杆意义。
- 张天勇张天勇
- 从“解放政治”到“生活政治”——中国城市化的宏观叙事转向及其政策意蕴被引量:2
- 2021年
- 当前,中国已经从一个典型的农业社会进入了城市社会,新时代背景下城市化的重心正逐渐从城市建设转向城市治理。如何实现城市的善治,使城市真正成为人们美好生活的依托,是城市社会时代的重要议题。以吉登斯关于现代性的思考为出发点,从“解放政治”的角度探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城市化历程,发现其经历了服务于政治和服务于经济建设两种解放政治的城市化逻辑;从“生活政治”的角度展望城市治理的未来发展方向,应重构人在城市中的主体性,关注人在城市中的生态、身体和自我认同等议题,并经由对话民主走向更好的城市治理。
- 周超颜学勇
- 解放政治的重新奠基:阿尔都塞对唯物辩证法的解构与建构
- 2021年
- 阿尔都塞对唯物辩证法的解构就是其思想建构的过程。他的这一解构思路表现在:(1)"否定之否定"是黑格尔历史哲学的支柱。他认为马克思抛弃了"否定之否定"之后建立了历史科学;(2)"量转化为质"实际上是"质"与"质"之间的转化,即不同的结构之间的转变。黑格尔因为缺乏结构的概念才认为量的积累引发了质的"飞跃";(3)他的多元决定的矛盾理论使"对立面的同一"与黑格尔的矛盾理论相脱钩。这一操作的实质是在一个主导结构之下恢复了多元异质因素的活力,并催生了取代传统矛盾概念的"对抗"理论。阿尔都塞在取消辩证法之后创造了一种立足于"独特性"的新的唯物辩证法——"趋势辩证法"。"趋势辩证法"将独特的个体的自由作为出发点和目的,并为从现实形势出发建构保证人的自由的新的政治形式进行了理论配置。
- 徐克飞
- 关键词:唯物辩证法否定之否定解放政治
- 从解放政治到生活政治——论A·吉登斯政治哲学的基本线索被引量:3
- 2020年
- 吉登斯的生活政治理论,从个人生活的感性内容出发去构造政治理念,为现代性条件下政治哲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考路径。本文通过对吉登斯的解放政治和生活政治的分析考察,揭示了其理论的内在内容、基本特征和思考逻辑。并从理性的政治到理性和情感统一的政治,从抽象的政治到生活方式的政治,从应当的政治到反射性政治,从他人的政治到对话民主等方面揭示了吉登斯政治哲学的基本线索,展示其生活政治理论在现代社会中建立合作包容的新型社会关系、团结各方政治力量等方面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 陈华兴
- 关键词:解放政治生活政治
相关作者
- 陈良斌
![](/images/user-pic.gif)
- 作品数:55被引量:115H指数:6
-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研究主题:霍耐特 黑格尔 共同体 解放政治 哲学
- 胡颖峰
![](/images/user-pic.gif)
- 作品数:20被引量:65H指数:4
- 供职机构:江西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研究主题:吉登斯 福柯 解放政治 生活政治 规训权力
- 王旭峰
![](/images/user-pic.gif)
- 作品数:27被引量:76H指数:5
-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文学院
- 研究主题:后殖民 后殖民理论 奈保尔 戈迪默 解放政治
- 郭忠华
![](/images/user-pic.gif)
- 作品数:115被引量:870H指数:16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
- 研究主题:吉登斯 公民身份 民族国家 范式 福利国家
- 张敏
![](/images/user-pic.gif)
- 作品数:12被引量:23H指数:3
- 供职机构: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
- 研究主题:民生政治 解放政治 生活政治 思想政治教育 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