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3683篇“ 认知社会语言学“的相关文章
认知社会语言学被引量:47
2012年
认知语言学(CL)与社会语言学(SL)相结合形成了一门新边缘科"认知社会语言学(CSL)",它在SL基础上吸取了CL中诸如"原型范畴、主观认知、用法模型、识解、隐喻转喻"等分析方法,紧密结合语言社会认知两要素,拓宽了SL和CL的研究范围。本文暂且将CSL定位于:以"社会现实"为出发点,以"语言意义"为中心,以"实际用法"为取向,从语言社会性和认知性角度深入研究语言变异、社团方言、文化模型、意识形态、双语对比、语言政策等方面的问题。
王天翼王寅
关键词:认知社会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社会性认知性
认知社会语言学视域下网络热词“xx搭子”研究
2025年
从2023年起,“搭子型”浅社交风靡全网,成为当代青年人最喜爱的社交方式之一。网络热词“xx搭子”,如“运动搭子”“饭搭子”“习搭子”等,表示专门针对青年群体,在互联网时代基于一致的生活诉求和兴趣爱好而临时组成的伙伴关系。它映射出一种社会现状: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青年群体在快节奏的生活压力下,疲于应付复杂的人际关系,同时又有着身份认同、探索新的情感体验和渴望陪伴的心理需求。以“xx搭子”为对象,从结构特征、语义来源、流行原因三方面进行分析。主要结论是:“xx搭子”是偏正结构的名词短语,形式简单,语义明确;修饰语“xx”既可以是动词,又可以是名词或形容词,其涵盖范围广泛,使得“xx搭子”这一语言构式具有强大的构词能力。现代社会赋予了“搭子”以新的内涵,“xx搭子”是人与人之间的连接开始从“以关系为主”转向“以事为主”的重要表现,它的兴起与网络语境下的语言传播特点、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以及人们的心理变化有关。
谢世坚张丽媛
关键词:构式语法语言经济原则
认知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网络热词探究
2024年
互联网时代拓展了网络娱乐空间,催生了大量的网络热词,使人们的语言表达发生了改变。语言的产生是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的结合,这些网络热词正是语言社会认知交互下的产物。认知社会语言学语言认知社会视为相互联系的有机统一体,旨在把握语言形式与语言表达意义的关系。通过解读网络热词,剖析了网络热词的形态变异、语义变异及其蕴含的隐喻和转喻的派生路径,进而探讨网络热词产生的内外动因,以期为研究语言文字的繁荣与创新奠定基础。
张文静崔建立
关键词:认知社会语言学网络热词构词
认知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牡丹亭》委婉语研究
2024年
委婉语是人类在交际活动中为实现某种目的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语言形式。汤显祖的《牡丹亭》中使用了大量的委婉语。国内外者对汤显祖戏剧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鲜有者研究其中的委婉语。本文运用认知社会语言学理论,对《牡丹亭》中的委婉语进行研究。《牡丹亭》中的委婉语大致有六类,分别与死亡、性爱、金钱、犯罪、年老等话题有关;委婉语的基本认知机制是概念转喻,主要通过部分代替整体和地点代替行为或机构等两种转喻方式实现;《牡丹亭》中委婉语的产生受到社会文化和社会心理两种因素的影响。
谢世坚申越欣
关键词:委婉语《牡丹亭》认知社会语言学
成语与现代网络语境的融合:认知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语言变异研究
2024年
随着网络社会的崛起,传统的成语逐渐与网络热词相结合,形成了既具有文化底蕴又不失现代气息的新型语言表达方式。本研究从认知社会语言学的视角探讨了成语与现代网络语境相结合的语言变异现象。通过在新浪微博和抖音等社交平台上收集和分析网络语料,研究发现这种融合主要表现在语音和词义两个方面的变异:语音变异包括英语和汉语谐音;词义变异包括词义扬升和贬降。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看,这种融合是通过隐喻和转喻机制实现的,语用因素以及社会因素也在其中发挥作用。对成语与现代网络语境的融合不仅记录了社会的变迁,还推动了语言的创新和发展,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With the rise of the internet society, traditional idioms are gradually combined with internet buzzwords, forming a new type of language expression that combines cultural heritage with modern expression.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phenomenon of the combination of idioms and internet buzzword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gnitive sociolinguistics. Through collecting and analyzing online data through social platforms such as Sina Weibo and TikTok, the study found that this integration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wo aspects of phonetic and semantic variations: phonetic variations include English and Chinese homophones;semantic variations include semantic elevation and degrad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 this integration is achieved through metaphor and metonymy mechanisms, and pragmatic and social factors also play a role. The integration of idioms and internet buzzwords not only shows social changes, but also promotes languag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which has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马伊倩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认知社会语言学转喻
印度英语词汇变异的认知社会语言学探究
2024年
认知社会语言学认知模型对意义的研究和基于用法的语言模型研究相结合,为语言变体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与方法。同一语言由于交际情境的差异以及使用群体的差异,不仅会表现出不同的语言形态,而且会出现语言变异。在认知社会语言学视角下,以印度英语为例,分析了诸多社会认知因素对词汇变异的影响。研究显示,词汇会因认知体验和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产生变异。从认知社会语言学视角对词汇变异进行研究,有助于更加明确地解释词汇变异的过程和根源。
王钤王明树
关键词:词汇变异认知社会语言学印度英语
认知社会语言学视域下的汉语四种双及物构式变异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本文在认知社会语言学的框架下,基于大规模跨变体语料库,使用机器习中的随机森林方法,探索了影响汉语四种双及物构式变体选择的句法、语义、语言变体等因素。研究发现,影响双及物构式变异的主要因素是区域变体、长度差异和双及物动词的原型性。其中,区域变体与句法语义因素之间存在明显的交互效应:长度差异对中国内地地区汉语中双及物构式变体选择的影响较小;而在不同区域变体中,动词原型性的影响也有明显差异。这些发现揭示了句法语义因素和语言变体因素如何共同制约了汉语双及物构式变异,并展示了结合机器习方法和认知社会语言学理论来分析汉语变体变异的优势。
李夷
关键词:认知社会语言学
术语变异的认知社会语言学探究被引量:1
2023年
认知社会语言学融合了认知模型对意义的研究和基于用法的语言模型研究,使语言变体研究获得了崭新的研究空间和研究方法。术语会因不同的科交际情境和不同使用群体而呈现出不同的形式,发生术语变异。文章从认知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对术语定名变异、行业用语变异、情感参与变异等多种社会认知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术语会因为认知体验、社会环境、情感参与等多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异。认知社会语言学角度的研究有利于使术语变异的过程、根源得到更清晰的阐释。
陈海霞梁红
关键词:认知社会语言学行业用语情感参与
认知社会语言学视域下的构式变迁研究--以“going to”/“gonna”为例
2023年
认知社会语言学认为语言随着社会语境变迁而变化。基于这一观点,本文认为作为形式功能配对体的构式也处于变迁之中,其变迁的源动力是基于用法的社会竞争。语言变异和语言标准化有两种基本模式:理性主义和浪漫主义。理性主义模式将语言视为民主参与和解放的中立媒介,超越地域差异和社会差异,提倡语言标准化,而浪漫主义模式则强调语言和文化的认同,将语言视为一种地方性的身份表达途径。本文主要以美国英语历史语料库(COHA)中“going to”和“gonna”为语料,以理性主义和浪漫主义变异模式为理论切入点,系统考察两大构式的变迁轨迹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going to”与“gonna”在漫长的使用过程中形成一种竞争态势,在形态结构、使用频率、社群分布和构式意义方面历经变迁才发展成今日之态势。
赵永峰
关键词:认知社会语言学构式语言变异理性主义浪漫主义
汉语身体相关网络流行语的认知社会语言学研究
近年来,在“语言使用”这一原则的驱使下,认知语言学出现了社会转向,融合了认知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的研究视野的认知社会语言学诞生,这一理论视角提供了观察语言现象的新思路和方法。 在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下,人们的...
薛惠芬
关键词:认知社会语言学网络流行语身体

相关作者

周红英
作品数:15被引量:83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
研究主题:认知社会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 社会语言学 认知社会 文化认知
谢世坚
作品数:104被引量:337H指数:9
供职机构: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研究主题:莎剧 概念隐喻 修辞 汉译 隐喻
赵永峰
作品数:38被引量:163H指数:7
供职机构:四川外国语大学
研究主题:认知语言学 主体间性 认知社会语言学 体认 语言学研究
王寅
作品数:209被引量:5,398H指数:45
供职机构:四川外国语大学
研究主题:认知语言学 体认 语言学 体验哲学 后现代哲学
彭洁
作品数:7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湖南大学
研究主题:城市污水 温室气体排放 构式 名词 人称代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