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132篇“ 认知语法“的相关文章
回指所致主被动不对应的认知语法分析
2025年
由回指所导致的主被动不对应效应,既往研究较少涉及。生成语法自治的转换生成规则和成分统制规则,难以解释这种不对应。本研究基于认知语法,通过综合主被动构式认知语义、感知参照点和基线-加工模式分析,认为相关句式有两种基线构式,不涉及回指的主动构式可以通过加工实现构式交替,涉及回指的主动构式由于感知参照点改变,指称意义改变,不能以加工实现构式交替。
张智义
“有+数量”结构事态编码的认知语法阐释
2024年
本文从认知语法的角度分析了谓语动词后“有+数量”结构的语法性质以及“有”字的功能和使用理据,认为“NP+VP+有+数量”序列是一种话题结构,以事件为话题,以事态为述题,是事件与事态的叠加,但凸显事态信息。“有+数量”结构激活特殊的认知参照点构型,为“NP+VP”所代表的事件在相关梯度中做出事态定位。该事态定位是参照说话者的个体认知进行的,具有“主观判断”和“超出预期”的属性,这使其有别于无“有”常式句的客观陈述,也有别于动词拷贝句参照社团规约常量所做的事态定位。“有”字的肯定叙述使其适宜用于强调事件、事态或数量的存在,有别于强调肯定的“是”,也适宜用于增强主观性,弥补非作格动词因本身无得失义而在后接数量成分时主观性的不足。
莫启扬
关键词:事态认知参照点认知语法主观性
概称句反例难题的解题——认知语法视角
2024年
概称句如鸟会飞(对象句)有逻辑乖讹,并由鸟会飞,但企鹅不会飞(参照句)明示,引发反例难题。传统解题坚持容错说,但本文认为容错受单一层级语法观念(SCH)调控,是以组合视角割绝句法分析的外部机制。本文转而采取认知语法(CG)的多重结构层级(MSH)观念,以整合视角分析概称句:着眼对象句的关联,考察成分结构的概念重叠;观照参照句的范畴化关系,以“基线/阐释”组织(Baseline/Elaboration organization)聚焦其主次时窗的阐释关系。研究发现:对象句中鸟无需深入实例而仅侧显虚拟类别即可与飞实现概念整合,容错不及启动;参照句中鸟和企鹅构成的类例转喻为基线/阐释链提供动力以实现概念整合,容错不能启动;两类句式均不支持容错,还同时反证了容错的黑箱本质。本文进一步指出概称句是实施共性比较以实现整体编码的语言平台,在“大同小异”(MSMD)的折中算法允准下,共性比较才能无视差异,将区别的个体一并抽象为连贯的整体,并最终促动概称句的生成。Generic sentences such as 鸟会飞 (the research target sentence) contains logical contradiction, which is made explicit by 鸟会飞,但企鹅不会飞 (the reference sentence), resulting in the so-called Counterexample Problem. The traditional problem-solving ideas put forward a series of fault-tolerance mechanisms. This paper holds that these mechanisms, which reveal a componential perspective and are essentially regulated by a single-constituency-hierarchy (SCH) grammar, are external mechanisms that cut off syntactic analysis. This paper turns to an integration perspective, and adopts the multifaceted-structure-hierarchy (MSH) of Cognitive Grammar (CG) and carry out analysis of those two types of sentences: for the research target sentence, the focus is on the correspondence of component structures that is responsible for their conceptual overlap;for the reference sentence, its categorization and elaboration
于涛
关键词:认知语法
认知语法视域下的阿拉伯语语法教学改革
2024年
阿拉伯语语法课程在帮助学生掌握语言的结构和规则方面起着关键作用,但传统的语法教学却往往忽视语言的交际功能。认知语法理论强调语法形式与意义并重,注重语法理据阐释,将学习者的语法学习纳入其整体认知能力 发展过程中。认知语法理论中的图式构式及意象化理论为阿拉伯语语法教学的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郑翠平
关键词:认知语法语法教学意象化
认知语法视角看汉语中“的、地、得”的分合
2024年
“的”是现代汉语中最常用的虚词之一,“的”的高频使用率自然使得“的”进入学者们的研究视野,而与其有相同读音的“地”和“得”也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目前,国内大多数研究皆聚焦在“的”的来源、“的”的语法功能的同一性、“的、地、得”用法、“的、地”的分合等等。但是分用“的、地、得”有哪些限制,合用“的、地、得”遵从了什么规律呢?本文拟从认知语法的角度,在词组、句子和篇章三个维度上来探讨上述两个问题。
付奕文
关键词:认知语法
及物性的认知语法研究
本书以认知语法理论为基础,提出典型及物性的概念基础为经典事件模型,并以此为依据从事件特征、施事和受事三个维度构建及物性判断参数,探讨及物性偏离典型的方式、涉及的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认知机制以及认知识解对及物性的调控作用,为...
王惠静
汉英因果复句句法与语义界面的认知语法研究
2024年
汉英因果复句的句法与语义界面是客观或主观因果关系复杂事件与其句法结构之间配对的象征结构。本文以认知语法为理论框架,基于BCC和COCA语料库中的真实语料,从客观和主观两个维度,探讨汉英因果复句的句法与语义界面及其实现机制与路径。研究认为,入场是实现汉英因果复句的句法与语义界面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概念化者借助于外显或隐含因果复句入场元素,将射体—陆标连接的客观或主观因果关系复杂事件转为意象图式,符号化为因果骨干复句;同时通过外显或隐含现在时或过去时、情态动词入场元素,或调用表征可能性的副词入场,对因果骨干复句进行实例化语法操作,实现客观或主观因果关系复杂事件与其句法结构之间的配对。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彼此映射,形成汉英因果复句的句法与语义界面。
吴吉东董海涵
关键词:认知语法入场
汉英时间复句句法与语义界面的认知语法研究
时间复句历来是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研究者主要从类型学、语义学和认知语言学等视角对时间复句作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但现有研究往往集中于其界定、分类与语义特征等单一层面,尚未对时间复句的句法与语义界面开展研究。本研究以认知语法中...
胡悦
关键词:认知语法
汉英名词性复句句法与语义界面的认知语法研究
名词性复句一直是学界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汉英名词性复句是名词性复杂事件与其句法结构之间配对的象征结构。以往研究主要从某一类名词性复句的句法、语义、语用以及教学等开展研究,鲜有从认知语法视角对汉英名词性复句句法与语义界面进...
房淑琳
关键词:认知语法
认知语法框架下汉英动作动词的名物化对比研究
2024年
现代汉语的单音节动词是动词范畴的典型成员。语法学界关于汉语词类研究中一个共识是,单音节动词无法发生名物化。在认知语法框架内基于真实语料的考察表明,作为单音节动词典型成员的动作动词可以发生名物化。其名物化的形符频次和类符频次均低于英语中的动作动词,固化程度上也低于英语,因此受到学界忽视。但是,两者之间的差别是程度性的,而非本质差别。汉语动作动词的名物化频次较低的原因在于动量词被广泛作为一种指称事件的策略。英语缺乏动量词,因此依赖名物化作为指称事件的策略。
高嘉诚
关键词:名物化事件名词动作名词认知语法

相关作者

牛保义
作品数:75被引量:798H指数:20
供职机构:河南大学外语学院
研究主题:认知语法 英汉语 英语 语义 情境
高航
作品数:38被引量:408H指数:15
供职机构:解放军外国语学院
研究主题:认知语法 名词化 隐喻 认知语言学 词类
谢应光
作品数:44被引量:328H指数:11
供职机构:重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研究主题:认知语法 英语 语境 现在完成体 英语动词
张翼
作品数:62被引量:463H指数:11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
研究主题:构式 认知语法 汉语 复合动词 构式语法
文旭
作品数:199被引量:4,040H指数:34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研究主题:认知语言学 构式 构式语法 语用学 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