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26篇“ 许敬宗“的相关文章
- 许敬宗领衔集体著述及文学创作系年
- 2023年
- 唐高宗时期,许敬宗已经是三朝元老。在进入政治核心层之后,在集体著述方面,其身份由唐高祖、唐太宗时期的文馆学士、“预修”、“兼修”,转而成为尚书、宰辅、首辅、“掌知”、“监领”、“监修”、“总统”。著述主动权、裁量权增大,著述频率加快,范围扩大,数量增大。仅文学总集一项,就有《丽正文苑》二十卷、《芳林要览》三百卷、《文馆词林》一千卷、《文馆词林文人传》一百卷。《文馆词林》选录自汉代至唐初诗文,按文体编排,大多不见于唐代别集、总集中。所撰之书,大多卷帙浩繁,除上列《芳林要览》《文馆词林》外,尚有《显庆礼》一百三十卷、《姓氏谱》二百卷、《累璧》六百三十卷,《东殿新书》二百卷、《瑶山玉彩》五百卷等。许敬宗对唐初太宗特别是高宗时期历史、史学史、文学史、学术史影响较大,成为唐代第一位文坛领袖、唐代宰辅文学引领者。由此开启武后时期“北门学士”“珠英学士”、唐中宗时期“景龙修文学士”集体著述、文学创作之传统与风气。
- 陈冠明
- 关键词:许敬宗《文馆词林》
- 论许敬宗的辞章理论与《文馆词林》的编纂
- 2023年
- 唐太宗中后期至唐高宗前中期,唐初文场由重经义向重文辞转型。以许敬宗为代表的颂声制作,作为政治变革的辅助,在权力的博弈中获得执政者的认可,逐渐成为文坛的主流。与颂声制作相伴而生的辞章理论,既有对儒家传统文论观的继承,又有对南朝以来宫廷文学写作观的延续与新变。文道观念上,提倡以文扬道,意在将颂声纳入“天人合一”的系统。文辞审美上,以雅为审美核心,提倡丽则,崇尚宏奥的文风。音声观念上,整合韵部,完善格律,注重音声和谐。其理论客观上赋予了应制类辞章在唐代文学发展中的积极意义。而《文馆词林》的编纂则与这一时期的文化建设、政治变革及许敬宗本人的辞章理论具有一致性。
- 林家骊汪妍青
- 关键词:许敬宗《文馆词林》编纂
- 山上忆良七夕歌对许敬宗《奉和七夕宴悬圃应制二首》的受容——以《万叶集》第1518号和1519号歌为中心
- 日本最古老的和歌集《万叶集》中记载着奈良时期著名歌人山上忆良的12首七夕歌,从其中的第1518号和1519号歌中可以明显窥见忆良对唐代诗人许敬宗《奉和七夕宴悬圃应制二首》的模仿。无论是用词、立意、情感还是创作背景上,忆良...
- 张碧璇
- 关键词:山上忆良《万叶集》许敬宗
- 许敬宗与唐高宗时期的政局兼及其与“龙朔初载,文场变体”之关系被引量:4
- 2020年
- 在唐高宗前期政治观念与权力结构调整的过程中,许敬宗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作为贞观以来久任中朝的政治人物,许敬宗在高宗朝礼仪与格式制定、国史修撰与人事调整等领域均留下了深刻烙印。及高宗后期为实现皇权的平稳过渡限制母氏干政",去许敬宗化"又成为政治行动的风向标符。在后世文学史中颇为著名的"龙朔初载,文场变体"的判断,若衡之以文本的内部逻辑、咸亨至上元时期的政治走向、王勃的人际交游以及许敬宗在政坛与文坛的影响,则此一言论所指向的批评对象应为许敬宗而非上官仪。
- 刘顺
- 关键词:许敬宗
- 许敬宗篡改国史问题新探——政治史视野下的唐代国史撰修被引量:2
- 2018年
- 许敬宗篡改国史问题,学术界已经有一些文章进行过讨论,但是还存在着一定的争议[1]。例如,牛致功先生、岳纯之先生认为许敬宗篡改国史为铁案,不容推翻;王元军先生则认为许敬宗篡改国史证据不足,对传统说法提出质疑[2]。笔者认为这一问题尚有继续讨论的余地。中国古代官方修史活动与朝廷政治关系密切,将许敬宗篡改国史问题置于唐代政治史的背景之下进行动态考察,更能够对这一问题进行全面而客观的评估。
- 杨永康马晓霞
- 关键词:长孙无忌褚遂良刘知幾许敬宗政治史
- 许敬宗篡改国史问题新探——政治史视野下的唐代国史撰修
- <正>许敬宗篡改国史问题,学术界已经有一些文章进行过讨论,但是还存在着一定的争议[1]。例如,牛致功先生、岳纯之先生认为许敬宗篡改国史为铁案,不容推翻;王元军先生则认为许敬宗篡改国史证据不足,对传统说法提出质疑[2]。笔...
- 杨永康; 马晓霞;
- 文献传递
- 许敬宗篡改国史问题新探——政治史视野下的唐代国史撰修
- 许敬宗篡改国史问题,学术界已经有一些文章进行过讨论,但是还存在着一定的争议。例如,牛致功先生、岳纯之先生认为许敬宗篡改国史为铁案,不容推翻;王元军先生则认为许敬宗篡改国史证据不足,对传统说法提出质疑。笔者认为这一问题尚有...
- 杨永康马晓霞
- 关键词:刘知幾《旧唐书》长孙无忌唐高宗政治史
- 许敬宗《西域图志》研究拾零--兼议道世《法苑珠林》的成书时间被引量:3
- 2017年
- 《西域图志》由志文与图画两部分组成,编撰时间为显庆三年至乾封元年(658—666)。其中,志文的完稿时间在龙朔三年(663),至晚在麟德元年(664)已开始编绘图画。《西域图志》的史料来源有二:一为唐以前史料,有惠生行记、萧绎《职贡图》;一为唐代史料,有玄奘《大唐西域记》、王玄策《西国行传》、王名远《西域图记》,以及其他西域使者的见闻。《法苑珠林》的成书时间在总章元年(668),咸亨二年(671)道世续补若干内容。史料所及,王玄策与王名远指同一人的可能性较小。《西国行传》的成书时间在龙朔元年至三年(661—663)。俄藏敦煌文书《圣地游记述》,或为王玄策《西国行传》的残卷,或系《西域图志》的残卷。《唐会要》所引《西域图》,可能指《西域图志》。
- 颜世明
- 关键词:史料来源
- 驳“两唐书”对许敬宗的不公正评价
- 2015年
- 出身于一般官宦家庭、从小就喜读经史的许敬宗,成年后以才华出众,被隋炀帝选任为朝内迎送宾客的府吏。他历隋末之乱,大难不死,后归顺于唐朝,累迁官,在唐太宗晚年时成为专掌枢密、诏诰的近侍要臣,深受太宗的赏识、器重和宠信。唐高宗执政,敬宗同其他朝官一样,履行职责。他始终忠于高宗(含武后)王朝和国家,坚决支持武后一派同山东士族、关陇贵族势力的斗争,以政绩、才干、功劳被高宗任命为宰相,封爵为郡公。
- 杨东晨
- 关键词:士族功劳政绩朝官
- 唐初文馆学士诗歌平议——以许敬宗为主要考察对象被引量:2
- 2014年
- 唐初文馆学士是文坛的核心力量,这与他们拥有政治与文学双重优势有直接关系。对学士诗的考察不能单纯地从文学角度展开,必须注意到政治因素的影响。学士诗具有明显的意识形态建构功能,这是政治文化建设的需要。学士诗呈现出分裂的诗学品格,这是政治环境中学士分裂的文化人格的反映。学士的创作环境具有较强的政治仪式色彩,这直接影响着诗歌的内容与艺术表现。学士诗的南朝化色彩并不全是个人喜好,也有政治考量隐于其中。
- 梁尔涛
- 关键词:唐代文学许敬宗
相关作者
- 李晓青

- 作品数:6被引量:2H指数:1
- 供职机构:天津理工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
- 研究主题:许敬宗 诗论 诗歌 奸臣 李百药
- 杨永康

- 作品数:58被引量:94H指数:6
- 供职机构: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研究主题:《明太祖实录》 政治斗争 明代 永乐 政治史
- 杨东晨

- 作品数:136被引量:129H指数:4
- 供职机构:陕西历史博物馆
- 研究主题:文化 民族 先秦时期 氏族 秦汉时期
- 阙建华

- 作品数:3被引量:1H指数:1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人文经管学院
- 研究主题:《切韵》 许敬宗 科举 考辨 用韵
- 秦敏

- 作品数:33被引量:19H指数:2
- 供职机构:内江职业技术学院
- 研究主题:高职院校 高职 通识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地方高职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