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708篇“ 诉讼模式“的相关文章
- 数字时代在线诉讼模式特有原则与制度构建
- 2025年
- 数字时代在线诉讼的深入发展对传统民事诉讼提出了革命性挑战。从其产生的社会基础、表现形态和运行模式、实践需要及创建中国特色原创性诉讼理论话语体系等方面分析,深刻把握在线诉讼特点及规律,研究确立其特有原则与制度,是完善在线诉讼理论,探索形成原创性自主知识体系,实现法治理论“弯道超车”的突破口。具体而言,应确立线上纠纷线上审原则、证伪不证真原则、倾斜保护原则、公开审判与信息保护并重原则、数据安全优先原则,创建通域管辖、准代表人诉讼、多元审级、送达即时生效等特有制度。这些特有原则制度与传统诉讼模式中有关原则制度相结合,共同构成了在线诉讼模式的原则制度体系,丰富了民事诉讼理论内涵。
- 景汉朝
- 互联网时代诽谤罪的诉讼模式重构
- 2025年
- 网络诽谤行为具有匿名性、跨域性和信息传播的广泛性等特征,诽谤罪的客观和主观要件在当下互联网环境中较传统诽谤罪发生变化,使得诽谤罪的诉讼模式面临困境。具体表现为,自诉制度在被害人权利保护方面乏力,以及“自诉转公诉”条件的可操作性不足,不能有效地应对针对不同主体的诽谤行为。其原因在于对“告诉才处理”的解释偏差以及公诉条件的法益转换功能存在问题。为了适应新的网络环境,建议采用“公诉为主,自诉为辅”的诉讼双轨制,并为诽谤罪诉讼模式的公诉条件找寻合适的功能定位。以此平衡被害人权益和公权力介入,加强对网络诽谤行为的规制及对网络生态的保护。
- 罗佳一欧阳本祺
- 关键词:诉讼模式
- 建构绿色职权主义生态环境诉讼模式——以生态环境法典编纂为视角
- 2025年
- 生态环境法典编纂过程中,需要在回答生态环境诉讼模式是否需要通过建立新的法律制度实现体系化以及生态环境法典是否需要建立生态环境诉讼模式的问题的基础上,认真分析已经司法实践探索形成的职权主义诉讼模式,发现其呈现的生态环境司法规律,厘清职权主义诉讼模式与“三审合一”机制的关系,归纳提炼其实践逻辑与理论逻辑并创新升华,拓展成为新的更高水平的绿色职权主义诉讼模式,在生态环境法典编纂的统一逻辑下,立足生态环境司法实践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制度安排。
- 吕忠梅
- 关键词:三审合一
- 帕克刑事诉讼模式的理论反思
- 2024年
- 自1964年美国刑法学者赫伯特·帕克首次提出犯罪控制模式和正当程序模式以来,“刑事诉讼模式”这一英译术语便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为刑事司法模式的研究带来了新的方向。从分析被害人的利益切入,帕克认为刑事政策应该以保护被害人为目的,须通过司法手段来实现社会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并提出了一系列如何有效预防犯罪的措施。然而,帕克的理论仍存在明显的缺陷。该理论对我国在理论探索和法律实践方面都带来了深刻变革的同时也应引起对帕克学说的反思。我国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必须从自身出发,坚持刑事司法理念的转变,建立起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被害人参与刑事诉讼的制度及其权利保障的机制。
- 王花武建港
- 关键词:犯罪控制模式刑事诉讼
- 数字时代下协同主义诉讼模式的建构被引量:2
- 2024年
- 我国顺应数字时代的发展要求,运用了法律科技催生的在线诉讼这一现代诉讼新形态。在线诉讼与协同主义诉讼模式具有天然的契合性。在线诉讼借助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交互性优势适度淡化对抗,为协同主义诉讼模式的建构提供技术支持。但当前在线诉讼因缺乏诉讼促进义务、释明权能、集中审理主义三大协同要素的制度内核,导致其象征性功能大于内质性功能,甚至使技术本身的作用走向异化。未来中国式数字司法需全面引入协同主义诉讼模式,将数字技术嵌入诉讼程序的实际运行之中,实现诉讼规程的再造,倚靠法官发挥诉讼指挥权以及当事人协同配合,充分发挥电子诉讼的技术特色和程序优势,确保审判实践能够兼顾公正和效率的价值目标。
- 赵青航
- 关键词:协同主义诉讼模式
- 论环境行政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模式适用的法律困境与出路被引量:1
- 2024年
- 相比于单元诉讼模式,环境行政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模式力图在一个庭审中实现对两类公益诉讼的合并处理,更易于兼顾公正与效率。但对该诉讼模式而言,其广泛应用受制于正当性依据的缺失。为此,有必要通过建立以检察机关为主、环保组织为辅、多元主体参与的诉讼机制,拓展环境行政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受案范围,明确两类诉前程序履行顺序及诉前程序与诉讼程序的衔接规则,协调与完善两类环境公益诉讼的举证规则,细化附带民事诉讼环节适用调解程序的规则,实现对该诉讼模式的优化。
- 季晨溦
- 关键词:诉讼模式
- 数字时代异步诉讼模式再探索——以上海法院异步诉讼改革实践为视角
- 2024年
- 为提升案件审判质效、缓解人案矛盾,人民法院顺应智慧法院数字化转型趋势,积极探索异步诉讼模式,以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司法需求。在运用异步诉讼的司法实践中,诸如与传统诉讼规则整合不足、技术配置不完备及当事人诉讼能力缺乏等现实问题难以忽视。以上海法院异步诉讼情况为例,可以发现异步审理模式的应用已经呈现常态化、普遍化趋势。面对异步诉讼的具体问题,可以通过完善异步诉讼与传统诉讼规则及在线诉讼规则的配套衔接、从最高人民法院层面建设覆盖全国法院的统一技术性配置、强化异步诉讼全流程监督以平衡当事人诉讼能力等举措逐步解决,从而进一步发挥异步诉讼的制度活力,促进人民法院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
- 陈洁蕾陈曦
- 轻罪诉讼模式转型:从“高效治罪”到“守法教化”
- 2024年
- “高效治罪”模式是一种以诉讼效率为价值导向,旨在实现惩罚的及时性、必定性和附随后果的严厉性,以达到警示被告人和其他人员并使之不敢犯罪之目标的轻罪诉讼模式。在实践中这一模式存在着认罪自愿性难以保障、忽视社会治理效果、违反比例原则的缺陷。基于刑罚理念、司法制度、文化理念和社会政策的考量,我国的轻罪诉讼模式应当朝着“守法教化”的方向转型,即建立一个旨在帮助被告人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悔过自新,以此达到避免重蹈覆辙甚至精神洗礼的目标,进而重新社会化,回报家庭和社会的轻罪司法程序。具体而言,可以借鉴我国少年司法的制度和理念,从强制措施、处理方式、庭审形式、附随后果和社会参与的角度进行建构。
- 李昌盛刘树辰
- 关键词:犯罪矫治
- 论我国合作式诉讼模式下控辩协商的平等性
- 2024年
- 近三十年来,世界各国的刑事诉讼模式逐渐从传统的纠问式和对抗式诉讼模式向合作式诉讼模式转变。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正式确立了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并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合作式诉讼模式。在我国,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作为合作式诉讼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具有本国特色,又吸收国外经验。然而,在合作式诉讼模式的实践中,因为控辩双方地位不平等造成了协商的众多困境。为阻止双方不平等的加剧,更好地落实合作式诉讼模式,立法机关与司法机关应进一步提高辩护方的谈判能力,减少诉前羁押的比例,赋予被追诉人以阅卷权,并实行强制辩护制度。
- 江雨婷
- 关键词:控辩协商平等性
- 新公司法视域下的减资纠纷诉讼模式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公司减资纠纷早在2008年已成为法定案由,但我国司法现状表明,在公司减资纠纷中,债权人鲜有以减资纠纷诉讼模式解决争议的情形,而更多以类推适用法人人格否认、股东抽逃出资、案外人异议之诉等方式实现其请求权。公司减资纠纷诉讼模式和案由呈闲置现象。但如此类推适用却有悖公司法教义,不仅导致了司法裁判规则混乱,而且损害了公司、公司债权人的整体利益和减资股东的诉讼权利。2018年《公司法》第22、177条是造成上述现象的制度根源。2023年《公司法》为解决上述闲置化现象提供了新的路径和思路。应按照2023年《公司法》第226条的规定,通过公司决议无效和撤销之诉,建立起统一的公司减资纠纷诉讼模式和裁判规则。
- 艾茜
- 关键词:法人人格否认抽逃出资公司人格
相关作者
- 张珉

- 作品数:24被引量:93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共安徽省委党校
- 研究主题:协同主义 诉讼模式 协同主义诉讼模式 民事诉讼 民事诉讼模式
- 谢佑平

- 作品数:172被引量:1,624H指数:22
- 供职机构:湖南大学
- 研究主题:刑事诉讼 司法改革 人权保障 刑事诉讼法 司法公正
- 左卫民

- 作品数:255被引量:5,004H指数:42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法学院
- 研究主题:实证研究 法院 刑事诉讼 司法改革 司法
- 韩红兴

- 作品数:35被引量:170H指数:8
- 供职机构:北方工业大学文法学院
- 研究主题:诉讼模式 公诉审查 庭前程序 法治 人权保障
- 吴如巧

- 作品数:63被引量:232H指数:9
- 供职机构:重庆大学法学院
- 研究主题:民事诉讼 诉讼模式 卓越法律人才 环境公益诉讼 美国民事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