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75篇“ 译经“的相关文章
从“华夏边缘”向“王朝中心” 译经与造像:佛教从此中国化
2024年
佛教的传人,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最为重要的一次外来影响,传统说法认为,佛教进入中国是从东汉第二任皇帝明帝刘庄夜梦金人、迎请高僧竺法兰等人来洛阳传法并创立白马寺开始的。事实上,根据考古发现,佛教至少在西汉晚期便已传人四川盆地,且在更早时便已出现在西域以及被称为“凉州”的河西走廊。
寒鲲
关键词:中国古代思想史译经西汉晚期河西走廊
历史观与汉语史研究方法的有机统一——《南北朝译经疑问句研究》评介
2024年
20世纪40年代至今的近百年间,学界在汉译佛经对汉语发展的影响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佛经作为汉语史口语语料库得到了广泛的关注。进入新世纪,汉译佛经的语言价值被深入发掘,诸多成果为研究打开了新视野。黄娜、石彦霞博士出于对译经研究的共同志趣,撰就了《南北朝译经疑问句研究》。此书整合了历史观念与汉语史研究方法,多角度剖析了疑问句,描写了外来成分、文言、白话以及不规范成分,得出了可信的结论。
于峻嵘
关键词:疑问句历史观
译经意识与中国典籍翻译
2024年
古代宗教文本翻译实践的“译经意识”对中国典籍翻译有着重要的影响。周氏兄弟提出并坚持的“直译法”则是其“译经意识”的直接体现。“译经意识”为中国典籍翻译提供了原典型实证研究方法,促成了当前中国典籍翻译领域所必备的基本条件或素质的形成。
吴志平
关键词:直译法中国典籍翻译
“正法”与“异言”之博弈:汉传佛教译经史上的“正名”问题讨论
2024年
“正名”不仅是中国思想史内部的重要问题,也是汉传佛教译经史上的重大问题。佛经翻译中的“正名”,以出世救赎为主旨,主要包括经目名称的翻译以及经文名义的统一两方面,涉及如何理解佛典之正法、佛弟子声闻所听闻之法、译人所悟之法、译主个人语言习惯以及译场众僧文义之勘定等诸多问题,大致可从经名译名、翻译名义及其所涉佛法智慧和名相等不同层面进行论述。经名译名的确立,旨在明确新出经文在内容上的完备性,以儒家思想中的“名实相当”为原则去强调“正法”是有本可依的佛祖圣言。翻译名义的斟酌包括创造新的指称或故意隐去译经僧不想彰显的内容,旨在消除“异言”,在汉地重新建构佛典原文的“正法”。佛经翻译中的“正名”问题,表面上是因梵、胡、汉不同语言差异引起的翻译策略论争,实则是译经僧在译经过程中寻求和建构“正法”的历史。在佛经汉译过程中,“正法”和“异言”之间存在博弈,这一方面昭示了佛学作为一种全新的信仰和知识体系在汉地发生和发展过程,另一方面揭示了儒、释、道等不同思想在汉地经由语言转换实现的会通和调和。
方仪力
关键词:正名译名佛经汉译正法
早期译经视野下的佛教“孝道”观念
2023年
一、早期佛教译经中对“孝道”观念的中国化阐释早期佛教经典如《阿含经》等已频繁地出现了与“孝顺父母”“报父母恩”相关的宗教性表达,将“孝亲”与“报恩”的思想统合起来,向僧众解释了孝顺供养父母的理论根据、行孝方法与解脱论意涵等内容。
郭敬
关键词:佛教经典早期佛教译经《阿含经》孝亲孝道
元代沙啰巴译经对音再探(声母部分)
2023年
本文在刘广和(2007)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元代僧人沙啰巴翻译的另外两部佛经中的咒语材料,综合考察沙啰巴译经所反映的汉语声母系统,主要结论如下:(1)全浊声母清化;(2)轻重唇音分化,非母音值为[f],微母音值为[■];(3)知组和照组合流,读成舌尖后音;(4)疑母一二等字、影母、喻母都读成零声母;(5)至晚在沙啰巴时代,藏语中tr-等复辅音声母已经读成卷舌音。根据上述结论,本文构拟出了沙啰巴译经反映的汉语声母系统。
向筱路
关键词:元代汉语声母
从安世高译经词语构成、首创词管窥其词汇特点
2023年
东汉安世高译经是极具研究价值的早期译经,本文在穷尽性统计的基础上,对经文的词汇概貌进行描述,对首创词及其沿用情况进行考察,举出有代表性的词条进行论述,略窥安译佛经的词汇特点。
方一新李妍
关键词:安世高译经词汇特点
东汉译经中复音虚词的研究——以安世高译经为例
2023年
东汉译经作为最初出现的译经,在时间、空间和语体维度上均具有极大覆盖性,是研究中古汉语的重要语料。从复音虚词的界定与产生入手,以安世高译经为例,对安世高译经中复音虚词的类型与构成展开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安世高译经复音虚词的特点及成因。通过这一个案分析,以期为东汉译经复音词研究提供参考,亦可借此进一步探寻古代汉语复音虚词的运用特点和发展规律。
易佳妮
关键词:东汉译经复音虚词安世高
魏晋禅学流布考——以安世高译经及其影响为核心
2023年
所谓“禅法”即指导打坐入定的方法,其与纯粹论述佛教之理的“义学”并组成佛教经典的类型。中国禅法始于汉代安世高,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禅法修习和研究的人数众多,体系繁杂。由于禅学特殊的内容和修行方法,禅经经典的考察则需要被置于一个不同的背景下。本文把安世高所译禅经的内容和特点作为一个参照系,较为清晰地勾勒出了晋宋时期禅法的派别分布和发展变化。
潘小溪
关键词:安世高鸠摩罗什
隋唐经录与《出三藏记集》的差异——以支谦译经为例
2023年
佛经目录是研究佛教文献的重要依据,但是不同目录之间的记载并不相同。现存最早的完整经录是梁僧祐的《出三藏记集》,但隋唐经录的记载与之相比,却出现了经名、卷数乃至译者姓名等关键信息的不同。以三国时期著名译者支谦的作品为例,来说明这种差异的形成原因。研究发现,隋唐经录采用了部分目前已经失传的材料,且根据编辑团队自身设定的体例,更动了文献的著录信息。这就意味着,我们藉助经录研究佛教文献时,不仅要参照时代更早的经录,也要了解经录本身特定的体例,这样才能得到更为准确的信息。
李周渊
关键词:支谦

相关作者

王玥雯
作品数:20被引量:34H指数:4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文学院
研究主题:译经 佛经 鸠摩罗什 汉译佛经 疑问词
宋相伟
作品数:9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临沂大学文学院
研究主题:译经 义净 副词研究 副词 汉语语法
屈玉丽
作品数:48被引量:26H指数:3
供职机构:塔里木大学人文学院
研究主题:鸠摩罗什 诗文 译经 教学策略 唐诗
陈祥明
作品数:15被引量:39H指数:4
供职机构:泰山学院
研究主题:中古 语法 译经 汉文佛典 词汇
季琴
作品数:31被引量:44H指数:5
供职机构: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文学院中文系
研究主题:译经 支谦 词语 译者 成书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