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97篇“ 语言观念“的相关文章
推论性语词:巴克森德尔的艺术史语言观念及其学科情境
2025年
20世纪下半叶艺术史学科内部,学界期望再议传统理论并寻求新的替代方案,而由实证主义者带来的去价值化倾向受到了人们的热议。对此,巴克森德尔表现出对“理论缺失”争论的疏离,呼吁反思艺术史学科的本质,尤其是作为叙事载体的语言语言能否清晰地表达作品的视觉旨趣更是巴克森德尔艺术研究的核心,他将艺术史的语言分为推论性语词、比喻性语词和效果语词,其中,关照制作者意图和制作过程的推论性语词是帮助艺术批评达到展示性精准的主要载体,而批评术语本就内置于价值评判。在刊登于《新文学史》的《艺术史的语言》一文中,他提及了争论的来源,以此为核心探析其立场所处的学科情境。结合巴克森德尔的著作梳理推论性语词的形成和其艺术史的语言观念,可以分析他的艺术史语言观念及其学科情境。
王栏忻
“诗歌就是语言的事业”——论吉狄马加的诗歌语言观念及其创作实践
2024年
吉狄马加是一位在诗歌的语言问题上有着持续深入探索精神的彝族诗人,其自幼便在汉语和彝语两种语言间“游走”,对汉族和彝族两种民族文化之间的异同深有体会,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着“自己的冒险与创造”。吉狄马加在其诗作中充分书写了彝族文化的深厚、神秘、多元等特质,成功实现了彝族文化和汉族文化的糅合,表现出浓重的音乐性和节奏性。此外,吉狄马加在诗作中也“真正能从很高的层面把握汉语言的真谛”,将现代汉语的灵性与活力展现得淋漓尽致,其诗作的表现力与感染力也因之大大增强。在文本和语言的实验之外,吉狄马加在其诗作中所强调的诗人的“自觉的使命”是其诗作跨越民族及国别之限,从而能够在海内外产生广泛影响的重要原因。
孙伟民
关键词:诗歌语言观念
中国幼儿文学语言观念中的权力关系——以图画书为中心的学科史考察
2024年
一般文学文本的主要语言形式是文字,但在以幼儿为主要目标读者的图画书中,图画凭借其不断发展的叙事能力逐渐成为与文字平分秋色的特殊语言。回溯中国幼儿文学发展早期,也曾萌发出将图画视为一种特殊语言观念。但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幼儿文学学科化进程,仅将文字视为合法语言,中断了图画语言观念的发展进程。在学科言说中形成的“重文斥图”的“真理语言体制”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图画叙事能力和图画书文体形式的发展。究其实质,“真理语言体制”将“语言”完全等同于文字的思路,包含着成人离身认知而导致的唯我倾向和对幼儿的片面认识。还隐含着在现代童年观“二分法”和“线性发展模式”影响下,认为文字是理性、完全、主要符号形态,图画则是低级、待发展、次要符号形态的偏见。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国外图画书文体理念影响的逐步深入,图画语言观念渐次在中国幼儿文学中回归,幼儿权力也即将迎来一次高涨的机会。
梁媛
关键词:语言观念权力关系图画书
声音政治·家国想象·话语博弈——论20世纪30年代中国香港电影人的语言观念
2024年
20世纪30年代,方言电影迅速发展起来,有关方言电影的废存论争也翩然而至。1933年,南京国民政府中央电影检查会从“统一国语”立场出发,将方言电影定为“非法电影”,要求取缔。这一禁令1936年开始在华南地区执行。为了维护方言电影的合法身份,1936—1937年间,中国香港电影人发起了电影中的语言的讨论,力证方言并不影响电影民族话语的表达,方言电影也属于“国片”。中国香港电影人对电影中的语言问题的论述显然沿着民族主义的逻辑展开,但受制于殖民地的文化地缘,他们对民族国家的理解与内地主流话语并不相同。这次讨论昭示了中国香港电影人在“家国之外”寻求“国族认同”的微妙处境。
李玲玲
关键词:方言电影家国想象
语言观念必须革新——重新认识汉语的审美与诗意价值
2023年
我国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汉语是承载这些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历史能够通过文字和语言进行广泛传播,从而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交流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我们需要认识到革新语言观念、发掘汉语审美价值的重要性,在文化自信的前提下深入研究汉语的价值,借此不断推动汉语走向世界,提高我国的国际影响力。本文分析了汉语中的审美价值和诗意价值,探索了革新语言观念、发扬汉语的策略。
曾歆宇
关键词:语言观念
语言观念的哲学追索 于全有语言哲学论稿
全有教授的《语言观念的哲学追索》,是作者关于语言哲学的论文辑录,内容分为《理论籍》和《史论籍》两部分,主要是有关语言观问题的思索与探究。书中虽没有“语言学思想”之名,但因讨论的是语言哲学问题,多数文章其实也是在阐发“语言...
于全有
从“庄语”到“巵言”——庄子语言观念的生成脉络及其意涵被引量:2
2023年
在庄子看来,“言”是人召唤与接纳万物的基本方式,在人类思想与生活世界的建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万物既以“浑沌”为其本然态势,因之而起的“言”也呈现出“未定-无常”之常貌。如果“言”不能知止于此,就会逐渐衍化成试图在浑沌中固化价值、凿出秩序的“庄语”。通过“有用-无用”之辨与“是-非”之辨,“庄语”试图定性乃至重构包括人在内的万物,从而形成了对万物的限制与宰制。正是为了解决语言因隐于“荣华”而使人无法合理观物、应物的生存难题,庄子提出了寓言、重言与巵言。寓言、重言是以人之是非、古今观念为基底而生成的语言策略,意在弱化言说对象的是非对抗心理、因顺言说对象的尊古崇圣心理,以期实现平等而有效的沟通效果;巵言则是依乎天理、因物为正之言,由之敞开的是一个“咸其自取”的生活与意义世界。
王玉彬
关键词:庄子寓言重言
语言观念的转变与文学表演性被引量:1
2023年
表演性一直是艺术研究中的一个基础问题,但在文学研究的传统中并不显眼。直到上世纪的语言学转向与多媒体技术兴起后,表演性在文学研究中的地位开始不断提升,进而拓展了人们对文学活动内涵的理解。在文学是一门关于语言的艺术这一传统观念之下,模仿论对文学表演性的认识基于语言与行为的相互参照,语言要么作为行为的一部分,要么作为行为的描述出现。但是,奥斯汀、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德里达对文字的重视以及其解构主义的语言观,巴特勒的话语性别分析,确立了以语言为出发点的文学表演性的基础,行为成为语言的表演或操演。此观点既是语言观念转变的结果,同时也是对传统模仿论为基础的文学表演性的颠覆,更是对文学表演性本身的丰富,在当代发达的传媒技术这一背景之下,为人们更加深入地理解文学理论及其实践提供了新的空间。
朱全国
关键词:语言表演性文学性别文化
语言观念必须革新———重新认识汉语的审美与诗意价值
2022年
人文科学的革新实际上也暗示了语文这一学科内容的重大发展突破。 通常情况下,我们都将语言视作是表达的载体,实际上其还是连接沟通、思维、意识、情感的渠道之一。 我们不能突破语言的逻辑特性单纯的将其看作是一种非人的驯服工具,而是应该透过其本质研究其更深层次的诗意价值以及历史踪迹,只要语言不死,历史文化就不会灭亡。
何婷婷
关键词:语言观念汉语文学
鲁迅与现代汉语文学表达--兼论汪曾祺语言观念的局限性
2022年
鲁迅的现代汉语表达极具创造性关于鲁迅与现代汉语的关系,虽然已经有了不少的研究成果,但总体上,这仍然是一个并未受到应有重视和深入探讨的问题。晚清就有过颇有声势的白话文运动。“五四”时期的白话文运动是晚清白话文运动的延续、发展。白话文运动的目的,便是要以白话全面取代文言。这一点是所有投身白话文运动者的共识。但是,涉及以怎样的白话取代文言时,分歧就会出现。用现有的白话取代文言,是绝大多数人认为毋庸置疑的事情。鲁迅则另有主张。
王彬彬
关键词:白话文运动汪曾祺现代汉语文学语言观念汉语表达

相关作者

刘进才
作品数:96被引量:148H指数:7
供职机构:河南大学文学院
研究主题:京派小说 方言 孔子形象 审美回忆 探询
李瑞卿
作品数:11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
研究主题:易道 求真 诗学意义 日常语言 语言观念
赵奎英
作品数:64被引量:324H指数:10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
研究主题:生态 空间化 生态美学 生态语言学 文化研究
朱全国
作品数:52被引量:59H指数:4
供职机构:九江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研究主题:隐喻 语言 图像 文学 表演性
王泽民
作品数:9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新疆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研究主题:双语政策 语言观念 少数民族语言 语文政策 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