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130篇“ 谷胱甘肽治疗“的相关文章
口服氨甲环酸联合无针水光注射谷胱甘肽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研究
2024年
本研究旨在探讨口服氨甲环酸联合无针水光注射谷胱甘肽治疗黄褐斑的临床效果,通过对比单一口服氨甲环酸治疗,评估联合疗法的有效性及患者满意度。方法 选取2023年4月至2024年4月期间,在我院皮肤科就诊的50名黄褐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25例)。对照组仅接受口服氨甲环酸250mg,每日两次,并早晚涂抹传明酸进行基础护肤;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联合无针水光注射谷胱甘肽治疗,每周一次,共治疗3个月。治疗效果由专业临床医生及护士根据既定标准进行综合评估,同时收集患者满意度数据。结果 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达96%。相比之下,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统计学分析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口服氨甲环酸联合无针水光注射谷胱甘肽治疗黄褐斑较单一口服氨甲环酸治疗更为有效,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及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刘纪朋支丽李珊珊胡晓光
关键词:黄褐斑氨甲环酸谷胱甘肽患者满意度
苦黄注射液联合注射用谷胱甘肽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效果
2024年
目的观察苦黄注射液联合注射用谷胱甘肽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VH)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2年8月于靖江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慢性VH患者99例,采用红蓝球法分为中成药联合组(50例)和常规西药组(49例)。常规西药组予注射用谷胱甘肽治疗,中成药联合组在常规西药组基础上加用苦黄注射液治疗,2组均治疗1个月。比较2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总胆红素(TBil)]、肝纤维化指标[Ⅲ型前胶原(PCⅢ)、层粘连蛋白(LN)和透明质酸(HA)]、生化指标[白蛋白(Alb)、胆碱酯酶(CHE)、总胆汁酸(TBA)]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中成药联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常规西药组的81.63%(χ2=5.172,P=0.023);治疗1个月后,2组ALT、AST、TBil、PCⅢ、LN、HA、TBA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Alb与CHE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中成药联合组低于或高于常规西药组(P均<0.01);中成药联合组与常规西药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4.00%vs.18.3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8,P=0.555)。结论苦黄注射液联合注射用谷胱甘肽治疗慢性VH的效果肯定,对患者肝功能与相关指标具有积极、正面的影响,且具有较高安全性。
杨春燕陶湘炜
关键词:慢性病毒性肝炎苦黄注射液生化指标
熊去氧胆酸联合谷胱甘肽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疗效
2024年
目的 探讨熊去氧胆酸联合谷胱甘肽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南通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73例IC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入院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2019年1月至2021年10月就诊的38例患者)和观察组(2021年11月至2022年12月就诊的35例患者)。对照组给予熊去氧胆酸片治疗,观察组联合谷胱甘肽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瘙痒症状、肝功能及妊娠结局。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瘙痒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总胆汁酸(TBA)、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但观察组指标较对照组更低(P<0.05);观察组剖宫产、早产、胎儿窘迫及新生儿Apgar评分<7分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熊去氧胆酸联合谷胱甘肽治疗ICP的临床疗效较单一熊去氧胆酸治疗效果更佳,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瘙痒症状和肝功能,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风险。
沈丹王平
关键词: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熊去氧胆酸谷胱甘肽
四白祛斑饮联合无针水光导入谷胱甘肽治疗肝郁脾虚型黄褐斑的临床研究
2024年
本研究旨在探讨四白祛斑饮联合无针水光导入谷胱甘肽治疗肝郁脾虚型黄褐斑的临床效果。方法 通过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23年4月至2024年4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50例肝郁脾虚型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口服红花逍遥胶囊联合外用氢醌乳膏的传统治疗方案,而观察组则采用口服中药四白祛斑饮加减联合无水光导入谷胱甘肽的创新疗法。结果 经过8周的观察周期(分为两个疗程,每疗程4周),每周复诊记录患者的MASI评分、中医症候评分及VISIA皮肤测试仪(斑点、紫外线色斑、棕色斑)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有效率高达88%,显著优于对照组的52%。同时,观察组在MASI评分、中医症候评分及VISIA观察指标的改善上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本研究表明,四白祛斑饮联合无针水光导入谷胱甘肽对于肝郁脾虚型黄褐斑的治疗具有显著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刘纪朋支丽胡晓光李珊珊曹腊梅
关键词:谷胱甘肽
特布他林联合糖皮质激素和谷胱甘肽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效果
2024年
目的:分析特布他林联合糖皮质激素和谷胱甘肽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5月汉中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AECOP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特布他林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特布他林联合糖皮质激素和谷胱甘肽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评分、动脉血氧分压(PaO_(2))水平、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水平、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水平、用力肺活量(FVC)水平、最大呼气峰流速(PEF)水平、FEV1/FVC水平、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C反应蛋白(CRP)水平以及用药安全性。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临床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PaO_(2)、FEV1、FEV1/FVC、PEF水平高于对照组,PaCO_(2)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各炎性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AECOPD患者治疗中应用特布他林、糖皮质激素与谷胱甘肽联合治疗,可协同性地控制机体炎症,纠正血气,缓解临床症状,改善肺功能,且安全性较好。
辛阿欢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特布他林谷胱甘肽血气指标炎性因子
参附强心丸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观察
2024年
目的:探讨参附强心丸与还原型谷胱甘肽联用对肺心病(CPHD)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效果。方法:使用随机数表法将2020年1月—2022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90例CPHD急性加重期患者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两组均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加用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观察组基于对照组的治疗加用参附强心丸。治疗2周后对比两组患者心功能、肺功能、抗氧化功能、炎性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LVEF、SV、FEV_1/FVC、PEF、GSH-Px、SOD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LPO、TNF-α、IL-6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LVEF、SV、FEV_1/FVC、PEF、GSH-Px、SO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LPO、TNF-α、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参附强心丸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CPHD急性加重期可改善患者心肺功能,并可改善机体过氧化反应及炎症反应,且用药安全。
姚栋瀚彭红建洪仅仅
关键词:慢性肺心病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心肺功能抗氧化功能
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肝病研究进展
2024年
目的促进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合理使用。方法对GSH的药理作用及其对肝脏损伤和疾病治疗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谷胱甘肽在细胞内有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其具有抗氧化和维持细胞膜稳定的作用,GSH在肝病治疗中具有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抗炎和免设调节、解毒和肝脏保护等作用,临床主要用于酒精性肝病和病毒性肝病等疾病的治疗。但GSH的作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臣巩
关键词:还原型谷胱甘肽药理作用肝损害
纳洛酮联合谷胱甘肽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疗效
2024年
目的观察纳洛酮联合谷胱甘肽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2022年湖南省职业病防治院收治的急性酒精中毒患者74例,依据入院编号的奇偶数分为谷胱甘肽组与联合纳洛酮组,各37例。谷胱甘肽组予以谷胱甘肽,联合纳洛酮组在谷胱甘肽组基础上联合纳洛酮。比较2组病情恢复时间(苏醒时间、肢体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自主下床时间)、血清炎性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神经递质[β-内啡(β-EP)、精氨酸加压素(AVP)、一氧化氮(NO)]、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皮质醇(Cor)、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纳洛酮组苏醒时间、肢体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自主下床时间短于谷胱甘肽组(P<0.01)。用药后24 h,2组血清IL-6、IL-8、TNF-α及CRP水平低于用药前,且联合纳洛酮组低于谷胱甘肽组(P<0.01);2组血清β-EP、AVP、NO水平低于用药前,且联合纳洛酮组低于谷胱甘肽组(P<0.01);2组血清MDA、血浆Cor低于用药前,血清SOD水平高于用药前,且联合纳洛酮组降低/升高幅度大于谷胱甘肽组(P<0.05或P<0.01)。联合纳洛酮组与谷胱甘肽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81%vs.13.51%,P=1.000)。结论纳洛酮联合谷胱甘肽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疗效确切,可缩短患者恢复时间,降低神经递质与炎性因子异常表达,抑制氧化应激反应,且安全性较高。
肖春霞赖燕
关键词:急性酒精中毒纳洛酮神经递质氧化应激反应
茵陈蒿汤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观察
2024年
目的探究茵陈蒿汤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2年5月宜丰县人民医院收治的CHB患者60例,依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茵陈蒿汤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对照组采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比较两组肝功能、生活质量评分、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肝纤维化指标水平等。结果治疗后,两组总胆红素(TBi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社会、环境、躯体、心理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Ⅳ型胶原(Ⅳ-C)、层黏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透明质酸(HA)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67%(29/30)高于对照组的66.67%(20/30)(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茵陈蒿汤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CHB患者,对提升临床疗效、改善肝纤维化指标水平、提升生活质量的意义重大,同时能够改善肝功能指标,降低不良反应。
王伟王沣睿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茵陈蒿汤还原型谷胱甘肽中西医结合疗法
恩替卡韦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乙肝肝硬化的效果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乙肝肝硬化的效果。方法便利选取2023年2—12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06例乙肝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采用恩替卡韦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8.11%,高于对照组的84.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71,P<0.05);治疗前,两组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以及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的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的ALT、AST以及TBi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前,两组CD4^(+)/CD8^(+)、CD4^(+)以及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的CD4^(+)/CD8^(+)、CD4^(+)水平于均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低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乙肝肝硬化的效果较为明显,可以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不良反应较少。
徐晨杜忠彩王莉娜
关键词:还原型谷胱甘肽恩替卡韦乙肝肝硬化肝纤维化

相关作者

陈怀珍
作品数:121被引量:724H指数:14
供职机构: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肝豆状核变性 帕金森病 WILSON病 铜 抗震止痉胶囊
汪瀚
作品数:147被引量:805H指数:16
供职机构: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肝豆状核变性 帕金森病 WILSON病 抗震止痉胶囊 辨证论治
鲍远程
作品数:253被引量:1,269H指数:17
供职机构: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肝豆状核变性 帕金森病 WILSON病 铜 肝豆状核
李红
作品数:139被引量:475H指数:11
供职机构:三峡大学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腰椎间盘突出症 疗效 护理 并发症
张波
作品数:124被引量:937H指数:16
供职机构: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肝豆状核变性 失眠 帕金森病 抗震止痉胶囊 谷胱甘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