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35篇“ 财政危机“的相关文章
晚清财政危机与厘金制度
2024年
中国古代长期实行以土地税为主、以商税为辅的税收制度。1850年以前,田赋在各税项中占有支配地位,占国家岁入的百分之六七十以上。十九世纪中期以来,在军费膨胀、战争赔款和举办新政等带来的财政压力下,官方不得不另辟财源,一批工商税渐次出现,厘金就是其中之一。
钟芳根
关键词:厘金制度财政压力土地税战争赔款工商税财政危机
1949年前后新政权的财政危机
2024年
黄柘淞在《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23年第6期撰文指出,中国自全面抗战以来就长期陷入财政危机,国民党政权直至倒台也没能摆脱印钞财政和恶性通胀。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后,新政权在财政上愈发人不敷出,被迫发行大量人民币充作财政收入。从人民币发行(1948年12月)至统一财政(1950年3月),人民币剧烈贬值,仅十余月里物价就暴涨了170倍,冲击社会经济和中国共产党的声誉。1949年前后新政权的财政危机,在财政体制上的原因是央地之间事责财权的不对等。
黄柘淞
关键词:恶性通胀财政危机国民党政权新中国成立前后全面抗战
缺口动员:县域财政危机与透支型政府的形成逻辑
2024年
中国的财政体制具有自上而下的政治性和动员性,财政缺口不仅是对政府财政收支实然状态的描述性概念,更成为一种通过动员实现上级或中央政府简约治理的政策工具或思维方式。县域财政缺口的形成受结构性因素影响,即政治目标与自主性财政能力的距离。中国自古形成的属地化行政发包体制下的不完全财政,使地方财政缺口产生了对资源动员行为的驱动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政治加压和中央财政对地方财政缺口“不完全转移”的情况下,县域政府超越中央财政对地方经济权力的收放周期,表现出持续性缺口动员行为。县域政府进行缺口动员的行为方式包括对政府资源、社会资源和金融资源的动员,其本质乃是对缺口的转移、扩散甚至扩大,其后果则是政府对政府资源、社会信任和金融信用的全面透支以及透支型政府的诞生。
冯川
关键词:财政危机财政缺口地方政府债务
德国迈尔船厂计划减员440人:财政危机持续 减员拓“新域”
2024年
7月初,德国经济部发言人表示,全球著名的邮轮制造商,迄今为止已建成交付55艘豪华邮轮的德国迈尔船厂(Meyer Werft)正面临财政危机,德国政府正考虑为其提供财政援助。据透露,这家船厂因资金紧张计划裁员440人。业内人士指出,全球新冠疫情暴发,对邮轮市场打击沉重,2020-2021年,大型邮轮新船订单几乎枯竭,今年,邮轮市场消费需求刚刚有所释放,各大船厂又面临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
岑溪
关键词:市场消费需求财政援助财政危机减员迈尔船厂
奥康纳资本主义国家财政危机理论再评价
2024年
在西方国家债务问题日益突出的情况下,奥康纳的资本主义国家财政危机理论再次受到重视。文章全面审视了奥康纳提出的相关定义及其理论逻辑,通过历史数据指出该理论与现实的差距,认为原因在于该理论忽视了货币在国家财政危机理论中的作用。奥康纳的国家财政危机理论和西方主流经济学一样,对主权货币国家与非主权货币国家及国家财政预算与家庭预算不加区分,然而当代资本主义货币制度和货币体系的变化使其理论失去了现实基础。奥康纳的理论错误甚至助长了新自由主义,进而影响了西方左翼政党的进步政策议程。这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与政策方向也有深刻警醒意义。
方敏贾诗玥
关键词:詹姆斯·奥康纳主权货币
财政危机、国家能力建设与晚清工业化转型
2024年
近代中国国家转型的核心要义是建立起推动工业化的发展型国家,从传统农耕文明走向现代工业文明。晚清政府一方面受制于传统农业社会的地权结构和租税制度,农业剩余大部分被地方精英“截留”;另一方面在内外冲击的境况下,“厘金财政”和“债务财政”加剧了中央—地方财政二元分离的格局。两者的叠加使晚清政府始终无法摆脱“税收困境”,最终严重的财政危机导致了政治危机。因此,重建国家官僚组织与基层乡村社会的联结模式,革新旧体制下农业产出大多成为地主租金而非国家税收的财政制度,使农业剩余更有效地转化为工业资本积累,成为近现代中国国家能力建设的核心议题。
李康邓宏图
关键词:财政能力国家能力建设
财政危机下的省际协饷冲突——左宗棠奏参林寿图案新探
2024年
咸丰军兴以后,户部调拨协饷实行定额摊派。光绪三年,山西布政使林寿图捏报山西应协西征协饷数额,负责督办新疆军务的左宗棠将其奏参,理由正当,合乎理法,林寿图最终被革职,他们二人之间的私人矛盾对此次参案的影响并不大。左宗棠奏参林寿图主要目的是促使各省关积极筹解西征协饷。在财政危机的背景下,户部向山西摊派的协饷数额超出了山西所能承受的限度,是此案的根源所在。协饷意在以有余补不足,但超限度的协饷摊派变有余为不足,破坏了酌盈济虚的原则,造成承协省份省内用度与省际协拨之间的紧张关系。这种带有破坏性的协饷调拨体系或许仍可病态运行,但无法有效平衡承协省份与受协省份的财政需求,必然导致财政体系的混乱,引发各方之间的冲突。
高志军
关键词:左宗棠摊派
咸同年间广西的财政危机及其应对
清政府在治理边疆的过程中,以稳疆为首要目标,在边疆各地驻扎军队,并利用协饷制度保障其军饷供应。这一治疆方略,造成了边疆地区对内地财政过于依赖,一旦遇到国家政局不稳或财政上出现变动,就会引发连锁反应,边疆财政供应就会出现危...
武进升
关键词:财政危机清代
1949年前后新政权的财政危机及其应对被引量:1
2023年
1949年,国共内战进入尾声,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政权在财政上却愈发入不敷出,被迫发行大量人民币充作财政收入,解放区物价随之暴涨,冲击社会经济和中国共产党的声誉。这场财政危机,既与当时的财政体制下央地之间事责、财权的不对等有关,也与新政权的财政汲取能力还未提升到足够强度的有关。为了挽救危机、停止通胀,新中国统一全国财经工作,重新分配了央地财权,扭转了中央的财权小于事责的被动局面,并由此削减了过于膨胀的地方开支;从城市税收切入,迅速加强财政汲取,充实国家财政收入。收归地方财权、缩减全局开支、增加城市税收三管齐下,新中国在1950年3月后结束了自抗战以来一直未能摆脱的财政、货币、物价危机,稳步进入了经济恢复和建设的新时期。
黄柘淞
关键词:新中国中国共产党央地关系财政危机
论“宽厚政治”与“元更化”时期的财政危机
2023年
“元祐更化”时期,北宋王朝继宋仁宗之后,在短期内再次出现严重的财政危机。这主要表现为户部财政入不敷出,诸路州军仓储空虚,财用窘乏。反变法派囿于政治成见,废除熙丰新法,随意消耗熙丰理财积蓄,使财政之流日渐微弱;又忌讳理财,加上官吏冗滥,节流无效,则使北宋财政之源、流双方加剧干涸。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在元祐“宽厚政治”的施政思想指导下,反变法派无所作为,吏治腐败,无视发展社会经济的根本大计,致使社会经济秩序混乱,大大削弱了国家财政的根基,直接促成了危机的产生。
汪天顺
关键词:财政危机节流

相关作者

包银山
作品数:13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内蒙古财经大学
研究主题:民国时期 财政危机 档案史料 清代至民国时期 财政研究
段艳
作品数:31被引量:37H指数:3
供职机构:玉林师范学院
研究主题:白银外流 政治经济学 财政危机 经济危机 社会危机
许朝晖
作品数:3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晋江市图书馆
研究主题:财政危机
周琍
作品数:36被引量:53H指数:4
供职机构:深圳大学
研究主题:清代 盐商 客家 汉代 明清时期
邓大才
作品数:225被引量:2,411H指数:24
供职机构:华中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粮食安全 粮食流通体制 农村 三农问题 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