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079篇“ 贾樟柯“的相关文章
建构与隐喻:电影《风流一代》的符号化探赜
2025年
电影《风流一代》继承了其以往作品中的纪实性美学,运用了影像、音乐和人物等元素来传递时代变迁和个体命运内涵,通过符号系统构建了影片的独特语言与文化隐喻,展现了中国社会的深刻变革。同时,电影具有极强的后现代主义、碎片化叙事、缺乏清晰主题等特征,通过对时代的隐喻与象征,揭示了对后现代社会消费文化的批判。
鱼欣玥
关键词:贾樟柯符号化后现代
文艺片的“文献文体”及其精神意涵——评电影《风流一代》
2025年
《风流一代》所描述的“风流”是时代的“风流”。影片将文艺电影“文献化”,从诸多的历史和情感瞬间,雕刻了21世纪这二十年特殊的中国时光。导演以县域、汽轮与新闻联播的画面“交响”,直面大变革场域中的人,从细节中捕捉真实,借助静默的“对话”,寻找与重建爱的力量,通过诗意与隐喻的场景,在对比中折射人物精神的弧光。电影独特的目击性体验,提升了我们对生活、历史、生存的理解,从而获得一种非经验的共情。
周安华
电影中的小城情结
2024年
电影中的县城是被公共舆论和大众文化忽视的真实中国的一角。敏锐地捕捉到当今社会中县城失语这一过程。在古人的笔记中,每一座城市都有不一样的生命,各自有不同的面貌、性格特点,在的作品中呈现的却只是一些没有生命的存在,麻木的民众行走其间。在城市建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在生活习惯全方位的戏剧性展示中,大多数的县城化身为大都市的影子,已经同质化的面目早已遗忘了自身的存在,直至《三峡好人》中县城被无情拆除,最终完成县城精神与实体的双重沦丧。
信博
关键词:贾樟柯县城情结身份认同
电影中的阈限空间解析
2024年
的电影以纪实美学风格,用宏观入微观的姿态,将人物的生存境遇放置于中国的时代变迁之中。以人类学的阈限理论为路径,对的电影空间展开分析,可在对文化、地理和心理阈限空间的解读中,探讨影片在不同对立交织中所形成的空间样态。阈限空间承载了人与社会的通道意义,从而打通了从文化层升华至历史层的内涵广度,为的电影空间研究提供了更宽泛的视角及价值含义。同时,的电影表达也凸显了阈限理论的理论活力与生命力。
史佳辉
关键词:贾樟柯
电影声音元素叙事功能研究
2024年
电影是一门视听艺术,其中的声音元素如同瑰丽的音符,在光影交织的舞台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叙事角色。是当代中国导演的杰出代表,在他的电影创作实践中,声音元素作为叙事的重要载体,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人声方面:运用方言对话展现了独特的地域文化、塑造了丰富的人物形象;在音乐方面:注重使用流行音乐营造电影的情感氛围、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在音效方面:选用特殊“噪音”暗示了后续情节发展、引导了观众的情感走向。
陈宇田佳
关键词:贾樟柯电影声音元素
电影中的地域文化符号辨析被引量:1
2024年
地域文化的影像呈现往往需要符号化的凝练。从山西汾阳小县城到繁华的城市乃至走向世界,创作中的在地性表达融入了其对不同地域文化的理解,符号化的呈现形成了其具有个人特色的影像风格。从小城走出去,又从都市返回来,他常常在影片创作中用地域表情达意,影像中变化的地域承载着生命集体的沉浮与时代的变迁。以文化为落脚点,深挖在呈现不同地域时的共性与差异,提炼出其在地性表达的文化符号,对探索电影的创作具有作者性的意义。
刘子润戚文来
关键词:贾樟柯地域文化
德勒兹影像理论视域下电影时空研究
电影是一门关于时间与空间的艺术,自电影诞生起,电影时空便被广泛讨论。法国后现代哲学家吉尔·德勒兹(Gilles Louis Rene Deleuze,1925-1995)的著作《电影I:运动-影像》《电影II:时间-影像...
于航
关键词:德勒兹贾樟柯电影时间电影空间
电影中的个体记忆与时代症候
2024年
的电影创作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变迁存在着紧密而深刻的关系,这种关系体现在电影的主题、叙事手法、人物塑造以及电影风格等多个方面,因此,他的作品成为了反映中国社会变迁的重要文化现象。他的电影以平民视角传递个体经验,呈现了社会变迁中个体命运的挣扎与阵痛。他的创作理念朴素而又温情,将鲜活的个体置于历史时空中,纾解了时代焦虑,绘制出社会变迁中动人的人生图景。
白璐
关键词:贾樟柯社会变迁平民视角
电影对戏曲元素的借鉴与运用
2024年
当今许多影视作品出现了现代与传统艺术互相融合的特有现象,较为突出地表现为对一些戏曲情节、戏曲唱段、戏曲音乐等戏曲元素的借鉴和运用。电影将戏曲元素成功地运用到电影叙事中,彰显了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独特魅力。当代电影与传统戏曲的融合也使中国电影在民族化的道路上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刘娜娜徐建国
关键词:戏曲元素贾樟柯电影戏曲文化
虚拟的真实:电影中的超现实影像
2024年
对于的电影来说,构成其真正的功能性部件的是固定长镜头、静物影像和超现实影像。超现实影像通过造假的行动,让真实与虚假变得不可分辨,在潜在的可能不断生成中,时间以影像的方式直接呈现,观众在感官上遭遇一次情动,产生无限的意义与遐想。观众跟随超现实影像,所体验到的是从一种强度到另一种强度的流变。电影的影像并不指向深度的寓意,重要的是电影带给人的感觉,是影像的情动带给人的影响,观众进入电影机器,意味着生成一次新的主体。
张敏
关键词:情动超现实虚拟影像贾樟柯电影

相关作者

周华
作品数:23被引量:56H指数:4
供职机构:柳州城市职业学院
研究主题:贾樟柯电影 贾樟柯 高职 职业通用能力 高职学生
张利
作品数:22被引量:28H指数:3
供职机构:宁波大红鹰学院
研究主题:贾樟柯 贾樟柯电影 影像表达 电视剧 科教频道
余楠
作品数:87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南方人物周刊》编辑部
研究主题:表演艺术 演员 导演 电影 电视剧
陈军
作品数:165被引量:198H指数:5
供职机构:浙江工商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研究主题:文类 戏剧 北京人艺 文学理论 《雷雨》
路金辉
作品数:33被引量:84H指数:4
供职机构:山西大同大学
研究主题:方言 贾樟柯电影 城市形象 人际传播 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