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73篇“ 赤水河流域“的相关文章
流域生态补偿政策执行困境及破解路径研究——以赤水河流域为例
2025年
云贵川三省通过建立赤水河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推动省际跨流域从“分河而治”到“共同治理”,打破各自为政的治理僵局。本文基于制度集体行动理论赤水河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政策的碎片化图景,从制度保障、机制统筹、理念更新和行为转变分析了赤水河跨区域横向补偿实现路径,以期为其他领域跨域治理提供新的治理经验和模式。
韦梅王有志
关键词:生态补偿
赤水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优化研究——以遵义段为例
2025年
生态补偿机制是促进“两山”理论转化,协调上下游生态关系和利益分配,推动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举措。通过对赤水河流域(遵义段)生态补偿机制建设的基本现状、主要做法进行归纳和总结,发现赤水河流域(遵义段)存在生态补偿主体单一、受益者补偿责任不明、补偿资金规模有限等问题。针对相关问题提出赤水河流域(遵义段)生态补偿机制优化路径,以期为建设美丽遵义、绿色遵义营造良好的社会生态环境,也为其他地区优化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提供参考。
叶兴娅
关键词:生态补偿机制赤水河流域
赤水河流域(贵州段)景观生态风险时空演变及驱动力探索
2025年
赤水河流域贵州段是国家级自然保护核心区,评估其景观生态风险时空变化趋势并分析主要驱动因素,对维护赤水河流域生态安全和推进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赤水河流域(贵州段)为研究对象,基于土地利用数据,进行2000-2020年流域景观生态风险评价并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同时利用地理探测器识别探讨景观生态风险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林地是流域内的主要景观类型,集中分布在流域下游区域;建设用地面积呈增长趋势,在仁怀市境内增加较为显著。2)2000-2020年研究区景观生态风险以中风险为主,高等级风险区主要分布在沿赤水河人口较为聚集、地势较为平坦、经济较为发达的区域,低风险和较低风险区主要分布在流域北部和南部。3)从景观生态风险变化来看,研究区景观生态风险先升高后降低,景观生态风险降低的区域较多,且集中分布在赤水河附近;风险升高的区域较少,且主要分布在习水县城区、赤水市城区及旅游区附近、仁怀市城区及机场和酒业园区附近。4)流域景观生态风险的变化受多个因素的共同作用,社会经济因素中的人为干扰度和自然因素中的年均降水量对研究区景观生态风险影响较大,且驱动因子间呈非线性增强和双因子增强。
罗芹芹刘凤莲
关键词:土地利用类型赤水河流域
赤水河流域(贵州段)景观生态风险时空分异及空间自相关分析
2025年
[目的]研究赤水河流域景观生态风险时空演变并厘清空间自相关特征,为提高流域生态风险防控能力,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构建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模型,计算景观格局指数,分析赤水河流域(贵州段)近20年景观生态风险时空演变特征,并从全局和局部对景观生态风险空间自相关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1)林地、耕地和草地是研究区的主要景观类型,三者之和占比在95%以上。(2)2000—2020年,中风险面积占比均保持在50%以上,高风险和较高风险面积在近20年间共减少375.88 km^(2),较低风险面积增加413.96 km^(2),流域景观生态风险等级变化整体降低。(3)“高—高”聚集类主要分布在赤水河流域沿岸,在习水县表现为由西向东转移,在仁怀市则呈现出由南向北转移;“低—低”聚集类主要分布在流域东北部。[结论]赤水河流域(贵州段)风险等级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应加强对中风险区的监测,防止中风险向高风险转移,加大对赤水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力度,缓解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紧张关系。
罗芹芹刘凤莲朱柯权杨磊赵舒
关键词:景观格局指数空间自相关赤水河流域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横向生态补偿研究——以赤水河流域为例
2025年
实施横向生态补偿是不同地区获得平等生存权、环境权和发展权的有力保障,也是促进区域间协调、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聚焦赤水河流域,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科学核算生态补偿额,识别受偿区与支付区,建立了政府、企业等多元主体参与的横向生态补偿策略。结果表明:(1)赤水河流域上游与下游西岸地区是主要的生态补偿受偿区,占流域总面积的54.8%;下游东岸地区属于支付区,占流域总面积的21.3%。(2)2021年赤水河流域理论补偿金额为77.2亿元,仁怀市、汇川区、七星关区和播州区分别承担58.1%、19.4%、17.7%和4.8%的补偿额度。(3)构建具有赤水河流域特色的政府补偿与企业补偿相互耦合的水基金平台,形成多元主体协同运作模式,通过奖励生态保护行为、发展生态产业、完善生态制度等途径,统筹流域发展的协调性与公平性。
孙艳芝唐泽王志凯马国霞
关键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生态补偿赤水河流域
四川赤水河流域生态振兴实践研究
2024年
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和必然要求,四川赤水河流域作为赤水河流域的重要部分,其面临的生态振兴难题较为典型。研究发现,目前四川赤水河流域主要通过强化重点污染整治,强化生态修复,加强污染联治和执法联合等方式促进生态振兴,但还面临着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调难、矿山开采遗留任务重、石漠化问题治理难三大问题,建议坚持绿色发展,探索生态与经济协同增效机制;引入社会力量,开发式治理矿山遗留环境问题;加强问题整改,多种方式解决石漠化问题。
聂亚平
关键词:赤水河流域生态保护
赤水河流域生态补偿制度研究
生态补偿是一种通过激励和约束行为主体或利益主体行为实现生态环境保护的机制,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二十大明确指出,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完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随着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河流污染问题突出,流...
黄思竹
关键词:流域生态补偿转移支付
基于生态外溢价值的赤水河流域生态补偿标准测算研究
生态文明建设关系到人类福祉,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机制,生态补偿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近年来,伴随着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的双重影响,长江流域生态系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赤水河流域作为长江流域一级支流,是长江上游不可替代的...
许盈
关键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流域生态补偿生态补偿标准赤水河流域
基于SWAT模型的典型喀斯特流域水文响应与干旱评估——以赤水河流域为例
2024年
喀斯特地貌的赤水河流域因其独特的水文特性,对水资源管理和防旱减灾构成了严峻挑战。以赤水河流域为研究对象,评估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SWAT)模型在此区域的适用性,模拟赤水河流域的日径流量变化和分析干旱年份的时空演变特征,为水资源管理提供决策支持。研究结论如下:SWAT模型在赤水河流域显示出良好的适用性,在校正期和验证期的R2和ENS值均超过了0.70,表明模型能够可靠地模拟流域的水文过程;模型所预测的逐日径流量与实际观测数据在趋势上显示出良好的一致性,特别是在6—8月的汛期,模型的预测能力表现尤为突出;经由SWAT模型计算的CI综合气象干旱指数,能够客观地反映赤水河流域干旱的时空演变特征,从而为干旱灾害的监测预警、评估工作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
尚朵朵杨金礼吴洋洋张营郭纯子谷立成唐崇熙
关键词:SWAT模型赤水河流域水文模拟
1979-2022年赤水河流域极端温度降水特征分析
2024年
基于气温日均值资料,评估了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第五代大气再分析数据集(ERA5)资料在赤水河流域周边地区的可信度.通过ERA5计算1979-2022年间赤水河流域及周边地区的极端温度和降水特征.结果表明:春季热源在2000年后发生位相转换,呈青藏高原暖周边冷分布,异常信号进一步影响位于下游的赤水河流域,导致该地温度上升,降水减少.赤水河流域2005年前后温度、降水模态发生位相转换,由于温度经向梯度异常,阻碍夏季西南风发生发展,导致该地水汽条件不充分,转为干热气候.其中,2006年、2013年、2022年为异常暖干年份.在该气候背景下高温指数与降水显著相关,满足高温总伴随少雨天气现象,且干热复合事件出现次数逐年增多.
杨雨蒙吴新豪张莉赵亮赵劲松张正强穆彪
关键词:气候变暖极端温度赤水河流域

相关作者

安艳玲
作品数:80被引量:595H指数:15
供职机构:贵州大学
研究主题:赤水河流域 水化学 土地利用 水化学特征 清水江流域
任晓冬
作品数:66被引量:322H指数:9
供职机构:贵州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赤水河流域 可持续发展 利益相关者 农村社区 水资源
周玮
作品数:35被引量:148H指数:6
供职机构: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研究主题:石漠化 代谢组学 喀斯特地区 赤水河流域 石桥小流域
吴起鑫
作品数:53被引量:506H指数:17
供职机构:贵州大学
研究主题:水化学 三峡水库 化学风化 水化学特征 赤水河流域
黄兴成
作品数:68被引量:593H指数:15
供职机构: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黄壤 长期施肥 长期不同施肥 土壤养分 猕猴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