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77篇“ 超大型铅锌矿床“的相关文章
- 金顶超大型铅锌矿床稀散金属Cd、Tl的矿化富集规律及地质意义被引量:1
- 2025年
- 金顶超大型铅锌矿床共(伴)生丰富的稀散元素Cd和Tl,其资源量分别为176.2kt、8.2kt,占全国总量(Cd 351kt,Tl 11.8kt)的50.2%、69.5%,但其富集规律及与主成矿元素(Pb、Zn和Fe)的成因联系尚不清楚,制约了找矿勘查和资源评价进程。本文尝试运用三维地质建模和空间分析方法,构建Cd、Tl和主成矿元素的地球化学模型,揭示北厂和架崖山两个主矿段中Cd、Tl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富集规律,并阐明其与主成矿元素的成因联系。研究结果表明:(1)Cd与Zn、Tl与Fe分别具有相似的空间分布特征。(2)砂岩型和灰岩型矿体均富集Cd、Tl,但后者(单位体积金属量均值Cd 0.341t,Tl 0.022t)富集强度高于前者(Cd 0.141t,Tl 0.002t),且均集中分布于逆断层上盘围岩的张性空间中,并表现出多个富集中心,可能是多幕次富集成矿的产物;究其原因,前者是选择性富集的结果,受控于矿物组合及稀散金属的物理化学性质,而后者则是差异性富集的产物,受控于赋矿围岩岩性及控矿构造。(3)矿床中Cd、Tl与主成矿元素属同一成因,均表现出盆地卤水与油气流体混合成矿的特点。经重新估算,北厂和架崖山矿段的Cd、Tl资源量分别为159.2kt和7.1kt。结合区域资料综合分析,显示青藏高原北东-东南缘的西南三江成矿带上同类矿床均不同程度地富集Cd、Tl,具有重要的稀散金属资源潜力。
- 刘靖坤薛传东王维薛力鹏李国张佳慧潘东
- 关键词:稀散金属三维地质建模三江成矿带
- 滇西兰坪金顶超大型铅锌矿床围岩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
- 2024年
- 滇西兰坪盆地是三江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金顶铅锌矿是区内重要的超大型矿床。为了查明金顶超大型铅锌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对金顶矿区围岩样品进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稀土总量接近大陆上地壳的平均稀土元素总量值,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呈明显的右倾型,具有显著的Eu负异常。微量元素特征显示Cu的平均含量为24.4×10^(-6),未发生明显富集迁移。Pb、Zn平均含量随矿体距离远近变化较大(Pb含量为2.9×10^(-6)~24.7×10^(-6),平均含量为13.1×10^(-6);Zn含量为8.8×10^(-6)~236.0×10^(-6),平均含量为76.6×10^(-6)),与矿体距离呈现出明显的相关性,距离矿体越近,含量越高。稀土元素特征及微量元素相关关系分析表明,矿区围岩古近纪云龙组地层不是提供成矿物质的矿源层。矿区石膏锶、硫同位素地球化学性质显示金顶矿区的石膏为晚三叠世三合洞组蒸发沉积型,且在适当的成矿温度条件下(150~300℃),石膏会发生热化学还原作用(TSR),为金属硫化物矿床提供硫源。
- 朱志军杨志娟严锦洁王何均
- 关键词:兰坪盆地围岩微量元素
- 贵州省赫章县猪拱塘超大型铅锌矿床综合物探
- 可持续发展和向清洁能源全球经济的过渡推动了对基本金属的需求不断增加,大大超过了新矿床的发现率,并且需要大幅提高勘探成功率。通过广泛了解探矿区矿床的地质条件,可以实现改进勘探。位于中国南方区块的四川-云南-贵州成矿省(SY...
- PITIYA REGEAN PUMULO(潘仁普)
- 关键词:铅锌矿床大地电磁激电法
- MVT矿床中与成矿有关热液方解石的地球化学判据——以青海多才玛超大型铅锌矿床为例被引量:2
- 2023年
- 碳酸盐矿物是MVT型铅锌矿床最为常见的热液蚀变矿物,记录了成矿流体特征,其元素或同位素组成对示踪和定位矿体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但由于该类矿床中碳酸盐矿物成因多样,单一的岩相学观察往往难以准确识别与成矿有关和无关的方解石,需要辅以地球化学手段来确定方解石成因。本文利用钻孔编录、岩相学观察、C-O-Sr同位素和原位微量与稀土元素组成分析等手段,探讨了青海多才玛超大型MVT铅锌矿床中与成矿有关和无关两期方解石的矿物化学特征。结果表明,多才玛矿床成矿前方解石(Cal1)空间上与矿体无相关关系,遍布于中二叠统九十道班组灰岩内,阴极发光呈暗棕色至棕黄色,无明显生长环带;成矿期方解石(Cal2)主要产于铅锌矿体内及其上盘围岩中,多呈砂糖粒状-皮壳状充填于围岩裂隙和溶孔内,阴极发光呈暗黄色至亮橙色,常发育生长环带。相对于Cal2,Cal1与围岩的C-O-Sr同位素组成更为接近,这表明水岩反应期间,Cal1组成受围岩影响更大,Cal2组成受影响更小;相比于Cal1,Cal2具有较高的Mn、Fe、Zn、Pb含量和U/Th、V/Cr值以及较低的LREE/HREE值、Mg、Sr含量和弱的Ce负异常,指示成矿流体具有较高温度且相对还原的特点。对比世界典型MVT型铅锌矿床,显示较高的Mn、Fe、Zn(可能包括Pb)含量和较低的LREE/HREE值可以协助识别与成矿有关的碳酸盐矿物。
- 吴畏宋玉财庄亮亮黄世强胡戈黄钢田力丹岳龙龙
- 关键词:方解石微量和稀土元素
- 云南会泽超大型铅锌矿床成矿过程中的水/岩相互作用
- 云南会泽超大型铅锌矿床是我国重要的川滇黔铅锌矿集区内最典型的铅锌矿床,倍受国内外矿床学家关注。前人对该矿床在成矿理论方面取得许多高水平成果,在成矿预测方面也取得重大找矿突破。但是,受限于分析测试方法和研究手段,成矿流体与...
- 谭茂
- 关键词:成矿过程
- 新疆火烧云超大型铅锌矿床中原生硫化物矿体成因研究
- 位于青藏高原西北部的新疆和田火烧云超大型铅锌矿床是近年来我国乃至全球最重要的铅锌找矿发现之一。该矿床规模巨大、品位极高:控制的铅锌金属量达1800万吨,已成为目前中国最大的铅锌矿床;锌、铅平均品位分别为23.58%和5....
- 袁鑫
- 关键词:矿床成因
- 西秦岭厂坝-李家沟超大型铅锌矿床成矿作用特征与成矿机制研究
- 魏然
- 新疆火烧云超大型铅锌矿床闪锌矿微量(稀散)元素组成特征与指示意义被引量:5
- 2022年
- 位于青藏高原西北部的新疆和田火烧云超大型铅锌矿床是近年来我国乃至全球最重要的铅锌找矿发现之一。该矿床矿石矿物以铅锌碳酸盐为主(菱锌矿和白铅矿),同时还发育有少量的铅锌硫化物矿体,目前对于火烧云矿床的成因仍存在较大分歧。本文以矿床硫化物矿体中的闪锌矿为研究对象,通过LAICP-MS微量元素测试和Mapping分析,揭示闪锌矿中微量元素(稀散元素)的富集规律和赋存状态,为矿床成因的厘定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火烧云铅锌矿床闪锌矿中微量元素分布不均一,含量变化较大,以富集Cd、Tl、Ge等稀散元素为特征;Cd、Tl、Ge、Mn、As、Hg等微量元素以类质同象的形式赋存在闪锌矿中,其中,Cu与Ge的含量呈现较好的线性关系,推测在闪锌矿结晶过程中存在3Zn^(2+)Ge^(4+)+2Cu^(+)的替代机制,而Cd进入闪锌矿的方式可能为Zn^(2+)Cd^(2+),且Cd的异常富集可能与闪锌矿中低Fe含量有关;闪锌矿中微量元素Ga、Ge、Fe、Mn、In的组成特征指示了硫化物矿体形成于低温环境(65~140℃),与MVT型矿床的成矿温度一致。总体上,该矿床中的闪锌矿以富集Cd、Tl、Ge,贫Fe、Mn、In为特征,这与典型的MVT型矿床基本一致,明显区别于SEDEX、VMS与矽卡岩型铅锌矿床。结合矿床地质特征,笔者认为火烧云铅锌矿床中硫化物矿体成因与金顶铅锌矿床类似,属于MVT型矿床。
- 袁鑫吴越段登飞朱江朱江曹亮欧阳荷根
- 关键词:闪锌矿稀散元素LA-ICP-MS
- 滇东北毛坪和会泽超大型铅锌矿床粗—巨晶碳酸盐岩成因及其找矿指示意义被引量:1
- 2022年
- 云南毛坪和会泽铅锌矿床是川滇黔碳酸盐岩型铅锌成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滇东北铅锌矿集区内两个最具代表性的超大型矿床。靠近铅锌矿体常见透镜状、囊状产出的蚀变围岩,因呈麻点状而被俗称为“麻石”,空间上与断裂、矿化结伴出现,是重要找矿标志。本文以这种麻点状的蚀变围岩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大比例尺坑道剖面精细测量、岩相分析、电子探针分析、X射线微区衍射分析、主量—微量元素分析,研究其物质组成、组构特征及形成过程。根据组构特征将蚀变围岩分为两类,Ⅰ类呈砂糖状,矿物颗粒主要为粗晶结构(0.5~1 mm)的白云石和方解石,被褐色伊利石等黏土矿物胶结;Ⅱ类呈斑点状,矿物颗粒主要为巨晶结构(1~3 mm)的方解石和白云石,重结晶现象明显,被黑色泥质和有机质胶结。通过手标本观察、镜下鉴定和综合分析,将Ⅰ类蚀变围岩定名为弱大理岩化粗晶泥质白云岩,Ⅱ类蚀变围岩定名为去白云石化巨晶灰岩。两类蚀变围岩的主量元素特征相比,Ⅰ类中SiO_(2)、Al_(2)O_(3)、K_(2)O含量较高。微量元素特征显示两类蚀变围岩中主要矿化元素(Zn、Pb)明显富集。稀土元素特征显示,Ⅰ类中稀土元素含量均高于Ⅱ类,其中Ⅱ类与矿化白云岩稀土元素特征相似。两类蚀变围岩是同一流体系统不同阶段的产物,构建其成岩作用模式:弱大理岩化粗晶泥质白云岩(Ⅰ类)的原岩为钙质泥岩,高盐度卤水下渗,在岩性界面处与泥岩和白云岩反应形成泥质白云岩,沉积稳定后受构造运动影响,热液流体沿断裂上升,在有利地段形成泥质白云岩大理岩化(结构上改变);去白云石化巨晶灰岩(Ⅱ类)比弱大理岩化粗晶泥质白云岩(Ⅰ类)蚀变更强烈,经历矿化、大理岩化作用和去白云石化(结构和成分上改变)而形成。综合分析认为两类蚀变围岩与铅锌矿体在时间、空间、成矿物质和
- 谭茂吴鹏韩润生张艳黄智龙姜龙燕杨航
- 会泽超大型铅锌矿床“矿石—接触带—围岩”白云石微区原位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指示意义被引量:2
- 2022年
- 会泽铅锌矿床位于扬子地块西南缘,是川滇黔碳酸盐岩型铅锌成矿域规模最大的铅锌矿床。利用扫描电镜、电子探针和LA-ICP-MS原位分析技术,分别对“矿石-接触带-围岩”3个带中的白云石进行主量、微量元素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矿石→接触带→围岩,白云石中的CaO和MgO含量逐渐升高而FeO和MnO含量逐渐降低。同时,Mn、Fe、Ga、Sr、In、Sn、V等微量元素含量依次降低,指示流体演化过程中与白云石发生水/岩相互作用,并且越靠近矿体,水/岩相互作用越强烈,流体中的Mn、Fe、Ga、Sr、In、Sn、V等元素替代白云石中的Ca^(2+)和Mg^(2+),迁入粗晶白云石中参与沉淀。矿石中的白云石Cu、Zn、Ag、Cd等成矿元素含量远高于接触带和围岩中的白云石,表明靠近矿体的白云岩发生强烈的水/岩相互作用,成矿元素迅速进入矿石中的白云石而富集。矿石→接触带→围岩中白云石的稀土元素含量逐渐升高,并且3个带中均表现出Eu、Ce负异常,异常程度逐渐减弱,与白云石CaO含量呈现规律一致,指示水/岩相互作用过程中,稀土元素随白云石中Ca含量的变化而变化。综合研究表明,成矿流体的相对演化方向为矿石→接触带→围岩,流体性质从碱性向中性、弱酸性演化,水/岩相互作用强度从矿石→接触带→围岩逐渐减弱,导致3个带中的白云石主量、微量和稀土元素呈现规律性变化,成为重要的找矿指示标志,白云石的主、微量元素不仅能反映矿床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还可以反映水/岩相互作用过程。
- 谭茂吴鹏韩润生张艳黄智龙杨航
- 关键词:白云石电子探针会泽铅锌矿床
相关作者
- 黄智龙

- 作品数:333被引量:2,588H指数:33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 研究主题:铅锌矿床 地球化学 煌斑岩 黔西北 成矿流体
- 韩润生

- 作品数:377被引量:1,561H指数:29
- 供职机构:昆明理工大学
- 研究主题:铅锌矿床 滇东北 铜矿床 成矿流体 楚雄盆地
- 李文博

- 作品数:59被引量:1,010H指数:23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
- 研究主题:流体包裹体 成矿流体 云南会泽超大型铅锌矿床 铅锌矿床 地球化学
- 刘显凡

- 作品数:198被引量:898H指数:19
- 供职机构: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地幔流体 微细浸染型金矿 富碱斑岩 金矿床 成矿作用
- 宋玉财

- 作品数:90被引量:944H指数:21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 研究主题:铅锌矿床 地质学 兰坪盆地 MVT 成矿流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