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2407篇“ 转移支付“的相关文章
财政转移支付与城乡差距:综述及展望
2025年
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一直是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告知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转移支付制度又是协调城乡发展的重要手段。因而文章通过梳理已有文献来阐述财政转移支付是如何影响城乡发展的,对未来缩小呈现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有着积极的作用。目前对两者关系的探讨并不十分统一,但对财政转移支付对于缩小城乡差距的积极作用却都十分认可。未来研究中可以进一步完善城乡差距的评价体系、丰富研究二者关系的切入角度,或者从转移支付制度本身出发探索缩小城乡差距的有效途径。
王孜晨
关键词:财政转移支付城乡差距基本公共服务
财政转移支付对区域内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
2025年
文章采用2011-2021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财政转移支付对区域内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财政转移支付显著提高了区域内企业的创新水平。进一步结合不同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差异,研究发现在市场融资机制不完善时,即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较低时,基于政府角色下的财政转移支付对企业创新水平的正向影响更显著,这一结论为市场和政府角色的互补作用提供了经验证据。最后,基于经济后果检验发现,财政转移支付提高了企业的创新水平,并且最终带来了更好的经营绩效。
洛桑曲杰肖颜
关键词:财政转移支付经营绩效
财政转移支付对缩小地区经济差距的效果研究
2025年
近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区域间的经济差距问题日益突出。东部地区与西部、东北地区之间在经济、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差距依然较大,导致社会资源和经济发展机会的高度不均衡。为缓解其问题,国家通过财政转移支付政策对贫困地区、欠发达地区进行资金补助,以期通过政策调节实现区域经济平衡发展。因此,本文将深入探讨财政转移支付在缩小地区经济差距中的作用机理与现实效果,并结合实践中的问题提出政策建议,以期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提供建议。
史倩
关键词:财政转移支付
刍议转移支付制度对地区间义务教育均等化的影响
2025年
转移支付制度是促进地区间义务教育均等化的重要工具。本文基于20152022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转移支付规模和转移支付结构对义务教育均等化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第一,随着转移支付规模扩大,地区间义务教育服务水平差距在逐渐缩小,对地区间义务教育均等化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第二,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对地区间义务教育均等化都会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但一般性转移支付效果优于专项转移支付。因此,应该进一步扩大转移支付规模,优化转移支付结构,设计合理的转移支付制度,以期达到义务教育均等化的政策目标,提升社会整体福利水平。
贾媛媛
关键词:转移支付规模
从基层“三保”的财力保障看财政转移支付的效果和优化路径
2025年
做好基层“三保”(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工作,关系到政府履职尽责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维护经济运行正常和社会大局稳定的“压舱石”。本文利用2016~2020年中国地方政府财政预决算数据库数据,描述了基层“三保”特征,并评估了财政转移支付的效果。研究结果显示,2016~2018年全国区县“三保”支出平均占比略高于40%,但2019年后出现大幅增长并超过了50%。如果不考虑财政转移支付,那么东部、中部和西部分别有超过30%、50%和60%的区县无法负担“三保”支出;如果考虑财政转移支付,那么基层“三保”保障将不存在财力不足问题。在“三保”支出内部,虽然基层政府在早期偏好保工资和保运转支出,但2019年之后保基本民生支出占比大幅增加,体现了新常态下中央财政保障民生的基本取向。进一步证据显示,财政转移支付有利于提高基层保工资支出,但仅专项转移支付对西部基层保基本民生支出存在激励作用;落实财政资金直达机制有利于提高基层“三保”支出,且对保基本民生支出的效果最佳。其中,落实专项转移支付直达机制对基层“三保”的保障作用更强。鉴于此,当前亟须测算基层“三保”的合理支出水平、强化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专款专用属性、调整专项转移支付的规模与结构、因地制宜实施财政激励政策。
仇童伟彭嫦燕甘犁
关键词:财政转移支付
横向转移支付制度化的难点甄别——基于德国取消横向转移支付案例分析
2025年
德国横向转移支付制度在实施50余年后被纵向转移支付取代,反映了德国横向转移支付制度的三个弊端:以部分州的福利损失为代价,对地方政府产生逆向激励;鼓励财政轻率行为,增加地方债务负担;实现区域均衡发展的效果并不突出。从德国经验看,我国横向转移支付制度化的现实障碍主要有:法律法规缺位,财政法定困难;制度统筹层级过低,地区间合作意愿不强;制度设计复杂,操作成本高;地区间财力差距过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难度较高。因此,我国一是要提高政府间财政关系的法治化水平,保障转移支付制度有法可依;二是鉴于横向转移支付具有“政治动员性”色彩,可以阶段性、局部性使用;三是协调区域财政均衡要兼顾公平与效率,避免逆向激励;四是加强中央政府在现有横向转移支付政策执行方面的作用发挥。
于雯杰
关键词:横向转移支付
对口支援何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基于纵向转移支付与横向转移支付的交互关系研究
2025年
作为中央纵向转移支付的重要补充,具有横向转移支付特征的对口支援机制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理论分析发现,区别于纵向转移支付的治理逻辑,对口支援以“项目制”为运行载体,匡正了地方政府税收和支出策略性行为,能够提高经济发展激励、优化财政支出效率、强化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约束,进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基于2000—2015年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政策的实证分析表明,对口支援不但缩小了区域发展差距,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纵向转移支付的激励扭曲。机制分析表明,对口支援通过提高受援地区财政努力程度、降低企业僵尸化概率、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支出水平实现“激励援助”。研究结果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优化转移支付结构、完善转移支付体系提供了理论和经验支撑。
许诚卢现祥
关键词:转移支付对口支援
财政转移支付对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的影响研究--以黑龙江省为例
2025年
本文通过梳理黑龙江省资源枯竭城市发展和转移支付补贴现状以及转移支付对资源枯竭城市产业转型的影响机制,从加大转移支付力度、优化转移支付结构、引导金融机构参与、强化要素保障以及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等方面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旨在为其他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黄子洋
关键词:财政转移支付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发展产业转型
流域生态保护横向补偿机制的法治实现——以横向转移支付为切入点
2025年
《生态保护补偿条例》的颁布正式确立了流域生态保护领域横向补偿的适用正当性,旨在以横向转移支付手段解决流域内区域间利益冲突的补偿问题,但我国《预算法》确立的转移支付制度中缺乏对横向转移支付的直接规定。为了将流域生态保护横向补偿纳入财政法治化范围内,应当从流域生态补偿的理论证成出发,明确流域横向补偿的正当性与必要性。为了保障法律体系的一致性和法律实施的便利,宜在未来推动《区域合作法》立法和区域协同立法,协调中央政府及作为区域利益代表的地方各级政府在流域生态保护补偿中的权责划分,做到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
柏怡霖
关键词:横向转移支付
总量目标型专项转移支付项目的执行偏向研究——以退耕还林工程为例
2025年
地方政府若在执行中央总量目标型政策时采取选择性和变通策略,则会导致执行过程中出现偏向性特征,从而阻碍中央决策的精准落实。本文通过分析中央财政专项转移支付支持的退耕还林工程这一“准自然实验”,揭示了地方政府在退耕还林总量目标责任制下的执行偏向。研究发现,退耕还林工程显著增加了林草覆盖总量,但这一增量主要集中在生态效益较低的25度以下缓坡地,而在工程规划中优先关注的25度以上陡坡地,政策效果则相对较弱。进一步分析表明,经济激励是诱发执行偏向的关键因素,而政治激励的影响则较小。特别是在财政自给率高、专项转移支付和农牧业税占比较高的地区,退耕还林工程的执行偏向更为显著;而在法制建设程度高、区划碎片化程度低、制度约束强的地区,执行偏向有所缓解。研究表明,为确保政策精准落地,应平衡总量目标管理与执行内容监管,确保二者协同推进。
李培蔡竹欣许文超
关键词:专项转移支付退耕还林

相关作者

刘亮
作品数:134被引量:490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共河北省委党校
研究主题:财政转移支付 地区间 实证分析 地区间财力差异 均等化
胡德仁
作品数:107被引量:281H指数:9
供职机构:河北省财政厅
研究主题:财政转移支付 地区间 地区间财力差异 均等化 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
范子英
作品数:133被引量:4,056H指数:33
供职机构: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
研究主题: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 土地财政 财税改革 转移支付 减税
马海涛
作品数:435被引量:2,382H指数:22
供职机构:中央财经大学
研究主题:财政 财政政策 财税政策 政府采购 财税体制改革
张光
作品数:119被引量:879H指数:18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
研究主题:转移支付 规模经济 实证分析 实证研究 财政转移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