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16篇“ 轮作系统“的相关文章
磷肥用量对油稻轮作系统作物产量与磷素吸收量及其稳定性的影响
2025年
油菜-水稻轮作是我国长江流域主要水旱轮作模式,其高产稳产对保障粮油安全至关重要。施用磷肥是油稻种植的常用技术,为探究磷肥对油菜-水稻轮作系统生产力及其稳定性的作用,利用2016—2023年在长江中游地区开展连续7年的田间定位试验(试验设置0、45、90、135和180 kg P_(2)O_(5) hm^(-2)共5个磷肥用量处理),对油菜和水稻的产量与磷素吸收量及其稳定性、系统能值及其生产力风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施磷均显著提高油菜和水稻产量,对油菜的增产效果显著高于水稻,油菜增产2.3~12.5倍,在磷肥用量90 kg hm^(-2)时达到最高水平,主要通过增加单株角果数水平提高产量,其次是千粒重和每角粒数;水稻增产4.4%~17.1%,在磷肥用量45 kg hm^(-2)时达到最高水平,一定程度上通过单株有效穗数和每穗实粒数提高产量。油菜和水稻地上部磷素积累量随着磷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油菜地上部积累量增加5.0~11.8倍,水稻增加22.9%~46.2%,轮作周年增加50.2%~118.8%,随着磷肥用量的增加,油菜磷肥回收利用率(PRE)在磷肥用量45~90 kg hm^(-2),水稻在45 kg hm^(-2)时达到最高水平,继续增加磷肥用量PRE下降。施磷显著提高油菜产量稳定性,在磷肥用量45 kg hm^(-2)时达到最高水平,产量稳定性与磷素积累量、单株角果数、每角粒数的稳定性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水稻整体产量与磷素积累量稳定性水平高于油菜,磷肥投入对其无显著影响。施磷可显著提高系统周年能值产量和稳定性,磷肥用量分别在油菜季90 kg hm^(-2)和水稻季45~90 kg hm^(-2)时达到最高水平,使系统在稳产的基础上达成高产的目标。综上所述,当油菜季磷肥用量为90 kg hm^(-2)、水稻季磷肥用量为45 kg hm^(-2)时可在保证系统能值产量达到最高水平的同时兼顾系统稳定性和提高磷肥利用效率,是油稻轮作系统磷肥最佳推荐用量。
王崇铭陆志峰闫金垚宋毅王昆昆方娅婷李小坤任涛丛日环鲁剑巍
玉米秸秆还田对小麦轮作系统土壤肥力的影响分析
2025年
本研究旨在探讨玉米秸秆还田措施对于小麦轮作体系下土壤肥力改善的作用及其对作物生产的影响。首先,详细介绍实验地点,并采用多种土壤样本收集方法与标准化检测技术,以保证数据的精确性及可信度。研究过程中,通过持续监测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养分状况、物理特性以及微生物活性变化情况,全面分析秸秆还田实践对提升土壤健康水平的具体效果。此外,还结合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变化趋势,综合评估了该做法在农业效益方面的贡献。基于上述研究成果,提出一系列关于加大推广秸秆还田技术和优化管理策略的建议,旨在为未来农业生产活动中更有效地利用秸秆资源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
贾新伟
关键词:玉米秸秆轮作系统土壤肥力
小麦玉米轮作系统中机械化种植的技术难点与解决思路
2025年
小麦玉米轮作是黄淮海地区重要的粮食生产模式,对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机械化种植过程中,仍存在诸多技术难点,如秸秆处理、播种质量、田间管理、机械装备适应性及劳动力短缺等问题。本文以阳谷县寿张镇为例,结合其农业生产实际,分析小麦玉米轮作系统中机械化种植的技术难点,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通过优化秸秆处理技术、提升播种精准度、加强田间管理、推广智能化农机装备及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可为提高机械化种植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理论支持。
李平
关键词:机械化种植
南平烟区烟稻轮作系统资源优化布局研究
2025年
为探究烟稻轮作系统资源优化布局,以南平烟区各乡镇部分行政村为单位,选取农户对其基本情况和生产模式进行调查,分析评价各生产模式下的作物生育期、产量、成本、收益等,为提高烟区产业综合体生产要素区块化配置和提升效能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南平市农业劳动力年龄偏大,学历偏低;总体人均年收入约6万元,行政村间的差异较大;在烟稻轮作生产模式下,烟草的田间生产季节集中在1月中旬至7月初,烟后稻的生产季节为6月末至11月初;采取“烟+制种”生产模式可获取较高收益。综合调查情况,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对农户适当组织和增加生产培训,根据实际生产条件,进一步探索完善生产技术规范,整合邻近田块进行集约化精细耕作管理。未来进一步优化产业综合体资源布局方式,对于稳定烟叶产量并保障区域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陈志厚林勇李小龙杨占伟刘光亮董令葳
关键词:烟稻轮作资源优化生育期烟区
重庆市烟草-玉米轮作系统碳足迹研究——基于生命周期评价
2025年
为明确烟玉(烤烟-玉米)轮作系统碳足迹,本研究基于农户调研数据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法核算重庆市烟玉轮作系统(研究边界为烟草育苗至烘烤,玉米播种至收获)碳足迹,分析其构成及影响因素,探究种植规模和农户受教育水平与轮作系统碳足迹关系。结果表明:重庆市烟玉轮作系统单位面积碳足迹、单位产量碳足迹、单位产值碳足迹分别为16255.06 kg·hm^(-2)、1.89 kg·kg^(-1)、0.25 kg·元^(-1);烟草和玉米生产单位面积碳足迹分别为17870.71、2618.13 kg·hm^(-2),在轮作系统中贡献占比分别为87.2%、12.8%;烘烤烟叶能源消耗、农膜、肥料是重庆市烟玉轮作碳足迹主要贡献源,占比分别为72.6%、13.6%和8.7%;烘烤用煤和烘烤用电与烟玉轮作系统碳足迹呈显著正相关,种植规模和调研农户受教育水平与碳足迹呈负相关。加快取缔煤烤房进程,实行废旧农膜统一回收,施用缓释肥,与甘薯、大豆等需氮量少的作物轮作是重庆市烟玉轮作系统实现减排和发展低碳农业的关键途径,合并地块适当发展规模化种植、增加低碳知识普及、建立监督奖励机制推动低碳措施实行是减少农户碳足迹的重要举措。
彭奎郑煜何蓉肖庆礼袁明谭奇忠王建林傅佩周遆晋松
关键词:碳足迹生命周期评价轮作烟草玉米
不同模拟方法对稻麦轮作系统温室气体估算差异
2024年
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是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如何较准确地估算各领域内的温室气体排放通量对制定减排策略具有重要意义。为分析研究区水稻—冬小麦轮作系统温室气体(CH_(4)、N_(2)O)排放水平,对比IPCC2006 Tier2及DNDC模型法估算研究区稻麦轮作系统的CH_(4)和N_(2)O排放通量估算差异,定量评估DNDC模型是否适用于轮作系统的温室气体排放估算。于2015—2018年进行稻麦轮作野外试验,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分析法定期测定CH_(4)和N_(2)O排放通量,结合田间管理和气象数据开展IPCC2006 Tier2和DNDC模型模拟,利用DNDC模型模拟轮作和非轮作情景的稻麦温室气体排放通量。结果表明,DNDC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出稻田CH_(4)、N_(2)O和麦田N_(2)O排放通量时序变化特征,估算误差分别为-4.8%、-11.6%、-10.8%,精度优于IPCC2006 Tier2;DNDC模型对稻麦轮作的GWP模拟精度高于IPCC2006 Tier2,稻田和麦田GWP模拟相对误差分别为-5.9%、-21.7%;除了冬小麦生育期CH_(4)排放通量,DNDC轮作模式对其他稻麦轮作温室气体排放通量的模拟相对误差均低于非轮作模式。进而为区域农业温室气体估算及制定减排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杨雨茗
关键词:稻麦轮作DNDC模型温室气体
一种减少稻麦轮作系统CH<Sub>4</Sub>排放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减少稻麦轮作系统CH<Sub>4</Sub>排放的方法,具体步骤为:前茬作物小麦收获后,将麦秆集中堆放于田间角落,形成草堆,在形成的草堆上均匀喷洒腐秆剂和水氮混合液,然后用塑料膜覆盖堆置腐熟,于水稻移栽前...
张广斌李若林闫志英田雪平刘杨魏志军周伟马静徐华颜晓元
太湖地区稻麦轮作系统有机氮肥替代率的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1
2024年
有机肥替代化肥是化肥减量的关键措施。本研究的主要目标是明确太湖地区稻麦轮作体系中有机氮肥替代率的主要限制因素,为提高有机氮肥替代率提供理论基础。依托40 a长期定位观测试验,分别选择不施肥(CK)、单施化肥(NPK)和单施有机肥(OM)3个处理,研究有机氮肥替代率与土壤碳氮关系。其中,化肥采用尿素、过磷酸钙和氯化钾,年均施氮225~300 kg/hm^(2),年均施磷(P2O5)119.4 kg/hm^(2),年均施钾(K2O)179.1 kg/hm^(2);有机肥采用猪粪和菜籽饼,年均折合施氮103.1 kg/hm^(2),折合施磷(P2O5)82.7 kg/hm^(2),折合施钾(K2O)70.1 kg/hm^(2)。测定指标包括土壤有机碳、总氮,计算有机氮肥替代率和土壤碳氮比。结果表明,长期施肥提高了土壤有机碳水平,OM、NPK和CK处理土壤有机碳含量可用米氏方程拟合,且前10 a内快速累积、后30 a趋近平衡,平均含量分别为16.8、15.8、15.1 g/kg。长期施肥处理线性提高了土壤总氮含量,OM、NPK和CK处理土壤平均总氮含量分别为1.71、1.64、1.47 g/kg。有机氮肥替代率的时序演变可用分段线性模型拟合,有机氮肥替代率前期略降低后期增加,稻麦两季有机氮肥替代率的时间拐点分别出现在第11年和第15.5年。线性回归分析表明,有机氮肥替代率与土壤总有机碳无显著关系,但与土壤总氮和碳氮比显著线性相关。在太湖地区稻麦轮作系统中,长期施用有机肥可有效提高土壤碳氮库容,具有较高水平土壤有机碳(>17.0 g/kg)是提升有机氮肥替代率的前提,但在有机碳趋近饱和后,土壤总氮和碳氮比是限制有机氮肥替代率提升的主要因素。
施林林施林林柳开楼沈园陈培峰沈明星陈培峰
关键词:长期施肥稻麦轮作土壤有机碳
水肥添加对草田轮作系统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被引量:1
2024年
土壤呼吸是生态系统碳排放最重要的途径,其微小变化将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产生深远的影响。为探究不同管理方式对草田轮作系统土壤碳排放的影响,本研究开展水肥添加控制试验,动态监测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草田轮作系统中冬小麦阶段的土壤呼吸速率、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等指标。结果显示水分添加使土壤呼吸速率提高28.5%(P<0.05),但肥料添加对其影响不显著。水分添加使土壤含水量提高24.7%,但使土壤温度降低9.7%;肥料添加使土壤温度降低11.0%,使0~10 cm, 10~20 cm土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提高336%,131%。本研究说明水肥添加通过影响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等土壤质量指标,影响植物根系生长发育和微生物活性,最终影响草田轮作系统土壤碳排放。
巩泽琳额尔德木图苏小港成蓉蓉杨鹤明张晓琳翟鹏辉
关键词:土壤呼吸速率
生物炭和有机肥不同配比对稻麦轮作系统下根际土壤及环境的影响研究
生物炭和有机肥不同配比混合作为一种改良剂施入土壤能改善土壤环境并持续供给作物养分。目前国内外有关生物炭和有机肥不同配比对根际土壤环境的相关研究尚不够深入。本研究以成都市彭州市为研究区域,通过田间定位试验,比较生物炭和有机...
李轶荣
关键词:生物炭有机肥配施

相关作者

辛国荣
作品数:109被引量:785H指数:19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
研究主题:黑麦草 水稻 意大利黑麦草 多花黑麦草 草田轮作系统
许艳丽
作品数:281被引量:1,919H指数:2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研究主题:大豆 大豆胞囊线虫 昆虫病原线虫 重迎茬 连作
李春杰
作品数:427被引量:2,156H指数:26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
研究主题:内生真菌 醉马草 大豆 昆虫病原线虫 禾草
沈禹颖
作品数:221被引量:2,330H指数:25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
研究主题:黄土高原 河西走廊 冬小麦 草地 草业科学
潘凤娟
作品数:55被引量:245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研究主题:大豆 大豆胞囊线虫 轮作系统 昆虫病原线虫 土壤线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