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77篇“ 辨证规律“的相关文章
基于文献挖掘的酒精性肝病中医证候要素及辨证规律研究
2025年
目的:基于文献数据分析,探讨酒精性肝病(ALD)常见中医证候分类及特征,为临床辨证和证候规范提供参考。方法:检索2013年1月至2024年1月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ALD中医证候的相关文献,筛选出符合要求的文献并构建数据库,运用统计描述、关联规则网络、隐结构模型进行数据频次和关联性分析,确定ALD常见中医证候及症状特征。结果:符合要求的文献149篇,构成比≥5%的病位证素有肝、脾、胃、胆;病性证素有湿、气滞、气虚、热、痰、血瘀;基础证候有脾气虚证、湿热蕴结证、肝郁证、痰湿证、气滞证、血瘀证;症状有胁肋疼痛、脘腹胀满、食少纳呆、倦怠乏力。证素关联规则分析及隐结构聚类分析推断出脾气虚证、肝郁脾虚证、湿热蕴结证、血瘀证、肾阴虚证5个证候。结论:ALD病位主要在肝和脾;明显症状有胁肋疼痛、脘腹胀满、食少纳呆、倦怠乏力;病性证素以湿、热、气滞、气虚为主;基础证候为湿热蕴结证、肝郁脾虚证、脾气虚证。
黄娜菲崔艺馨冯晓峰高斐章晨怡陈小梅孙涛
关键词:酒精性肝病中医证候统计描述关联规则
五参饮治疗心悸用药及辨证规律探析
2025年
五参饮由《千金翼方》中五参丸化裁,由人参,北沙参,玄参,苦参,丹参组成,五参分治五脏,共奏清心火,安心神,活心血,益心阴,定心悸之功用,临床可辨证运用,治疗心律失常。
罗启帆黄炫淳张静李慧
关键词:心律失常心悸
胸痹中医古籍证据的评价、推荐及辨证规律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运用中医古籍证据评价方法对中医古籍中治疗胸痹的方剂证据进行系统评价和推荐,并总结其辨证规律。方法:文献来自第5版《中华医典》及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开发的“国医典藏”数据库。对1911年(包括1911年)以前治疗胸痹的古方进行收集、筛选,应用《中医古籍防治证据评价分级量表》(胸痹)进行评价与分级,用拟定的推荐标准进行证据推荐。结果:最终纳入155条治疗胸痹的中医古籍证据,其中31条证据被评价为高等级证据,65条证据被评为中等级证据,59条证据被评为低等级证据。遵循“以方测证”思维方法,可得胸痹的证型为寒凝心脉(34.19%)、气滞心脉(23.87%)、瘀血痹阻(16.13%)、痰浊凝滞(9.68%)、心阳不足(5.81%)、心气不足(4.52%)、心阴亏虚(3.87%)及心阳痹阻(1.94%)。源自《金匮要略》的人参汤、茯苓杏仁甘草汤、瓜蒌薤白半夏汤、枳实薤白桂枝汤、瓜蒌薤白白酒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苏合香丸、失笑散,《正体类要》的归脾汤8条古籍证据进行强推荐,乌头赤石脂丸、丹参饮、血府逐瘀汤、橘枳姜汤4条古籍证据进行弱推荐,其他古籍证据暂不推荐。结论:《金匮要略》是治疗胸痹的经典古籍,具有完备的辨证论治体系;化痰法和活血法是治疗胸痹的基本治法,瓜蒌薤白三方、血府逐瘀汤等是治疗胸痹的重要方剂。
张磊张磊张华敏孙敏佟琳商洪才
关键词:胸痹中医古籍循证评价评价量表辨证规律
基于肺脾为核心脏腑整体观的间质性肺疾病脏腑辨证规律研究
间质性肺疾病是以肺间质炎症和纤维化为特征的一组肺部疾病的总称,临床常以慢性咳喘为主要表现,当前间质性肺疾病的患者基数较大,治疗选择有限,预后较差,给患者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目前西医治疗尚存在瓶颈而中医治疗该疾病具有一...
李尚点
关键词:辨证规律间质性肺疾病
两阶段多标签分类探索中医证素辨证规律
2024年
探索证素辨证规律能更好地辅助临床决策和促进中医辨证理论的传承。中医文本句式结构复杂、表述标准不一,难以匹配符号规则,且神经网络黑盒特性又难以直接解释其辨证过程。为探索中医证素辨证规律,第一阶段使用神经网络模型对证素进行多标签分类,通过稀疏注意力捕获与证素相关的关键词及其权重生成证素表征;第二阶段使用随机森林对融入相关证素标签的证素表征进行分类训练,后对随机森林规则提取以探索辨证规律,提高证素辨证的可解释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提升了证素辨识的准确率,同时F1保持较高水平,有利于探索证素辨证规律
蓝勇程春雷叶青叶青沈友志
关键词:可解释性
基于医案研究的国医大师湿证辨证规律与用药探索
2024年
目的:探讨国医大师对湿证的辨证及用药特点。方法:通过检索古今医案云平台V2.3.5现代医案库、名医医案库,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检索湿证相关论文及医案进行病-证-方的数据挖掘。结果:共纳入文献358篇,专业书籍12部,古今医案云平台名医医案1296案,共计纳入国医大师治疗湿证医案2195案,涉及国医大师88位。涉及西医疾病84种、中医疾病67种,将证候归类为湿热、湿浊、寒湿、夹痰、夹瘀、夹风、夹毒、兼脾虚、兼阴虚等15种,得出高频中药26味并聚类为4组,网络分析得出了核心药物药对为茯苓-白术,核心药物组合为茯苓、白术、黄芪、甘草、当归、川芎、白芍、薏苡仁、陈皮。结论:国医大师湿证医案西医疾病多涉及炎症及自身免疫疾病,证候以湿热为核心证候,兼夹证候以脾虚、血瘀、肾虚为主,病机多为复杂病机。治疗以健脾除湿、调气活血为核心,辅以清热解毒、化痰、滋阴等药物。
黄燕张逸雯胡镜清
关键词:国医大师湿证医案辨证湿热证炎症性疾病
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半夏泻心汤的“方-病-人”辨证规律及验证
目的:通过对半夏泻心汤进行基于“方-病-人”诊疗模式的辨证研究,归纳该诊疗模式下方人、方病、方证的具体含义,探索半夏泻心汤的辨证特点,为临床使用该方剂提供理论知识与应用思路。材料与方法:1.根据黄煌教授提及的“方-病-人...
李路珍
关键词:半夏泻心汤辨证规律
基于隐结构模型探究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证候特征及辨证规律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以隐结构模型为依据,探讨名老中医医案中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证候特征及辨证规律,以更好地指导临床。方法:建立近30年来名老中医在溃疡性结肠炎治疗方面的临床研究文献数据库,并利用Lantern5.0软件构建隐结构模型,以人工方式对挖掘结果进行模型诠释和深入探讨。结果:纳入373篇文献;通过建立包含症状、舌象、脉象等119个显变量的隐结构模型,最终获得了21个隐变量、44个隐类和6个综合聚类模型。结论:证候要素与病机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相关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病位是脾、胃、肾、大肠、肝;病性有实、热、虚;病理因素有阳虚、血瘀、热毒、气虚、湿盛、气滞、湿热;主要证型有脾肾阳虚、瘀阻肠络、热毒炽盛、脾虚湿蕴、肝郁脾虚、大肠湿热。
刘莉莎赵苗贺俊赵海峰何德才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隐结构模型中医证候辨证规律证素
基于肺脾为核心脏腑整体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阴阳辨证规律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验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肺脾为核心多脏腑虚”理论,以阴阳二纲完善COPD稳定期的辨证。方法选择2019年9月-2023年2月COPD稳定期病例,符合西医COPD稳定期诊断标准、中医COPD主要症状并含有阴阳相关的症状、体征。采集患者的一般情况、中医症状体征、检验检查结果,并进行频次分析、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共收集COPD稳定期患者337例。主症中喘息(328例,97.33%)、气短(308例,91.39%)、咳嗽(303例,89.91%)等比例较高。舌脉中苔白(252例,74.78%)、舌质黯(226例,67.06%)、脉细(195例,57.86%)等比例较高。共得到14个公因子,包括因子1口渴、口渴多饮、渴喜热饮、口干,因子2失眠、入睡难、易醒,因子3腹胀、脉沉细、脉沉等。聚类分析分为3类,类1包括咳嗽、咳痰、胸闷、气短、喘息、腰膝酸软、肢冷、乏力、苔白、脉细,类2包括痰易咳出、口干、口渴、口渴多饮、渴喜热饮、失眠、入睡难、耳鸣、舌质红,类3包括痰难咳出、鼻塞、喷嚏、心悸、腹胀、食欲减退、自汗、盗汗、畏寒、大便溏、易醒、醒后难以入睡、多梦、苔黄、脉沉、脉沉细。结论COPD稳定期“肺脾为核心多脏腑虚”的概念既能突出又能涵盖COPD稳定期脏腑功能特征,相关度较高且代表性的症状、体征与阴阳关系密切。以阴阳为纲可以分为3类证型:诸脏阳虚,阳损及阴、虚阳浮越,阴阳倶损。
马文静司东旭孙会卓李尚点张慧婷葛未来吴东良李友林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辨证阴阳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五体辨证规律
李依蒙

相关作者

刘松林
作品数:245被引量:1,258H指数:17
供职机构:湖北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疏肝和胃汤 辨治 《伤寒论》 功能性消化不良 名医经验
刘晓菲
作品数:141被引量:376H指数:12
供职机构: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乳腺癌癌前病变 癌前病变 大鼠乳腺癌 乳腺癌 乳腺增生病
许爱娥
作品数:931被引量:2,973H指数:22
供职机构: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白癜风 黑素细胞 治疗白癜风 疗效观察 疗效
宋爱莉
作品数:218被引量:726H指数:16
供职机构: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乳腺增生病 乳腺癌癌前病变 癌前病变 莪术油 大鼠乳腺癌
朱凌凌
作品数:52被引量:192H指数:7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辨证论治 中医 辨证 源流考 虚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