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10篇“ 运动功能区“的相关文章
HF-SCS技术对运动功能区胶质瘤患者术后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研究应用皮层下高频单极电刺激(HF-SCS)技术对运动功能区胶质瘤患者术后短期及远期肢体运动能力的影响因素,总结减少术中运动神经损伤的技术方法,并为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提供临床依据和参考。  方法:  纳入...
姜红建
关键词:肢体运动功能
全静脉麻醉下术中高频单极DCS/DsCS对脑运动功能区肿瘤的预后评估
目的:探讨在全静脉麻醉下术中联合单极高频直接皮质电刺激(direct cortical stimulation,DCS)和直接皮质下电刺激(direct subcortical electrical stimulatio...
高谱
关键词:全静脉麻醉运动诱发电位
基于一般线性模型的机器学习方法在BOLD-fMRI脑胶质瘤患者个体化运动功能区定位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基于一般线性模型(GLM)的机器学习方法在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MRI)定位脑胶质瘤患者个体化运动功能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研究。纳入2017年11月—2021年11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确诊为脑胶质瘤且病灶位于大脑运动功能区的38例患者作为机器学习模型的验证集(男25例、女13例,年龄24~69岁),同期招募健康志愿者50例作为模型的训练集(男26例、女24例,年龄22~68岁)。采用独立成分分析法(ICA),随机提取98例人类连接组计划(HCP)受试者的静息态功能核磁共振(rs-fMRI)特征。依据健康志愿者的rs-fMRI和基于任务的功能磁共振(tb-fMRI)的相关性,训练基于GLM的机器学习模型。观察项目:(1)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CC)分析比较GLM预测的激活与实际激活的相似度。(2)采用Dice系数(DC)作为模型预测效能的定量指标,比较GLM与ICA方法的预测效能。结果(1)胶质瘤患者基于GLM的机器学习方法所预测的激活与实际tb-fMRI的功能激活相似度高[(89.47%(34/38)的患者CC值>0.30)]。(2)胶质瘤患者GLM预测任务态运动功能激活的效能,DC为0.34(0.27,0.42),优于ICA方法的效能DC 0.26(0.16,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88,P<0.001);GLM在肿瘤半球的预测效能优于ICA方法,DC分别为0.36(0.17,0.48)和0.34(0.04,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3,P=0.015);2种方法在非肿瘤半球的预测效果均显著高于肿瘤半球(Z=-4.33、-3.59,P值均<0.001)。结论基于GLM的机器学习方法能够很好地在术前利用rs-fMRI数据预测出胶质瘤患者的tb-fMRI运动功能激活,且其预测效果好于ICA方法。
任雨寒张明梁宇霞刘翔刘军牛晨
关键词:神经胶质瘤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
DTI和BOLD-fMRI在运动功能区附近肿瘤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进展
2021年
脑肿瘤位于运动功能区附近,若要完成对肿瘤的切除,就不可避免地会对运动域造成损伤,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如何在不造成功能障碍的同时又能完整切除肿瘤为神经外科领域的研究难点。DTI和BOLD-fMRI分别对纤维束及功能区成像,显示纤维束的走形及功能区的解剖学位置,单独应用于临床具有各自的局限性,但两种技术在脑肿瘤切除术中联合应用可取得良好临床效果。综述了DTI和BOLD-fMRI在运动功能区附近脑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
柳永达刘明乔建新曹兵张秀峰石代乐
关键词: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扩散张量成像运动皮质
纹状体内囊梗死患者相关运动功能区重组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运用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MRI)技术探讨纹状体内囊梗死(SCI)后相关皮层功能区重组的动态变化过程及其对偏瘫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扬州大学附属医院卒中中心自2015年6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7例初次发病的SCI伴单侧严重上肢瘫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选取15例同期临床招募的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于患者发病1周内、1个月及3个月时行偏瘫侧被动手指屈伸任务下BOLD-fMRI扫描,通过SPM8软件观察不同时期脑功能区激活情况。通过Xjview软件对Bold-fMRI相应脑激活激活进行观察并同标准脑激活进行比较。采用简化Fugl-Mcyer量表上肢运动功能部分(FM-UL)评分对人选患者患侧上肢运动功能进行跟踪评定。结果对照组被动手指屈伸任务下主要脑激活位于对侧SMC及双侧SMA。不同患者早期BOLD-fMRI感兴趣激活特点可分为3种类型:I型患者以患侧为主,双侧SMC及SMA激活;1个月及3个月时健侧SMC激活逐渐减弱.患侧SMC激活逐渐增强。Ⅰ型患者单纯患侧SMC及SMA激活,1个月时表现为以健侧为主双侧SMC及SMA明显激活;3个月时患侧SMC激活进一步增强,健侧减弱。Ⅲ型患者仅患侧SMC或M1激活,1个月时患侧SMC激活轻度增加;3个月时患侧SMC激活进一步增强,SMA未见激活表现。发病初期Ⅰ型、Ⅱ型及Ⅲ型患者患肢FM-UL评分分别为(10.0±3.3)分.(10.6±5.7)分及(9.2±4.0)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1个月后Ⅰ型Ⅱ型及Ⅰ型患者FM-UL评分分别为(52.3±4.6).分、(36.6±2.4)分及(12.5±3.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3个月后Ⅰ型、Ⅱ型及Ⅲ型患者FM-UL评分分别为(63.7±2.9)分.(59.2±3.1)分及(13.3±5.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内功能重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患侧SMC的早期及动态激活增强、健侧半球SMC及双侧SMA的早期激活在脑卒中康复进
周龙江李华东李华东赵义张新江张新江
关键词:脑卒中功能磁共振成像
全身麻醉下运动诱发电位对邻近运动功能区胶质瘤手术后运动障碍的预测价值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状态下邻近运动功能区胶质瘤手术中运动诱发电位(MEP)监测对术后新发/加重运动障碍的预测价值。方法以2019年10月至2020年3月接受邻近运动功能区胶质瘤手术的4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术中采取经颅电刺激(TES)、直接皮质电刺激(DCS)或皮质下电刺激(SCS),记录对侧肢体和面部肌肉的运动诱发电位,以定位大脑运动皮质和皮质脊髓束。运动诱发电位的预警标准为TES-MEP波幅降低≥50%或DCS-MEP波幅降低≥50%;以英国医学研究学会(MRC)肌力分级为"金标准",计算TES-MEP、DCS-MEP和SCS-MEP预测术后新发/加重运动障碍的灵敏度与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结果49例患者均诱发出TES-MEP,真阳性2例、真阴性44例、假阴性3例;有11例诱发出DCS-MEP,真阳性1例、真阴性10例;TES-MEP预测术后新发/加重运动障碍灵敏度为2/5、特异度100%(44/44)、阳性预测值为2/2、阴性预测值93.62%(44/47);DCS-MEP预测灵敏度为1/1、特异度10/10,阳性预测值为1/1、阴性预测值10/10。共5例(10.20%)患者术后出现新发/加重运动障碍,随访至术后3个月,1例肌力恢复正常;TES-MEP预测灵敏度为2/4、特异度100%(45/45),阳性预测值为2/2、阴性预测值95.74%(45/47);DCS-MEP预测灵敏度为1/1、特异度10/10,阳性预测值为1/1、阴性预测值10/10。结论术中TES-MEP监测假阴性率较高,DCS-MEP与术后运动功能预后一致性较高,但是由于无法显露中央前回皮质使其应用率较低。推荐联合应用TES-MEP、DCS-MEP和SCS-MEP判断运动传导通路完整性,效果更佳。
宗轶烜沈琦肖明方媛毛庆
关键词:电刺激神经胶质瘤神经外科手术
1例全麻唤醒和术中电刺激脑运动功能区癫痫病灶切除术的护理配合被引量:2
2020年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采用外科手术的方法去除癫痫病灶、阻断癫痫传导通路或降低皮层兴奋性,达到减少或消除癫痫发作的治疗方法已是一项日渐成熟的临床手段[1]。临床上有较多致癫痫灶位于功能区附近,甚至有些病灶位于功能区,手术目的是最大程度地切除病灶和最小程度降低对神经功能损害[2]。与常规神经外科开颅术相比,此类手术的特点是增加了术中唤醒和皮层电刺激技术的实施,皮层电刺激定位脑功能区的准确配合和保障患者术中安全是此类手术护理配合的关键,目前关于此方面的总结性文章较少。本院2019年12月采用在开颅手术过程中唤醒患者,结合B超下多模态机构影像技术定位定性诊断和电生理皮层脑电图术中监测的方法,完成1例脑运动功能区癫痫病灶切除术。现将该手术过程中护理配合体会报告如下。
刘晋李煜环景红杰朱稳张树峰
关键词:癫痫皮层电刺激手术护理配合
多模态神经导航结合显微镜下显影技术在大脑运动功能区肿瘤精准切除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探讨多模态神经导航影像融合技术结合显微镜下显影在大脑运动功能区肿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肿瘤病变位于大脑运动功能区及邻近的患者,术前行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及CTA、MRV等检查,经多模态影像融合软件重建,术中神经导航与显微镜进行数据连接,镜下实现功能区肿瘤位置及周围纤维束、载瘤动静脉三维可视化,术中操作可最大限度切除肿瘤,同时保护瘤周正常脑组织血供及纤维传导束。结果:术中均准确定位肿瘤边界,准确定位术前设计的入路脑沟,避免损伤功能区皮质及传导束。19例功能区肿瘤中,16例病变全切除,3例次全切除,无死亡和其他严重并发症。术后病理结果:神经胶质瘤7例(低级别5例,高级别2例),脑膜瘤12例。术后3个月复查,19例患者肢体肌力及感觉无减退或有改善,其中10例有明显改善。结论:神经多模态融合技术结合显微镜下显影可以准确定位功能区肿瘤边界,实现术中保护瘤周邻近传导束、功能区皮层和正常血管,在可视安全范围内最大程度地切除肿瘤,减少术后神经功能障碍,提高患者术后的生存及生活质量。
李亚东刘金昊线春明贺喜武卢忠胜杨鹏张强
关键词:神经导航弥散张量成像神经肿瘤显微外科手术脑保护
单极高频电刺激在脑运动功能区胶质瘤术中定位的应用研究
目的:研究单极高频电刺激在脑运动功能区胶质瘤术中定位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本研究对20例涉及脑运动胶质瘤患者进行术中单极高频电刺激来定位肿瘤与正常脑组织的边界,主要用于皮层下定位。脑运动功能区的单极高频电刺激监测,不...
张远清
关键词:高频电刺激运动功能区胶质瘤术中定位
文献传递
3D ASL显示手运动功能区与附近病变关系的研究
2019年
目的 基于脑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与术中皮层直接电刺激(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DCS)技术,探索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rterial spin labeling,3D-ASL)评估脑部疾病患者脑皮层手运动功能区与附近病变关系的价值。方法 给46例大脑皮层手运动功能区附近病变患者行ASL的运动态与静息态fMRI扫描,计算得到能够显示手运动功能区与附近病变关系的图像,并与术中DCS及fMRI结果相比较;评估3D ASL显示手运动功能区与附近病变关系的准确性。结果 本组46例患者的3D ASL减影图像上手运动功能区均能显示,表现为手运动功能区受累、分散、变小、信号强度降低、变形、移位或无改变等;并且与DCS和fMRI结果一致。结论 3D ASL显示的脑部疾病患者脑皮层手运动功能区与附近病变关系与DCS和fMRI的结果一致,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刘献伟邓玲珑胡君李成林沈柏曹平钱春发耿良元
关键词: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皮层电刺激

相关作者

倪端宇
作品数:47被引量:71H指数:5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癫痫 皮层电刺激 神经外科手术 皮层 电刺激定位
房新蓉
作品数:44被引量:56H指数:4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研究主题:显微手术 颅内动脉瘤 显微手术治疗 神经电生理 神经监测
袁建华
作品数:261被引量:763H指数:13
供职机构:浙江省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介入治疗 MRI 640层CT CT表现
遇涛
作品数:234被引量:535H指数:13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研究主题:癫痫 难治性癫痫 手术治疗 颞叶癫痫 颅内电极
李勇杰
作品数:507被引量:1,740H指数:20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研究主题:帕金森病 癫痫 手术治疗 难治性癫痫 脑深部电刺激